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血液病醫生郭乃讓
-
2 # 協和血液科韓冰醫生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止血和預防出血,正常範圍是100×10^9/L-300×10^9/L,我們做血常規檢查,首看的就是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這血常規三系的結果。
血小板如何發揮作用?血小板約一半以上在外周血迴圈中,其餘的在脾臟中,兩者將相互交換,當人體受傷後,血小板受到損傷部位啟用刺激發生變形,凝聚成血栓,起到初級止血作用。
接著在釋放不同因子綜合作用下,會完成酶促生化連鎖反應,使臨近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形成堵住傷口的纖維牆,也就是血小板凝塊與血細胞纏結成血凝塊,幾天後結痂,傷口癒合。
血小板異常主要指?簡單說,正常人每日的血小板計數會有一個波動,前面我也說過,多是在劇烈運動、飽餐、寒冷等刺激時,脾臟透過釋放血小板,會引起短時間的血小板增加,而女性經期前,血小板會有所降低,但這個屬正常,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
當血小板出現異常,人體凝血、止血功能異常,會導致出血症狀,此時需要進行血小板計數,常見就是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增多,也會出現一系列症狀,需明確原因後,針對治療。
當血小板增多時多因血小板粘滯性增高,易出現血栓、栓塞性疾病,常見的疾病有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急性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手術、外傷等。
表現為:早期無任何症狀,可能有疲勞、乏力等,也會出現出血癥狀,如口鼻、牙齦出血,面板瘀斑、血便、血尿等。
部分患者也可將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多會出現身體各部位血栓栓塞,如四肢、肺、脾、腎、腦等,部位不同症狀表現也不同。
當血小板減少時會有明顯出血情況,常見的疾病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脾功能亢進、再障、急性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骨髓纖維化、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等。
表現為:可能有疲乏、無力的情況,多為出血症狀,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包括鼻出血、牙齦出血、皮下淤青、消化道出血、腦出血、內臟出血等。
血小板異常如何處理?一般在血常規時發現,血小板減少或增多,此時需要及時就診血液科查詢原因,明確疾病後,針對治療。
對於血小板減少者,平時要儘量避免磕碰和劇烈運動,勞逸結合,因好消化、軟食為主,要做好止血措施,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
對於血小板增多者,要儘量避免高脂、高糖、高膽固醇飲食,以免增加血栓風險,尤其是老年患者,較易出現血管硬化或損傷等疾病,要做好預防,平時也要觀察是否有出血、血尿、栓塞等情況,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
3 # 鐘山蒼松
過多吃木耳會導致血小板減少
我特別喜歡吃涼拌木耳,前年有段時間隔三差五做涼拌木耳,由於味道調的還可以,吃起來特別上口,越吃越想吃。後來感冒去醫院查了血常規,發現血小板只有80多。查了一個月沒有查出來,這期間血小板降到70多。後來網上看到木耳有疏通血管的作用,心想會不會影響血小板呢,於是停吃半個月木耳,發現血小板恢復至正常。
-
4 # 血液科何醫生
血小板就是一種可以起到凝血,止血作用的血細胞,屬於血液中比較重要的血細胞之一,醫生往往在讓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時,就會看這一項,在血常規中往往是星標,意味著非常重要的一項數值。
血小板異常無非高了或者低了
先說正常範圍,不同醫院根據進口裝置不同,大致分兩種,一個是100~300計數(大部分醫院是這個正常範圍),另一個是125~350計數(少數醫院會是這種)
如果血小板異常對人體會有什麼作用?
血小板低了,要看具體是低多少,低於100,高於90,問題不大,但是要注意觀察,過段時間複查一下看看。
如果60~90的話,看看是不是可以基本確定血小板減少症,看三系怎麼樣,這個時候血小板低的患者有可能會有面板紫癜,刷牙與否都有可能會出現出血癥狀。
如果20~60的話,要做一個骨穿,結合病情看看是不是需要吃激素或者其他用藥來干預一下病情,這個時候患者一定是有血液系統的疾病了,得治。
如果低於20,啥也不說了,趕緊的住院,因為一次摔倒,很有可能會丟掉性命。
如果血小板高,看是多少,高於450,低於500,同時看看白細胞高不高,有可能是反應性的血小板增多症,也有可能是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潛伏期),觀察一段時間看看。
如果血小板高於500,低於1000,那麼就是血小板增多症,初步診斷,具體原因可以排檢視看。同時這個階段的患者,可能會有手腳麻木的情況。
總之,血小板是起到凝血止血的作用,少了多了都是會有一些血液系統疾病的可能,最好是觀察之後,複查看結果。如果到一定範圍或者有了症狀,要及時的就醫。
-
5 # 小克大夫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細胞質脫落後形成的圓盤狀無核細胞,直徑2~ 3微米,約為紅細胞的1/3~1/2, 血小板被啟用後,失去正常盤形凸起的形態,變為有偽足的圓形或其他不規則形態。人體全身約有1/3的血小板滯留於脾竇內或脾髓質的細胞間,血小板的形態改變主要包括大小不均、體積增大或縮小。一般年輕的血小板體積大、成熟的體積小。大小不均和大血小板增多是血小板生成活躍的特徵。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會出現巨大血小板增多。在骨髓受抑制,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敗血症等或脾功能亢進時,血小板常偏小。
血小板在止血、凝血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止血過程中的作用主要與血管共同完成,包括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釋放功能等。在凝血過程中的作用主要依靠血小板的各種因子來完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血小板第3因子。 常用的血小板檢查專案有以下3項:
1. 血小板計數:人的血小板在一天中,午後比清晨略高,進食和劇烈活動後可增多;冬季高於夏季;靜脈血高於未稍血,新生兒較低,出生3個月後達到成人水平;女性月經前可稍降低;妊領中後期升高,分娩後1~2天降至正常。
血小板計數的目的是輔助出血性疾病的診斷、瞭解骨髓增生情況及手術前的準備等。 正常值為:(100~300)X10*9/L。 檢查數值大於50X 10*9/L時在外科手術中過度出血的危險性下降,低於此值時容易出現出血症狀;數值小於<10X 10*9/L,常有自發性出血傾向;數值>600X10*9/L提示有惡性疾病存在;<1000X 10*9/L常出現血栓。
血小板增多是指數值>400X 10*9/L,多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早期、真性維化、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纖性貧血等疾病,另外,在急性感染、急性出血、溶血性貧血等疾病時會出現反應性增多,當不明原因的發生血小板增多要考慮到惡性病變的可能。
血小板減少是指數值<100x10*9/L,多見於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及化學品及藥物的毒性作用等;上呼吸道感染、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疾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血小板破壞過多和消耗亢進時也會減少。另外,如脾大、血液被稀釋等引起血小板分佈異常時也會減少。
2.血小板平均容積:是指每個血小板的平均體積,血小板計數和血小板平均容積都減低表明骨髓功能受抑制;血小板計數減低平均容積增高表明骨髓功能良好;兩者都增高提示反應性血小板增生或骨髓增生異常。 如白血病化療時,血小板計數上升是骨髓功能恢復的早期指標之一;感染時,區域性炎症血小板計數正常,敗血症則血小板減低,血小板持續減低表明感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3.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是反映血小板體積大小差異的引數,增高見於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療後、巨幼細胞貧血、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等,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時增大,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症時減小,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計數減小,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增大。
-
6 # 汪醫生小課堂
1.什麼是血小板?
血小板是人體血液中的一種成分,也是進行血液常規檢查時必查專案之一。人體骨髓的巨核細胞可以產生血小板,血小板數量雖不如紅細胞多,但其止血功能卻非常重要。血小板在體內的正常值為(100-300)*10^9/L,血小板過高或者過低對人體健康都是有害的。
2.血小板升高對身體有何影響?
當血小板數量大於400時,我們稱之為血小板增多,常見於骨髓增生異常、慢粒白血病等血液性疾病。血小板是機體重要的凝血因子,如果過多則容易形成血栓,造成心梗腦梗,一般血小板過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但最重要的還是治療原發病。
3.血小板降低對身體有何影響?
臨床上血小板降低的情況更為常見,當血小板計數小於100時稱之為血小板減少,如果低於50那麼會有面板粘膜出血的風險。臨床上易引起血小板降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放化療,再障,急性白血病,脾大和某些免疫系統疾病。血小板降低時最大的風險就是出血,且不容易止住。血小板降低的患者需要行升血小板治療。
-
7 # 血液科葛林阜醫生
你好,血小板是血細胞中最小的一種,它是從骨髓巨核細胞的細胞質脫落之片段所形成的,它體積雖然很小,但有很好的聚集和黏附功能,參與人體的止血和凝血過程,維護人體的健康。
血小板異常會怎麼樣呢?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0到300×10^9個/L,當血小板計數小於100×10^9/L即為血小板減少,當血小板計數大於300×10^9/L即為血小板增多。
當血小板減少時,身體會出現以下異樣,一、出血,二、發燒,三、出血不止,四、面板青紫色改變,五、消化道出血
當血小板增多時,身體會出現哪些情況呢?最常見的就是會感覺到頭暈、勞累、無力。這主要是由於病友血液較為粘稠所導致的。還會出現鼻腔牙齦出血、皮下瘀斑、血尿血栓形成、面板黏膜出血等情況。
最後提醒大家,不管是血小板減少還是血小板增高,都需要引起大家的警惕,配合醫生的治療,定期檢查,切記超負荷勞累。
-
8 # 血液腫瘤張明輝醫生
血小板是由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脫落下來的胞質,也是血液組成當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具有止血、凝血的功效,正常血液中檢查值範圍在(100-300)×10^9個/L。
血小板數值較高或者較低的話對人體來說都是不正常的。
而血小板數值較低的時候就會出現自發性流血現象已經血流不止的情況。
血小板在80-100之間時,一般情況下不會有明顯的出血情況
血小板計數降低至50-80,此時可能會出現刷牙時牙齦出血、鼻出血、黏膜出血等症狀
血小板低於50時,則大多數會出現有些明顯的自發性出血,最常見的是面板紫疼
血小板低於20時 會有自發性出血症狀,例如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肝臟出血等
血小板數值較高的時候就是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常見的症狀是出血和血栓,但是危害卻不單單只是這樣
隨著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病情加重,個別患者會轉變為白血病,或者骨髓纖維化。
所以血小板的異常對人體的傷害還是比較大的,如果發現血小板出現異常,建議儘快進行科學的治療
回覆列表
血小板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之一,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質裂解脫落下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塊胞質。體積小,無細胞核,呈雙面微凸的圓盤狀,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數目為100~300×10^9個/L。在止血、傷口癒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