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假如高順當年和張遼一樣投到曹操帳下,成就會比張遼低嗎?
12
回覆列表
  • 1 # 視野歷史

    高順之死,歸根結底有三個原因。

    其一,軍人的忠誠。曹操和劉備也知道高順的忠誠,知道他投降的可能性不大。

    二,他耀眼的成績。(在呂布手下的時候是成績,在曹操手下的時候是毛病。如果高順不死,曹操如何向夏侯惇交代,如何向死去的魏軍交代)。)

    第三,他的將帥之才。(劉備和曹操不知道高順的才能,但他們各有顧慮。曹操愛才如命,生怕高順落入他人之手。而劉備則不能讓曹操看到自己的野心,但又怕高順落入曹操之手,所以保持沉默)。

    所以,那初春的寒意不會消失,所以,高順,只能死。

    我們試著想象一下,如果高順沒有死,會發生什麼?也許《三國演義》中會有他的單獨傳記,也許今天我們會知道他的出生地和時間! 但歷史上沒有如果。

    但沒有如果,這就是高順,一個在三國曆史上真正做到了智勇雙全、勇往直前、忠貞不渝、極度自律的硬漢子。

  • 2 # 零度Military

    講之前先來看一下《三國志·高順傳》

    高順,字伯平,徐州下邳人也。身長八尺,容貌絕美,勇力絕人。順為人清白有威嚴,少言辭,是以士兵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將眾整齊,每戰必克。故時人謠曰:“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將中高順。”

    《英雄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公元199年曹操攻破徐州,俘虜了呂布和其麾下眾將,除了先前暗中投降的侯成、宋憲和魏續等人之外,其餘眾人中呂布、陳宮和高順被殺,張遼投降,成廉下落不明;這當中除了呂布必殺之外,其實陳宮和高順都可以選擇投降,陳宮不多說,曹操親自勸降都沒用他是一心赴死,高順只要願意歸降曹操也未必就一定要殺他,只是高順對呂布忠心耿耿,不願歸降才被曹操所殺。

    有不少觀點認為曹操必殺高順,誠然高順在呂布軍中威望很高,加上他的陷陣營給曹操造成較大傷亡,而且連夏侯惇的左眼都可能是被陷陣營射傷的,曹操確實有殺他的理由,但是想一想連殺了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將典韋的張繡,曹操都能既往不咎,又何況一個高順?所以只要高順願意投降,曹操一定不會殺他,那麼如果高順投降曹操,他的成就能超過張遼嗎?六子良將或將橫空出世,我們就此分析一下。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同在呂布麾下,高順的地位要高過張遼,這裡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可以說明:高順是中郎將,張遼是騎都尉,對比一下呂布殺丁原投董卓後,先是被封為騎都尉然後才升為中郎將,所以高順的地位顯然高過張遼無疑,呂布時期張遼其實相當於高順的副手。

    曹操對降將歷來大方,比如關羽、張郃、徐晃和張遼莫不如此:張遼在呂布麾下時是騎都尉,一投降曹操就封他為中郎將並賜爵關內侯,又比如官渡之戰中張郃投降前是中郎將,投降後曹操同樣升其為偏將軍,所以本身就是中郎將的高順如果投降至少比張遼級別要高,不說是偏將軍,至少也是裨將軍(中郎將之上是裨將軍,裨將軍之上是偏將軍),爵位最低也是關內侯。

    高順有一項能力三國無人可及,那就是他的練兵能力,他訓練出來的陷陣營史稱:“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曹操在濮陽之戰和徐州之戰中吃過陷陣營不少的虧;高順和他的陷陣營戰績也相當驚人,不僅擊敗了夏侯惇,還擊敗了擁有關羽和張飛、以驍勇的丹陽兵為班底組成的劉備軍隊。

    張遼有可能學到了高順練兵的精髓,因為215年逍遙津之戰中張遼以八百步卒突襲孫權中軍大營,這八百步卒背後若隱若現有陷陣營的影子。

    曹操時期張遼地位僅次於于禁和樂進,曹丕時期成為當之無愧的曹魏外姓大將第一人,他的成名和成功是無法複製的,張遼能做到的,高順未必能做到,所以即使高順投降起點比張遼高,但是要說他的成就和地位一定能超過張遼那也未必。

    高順如果投降,攻無不克的陷陣營勢必不會解散,曹操用人不疑,以高順的能力和陷陣營的悍勇,當可得到曹操的重用!可以預見得到的是高順的地位和成就即使不如張遼,但也差不了多少,至少不會在張郃、徐晃之下。

    陳壽作《三國志》時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位戰功最為顯赫的外姓大將放在一起列傳,並評論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如果高順投降曹操,那就有相當大的可能是“六子為先”而不是“五子為先”了,高順最有可能和五子良將相提並論,多了一個高順,五子變六子,六子良將或將橫空出世而名垂青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覺得自己陷入了又窮又忙的“死迴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