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招聘了95年小孩,工作很認真,業績第一
2
回覆列表
  • 1 # 老蘇的品牌智慧

    “95後”是生意上最大的坑之一!

    我們認為的95後的“個性化特徵”,往往是這個時代的特徵。我們常犯的錯誤是將時代特徵作為標籤貼在了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身上。

    例如,95後具有的時代特徵之一:“你若端著,我便無感”。這是人們對95後的誤解:豈止是95後,任何年代的人都對“端著”無感。其他年代叫做“裝腔作勢”、 “一本正經”,95後稱之為“端著”,只是個時代創造的特色詞語而已。

    再比如,我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嘲諷60、70後“裝B”。其實這又是一個大大的誤解:“裝B”又是一個時代特色詞語,它來自於網路語言。

    所以說,不喜歡“端著”、反對“裝B”,是這個時代集體的認知,而並非“95後”的專屬特徵。

    另外,人類的共性特徵和年齡特徵,也是主導95後行為的主要特徵。不管95後表現出多麼的“不可理喻”,其底層心理和行為邏輯都逃不出這兩個特徵。

    我們錯誤地將人類的年齡特徵和特定的時代特徵,當成了標籤,貼在了正處於這個年代的年輕人身上,這是個典型的認知偏差。

    認知偏差本身並不可怕,它也是人的共性特徵之一。

    可怕的是,一些別有用心的所謂“大師”,擅長做各種概念包裝,利用人們的認知偏差,釋出“讀不懂95後,你就完蛋了”之類的危言聳聽,製造“恐慌”和“焦慮”,趁機牟利。

    而很多企業家,因為固守舊時成功的經驗,忽略了時代特徵帶來的市場變化,生意稍稍受阻,便很容易著了這些所謂“大師”的道,花高價請這些“大師”搞培訓、搞轉型、上戰略,結果往往被帶入了更大的坑!

    面對這樣一個技術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無需焦慮,不要過度反應,不要盲目跟隨。有時候,新鮮事物都是過度包裝過的,慢半步反而更能看清本質,而快半步最有可能成了先烈。

    我們必須承認,過去的成功模式確實已漸漸失效。企業應當用現代流行的語言和消費者溝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說人話”“接地氣”。

    除此之外,品牌最關鍵的還是要堅持“可持續的價值傳遞”。

    現在是一個大眾焦慮的時代,一些企業家受了別有用心者的蠱惑,或者自己聽風就是雨,片面而又極端地理解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流量思維”,最後往往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利用網路傳播特徵,製造熱點,迅速得到了巨大的知名度,卻忽略了產品能夠持續提供的價值才是品牌的立足之本!

    透過年齡、性別、學歷、家庭、地區等靜態引數進行目標人群定位,是品牌營銷上最常見的大坑之一!因為這些靜態引數只是人口特徵,並非消費行為特徵。

  • 2 # 武城十四

    很個性,很特性,很任性。

    我妹妹95年出生,大學畢業後找了一份工作,自媒體行業。每天的任務是處理一些跟老年人相關的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後,跟我說,哥,我準備辭職,換一個。我說為什麼,她說,每天做一些跟老年人相關的東西,感覺我自己都老了。

    沒過兩天,給我發訊息,哥我辭職了。裸辭,還是。

    又沒過幾天,哥,我找到新工作了,這邊比較時尚,工作內容是做一些段子影片之類的。就是每天加班多。我說,你注意身體,別太累了。她說,好的,不過,我不怕累,我樂意。很快,第二個月,老闆就給她轉正了。

    95後,選擇自由,自由選擇,就好像最近網上比較熱的一句話:找工作,不看工資,先問老闆有沒有下午茶和健身房。

    或許,這就是他們的態度。

  • 3 # 煮酒小師叔

    平心而論,95後撐起了職場的半壁江山!

    不知道為什麼總有95後不好的傳聞。

    但是從我這幾年接觸下來,真的不是這樣的感覺。

    目標感非常強,懂的自我發掘,綜合能力也很強,邏輯和表達這兩個職場通用技能遠超大部分職場老人。

    我無意於評價所有95後,但就我身邊接觸的這些感覺非常好,腦筋也很活絡。

    其實有的時候還有些惶恐,我們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95後可能一兩年就掌握了,剩下心態上的優勢更多。

    可能還不夠成熟,但是拼勁兒和激情足夠彌補經驗上的不足,而且大多數職場工作不難,只要夠細緻,三年工作經驗和五年工作經驗做出來的成果不會差別很大。

    一代人更比一代人強是必然的,而且95後經歷了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的社會轉型,在很多方面都要比80後強。

    當然確定不是沒有,但是瑕不掩瑜,更何況無論哪個年代的年輕人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曾經垮掉的80後現在也都是職場的中流砥柱了嘛!

    95後真的很厲害!

  • 4 # 微笑的幽蘭

    現在九五後被貼上獨行特立,不可理解的標籤兒,這就和以前人們說90後都是腦殘,80後是垮掉的一代是一樣的,一群閒的蛋疼的人做出的沒有任何理論依據的論斷。

    現在九五後很多行為確實不容易讓人理解,這是因為他們的年齡還很小,最大的九五後,今年也才只有21歲,00後們還處於十幾歲的年齡狀態。將心比心,大家回頭看看自己20歲以下的時候,是不是覺得當時的自己也很傻逼。人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當你30歲的時候依然被別人所變低的話,那就和你是哪年之後生的人沒有任何關係了。用你吃了幾十年鹹鹽的經驗去評價一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並且貼上各種各樣詭異的標籤,這實在是有些過分了。

    為什麼對於某一年齡段群體的標籤可以這麼火,這反映了成年人對於孩子教育的觀念,家長們更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而不是去考慮孩子的想法,不同年齡段觀念的衝突必然會產生較大的社會矛盾,而媒體將這種社會矛盾放大化,就形成了社會的主流觀念,於是每出現一個年齡段的年輕人就被貼上各種貶低的標籤兒,這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什麼促進作用。

    現在的人都太急於求成了,恨不得孩子一出生就能夠懂事兒,這樣自己可以少很多的麻煩,但是這是不現實的,你沒有做一個正確的引導,反而一味的去批評和貶低,只會增加年輕人的逆反心理,導致社會的對立,對於年輕人的標籤化弊端大於益處。

    我是一個80後,現在終於可以擺脫人們對於80後的認知,現在想想當時他們說的是對的,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錯的。社會妄圖把一顆年輕躁動的心控制在一個狹小的框架裡,讓所有人都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做事,這是大多數年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個時候你就算罵我一千次我也無法理解我究竟錯在哪裡。在我大學畢業之後,對於90後的討伐甚囂塵上,現在90後們也已經年近30,人們又把目標轉向00後,總是在欺負一群沒有反抗能力的年輕人,打著教育的旗號,帶著衛道者的面具,肆意的踐踏年輕人的尊嚴,年輕人衝動的反抗只會將這個標籤的烙印做得更加堅實,最後無力反駁。

    這些喜歡給別人貼標籤的人的心理,很多都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而不去考慮怎樣正確的引導,甚至很多時候他們連以身作則都做不到,這是一群有文化的網路噴子,永遠讓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而一群愚昧的人選擇盲目的跟隨,而不願意去發現事件背後的真相,如果理論被拆穿,還會惱羞成怒,成年人的面子是不容年輕人去踐踏的,哪怕年輕人是對的。

    對於年輕人,我們應該更加寬容一點,犯了錯誤,應該心平氣和的去教育,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而不是劈頭蓋臉的將一群高帽子丟過去,然後恨鐵不成鋼的謾罵。打鐵者不可能等著鋼材自己成型,還需要用自己的行動去塑造,因材施教,讓孩子能夠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希望大家都能夠拒絕這種標籤化的言論,你不可能透過一個人去看到所有人的行為,因為少部分人行為而下的結論太過蒼白,以偏概全,永遠不是正確的處事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覺得自己太單純了,怎麼才能變得有點心機,不至於被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