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雨燕
-
2 # 林逸風
劉關張可不止劉禪、關興、張苞三個後代。你為什麼不問為什麼不拉劉永、劉理、關索、張飛兩個女兒以及其他子女一起結拜呢?
-
3 # 中孚鑑
關興,字安國,是關羽之子,張苞是張飛長子,但卻早夭、留有一子名為張遵。而在《三國演義》裡,劉備、關羽、張飛義結金蘭,後關羽、張飛死後,關興、張苞為父報仇,關興和張苞又再次結拜成為好兄弟。
那在《三國演義》關興和張苞結拜為兄弟時,為什麼沒叫劉禪呢?
在《三國演義》中,劉關張結拜成異姓兄弟,關羽、張飛從此就追隨劉備東奔西走,他們不僅情深義重,同時關羽、張飛在劉備建立蜀漢的過程中,對劉備不僅忠心而且幫助很大。同時他們又都是劉備最信任和倚重之人。
當時他們三人結拜,劉備雖然有皇室貴胄的身份,是中山靖王之後,但因為推恩令的緣故,到劉備這代時,已經和布衣百姓差不多。可以說當時劉關張三人當時地位差不多,不同的就是劉備有皇室貴胄之後的身份。
而在關羽、張飛死時,那時劉備已經建立蜀漢,同時又把劉禪定為以後得繼承人。
當關羽、張飛死後,劉備是很傷心難過的,因為他們兄弟情義,所以他要為兄弟報仇,而當時關興、張苞都想為父報仇而爭將,他們兩人也鬧的不愉快。
劉備看到這個情況,心裡肯定難過,劉備為了團結他們不傷兄弟間的義氣,所以就又讓關羽之子關興、張飛之子張苞再次結拜。
而當時劉禪雖然還不是皇帝,但他以後始終是要做蜀漢皇帝的,關興、張苞縱然和劉禪平輩,但始終是臣。這時他們三人身份已經和他們父親三人結拜時不同。
君臣之間始終是有上下尊卑的,就算劉禪想要結拜,關興、張苞也不敢輕易結拜的。所以關興、張苞結拜時,沒有叫上劉禪。
在《三國演義》中關興和張苞結拜後,兩人的關係非常好,同時他們又是蜀漢當時重要的將軍,也都曾隨諸葛亮北伐,因為關興、張苞和他們父親一樣勇猛過人,因此關興、張苞也被合稱為“小關張”。
-
4 # 歷史簡單說
我們先來看看劉備、關羽、張飛是如何結拜的,當時是黃巾起,幽州太守招兵馬買馬抵禦黃巾軍,這時候劉備三人就相遇了,這時候劉備雖然是皇室宗親,但家道中落,此時只是一個織蓆販履的小商販。
而張飛雖然是一個武夫屠夫,但是他有莊園,頗有家財,而關羽雖然是一個賣棗的大漢,但是他也是一個豪傑,三個人為什麼能夠走到一起,為什麼能夠結拜,一方面他們都想做出一番事業,另外一方面,他們的身份地位相差無已。
他們的次序,也是按照年紀來的,就這樣,關羽和張飛一直追隨著劉備,南征北戰,風裡來雨裡去的,從公元184年的黃巾起義,到關羽死於公元219年,三人相識了三十五年。
其實按歷史來說,他們在投黃巾之前就認識了,那就應該接近四十年了,這個其實與親兄弟無異了。當劉備進益州的時候,就荊州交給關羽,當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關羽被封為前將軍,張飛被封右將軍,當劉備稱帝的時候,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
雖然他們沒有像誓約那樣同年同月同日死,當是三個人的死亡時間也是相差無已的,劉備也為了荊州的丟失和關羽的死,堅持要去伐吳。那我們來看看關興和張苞又是怎麼結拜的。
劉備準備伐吳,需要任命一名先鋒,這時候關興與張苞都要爭這個先鋒,兩個人就互相比箭術,還要繼續打鬥比武藝,被劉備喝止,說他們兄弟三人結拜,是親如骨肉,你們兩個應該同心協力,為父報仇,怎麼在這邊爭起來呢?
兩個人認識到自己錯了,然後折箭立誓結拜,其中張苞大關興一歲,所以是兄長。那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劉備的兒子劉禪為什麼沒有參與結拜呢?這裡面有幾個原因。
第一,劉禪的年紀比較小,這個時候才十四歲,而且不習武術,跟關興和張苞他們玩不到一塊去。
第二,劉禪是太子,是未來的皇帝,而關興和張苞他們是武將是臣,地位相差太多,不適合結拜,不像劉關張三人當時,大家的身份地位差不多。
第三,兩人結拜是為了為父報仇,而此時劉備還在呢,劉禪不好參加吧,而且這個時候劉禪也不在場。
-
5 # 三國逐鹿
《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中,關羽之子關興和張飛之子張苞,為報父仇,爭搶伐吳先鋒官,比賽箭術在伯仲之間。之後,關興和張苞拿刀動矛,即將有一場龍爭虎鬥。關鍵時刻,劉備為兩員小將調解,效仿當年桃園三結義之舉,義結金蘭。
當年桃園結義是劉關張三兄弟,此時,只有關興、張苞,唯獨缺少了劉禪?關興和張苞並未將劉禪考慮在內,潛意識中將其忽略,有下列四個原因,依據演義簡要分析如下。
其一,關興和張苞有著共同的目標—“替父報仇”,而此時的劉禪與東吳並沒有殺父之仇。
關興之父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於臨沮被潘璋部將馬忠所擒不久被殺;張苞之父張飛急於為二哥關羽報仇,被部下範疆張達割下首級逃到東吳。雖然罪魁禍首呂蒙慘死,其餘仇人潘璋、馬忠、麋芳、傅士仁、範疆、張達都在東吳,還活得有滋有潤的。
因此,關興和張苞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父報仇,惺惺相惜,結拜為異性兄弟就是很正常。而此時的劉禪,父親劉備還健在,並沒有和關興、張苞一樣,與東吳有殺父之仇。劉備為調和關興和張苞之間的關係,主動提出讓二人結拜,在戰場上相互提攜,一致對外,向東吳復仇。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先主問曰:“卿二人誰年長?”苞曰:“臣長關興一歲。”先主即命興拜苞為兄。二人就帳前折箭為誓,永相救護。其二,關興和張苞是在劉備伐吳大營之中義結金蘭,此時的劉禪遠在成都,鞭長莫及。
劉備稱帝之後,力排眾議,挑選良辰吉日祭旗伐吳。途中,劉備夜裡“心驚肉顫,寢臥不安”,觀星象看到如斗大的一顆星忽然墜地,他派人快馬加鞭詢問諸葛亮。諸葛亮回奏三日內必有回報,此天象主損失一員大將。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卻說先主是夜心驚肉顫,寢臥不安。出帳仰觀天文,見西北一星,其大如鬥,忽然墜地。先主大疑,連夜令人求問孔明。孔明回奏曰:“合損一上將。三日之內,必有驚報。”果不其然,張飛也追隨關羽而去,他的兒子張苞親自來報喪。於是,劉備任命張苞和吳班為先鋒,即刻出發,討伐東吳。這時,關羽之子關興前來報到,爭搶先鋒為父報仇。
此時,關興和張苞在伐吳大營內相遇,雖不如桃園結義,相遇即是有緣,年齡相仿,自然義結金蘭。而此時的劉禪還在成都享福呢,自然無法參加“小關張”的結拜。
其三,關興和張苞歲數都比劉禪大,“小關張”和劉禪結拜不合適。
劉關張桃園結義已經是一段千古佳話,傳為美談。桃園結義,劉備最年長,還是漢獻帝“皇叔”,當仁不讓成為關羽和張飛的帶頭大哥,即主公。如今,劉禪公元207年出生,此時剛滿15歲,關興和張苞的出生年月不詳,此時能夠上陣殺敵,至少是成年人了,應該比15歲的劉禪大。
如果關興、張苞和劉禪結拜,就會遇到一個很尷尬的處境,即劉關張的二代再次結拜,順序卻反了,本來身為大哥的“劉姓”卻成為了小弟。如果小輩真的這樣結拜,從劉備這兒來說,就很難接受。
其四,關興和張苞是臣,劉禪是君,君與臣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註定不可能義結金蘭。
當年的劉關張都是草根出生,雖然劉備自稱漢室宗親,實際上也是布衣一枚,並不比關羽和張飛尊貴多少。三人相交於草莽之時,地位相當,同甘苦,共患難,開創了蜀漢江山。
此時的關興、張苞只是臣子、將軍,而劉禪是太子、未來的皇帝。君臣有別,在講究尊卑有序、“三綱五常”的古代是無法逾越的。其實在劉備在漢中稱王后,關羽、張飛與劉備的關係已經悄然改變了。
他們心中仁德、和藹可親的兄長已然遠去,此時的劉備是關羽和張飛的君主。第二代劉關張的身份更加明顯迥異,劉禪身份是君,關興和張苞是臣,誰也改變不了。演義中是這樣描述的:
立妃吳氏為皇后,長子劉禪為太子;封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因此,前三個,如目標不一致、不在場、歲數小等都是可以克服的原因,第四個君臣尊卑有別是最根本的原因,決定了只能是關興和張苞義結金蘭,劉禪缺席。
你是如何看待“小劉關張”結拜的?
-
6 # 底層故事
關興和張苞結為兄弟,為何偏偏沒有劉禪。我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君臣有別。昔日劉備剛開始創業的時候,與關羽、張飛結拜無可厚非,大家當時都是草莽英雄,雖然劉備掛了一箇中山靖王之後但已經沒有什麼可炫耀的資本,相反張飛當時還頗有家資,所以當時結拜沒問題。可當劉禪在位時,已經是皇帝了,不論他的父輩與關羽、張飛關係有多好,此時結拜也著實不妥了。試想一下你跟皇帝稱兄道弟,這說的過去嗎?
第二,感情不深。劉備和關羽、張飛能夠有這麼深的感情是因為什麼?那是因為他們是經歷過生死的,風裡來雨裡去,大家白手起家,雖然不是親兄弟,但一起吃過肉,一起捱過餓,當然也一起捱過打,也一起打過別人,這樣朝夕相處,感情想不深都難。可是劉禪的成長環境可不一樣了,他可是生長在皇宮裡,為什麼皇帝被稱作孤家寡人?很簡單,就是不能有朋友。而且關興和張苞環境則不一樣。
第三,目標不一樣。關興和張苞都有一樣的目標,那就是報仇,相比之下劉禪給人的感覺倒有點無為而治的感覺,啥都不想幹只想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小日子。否則當初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也不會說為什麼魏國不打我們,我們偏偏要追著人家打呢。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也。
-
7 # ff202264
什麼結拜?都是羅貫中的腦洞。
關羽比劉備大一歲,怎麼可能是老二?史書上根本就沒有記載劉關張結義之事,連“登堂拜母”都沒有。只是三國演義影響至深。
既然可以虛構桃園三結義,那麼再虛構一個小關張的結拜也不是不可以。若父輩真是兄弟,兩人出生之後就應該相知相識,惺惺相惜。為什麼等那麼久才結拜呢?可見,也是假的。
關羽的長子是關平,小說描寫成義子。關興只是一個文官。
-
8 # 魁哥說歷史
演義中,關羽之子關興和張飛之子張苞,再續前緣,他們在為父報仇,伐吳前夕,效仿當年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舉,結拜為異姓兄弟。美中不足的是,當年桃園結義是劉關張三兄弟,現在,只有關興、張苞,沒有劉禪?有三個原因,依據演義,簡要分析如下。
其一,劉禪的父親還活著,沒有結拜的動機,而關興和張苞結拜目的是為父報仇。
關興和張苞有著共同的目標,他們的殺父仇人都在東吳,如孫權、呂蒙(已經暴斃)、潘璋、馬忠、麋芳、傅士仁、範疆、張達。兩人都是身負殺父大仇,此時,他們兩位需要精誠團結,一同成為先鋒,斬殺遠在江東的仇人們。這個我們可以理解,兩個人有相同的經歷,共同的目標,他們有共同話題,能聊在一起,所以才結拜。
而劉禪之父劉備仍健在,他沒有這樣的感受,他和關興、張苞沒有共同話題,因此第二代“桃園結義”,只有關、張二人,沒有劉。大伯父劉備提倡關興和張苞結拜,也是為了二人在戰場上相互提攜,一致向東吳復仇。關興和張苞結拜後,成功斬殺仇人潘璋、馬忠,在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時,他們兩位救出大伯父劉備。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先主問曰:“卿二人誰年長?”苞曰:“臣長關興一歲。”先主即命興拜苞為兄。二人就帳前折箭為誓,永相救護。其二,劉禪不會武功,因此關興和張苞在結拜時,沒有想到他。
關興和張苞是將門虎子,天生就是上戰場的,為了自己的父親,為了蜀漢江山社稷,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關興和張苞從小跟隨各自的父親關羽、張飛練習武功,繼承了他們父親的家傳武功。如劉備討伐東吳時,關興和張苞為了爭搶先鋒之職,大打出手,刀槍劍戟,平分秋色,才結拜為異姓兄弟。
劉禪呢?他於公元219年被立為漢中王世子,公元221年被立為蜀漢太子,生長於皇宮大內,養尊處優,估計連騎馬都沒不熟練,武功更是渣渣。武功高強的關興和張苞,嘴上不說,心裡也看不上這這個不識刀劍的世子。雖然劉禪是未來的皇帝,關興和張苞未來的主君,然而,他們兩位從心裡,看不上大伯父之子劉禪。
其三,劉禪是未來的皇帝,而關興和張苞只是臣子,他們沒資格和劉禪結拜。
古代,君臣有別,君永遠是君,臣永遠是臣,這是兩個不可逾越的職業。像皇帝之間是可以結拜的,他們地位平等。如曹丕和劉禪,理論上,他們地位平等,都是皇帝,是可以結拜的。曹操和劉備稱兄論弟,曹丕也可以和劉禪結拜為兄弟。
關羽、張飛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他們三人結拜時,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只是個賣草鞋的,地位平等。而關興和張苞只是蜀漢將領,和劉禪的地位相差太大了。劉禪歲數最小,這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原因,根本原因在於劉禪是君,關興和張苞為臣。演義中關於劉禪等人被封為太子是這樣描述的:
立妃吳氏為皇后,長子劉禪為太子;封次子劉永為魯王,三子劉理為梁王。總結:關興和張苞再續桃園結義情緣,結為異姓兄弟,卻沒有帶著劉禪一起玩。劉禪沒有結拜動機、沒有武功、身份尊貴,所以沒有和關興、張苞結拜。即使關興、張苞想和劉禪結拜,劉備也不會同意的,他認為自己是皇帝,兒子是太子,是未來的蜀漢皇帝,是不能和臣子結拜的。“三綱五常”,最講究的就是尊卑有序,因此,關興、張苞沒資格和劉禪結拜,這是最主要的原因,至於其他的都無關緊要。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
9 # 三點水滴
首先,劉關張並沒有結拜,不過是關羽年紀比張飛大,張飛稱呼關羽為兄長。
其次,關興張苞因為父親身亡結拜。如果叫上爹還沒死的劉禪,叫劉備會怎麼想?
最後,皇儲可是要繼承皇位的。臣子說到底還是下人,主子能跟下人結拜嗎,況且還是最尊貴的主子?
-
10 # 塵子渝
史書上只是說關羽、張飛情同兄弟,並無任何明確記載有結拜之舉,實際論證也是絕無可能的,漢室宗親的身份以及漢代的風俗都是沒有結拜的習性和風俗的,於禮制也不合。
因此就按三國演義的說法來說明一下為何不在找劉禪結拜。
因為劉禪身份和劉備已然不同劉邦做皇帝之後,連父親都需要親自去宮門外迎接,執禮甚恭,不知道是誰教給老人家的,還是劉太公本人對皇帝的敬畏。
總之,鬧的劉邦很不習慣,於是就找人商量,然後就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劉太公成了太上皇,就不用對皇帝劉邦行大禮了,可見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禮制在漢朝是非常重要的,漢朝除了兩位開國皇帝劉邦和劉秀,其他的所有皇帝諡號都帶“孝”字,比如漢武帝實際上應該為孝武皇帝,當官也是需要舉孝廉才行。因此漢朝“以孝治天下”是以身份和禮制作為基礎的。
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但祖上已經失去爵位,出了名義上的漢室宗親地位,實際上和老百姓已經差不太多。因此《三國演義》中,董卓一聽劉備是白身就非常鄙視,這樣的劉備和關羽、張飛結拜倒也說得過去。
而到了劉禪,劉備已然稱帝,也被世人認可,即使曹操、孫權也從沒有攻擊劉備說他是假冒的,因此近來一些信口開河說劉備是偽造身份的可以說是非常沒有見地的。
劉禪已經是皇帝的身份如何再和關興張苞結拜呢?
劉禪原本就是張苞的姐夫,娶了張飛的倆女兒結拜了,關興、張苞都成了皇兄、皇弟?更何況劉禪的皇后一直都是張飛的女兒,大女兒死了以後又娶了小女兒,也就是後世說的張星彩。
已經是姐夫和小舅子關係的張苞何必再和皇帝攀親戚,作為外戚更應該恪守本分,和關興結拜是同仇敵愾為父報仇。
《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中說的很清楚,關興和張苞都想當伐吳先鋒為父親報仇,誰也不服誰,劉備就軍中公開比武,兩人也是不分伯仲。劉備看軍中氣氛調動的差不多了,又怕兩人因此傷了和氣,就以先前三人桃園結義的故事,讓兩人折箭為誓,結拜為兄弟。使吳班為先鋒,令張苞、關興護駕,共同伐吳。
-
11 # 78466230
幾十年前的劉關張,皆平頭百姓,可結拜。
幾十年後,劉大貴為皇帝,兒子是太子,關張子輩雖說也封候拜將,與皇帝還是有距離的。
-
12 # 煙雨蒼松
劉禪是劉備的兒子。關興是關羽的兒子。張苞是張飛的兒子。雖然他們的父輩劉備、關羽、張飛為結拜兄弟,但是子輩就不能成為結拜兄弟了。因為劉禪是太子,太子是未來的皇上,而關興、張苞是臣子,沒有臣子敢與太子稱兄道弟的。所以,關興、張苞為了為父報仇結拜兄弟時,沒有去叫劉禪參與。那麼,父輩劉備、關羽、張飛為什麼又能成為結拜兄弟,相互稱兄道弟呢?那是因為他們結拜時,劉備還沒有當皇上,就是後來劉備當了皇上,也不好中途改口了,只好繼續稱兄道弟。
(圖片源於網路)
回覆列表
都別搶,我來答。
在《三國演義》中,關興和張苞結義為兄弟,這是小說的安排。但在真實歷史上,兩人並沒有結拜,這裡簡單說一下。那麼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安排關興和張苞結拜為異性兄弟,為什麼卻不讓自己的兒子劉禪一起跟著結拜呢?
如此一來,豈不又是一番美談?
結拜是為了團結需要
劉備讓關興和張苞結拜是有原因的,當時劉備帶著這兩位小將離開成都準備討伐東吳,兩人卻因為該由誰來當先鋒發生了爭執,兩人都報仇心切,自然都想當先鋒為父報仇。當時劉備原本是讓張苞當先鋒,但是關興卻跳出來也要當先鋒,兩個人於是就爭了起來。
張苞入奏曰:“吳班軍馬已至。小臣乞為先鋒。”先主壯其志,即取先鋒印賜張苞。苞方欲掛印,又一少年將奮然出曰:“留下印與我!”視之,乃關興也——《三國演義·八十一回》既然都想當先鋒,那就拿出真本事來,誰本領大,誰就當這個先鋒,所以兩人就比射箭,結果都箭術了得,一個射中靶心,一個射中天上飛的第三隻飛雁(鳥在天上飛,箭從地上來)。比完射箭,兩人不分伯仲,都急眼了,又要比武藝。
劉備一看這怎麼行,這不是要鬧矛盾嗎?於是制止了兩人,又順勢讓兩人結拜為兄弟,以免傷了和氣。其實這是很正常的舉動,畢竟大軍出戰,團結最重要,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才有了劉備讓他們結拜的故事。
先主問曰:“卿二人誰年長?”苞曰:“臣長關興一歲。”先主即命興拜苞為兄。二人就帳前折箭為誓,永相救護。先主下詔使吳班為先鋒,令張苞、關興護駕。劉備也聰明,讓兩人結拜以後,誰也不讓當先鋒,而是讓吳班當先鋒,兩個人都當護駕,如此一來,誰也不偏袒誰,不會激化矛盾。這是非常智慧的做法,同時也充分證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正確性。
劉禪監國,君臣倫理
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劉備討伐吳國的時候並沒有帶著劉禪,他正在成都和諸葛亮一起監國,所以自然不可能讓不在場的劉禪來一出“隔山結拜”的戲碼了。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劉備的身份發生了變化,也不可能讓他們結拜。
劉禪這個時候的身份已經是太子,將來的皇帝候選人,首先在身份上關興和張苞已經是臣子,劉備和關羽他們由於是早年一起白手起家的時候,為了增進感情,所以才有了結拜這一出。隨著劉備的勢力越來越大,關羽他們的身份也隨之水漲船高,除了說本身能力過硬,憑著結拜兄弟這一身份想必也令其身份尊寵。
倘若說劉備統一江山,關羽和張飛自然不必說,那必然是要被封為候的,為什麼不封王呢?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老祖宗劉邦曾經立下規矩“異性不得為王”,所以即便關羽和張飛是兄弟,但也不能打破這個制度。
所以正因為這種身份上的君臣之別,劉備沒有必要再讓劉禪也跟著一起結拜,畢竟劉禪已經貴為皇儲,什麼資源沒有?何必還要透過結拜的方式來建立自己的勢力呢?作為將來的皇帝,劉禪一聲令下,蜀國集團的臣僚們不都得俯首稱臣。
因此這種情況下劉備並沒有必要讓劉禪跟著結拜,而且讓他跟著結拜也不是什麼好事,完全就是在給自己樹立敵人,倘若關興和張苞成為劉禪的異性兄弟,想必憑著這一身份也能迅速成為蜀國集團的權力核心人物。
可見,劉備不需要也沒有必要讓劉禪跟著結拜,讓關興和張苞結拜僅僅只是為了團結兩人的關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