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彌水

    感情中,依賴和習慣哪個更難戒掉?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依賴,什麼是習慣。

    依賴:1.依靠某種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給。 2.指各個事物或現象互為條件而不可分離。 習慣:1.經過不斷實踐而逐漸適應:習慣成自然|習慣於農村生活。2.在一定條件下完成某項活動的需要或自動化的行為模式。可以透過有意識練習形成,也可以是無意識地多次重複或只經歷一次就形成;習慣一經養成,若遭到破壞會產生不愉快或不安的感覺。

    其次,我們要分清感情中的依賴和習慣的區別。

    感情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依賴就是習慣。當你一直有人依賴,有人在你遇到困難和不愉快的時候,陪伴你、給你力量的時候,你在潛意識裡已經默許自己去依賴他。而這樣持續的時間長了,就變成了習慣。

    就如,我們現在所遵循的一日三餐,最先開始的時候也是因為我們需要營養,需要生存。現在,就算不餓的時候,一到飯點,我們便會思考吃什麼,而現在我們能徹底分清楚,我們是依賴一日三餐多,還是習慣一日三餐多嗎?

    但所謂的感情深,無非就是對這份感情形成的習慣,和過度的依賴。

    所有感情的積累,其實都是習慣的養成而已,所有的親疏關係,都是以時間為唯一標準作出的區別。所以,你愛一個人、對一個人感情有多深,說到底只是因為你跟這個人共處了太長時間,形成了一種習慣,並導致了深度的依賴。

    感情其實也是如此,只是一種習慣和依賴——問題的根本,是習慣什麼,又依賴於誰。

    對感情的習慣和依賴,當然不是壞事情——但如果這份感情帶給你的是痛苦和傷害,並且只是痛苦和傷害,而你還深深依賴於它,你就得告訴自己,你放不下的,並不是感情和愛,而只是習慣和依賴。

    改變習慣當然是很難的,更何況我們能夠接受改變的,只是那些我們願意主動改變的習慣;對於那些被動而來,逼著我們去改變的習慣,我們是天然牴觸和排斥的。

    當然感情中依賴感的喪失,會帶來一系列連鎖的反應,包括不安全感、挫敗感、無助感等等,所以這時候很多人因為無法接受、無法承受,會不經思考就選擇去挽留這段關係、挽回這個人。

    說白了,依賴也是一種習慣。但是習慣是可以改變的,有自信的學會獨立,就可以改變依賴的習慣。長期依賴與別人,會造成被依賴者的困擾,自己也會很痛苦。

    所以說,在感情中,習慣更難戒掉,畢竟依賴只是習慣的一種!

  • 2 # 孤獨而不寂寞

    在我們人生中,感情的範圍很廣,我們有親情、友情、愛情都是屬於感情的範疇。

    現在社會說到的感情,往往是愛情。感情是時間的副產品,和一個人所處的時間越長,感情就越深,日久生情演變成了愛情。

    感情依賴

    這是人過於喜歡或者寄託過多個人感情於某個人,一旦失去就難以適應,個人生活空間比較狹窄,社會交際比較單調。

    感情習慣

    習慣是時間重複養成的一種生活方式,你和一個人相處久了,會習慣他的很多東西,但是不一定是愛情。習慣一個人,這是友情的最好歸宿,對於愛情來說並不一定。

    .① 感情是愛情的基礎,愛情是包容,是患難與共,相濡與共,是不離不棄,是一種心動,伴隨著感覺和慾望的精神性東西存在,愛情不是佔有,而是在於奉獻。

    ② 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一見鍾情現象也相當普遍。一些女孩說過一見鍾情才是愛情裡的最高境界。兩個人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能夠從相識相知到相愛,需要兩個人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默契與共識。

    日久生情,是感情的一種昇華,它沒有一見鍾情那麼快。兩個人從一開始也許根本就沒有那麼強烈的好感,但是大家在一起,相互照應、相互關心,是隨著時間的交往,對方產生好感和欣賞,相互體貼,慢慢愛上了對方。

    感情依賴,可以釋放自己,多參加社會交際活動,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間接。感情習慣 ,只是你和這個人共處了,時間長了,形成了一種習慣,並導致了深度的儂賴。

    對感情的習慣和依賴當然不是壞事情,但如果這個感情帶給你的是痛苦和傷害,並且只是痛苦和傷害,你還在考慮習慣和依賴哪個更戒不掉?那你放不下的不是感情和愛,只是習慣和依賴。

    因為愛情不是買賣,只有真的去愛,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人,才知道有多貴多難得。

  • 3 # 賴達處

    感情中習慣和依賴那個更戒不掉?

    習慣通常是指對某些事物一時間不容易改變,感情中的習慣我是這樣認為的,當男生喜歡女生,於是他每天都會給女孩買早餐,晚上買夜宵,還經常送小禮物給女孩,時間久了這些就變成了習慣。

    依賴會比習慣更難戒掉,也更難忘,或者更難受。我們不仿把男孩追女孩的事換位思考,假如有一天男孩不再給女孩買早餐,夜宵,不再送禮物。此刻的女孩會感到很失落,她會覺得失去了些什麼。心裡還會很難接受得到。所以依賴是比習慣更難戒的。

  • 4 # s寳珼9469612

    習慣難以戒掉,依賴你可以換個人或物依賴,可是習慣已經成型,比較難戒掉,但也不是戒不掉,需要時間,需要替代人或物……

  • 5 # 李梅6613

    我個人認為,依賴和習慣相比,習慣戒起來更難。

    生活中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天常日久,就形成了個人的生活習慣。有些習慣對生活影響不大,也就順其自然。有些則害人害己,成為壞習慣。例如抽菸喝酒、熬夜,當事人都知道害處,但戒起來太難。

    我由於工作關係,熬夜較多,久而久之就成為習慣。退休了,沒有了工作壓力,按理可以不再熬夜。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糾正起來哪有那麼容易。前些天,我試圖糾正不良習慣,嘗試早睡,晚上十點多就躺在床上。無奈,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最後還是折騰到十二點。可見,一旦形成習慣,糾正起來太難。

    依賴則不同,會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好多年輕人,特別是女孩子,在家時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嚴重依賴父母,逐漸形成遇事無主見,人云亦云的從眾心理,特別是女孩子。

    多數有依賴的女孩,大都善良,在家聽父母的,成家後聽丈夫的。雖說丈夫可以獨攬大權,但由於女孩有依賴的習慣,男的就要操心費力,事無鉅細。有時,還要防備沒心沒肺的女孩,上當受騙。但有嚴重依賴的人,畢竟只是極少數。

    一般來說,多數人長大後成家立業,為人夫,為人妻。要工作,要操持家務過日子,柴米油鹽樣樣要操心。不會了學習,開始幹不好,做的多了,自然就有了經驗,從容應對。近而從嚴重依賴走向半依賴,最後擺脫依賴,獨當一面。

    這個熟悉適應的過程,長短不一,因人而異。普通人一年半載也就可以,特殊背景家庭,家裡經濟條件優越,則較難適應。他們不需要親自動手,只需要顧人管理好就行了。

    不管怎樣,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人適應環境的能力極強,相信有點依賴的人,會迎接挑戰,融合新環境,適應新生活。

  • 6 # 雷司令的故事

    習慣,依賴是當你強大勝過對方的時候,就不會依賴了。而習慣是很難戒的,戒掉依賴可以慢慢來,戒掉習慣是突然的,無法接受!可以戒掉對你的依賴,但是沒辦法戒掉對你的習慣!

  • 7 # 陽陽一沫

    感情中依賴和習慣都是一種癮,不容易戒掉,也不容易擺脫。

    首先我們說說女人;在愛情裡如果一個女人金錢不需你,精神不依賴你,甚至不能和你耍脾氣,請問要你還有用嗎?所以女人的感情就是從依賴開始。

    其次是男人的習慣;一個男人對你的愛可能沒有那麼濃烈,也許他並沒有表現出來,也或許他壓抑著自己,可是兩個人的陪伴就是最重要的習慣。他習慣了有你,而你也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時候你不說,他也知道愛你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

    所以說;感情中的依賴和習慣沒有可比性,如果真的有。那麼只能說愛的少一點的那個人能分辯出結論。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不要讓任何人成為你依賴的藉口,要習慣單獨行走,因為哪一天,他反悔了,不陪你走下去了,那就是他給你的致命一擊。

    習慣和依賴都是感情的必備品,想你是一種習慣,愛你是因為你可以依賴。少了哪一個愛情都不會成立。所以愛情裡的習慣和依賴沒有誰輸誰贏,同等重要。

    愛就是習慣,有多少愛就有多少胡鬧和依賴!

  • 8 # 英達8430

    謝邀!我認為是依賴更戒不掉,因為依賴包涵了心理層次的需求,包括歸屬感、安全感、認同感等等,而習慣只是一種常態,一種慣性,"不習慣"時間長了也會慢慢"習慣",但依賴是精神的麻醉劑,難以戒除。也許太重感情的人,日子終究不會好過,過分地依賴一份感情,一旦對方離開,立刻能將你推向深淵,成為"感情病人",而且難以痊癒。

  • 9 # 芊紫陌灬

    當男人從你的生命裡抽離,所有的不習慣和依賴瞬間被生生的剝離,那就是要了半條命的感覺,熬過就是晴天,熬不過就是歸期。

  • 10 # 心理諮詢師劉琰

    謝邀!戒掉的往往是某種行為,行為持續很久就會變成習慣!戒菸戒酒,戒遲到早退,是與否是清晰明確的,所以談習慣還是要看具體是什麼。依賴的對面是獨立,但是依賴到獨立,沒有辦法明確哪種是依賴,哪種算獨立,人又是社會性動物,需要關係,需要親密,完全獨立就不需要關係了,所以談不上戒!依賴過多帶給自己傷害,就向獨立走近一些,想增加親密就依賴多一些,少用戒這種絕對化的表達方式我們就能很好地避開很多焦慮了!

  • 11 # 問夏

    肯定是依賴啊,習慣是動作重複多了形成的,而依賴是心理上的,依賴也沒那麼可怕,心涼了,時間長了,也就釋然了。

  • 12 # 韋啟良製作人

    我感受是「依賴」「習慣」是不斷重複又重複運作的情式記憶,只要有新情式載入運作就會跟著新的感覺資訊把舊情式慢慢的替換

  • 13 # 香遇十八子

    依賴,俗稱成癮,是指依靠別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給的狀態。

    習慣,是指在長時期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和傾向。

    從生命的浸染深度來說,在感情中,依賴屬於心理層面,與自我需求的滿足與否有關,而習慣屬於生活層面,與時間和頻率有關。從生命活力的角度來看,感情中的依賴更多的是主動尋找,而習慣更多是被動接受。

    所以我個人認為,依賴更加難以戒除。觀點分享如下:

    01 感情中的依賴,形式不同但物件唯一

    生活中,常見到這樣的情景:

    情侶中,一方看起來處於弱勢,處處顯示自己的力不能及,必須要透過對方的幫助和支援才能活得下去,或者說活得更好。甚至弱勢的這一方常常將“對不起”、“我錯了”掛在嘴邊,(常見女性)這樣示弱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強烈的激起對方的保護欲與價值感,從而穩固關係。這樣的關係中,外在的依賴,明顯是弱勢的一方,可對方的潛在依賴,程度卻和前者是對等的。

    還有一種情形,情侶一方無所不能,男性猶如霸道Quattroporte範兒,女性猶如則天女皇範兒。他們在情感中,甚至是兩人相處的點滴之中,無時無刻不在彰顯自己的能力和才能,事實上他們也的確如此,只不過有些人有些事不費他們吹灰之力,但有些就有些強弩弓箭的逞強之意。這樣的關係中,外在的依賴,明顯是被照顧的一方,可能力者的潛在依賴,卻是這段關係的主導。

    由此看出,感情中的依賴,常見於兩種形式:一是,示弱求憐愛;二是逞強求欣賞。從根本上來說,依賴的物件只有一個,當事人的需求滿足和由此產生的虛幻全能自戀而已。可現實卻是,我們往往看到了表象的依賴,卻忽視了潛在的部分。

    02 感情中的依賴,源於心理需要的未被滿足

    之所以有人在感情中依賴伴侶,是因為他的內在需要沒被滿足,形成了一個大的坑洞,需要在感情中,透過關係的滋養,來填補坑洞。

    人類的內在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呈金字塔式發展:從下往上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前四種被稱為缺失性需要,後一種被稱為 成長性需要。

    缺失性需要極易形成坑洞,而滿足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人們最常用的莫過於在感情中尋求滿足。如果關係中,一方可以填補對方心理需要的坑洞,那就會引發他如飛蛾撲火一般,死死的圍在他身旁,直到坑洞被填滿為止。

    03 感情中的依賴,源於“分離焦慮”的作祟

    還有一種感情中的依賴,是由於當事人對“分離焦慮”的恐懼。

    說到分離焦慮,就不得不提和它一體的概念:安全感,這也是人類的五大天性之一。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是無法忍受分離的。而這兩個概念的源頭,都要從童年期的親子關係模式說起。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安全感的獲得來自於兩部分,一個是父母提供的抱持性環境,一個是完成三次完整的分離過程。

    所謂抱持性環境,是溫妮科特提出來的,他說父母的存在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就好像一個碗,這個碗隔開了孩子和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觸,孩子在碗中,既可以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又可以不用直面外部未知的世界。這個碗,就給孩子帶來了安全感。

    人的一生的三次分離,第一次是出生,從生理上和媽媽分離,第二次是從6個月到3歲,被心理學家馬勒稱為“分離與個性化階段”,即從生理上分離。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被允許自己嘗試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即“力所能及之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麼他就會很好的建立分離——安全這對平衡的關係,否則,他就會懼怕分離。第三次是從3歲以後,可能是終生的功課,即與原生家庭的分離。

    所以在3歲以前,沒有很好的建立分離——安全平衡關係的孩子,成年後在感情中極易陷入依賴模式,因為對於他而言,與相愛之人的捆綁才能帶來安全感。

    04 感情中的依賴,源於“內在小孩”的外部呈現

    所謂內在小孩是由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來的一個概念,通俗來說就是另一個你自己,一個被你忽視的自己。

    情感關係中,有兩組相對的“內在小孩”,分別是:全情付出型和坐享其成型、施虐型與受虐型。之所以說是相對,是因為當全情付出型內在小孩正好碰到一個坐享其成型的,他們就好像被502牢牢的黏在一起,很難分開,即陷入了依賴模式。

    而內在小孩其實都是童年在與父母的互動關係中形成的。全情付出型內在小孩必定有一個興奮型的養育者——孩子的事事必躬親;坐享其成型的內在小孩必然有一個匱乏型的養育者——孩子的需要根本無法滿足。施虐與受虐也是同樣的道理。

    感情中的依賴一方,之所以會陷入依賴模式,定是發現了內在小孩上的匹配,這種匹配讓他們感到熟悉,進而感到安全。

    05 感情中的習慣,源於熟悉感帶來的掌控力

    習慣的養成,基於不間斷的重複,它有兩個關鍵變數:一個是時間,一個是頻率。也就是說,不間斷的重複多了,任何人和任何事都可以被習慣。這個習慣更常見為熟悉感,熟悉感是掌控力的來源,因為未知才會引發恐懼,而人們對於已知的東西,會感到安心。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習慣養成的兩個變數,哪怕只是改變其中一個,就可能改變習慣。

    由以上分析看來,在感情中,依賴和習慣相比,前者是當事人的主動選擇,侵入的心理程度較深,自帶心理療愈(可正可負);後者是當事人的或主動或被動的選擇,侵入的心理程度較淺,被替代性較強。

    06 感情中如果要戒除依賴,可以透過以下步驟嘗試:

    1、認清自己的心理需求,尋求更多樣化的滿足途徑

    首先,你可以對照需求層次理論,分析自己的心理需求,看看除了親密關係,你還有哪些可以滿足的途徑?比如自我成長、發展友誼、參加同質性團體、尋找心理諮詢師等。

    2、成年人的安全感,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25歲以後,自己對自己的天性滿足負責。比如抱持性環境,你可以做自己的那個碗嗎?除了戀人,還有什麼(物品)可以?你允許自己做嘗試並能接受失敗嗎?

    3、和內在小孩對話,傾聽它的心聲,帶它共同成長

    你可以參加一些內在小孩療愈的課程,和它對話,傾聽它的心聲和需要,傾聽它的委屈和憤怒,找到它形成的模式。然後帶著它和你一起成長,當然這樣的前提條件是,你要找一位合適的心理諮詢師。

    祝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紂王願為妲己辜負江山,但李隆基他為了江山辜負了楊玉環,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