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往往深刻,有深意的動畫(其中很多被禁了……比如亞人,GANGSTA等)中有不少冷門番,但不失為佳作。暫且不提別的,其實寄生獸被禁是當時我沒有想到的。 寄生獸是成功的,當時也引起了一定的話題性,但是像這樣的作品其實還是有一些的,但是它們普遍都很冷門,個人其實還是覺得這樣挺好的,但這卻對製作公司而言就是“暴死”。 暴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劇情設定崩壞或者發展讓觀眾難以接受,例如甲鐵和王冠。另一種就是像契約者這樣的整體風格灰暗,曖昧和迷離的,這讓很多習慣了熱血的很難接受,內容晦澀,關係錯綜複雜,內容慢熱。 字數有限,就不在這裡闡述太多的其他的東西,說點題外話:在這廢萌橫行,肉番大行其道,人設王道,劇情滾粗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更多的是深刻的思考。沒有人不喜歡一拳的“低調”戰鬥,也沒有人不喜歡骨傲天的“高調”裝逼,這些也是我所喜聞樂見的東西。 最近在追的有暴力美學——劍風和思考人生——KADO,在等我很強但我很猥瑣的——骨傲天第二季,BLAME看了劇場版。 如果對冷番佳作有興趣的可以回覆我,我上面提的都是簡稱,要全名也可回覆我,我這裡也只提到了很少的一部分,而別的就不一一陳列了。
4
回覆列表
  • 1 # T哥小站

    題主,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所謂的“熱門”必然是接受度高的,受眾面廣的作品,作品能吸引越多的人關注,自然更加“熱門”。但“熱門”不等於“佳作”這也是非常明確的事實。

    但是如果有篇文章,叫《特朗普當總統前一直在做什麼》的深度文,裡面講了特朗普成為總統之路的這些那些,我敢保證,同樣平臺,閱讀會起碼少一半,因為不是誰都對特朗普怎麼當上總統感興趣,但是如果你對特朗普很有興趣,看了這篇深度文章肯定會稱“佳作”。

    差不多就是這樣的道理,熱門的題材的動漫,更加優秀的製作團隊,會吸引更多的人關注,但是在大眾題材的作品未必能抓住那些核心觀眾的心,他們判斷“佳作”的標準肯定會比非核心的大眾觀眾高出不少。就像所謂的三大民工漫,隨便看看動漫打發時間的人,覺得《火影忍者》就足夠好看了,休息的時間看看《火影》就覺得精彩得不行了,但是你這種追新番又期待“深度”的呢,《火影》顯然不能滿足的要求,所以即便同理,很多熱門的作品在你的標準下未必能成為“佳作”,就是這個原因。相反也一樣,像《劍風傳奇》這樣的動漫作品中,如此黑暗和魔幻的作品風格,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但是在喜歡這類風格的作品的粉絲眼中,它就是神作,或者佳作,但是在只喜歡《海賊王》這樣的大眾觀眾眼裡,《劍風傳奇》實在過於血雨腥風,話題又太嚴肅,沒法喜歡,但不代表它不是佳作。

    這就是很明確,越小眾的故事,喜歡的人越少,它可能蘊含了很多的道理和深刻的內容,但是未必能吸引足夠多的人,因此被稱為冷門。

    “冷番”和“熱番”這些,本身就是很相對的,因為決定銷量的,並不是作品的質量這一樣,而有題材,風格等各方面的因素。

  • 2 # 輕宅BIU

    雖然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樣還是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吧:

    像是《海賊王》《火影忍者》《銀魂》《名偵探柯南》等長篇動漫,本身倒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的,因為資料上來看熱度非常高,包括每日新聞、資訊永遠都在持續更新,並且其實很多漫迷都在看的時候,已經是一種習慣了,好比之前火影忍者大篇幅回憶迎來很多反對聲音,但還是會習慣性每週去看。

    當然這裡不是說因為更新時間長導致熱度高,因為反過來,因為作品好才可能持續更新。另外像是BL、賣肉番通常也是火的一塌糊塗,例如之前的《人渣的本願》,但是算不算佳作就因人而異了。

    2、冷門≠渣作分析。

    冷門番也就是說播放量、口碑都不盡如意的,但是那少數看過的人,都會被劇情的連貫性、緊湊感所折服,但有的人可能會覺得看不懂而棄番,而且不得不說,冷門佳作的基本上都是深入探討人性,能發人深思的,同時又伴隨著一些不為人接受的“暴力”“血腥”,就是類似於《東京喰種》《進擊的巨人》《亞人》等,只不過有的不像剛剛列舉的這些,可能剛準備看,就被禁沒資源了,但實際上也是佳作。

    另外冷門番製作風格上,有的雖然是製作精良,但是部分會比較個性化,也就是說不是普遍的大眾習慣的畫風。至於渣作,有可能是宣揚了奇葩世界觀的、也可能只是個人喜好問題。沒辦法一概而論。

  • 3 # 鬱悶142145816

    這個太簡單了,你只要看看近幾年電影大獎的獲得就會發現不少電影明明票房不高卻可以獲獎。

    因為佳作的評定的標準是精英決定的。一般來說佳作一定是有內涵,有意義,發人深思的。

    但是無論何時精英總是少數人,所以作品的熱度是需要迎合大眾口味的。而大眾的口味一直在變化。所以有一部分作品就當時票房大賣但過一段時間在看覺得渣的很。

  • 4 # 橙心社

    題主的思考確實有其價值,標題裡得出的結論也非常正確,不過有時候,我們也應該明白,我們對動畫內涵與表現力的總結取決於自己的觀感,而動畫風格和內容的規律也並不是什麼金科玉律。動畫,尤其是包含於日本ACGN產業中的動畫,是一種產品,它的成績是市場收入,它的用途是娛樂。然後,它也是創作與藝術的產物,是個人化的思想表現。而個人化的產物,其意義與價值本身就是受限於個人認知的。題主總結的兩個不等於結論是確確實實的真理,這一結果正是個人化認知的表現。

    首先,動畫的圈子其實並不大,雖然動畫總數量不可謂不多,但時代是在不斷向前的,曾經的熱門,現在也必定涼了下去,如今大火的《骨傲天》《刀劍》,也不可能一直是熱門。熱門自有熱門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符合多數觀眾口味,或許是作品有何種噱頭或特點,無論是哪種,都是因為看的人多,所以才會有更多的觀眾做出評價。而它究竟是否是佳作,各人會有各人的看法,但這並不妨礙它是熱門。而佳作,則是看過的人多數會給出好評的作品,它們本身就是不同層面的存在。熱門確實不等於佳作,比如不久前完結的“國家隊”,雖然很熱,但評價並不高。

    反過來,“冷門不等於渣作”更為普遍,冷門的作品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去了解,又怎麼會有很多人知道它是好還是渣呢?要是真的渣到一種水平,人人都說扎,那這部動畫就不是冷門作品了。冷門動畫中確實有著相當出色的作品,比如我喜歡的《重啟咲良田》。

    文:霜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迷你玩家抄襲我的世界玩家的圖片來罵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