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我是餘歡水
-
2 # 公元前
只能說有可能。扳指的前身叫作做韘(shè),據《說文》記載“韘,射也”,意思是騎射的輔具,在冷兵器時代射箭時戴在手上的工具, 用時套在大拇指上,張弓時,將弓弦嵌入背面的深槽,以保護射手大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後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具有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中國最早的玉韘(shè),是出現在商代的婦好墓中。隨著朝代的變遷、事物的演變,玉韘(shè)的形狀在每個朝代都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韘上有弦槽、還有拴繩的眼,是射箭時的實用器。隨著作戰方式的變化,狩獵活動的減少和玉禮制觀念的逐漸深入,後來的玉韘就變成了裝飾品,它的實用性卻被削弱了。
到了漢朝的時候,玉韘出現了片狀形狀,而且上面還刻鏤龍雕鳳,十分的精美。但是很多也有用來拉弦的小鉤,但這個時候的玉韘,卻並不能承受拉弓射箭的強大拉力,它只不過是一種佩件而已。因為其中空部呈現雞心形壯,所以也稱“雞心佩”。
到了宋代仿古之風十分盛行,出現了很多仿漢代的玉韘,其形狀多種多樣,有片狀的,也有矮筒狀的。到了明清時代,玉韘則完全演變成了一種觀賞之物,特別是在王公貴胄中十分流行。
清朝在入關前,清軍的騎兵特別重視玉韘,幾乎人手一枚。初時因重實用。入關之後,玉韘在八旗風氣日漸奢靡,成為了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後來隨著和田玉的大量挖掘,以及琢玉工具和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提高,很多人爭相以貴重玉材製作,相互攀比炫耀。最終,形成了上自皇帝和王公大臣,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把玩玉韘的風氣,甚至傳說順治皇帝用玉扳指為自己選擇陵寢的故事。
-
3 # XS多吉
不會,扳指是滿族狩獵騎射而用的輔助工具。朱棣稱帝前鎮守北平,作戰物件是蒙古騎兵,雖滿蒙有交融,但沒有任何佐證朱棣有戴扳指。
-
4 # 歷史裡的經驗
歷史上朱棣也像《大明風華》中那樣,手上總是戴著一個扳指嗎?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們一起來找找答案吧。
扳指的起源及發展①商周時期
扳指早在商朝就出現了,在商代的婦好墓就發現了扳指的身影,到了戰國時期,扳指已經很普遍了。
扳指的出現,主要是源於古人的射箭方式,是因為古代在拉弓射箭時,難免會被弓弦勒傷到拇指,而在拉弓的手上戴上扳指,就可以保護拇指不被損傷,這時的扳指都有走弓弦的槽。
隨著人們審美的提高,扳指也加上了一些紋飾,也在扳指的外緣下角加了一個尖鉤,這個尖鉤可以起到拉弓弦的作用。
②秦漢時期
而到了秦漢時期,射箭活動的減少和戰爭方式的改變,扳指的實用性已經慢慢降低。而隨著玉器地位的提高,玉扳指花紋更加多種多樣,大多雕上了精美的花紋,人們也開始把扳指當做裝飾品。這時的扳指雖然也有小鉤,然而卻無法承受拉弓弦的強大力量,這時的扳指大多隻是被人們當做成一種裝飾品使用。
到了明清時代,扳指完全就是一種觀賞之物,很受到皇室貴族的喜愛。其實清朝在入關之前,還是很重視射箭,因此那時的扳指也起到了原來的保護手指的作用。然而入關以後,貴族皇室逐漸攀比奢侈起來,扳指就變成了一種時髦的代表身份地位的裝飾品。因此到了清朝中後期,無論皇帝貴族,民間富商,都喜歡帶扳指炫耀。
歷史上朱棣總是戴著一個扳指嗎①明朝戴扳指嗎
唐朝到元朝時期,扳指戴的人很少,幾乎沒有,而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後,提出了“禮官及諸儒臣稽考古制以聞”(《明實錄》),因此也戴上了復古的扳指,所以明朝是有帶扳指的。明登州府同知李新齋夫人木棺出土的一對蟾蜍紋白玉戒也證實了這一點。
②朱棣總是戴著一個扳指嗎
既然明朝有帶扳指,那麼朱棣總是戴著一個扳指嗎?
對於扳指的喜愛和作為貴族身份的象徵,到了清朝才開始盛行,特別是乾隆就非常喜歡扳指,而明朝對於扳指的記錄很少,也沒提及到朱棣這些帝王是否會佩戴扳指。
而我們從南京文化牆的朱棣像(下左)和天津博物館的朱棣畫像(下右)中看,都沒發現朱棣有戴扳指。
結語因此,扳指剛開始是作為一種配合射箭的工具,慢慢才演變成代表身份地位的裝飾品,到了清朝最為流行。而明朝對於帝王是否佩戴扳指幾乎沒有記錄,從朱棣的畫像中我們也沒看到扳指,因此歷史上朱棣應當不會總是戴著扳指,電視劇是為了美觀,也為了顯示他尊貴的地位而設計的配飾。
回覆列表
扳指早期是滿族人拉弓時佩帶著可以保護手指並可減少手指運動量。起初因為它的實用性,後來以扳指的材質、工藝,相互攀比炫耀。最終,在清朝形成了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蒙八旗子弟,以及附庸風雅的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風氣。
我想電視劇與歷史還是有區別的。電視劇裡的朱棣戴扳指,估計與歷史不符。史料記載上也未有記錄他戴扳指的資料,無從考證。不過我們可以認識一下明成祖朱棣。他在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
朱棣有很強的軍事才能。在抗元中取下不世之功。到了洪武末年已經成為北方最強的一鎮諸侯。然而因為建文帝朱允文的削藩制度動了自己的利益。於是在建文四年,朱棣佔領了南京,在群臣的“勸說”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也就是永樂大帝。在位22年期間,功勞很多,有了鄭和下西洋,還有就是因為北方元蒙異動,在北京建造紫禁城,都城從南京遷都北京。文化上組織解縉等人員編撰《永樂大典》。
他有他的光芒,但被他的父親朱元璋的功勞蓋過了。雖然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性格上與父親朱元璋類似,也是生性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比如創立“誅十族”,引發很多文人不滿。還有他做了不厚道的事,他的皇位本不是傳給他的,發動靖難,最終篡位。雖說他當時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也讓人覺得名不正言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