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0358283829
-
2 # 潤楊的紅樓筆記
元春沒有不喜歡玉,是寶釵說元春不喜歡玉。
《紅樓夢》寶玉為怡紅院擬定的牌匾是“紅香綠玉”,元春省親時,元春改為了“怡紅快綠”,並且賜名“怡紅院”。
元春讓寶玉為瀟湘館、蘅蕪苑、怡紅院和浣葛山莊題詩。寶玉寫詩的時候,用了“綠玉春猶卷”一句,寶釵看了,隨即指出了:“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爭馳了?……你只把‘綠玉’的‘玉’字改作‘蠟’字就是了。”
寶釵認為元春把“玉”字去掉,就是不喜歡“玉”。於是讓寶玉把詩中的綠玉,改成綠蠟。
讀者衍生為元春不喜黛玉。因為黛玉的名字裡有個玉字。
元春不是不喜歡“玉”,因為弟弟寶玉的名字裡也有“玉”字。這豈不是說明元春也不喜歡寶玉了?
元春是賈母撫養長大的孩子,她的性格、愛好應該和賈母類似。賈母還撫養了寶玉和黛玉,寶玉和黛玉的思想非常一致,因此與元春也應該是一致的。從元春喜愛黛玉寫的“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就能看出,元春喜歡黛玉推崇的田園生活。
元春被封為貴妃,按理說,她應該享受這種高高在上的宮廷生活,可是元春認為“
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元春的思想與寶玉和黛玉的思想完全一致。寶玉也不喜歡仕途經濟。元春、寶玉和黛玉屬於“志同道合”,因此元春不會不喜歡黛玉。
黃金有價玉無價。與金銀珠寶等物相比,玉是溫潤的君子,含蓄幽雅。
孔子曰玉有"十德":
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廉而不劌,義也;垂而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貫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不貴者,道也。
元春也有玉之美德,故此她不會不喜歡“玉”。
元春喜歡唱戲的齡官,這個齡官不僅長得像林黛玉,就是性格也像林黛玉。元春喜歡齡官,特意傳旨別委屈了齡官。這說明元春為人善良。有玉的仁,義和德。
元春喜歡齡官同時也說明她喜歡生得像林黛玉的女孩子。
元春改綠玉為快綠,變靜為動,更有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
-
3 # 亭林文學
不是不喜歡玉,是“玉”“綠玉”俗了,無新意。
1.《紅樓夢》裡的詩詞,還是相當有水平的,就像寶釵提醒寶玉改為“綠蠟”一樣,既有典,又新奇,所以書裡說這是點睛之筆。
2.而“玉”的俗氣其實是個時代語境問題。
現在詩詞不是文學的主流了,我們學習也學的不都是詩詞,考也不怎麼考詩詞(高考也就一道題)。
而當時,人人寫詩,人人寫玉,你說俗氣不俗氣?
3.“快綠”主要是有新意,有動態,看著樸,卻很符合那種感覺,就像他們喜歡“稻香村”一樣。
-
4 # 宛如清揚
《紅樓夢》改綠玉為快綠,元春為何不喜歡玉?
元春不喜歡玉嗎?不喜歡。誰都發現了她把“紅香綠玉”改成了“怡紅快綠”,這一點作者借寶釵之口告訴大家了。這和不喜歡黛玉有關係嗎?我覺得吧,元春對黛玉,未必就是真的不喜歡,後期的賜婚什麼的,也都是續作者作出來的,何況就是喜歡寶釵多一點,以元春的身份和修養,再怎麼樣,也不至於表示出明顯的對黛玉的厭惡。再說了,元春的喜好,賈府能揣摩的人一大堆。她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即“有鳳來儀”賜名瀟湘館,賈母等人讓黛玉住了,元春也沒什麼反對的,就是證明。
元春為什麼不喜歡玉字呢?
簡單來講,我覺得就是因為玉字本身。玉這個字呢,雖然寓意不錯,本身也很好,但是用的太多了,也就直白了。鳳姐曾經就林紅玉這個身份,說過討人嫌的很,得了玉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鳳姐未必就是說黛玉,或許就是單純就玉字而言發的感慨,金玉這種東西,在劉姥姥這樣的身份的人看來,就是好東西,但是鳳姐管著府裡的事,見識得多了,感慨一下也正常。元春什麼身份呢,她是皇家人,對金玉這樣的,更會有她獨特的認識,不喜歡也就正常了。
再就是玉字本身所承載的意義,於元春而言,她不喜歡。玉溫潤如君子,富貴閒人一般的存在,可是元春深宮生活多年,看多的是富貴繁華。她的生活怎麼樣呢?宮門深似海,根本見不著什麼人,一如“紅香綠玉”似的靜態畫面,冷冰冰。所以,一看到這字,估計就想起來了,為了家族的富貴,她進了宮,見多了皇家的富貴,她忍受了許多是非,好不容易破天荒地省一回親,還得看這烈火烹油的場面,和富貴載體,煩不煩,怕不怕?於是,她大筆一揮,改,改成“怡紅快綠”,這樣才有煙火氣,才有人氣。
她和賈政的對話,其實也可以看出她的心情“今雖富貴,骨肉分離,終無意趣。”是啊,她一個人過得不開心也就算了,弟弟妹妹們,總要過得快樂一點,開心一點。
-
5 # 此箋
原著《紅樓夢》小說裡,曹雪芹並沒有直接點明元春不喜歡玉。寶玉擬定的“紅香綠玉”被元春改為了“怡紅快綠”,並且將此院題名為“怡紅院”。後來寶玉為“怡紅院”題詩的時候,依然用了“綠玉春猶卷”一句,心細的寶釵隨即指出了其中的不妥:
“貴人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才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又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分馳了?……你只把‘綠玉’的‘玉’字改作‘蠟’字就是了。”不僅寶釵因此成為寶玉的一字之師,而且很多人由此認定元春不喜歡“玉”字,甚至反對有著木石前盟的寶黛之戀。
其實不然,元春不喜“綠”字,只是寶釵個人的揣測。這也符合寶釵“安分隨時,自雲守拙”的一貫秉性,懂得察言觀色,以最大限度為他人著想。此舉既解了寶玉的燃眉之急,也讓元春對寶玉頗為讚許,贏得歡心。
元春並不討厭“玉”字,也不是忌諱“玉”字。寶玉是元春最為疼愛的弟弟,元春未進宮之前,對這個弟弟有著“長姐如母”的照拂。弟弟名字裡就有著“玉”字,元春犯不著因為黛玉名字裡有“玉”字,就討厭這個“玉”字。如此解讀,顧此失彼,未免太過於刻意。
也有人指出,寶玉給林妹妹杜撰過耗子精的故事,並且戲虐地稱林妹妹為“香芋”。所以,元春藉此表明對寶黛的婚姻的反對,為二人的愛情悲劇埋下了伏筆。縱使元春貴為妃子,賈府也依附於這棵大樹,但寶玉尚未到婚配的年齡,況且還有賈母坐鎮,此事也還輪不到元春來安排。
元春入宮後,這次省親是皇恩浩蕩、雨露均霑的第一次恩賜。她與家人享受天倫之樂都還來不及,哪有時間來鑽營這些事情。此時寶釵入住賈府也未多久,表妹黛玉也是因為姑母去世之後託孤而來,元春不會在此刻就將寶玉的婚事選定在兩個未曾謀面的表妹中間。
元春不喜歡用“玉“字,其根本原因在於“一入宮門深似海”,元春深諳“高處不勝寒”和“登高必跌落”的世事無常之哀。自小被送入宮中,元春看慣了“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熱烈場面,也見識過“繁華易逝,榮辱無常”的悽慘境地。
因而元春不喜歡再用這些富貴之詞來錦上添花,她隔簾含淚,曾深情勸慰父親賈政,“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終無意趣”。漫步大觀園其中,元春對園中景色極加讚賞的同時,也不忘提醒,“以後不可太奢,此皆過分之極”。隨後,元春就改動了寶玉所提的幾個名字。元妃省親,對她來說是難得骨肉團聚和盡享天倫之樂的難得機會。與此同時,元春最為擔心的則是賈府的前途。在骨肉分離的最後時刻,元春淚水漣漣,再三叮嚀,“倘若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了”。
元春生前為賈府帶來榮耀,死後也在牽掛著賈府的興衰榮府,正如判詞所云,“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富貴榮辱皆過往雲煙,元春一生最大的期盼,不過是骨肉團聚,平安喜樂。此外,元春把“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不僅刪減了”玉“字,而且增添了“怡”和“快”兩個動詞,改後更為清新自然,更富有天倫之樂的活潑生動之感。至於高下之別,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
6 # 海闊天空詩酒花
其實,從原文文字來看,是得不出“元春不喜歡玉”這個結論的。
元春把寶玉原先設想的“紅香綠玉”匾額改為“怡紅快綠”,這隻能說她覺得“紅香綠玉”這四個字的組合不夠好,怎麼能說是對當中的某個字有意見呢?如果硬要說不喜歡當中的某個字,那元春去掉的不僅有“玉”,還有“香”,公平起見也該說她不喜歡玉也不喜歡香,總不能死盯著“玉”字做文章,硬說元春不喜歡玉。
有三個證據可以證明元春對匾額的修改與“元春不喜歡玉”沒有關係:
1.元春修改的匾額從文學角度而言更靈動,比原作更好,這是純粹的文字雕琢,根本不必對文字背後的意義進行誇張的聯想。賈府為迎接元春省親專門斥巨資建造了大觀園,並且讓賈寶玉領銜為園中諸多建築設計了匾額、楹聯等“軟體”配置。賈政之所以讓寶玉來做這事,一來是考察寶玉的文字功夫,二來是知道元春疼愛寶玉,知道這些文字工程出自寶玉之手的話會很開心。
果然,省親當夜,當元春得知這些匾額都是寶玉的手筆時,非常高興,而且興致大發,當場就要出題考察寶玉和其他姐妹們的詩才。
要知道,元春和寶玉“其名分雖系姊弟,其情狀有如母子”,入宮之前,元春就負責教導寶玉,也算是寶玉的啟蒙老師了。所以元春一方面為寶玉的才思長進而高興,另一方面當然也會使用長姊兼貴妃的權利,直接按照自己的感覺對其中一些“作品”進行修改。
“紅香綠玉”就是這樣被改成“怡紅快綠”的,同時這座建築被賜名“怡紅院”。實際上元春題寫了好幾個名字和匾額,這只是其中一處改動而已。
元春為什麼要這樣修改呢?書裡沒有說。但是單從文字雕琢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還是很容易理解元春的改動的。沒什麼特別,就是“紅香綠玉”四個字太俗了。再挑仔細一點,就是“香”“玉”倆字都很俗,是古時文人墨客用來形容上流社會富貴奢華的常用字。當然“紅”“綠”也沒啥高明,但是元春是個好老師,弟弟費心創作的作品,不好盡數否定,改一部分字就行了。
“怡紅快綠”比起“紅香綠玉”來,氣質和境界都提升了一個檔次。規避了“香”“玉”這樣的俗套,把靜態的“花紅柳綠,軟玉溫香滿懷”的描述改成充滿動感的“陶醉在花紅柳綠的世界中,心曠神怡,暢快無比”;偏正結構的短語變成動賓結構,無論是用字、語感和氣氛都活潑了不少;而且把原來俗氣的奢華氣息隱藏掉,變成對自然之美不露痕跡的欣賞。
這個改動比寶玉的原作高明不少。後來寶玉題詩時又用到“綠玉”二字,寶釵提醒他改成“綠蠟”,有人說寶釵是寶玉的“一字之師”,其實在我看來,元春更當得起這個稱號。
總之,能夠當寶玉老師的元春,能夠被選入宮先當女官再當貴妃的元春,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造詣是不會低的。她在省親時將“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只是她的文學修養的一次展示而已,沒必要進行過度解讀,說她不喜歡玉什麼的。
實際上,就連寶釵那句對寶玉的提醒,也不能說明元春是不喜歡“玉”字。寶釵說得很清楚,元春不喜歡的是“紅香綠玉”這四個字——不喜歡這四個字,不等於不喜歡其中的每一個字或某些字,而是不喜歡這四個字的這種組合而已。
寶釵……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爭馳了?……”
2.寶玉是元春最疼愛的弟弟,黛玉的詩作讓元春讚不絕口,酷似黛玉的齡官更是讓元春大加讚賞,如果硬要說元春不喜歡黛玉所以連帶不喜歡“玉”字,根本說不通。有人從後來元妃端午節賜禮的事情推測元春站隊金玉良姻,表示的是對寶釵的認可,也就是對黛玉的不認可,進而倒推回元妃省親時修改“紅香綠玉”的這一節,說這個修改就是元春不喜歡黛玉,所以不喜歡“玉”字的表現。
這種解釋非常牽強附會。
且不說所謂元春賜禮本身就疑竇重重,沒有明確解釋,也沒有落實的下文,說不定當中有什麼暗箱操作導致的誤會,就算端午節賜禮沒問題,那也跟元春省親時修改匾額的舉動毫無關聯,更扯不上元春不喜歡黛玉。
要知道,元春最喜歡的弟弟寶玉,本身名字裡就帶著個“玉”字,元春怎麼可能討厭這個字?
要說元春討厭黛玉,就更是無稽之談。省親之夜黛玉和寶玉以及姐妹們奉元春之命作詩,數量雖然不多,但已經足夠突出她的才情出眾,令元妃當眾讚賞:“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元春如此欣賞黛玉,哪裡有一點討厭的意思?
當夜還有一個插曲,小戲子齡官在唱戲過程中因為突出的表現引起了元春的注意,額外獲得了和別人都不同的單獨賞賜,而且從後面的章節可以看出,後來齡官還常常被召進宮為元妃唱戲。
而齡官正是書中著名的“黛玉分身”之一,相貌性情都酷似黛玉,就算被元妃垂青,也毫無阿諛奉承之態,自己嗓子不舒服了就可以隨意拒絕元妃,而書中也沒有流露出元妃為此不高興的意思。實際上,省親當夜齡官就已經展露過她那種跟黛玉一樣的“臭脾氣”了——她不肯唱元春指定的曲目,非要從自己的專業角度自行選擇曲目,而元春呢,不但沒生氣,竟然還“甚喜”,命令她的領導賈薔“不可難為了這女孩子”。
和黛玉如出一轍的齡官能夠得到元春如此異常的喜愛,而黛玉反而不討元春喜歡?這是說不過去的。
3.從元春賞賜眾人的禮物來看,金銀已經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了,反而“玉”才是高階禮物,賈母這樣的級別才能獲得。省親活動到了尾聲,元春以貴妃身份為大家賞賜了禮物。從禮物列表來看,金銀物件特別多,除了奶孃、丫環、廚役、優伶、雜行人丁這些下人外,其餘人等得到的禮物中裡基本上都少不了金銀件。什麼金如意、金銀爵、金銀錁、金銀項圈等等,不一而足,就連參與大觀園工程的相關工匠都有“綵緞百端,金銀千兩,御酒華筵”的賞賜。而唱戲的優伶本來只有“清錢”和糕點的,但特別得到元妃賞識的齡官,就額外得到了兩個金銀錁子。
相反,找遍所有禮物清單,玉製品只有一件,就是給賈母的玉如意。這東西別人都沒有,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玉製禮物了。所以,能說元妃不喜歡玉嗎?相反,我覺得在元春這裡,玉的地位比金銀要高吧,金銀是人人有份,玉則只能給賈母,如果元春不喜歡玉,這豈不是對賈母大大的不敬?
綜上所述,說元春不喜歡玉,是缺乏依據的。甚至可以外推猜測,至少在省親的時候,元春對所謂金玉良姻也是沒感覺的,要不然就不必人人發金銀件了,這樣的“金”變得一點都不稀罕,還怎麼跟稀少而高貴的“玉”相配呢?
參見之前的相關問答:
《<紅樓夢>元春省親時對小戲子齡官兩次賞賜,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喜愛,說明了什麼問題?》——看看齡官在元妃省親時的表現。
《<紅樓夢>中的黛玉從來不說“混帳話”,你覺得黛玉真的不願意寶玉“讀書進取”嗎?》——看看黛玉在元妃省親時的表現。
-
7 # 王永y
元春是賈家姐妹當中的老大,雖然和寶玉非一母所生。雖身入皇官還是很顧忌孃家。寧府中人丁不旺,賈珠夭折就剩寶玉,愛之,護之所以趣名寶玉。全家都希望寶玉成才振興寧府。綠玉,不是很好的象徵庸碌無用,而加之玉碎瓦全之說,元春由綠玉改為快綠。
-
8 # 澤澤蕪
元春並沒有說不喜歡玉的意思,只是原著中元春是崇尚節儉的人,不然也不至於說大觀園“以後不可太奢,此皆過分之極”。
給院子賜名,將“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首先難道不是聽著更順耳了麼?綠玉念起來難道不覺得拗口?
其次,“紅香綠玉”,香和玉,都是奢華的東西,按元春節儉的性子定然是不喜的,也是為了告誡孃家人不可過度鋪張浪費。且字面上讀來有種死氣沉沉的感覺,改成怡紅快綠,字面整體就快活起來了,活潑得很。
再有別的,以我淺顯的紅樓知識也想不出別的了,只是佩服元春走到一個地方,就改一個院名,快狠準,思維之敏捷,文學造詣之高,實在令我輩仰之。
回覆列表
玉為寶物,寶玉黛玉妙玉都有玉,難道曹雪芹本人也認為這個玉字很俗? 個人認為若論俗,香字並不比玉好到哪兒去。薛寶釵認為元春不喜歡的是那個玉字,所以她曾經提醒寶玉用綠蠟代替綠玉,可見元春實際上討厭的是那個香字。不知大家意見怎麼樣? 可是為什麼不喜歡香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