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識途de老馬二
-
2 # L木格木格J
何止沒有鞭炮啊,我們臨汾大街上連過年的彩燈都沒了,完全沒過年的氣氛,真為現在的孩子們感到可憐,完全不需要盼著過年了
-
3 # 大聖6588
我們這兒禁止放鞭炮的十來年啊!慢慢也習慣了,剛開始還真不習慣,因為過年嘛,放鞭炮彩花老傳統,只有家家放點炮感覺年味更濃,後來隨著空氣汙染越來越厲害,政府出臺禁止燃放鞭炮的規定,大家也自覺遵守,不放也好,第一造成空氣汙染,大家都希望青山綠水兒。第二給環衛工人減少勞動負擔。第三減少放炮帶來的意外傷害。過年在家看看電視、打打牌、喝喝茶、陪父母聊聊|天、陪孩子們看看電影、沒有鞭炮聲的春節也是很溫馨的。個人看法
-
4 # 慢慢洋
以前過年回老家走在路上,經常聽到鞭炮聲, 那種過年的氛圍很強很濃,現在偶爾走在路上,能聽到鞭炮聲,如果以後春節也不讓放鞭炮了,總感覺少了許多東西,但嗯個人界個人感覺啊,鞭炮還是適量而止,畢竟還是會汙染環境
-
5 # 興安春曉
這裡的春節靜悄悄。但是,貼春聯,放鞭炮,扭秧歌,看春晚......這些都是春節的固有符號,其中,燃放鞭炮更是歷史悠久,如果把這些元素都以這樣那樣的狗屁原因給去掉了,那還叫春節嗎?
-
6 # 微塵0816
小時候盼著過春節能有新衣服、糖果等各種好吃的,最主要還可以放鞭炮。現在盼過年只剩放鞭炮了,如果放鞭炮也被禁止了,那跟國慶放假有什麼區別?沒有年的味道了。
-
7 # 胡楊林先生
缺少一點春節氣氛。我小時候距除夕一個月就玩鞭炮了,每天都在翻月份牌,看還有多長時間過除夕,因為對其充滿著很多期盼:押歲錢,鞭炮,新衣服,年夜飯,小夥伴們雲集響應的串門玩耍,走親訪友拜大年等等等等……。現在,孩子同過去有些不同,孩子也較過去少了,能呼朋引類的一同遊戲也少了,大多在繁重的家庭作業,補習課堂,電視機前,手機上度過童年。
-
8 # 麗可爸拔
大家生活好了,也認識注重環保了,沒了鞭炮聲不是年味淡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是人民沒有如今富有,生活比較拮据,只有過年才捨得花錢,就顯得有年味。隨著改革開放,人民收入漸漸提高,平時也捨得添置物品了。所以大家才會感覺年味淡了吧。
-
9 # 中原灣
好!可以放電子煙花鞭炮,既不失年味,又安全,又綠色環保,還能省下不少辛苦錢,禁放煙花爆竹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
10 # 代百美大叔
以前放鞭炮覺得有年味,禁鞭炮覺得不習慣,想一想還是不放的為好,一來對環境好二來節約了開銷,好處多多希望堅持下去。
一提起春節,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爆竹聲聲辭舊歲,瑞雪皚皚迎豐年”!這個春節,因為環保,農村也禁放煙花爆竹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你,又省了一筆錢;好多農村今年開始不讓放鞭炮,也不讓賣鞭炮。誰放罰誰,誰賣拘留誰,今年可能你會幾乎聽不到“噼裡啪啦”、“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了,年味越來越淡了,你打算怎麼過一個開心的年?說說你的觀點和建議,讓我們給自己的春節找點話題!
回覆列表
度過了74個春節,覺得年味和親情愈來愈淡,昔年的熱鬧氣氛煙消雲散,沒了熟悉的面孔和溫馨的賀歲祝語。
過去年代的臘月二十三,當小年姍姍來遲時人們便都忙活起來。首先搬鍋動灶,把“灶王爺"居室打掃乾淨,然後再把前屋後院都收拾整潔,一家人男女老少齊上陣,準備乾乾淨淨過大年。
那年月的春節前夕,人們早早就備好了年貨,買好了肉菜諸樣以及走親訪友的節禮,蒸好了禮饃油糖菜包子。最要緊的是買好煙花爆竹,這是屁孩們的最愛,比走親喜領核桃花生棗更來勁。
除夕守歲之夜,當請回“先人”一家人吃過年夜團圓飯後,那陣陣炮竹聲震天響起,串串鞭炮聲接連不斷。尤其是那沖天煙花,招惹了滿街孩子亂竄觀賞,真是熱鬧非凡年氣濃濃。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程序,出於環保和安全的考慮,除過山野農村外,一般城鎮大都全面禁止燃放實物煙花爆竹,這顯然是正確的舉措,只希望有合適的代用品出來,還昔年一個濃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