回覆列表
  • 1 # 沒魚釣個毛線啊

    剛剛看了你的這個問題,有好多釣友回答問題的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只有熟知調漂環節這個非常簡單了,第一釣浮,上下擼10公分肯定目數不變,相信不是釣浮只有新手才問的問題,第二釣頓,當浮漂正好擼到是*無鉤調幾釣幾*時候,比如無鉤調4釣4,這時你上擼浮漂只要鉛墜不觸底,或者你下擼浮漂只要子線不蹦緊 浮漂目數幾乎沒有變化的。

  • 2 # 兩支路亞走天下

    簡單,第一沒到底。第二,漂的浮力大於鉛墜。想有變化繼續向上拉,目數高了後,量好子線長度,向下拉。上餌除錯。完成釣底。

  • 3 # 每次釣三條

    你會找底嗎?上拉10公分,下拉10公分都他媽還在半水能有啥變化?掛上餌試試?沒變化估計你那個浮漂浮力是兩公斤的

  • 4 # 漁歌嘹亮

    移動浮漂,漂目沒有發生變化,通常是因為這兩種情況:

    ① 魚鉤還沒有到底,也就是說處在釣浮的狀態。這個釣友們應該都有經驗,容易明白。從物理學角度,浮力只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在釣浮的情況下,是釣水下1米深,還是水下1.5米深,浮力的變化只是這多出來的0.5米主線所排開液體體積的差異,這個力太小了一般在浮漂的視目上是體現不出來的。

    ②子線很細,而浮漂的浮力較大(相對較鈍)。魚鉤觸底後,會對地面有一個壓力,我們知道力一般都是相互作用成對存在的,這個壓力的反向作用力就是對整個線組的支撐力。這個力的大小取決於子線的粗細,當子線太細,細到遠遠小於一目漂尾的壓力時,就表現出“頂不動”浮漂的現象。子線到底了,你繼續把浮漂往上擼,水只有那麼深,多餘的線怎麼辦?是子線將浮漂頂上去還是浮漂把子線壓下去?那就看哪個力大了,子線太細,那麼只能是子線被壓垮躺底了,往上擼多長,就會有多長的子線躺底,直到8字環達到即將觸底卻又尚未觸底的臨界狀態,漂目都不會有什麼變化。浮漂依舊穩如泰山,不會有可視漂目上的變化。(準確的說,這個距離是子線上鉤到8字環的距離,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大約10cm這個距離)

    這點如果不好理解,可以用極端法來思考應該更容易明白。疑惑的焦點其實就在於子線所能提供的支撐力大小的問題。可以試著去把子線想象成足夠粗,粗到支撐力大到像一根鐵棒一樣,以及子線細到萬分之一根頭髮絲那麼細,兩種情景下同樣移動浮漂會發生什麼情況,應該就容易理解一些了。

    實際做釣過程中,發生這種情況多數是沒有找準底,可以用重鉛等等多種方式試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是第二種情況,在野釣環境下,一般浮漂在這10cm上下的哪個位置都是可以的,不會對作釣產生太大影響。如果一定要做的更精細,那就根據具體魚情來,魚情好就釣靈一點,也就是浮漂移到這個區間的最底端,此時子線跟主線整個線組都是繃直的,魚口訊號傳遞最及時和明顯;如果魚口不好,那就往上調一點釣鈍一點,讓一部分子線躺底,使得魚可以更好的吸食餌料不被檔口,提高中魚率。

  • 5 # 凡洋湖餵魚師

    第一個是你找底沒找到,實際比你找的更深,此時你可以上鉤或下鉤掛鉛,浮漂到位後魚竿往前推,剛看到浮漂就是實際水深。

    第二個是調漂沒調好,比如你用的加粗尾的浮漂,帶鉤調一目或者平水,由於加粗部分浮力大,你可以調兩目釣三目四目,調兩目就是相當於調平水,然後釣三目或四目,保證雙鉤到底。

    其實最簡單的驗證就是去掉雙鉤看看浮漂露出幾目,比如不帶鉤浮漂露出一目,那你浮漂在半水最大浮力在一目,除非八字環觸底抵消一部分的鉛墜的重量才有兩目以上的變化,然後上雙鉤帶餌找釣目,剛出現浮漂說明一勾觸底了,完全展現一目就是雙鉤觸底,你想要釣兩目的話得往上擼漂,你就會發現擼十幾公分都不會有變化,一直擼到八字環觸底才會出現一目以上的目數,擼的距離就是子線的長度。理論需要慢慢實踐才能更容易理解,調漂你可以稱鉤重,雙鉤壓多少目要心裡有數,比如雙鉤壓五目你不帶鉤調五目那就是平水,當你入水出現目數就是一勾到底,雙鉤完全躺底就是五目,你就在這五目中調釣,不帶鉤調的目數就是你能釣懸墜最大的目數

    以上針對野釣足夠用了,上班偷偷碼的字,沒仔細排,只喜歡野釣,哪怕都是白條也喜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所有孩子都會得溼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