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少爺讀書

    完整的句子應該是“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這種哲學性的句子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依我之見,無非就是凸顯了李耳的“無為”觀點,就好比“不賭則為贏”這句的道理一樣,還有一個就是萬事萬物別太“滿”,過猶不及,《道德經》這本書很玄,以上只是小可拙見

  • 2 # 養生男人699

    在《道德經》裡就有解,道衝而用之(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玄牝之門,天地之根),合而言之曰:孔德之容(谷),惟道是從(一),谷得一以盈(即無中生有),道衝而用之,或不盈(即有中化無),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穀神),三十輻而共一轂,轂者中也,谷也,玄牝之門,孔德之容,天地之根,萬物之宗,天者無中生有(盈),人者有中化無(不盈),天者其大無外(玄同,致虛極),人者其小無內(玄牝,守中道),大小無極,渾束為一,即天人合一,天者大國,人者小國,大國司天在泉,氣交變,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即內觀者,守中道,勿它想,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曰覆命),小國者負陰抱陽,衝氣和,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即外觀者,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曰歸根),

  • 3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道”雖然無影無蹤,玄奧無比,但它卻是無時無刻不在起著作用,作用無窮無盡,就好像是萬物之本源,所以老子感嘆道:想必“道”由來已久,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吧。

    “道”虛無縹緲,看不見,也摸不著,看似飄渺,可又真實存在。順應道的人,能夠看見“道:,對於背道而馳的人,道就不存在,而且遙不可及。

    真正的”道“是沒有鋒芒紛擾,與萬物渾然一體,因此”道“是圓潤謙卑的,可也因此深奧莫測,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有點像”大智若愚“。

    所以,我們只有懷著一顆敬畏之心,順應天道,順應自然,才能抓住事物發展的變化規律,最終獲得自由自在的人生。

  • 4 # 線上靈童

    這句話的意思是:保持內蘊空餘,讓其迴圈往復生生不息。因為如果盈滿,那麼就會溢位;因為溢位,那麼就會氾濫;因為氾濫,,那麼就會有災難。那麼如何才能實現保持內蘊空餘呢?顯然,歸根到底說的就是:無為。無為可以載物,可以載人,可以載地,可以載天,可以載萬事萬物。當你能盛載整個大自然後,那麼你就會擁有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能量。

  • 5 # 尹先生生生

    以下仍純個人一家之言:因老子《道德經》一書而受影響的,豈止法、兵、陰陽等諸家,更是我華夏文化和思維之源。其中以道家或道教為道德經之純正傳承或為其衣缽。在道家修行或證道之巔峰的當屬金丹大道,羽化昇仙,和修證功夫中所說的九淵道法。九淵道法之功夫在《莊子》和《列子》中有驚鴻一瞥,透露了一點訊息。對於最高的道法自不會如街談巷議般,或學說學術般地公開,那般清楚明白。而是師資相授,薪盡火傳,如後世的禪宗以心印心一般。那麼,淵兮似萬物之宗,即是對“道”的這麼一種感覺。這種感覺表達出來,可讓人在幾千年後,還能一同品味。透過道德經,透過這些對道氣象的描述語言,打通我們古今、天人之間的連線。做一個類比,“有如鹽一樣鹹”,可將兩個素不相識、遠隔網路的人感覺連線起來。淵兮似萬物之宗,就可將我們與道人最高最玄的感覺連線起來。久而久之,自我必昇華,所以,這是好的開始。

  • 6 # 圓化者

    老子不是理性地認明瞭“道”,若“道”在老子那裡己經明確,後人應有理性的把握,然後依道而行就是了。而事實是,研究了二千多年老子,還星道之不行,世之可憂。

    老子以直覺感悟到了“道”,並做出了老子式的描述。由於人們的理性思維是以相對二方為基礎,其整體即總體性認識的思維方式一方面此方彼方純粹二分地“純二”,一方面不同的彼方此方混同為一地“混一”,一方面把老子純粹作為完全外在於己的客體物件一方來認識,把自己因二著而不約正確理解的老子言當做真理聖語,動則老子說…一方面自我一方與作為認識物件一方的老子混同為一,於是”純二”所明白的老子言成了他自己的思想,且又當作聖化的真理,這就在糊塗裡明白,在明白中糊塗。談論老子的話無盡無休,而窮競什麼是道,總也不清楚。

    道德經中的“淵合似萬物之宗”,說的是萬物所來之的本源象玄奧莫測的深淵。在老子的感悟裡存在著“道”,那不是理性認識中可以把握到的明晰,“道之為物,唯恍唯忽”,恍忽迷離。道德經衝把直覺中對道印感知做了包含上下二方,前後二方,進退二方之圓的描述。老子有侷限,沒能理性地知道“圓”;老子了不起,對道的圓在圓動有感知,為我們能對道的認識達圓提供依據。老子感知的道“大”,大者無缺即是圓。無所不包乃大,道中有人,而老子所給出的道,對於二方基礎上的人們,那道是外在於人的客體性存在,是人這一方的對方。

    老子鹹知的“道”,人在道中,而那是人與之渾然一體而不成之為主體,主體與客體不同二方的混問為一,就是《道德經》中說的“故混而為一”。這就沒有立道行道的主體。

    “淵今”之淵,乃萬物之宗即本源之圓。而老子並不理性地知圓,所知的天地之根,是“玄牝之門”,牝是陰,陰為二,天與地二方,就是所說的“玄牝之門”。人類整體性思維的二方基礎決定了分裂對立的二元,主體與客體,生與死,有限與無限的二元對立之分裂是人類的深淵。知“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的玄,是包含二方的圓在之圓,人立之於二方在其內的圓本體,則“本立而道生”,道是使人類在整體性需要上成圓得圓,圓和圓融圓美之圓道。

    不離開老子,繼承待統文化;不死於老子,讓認識圓化。

  • 7 # 水中火

    後人稱《老子》為《道德經》,帛書《老子》原文是,潚呵,始萬物之宗,

    潚,深清

    宗,祖宗

    這句話是描述道的,譯為

    深奧啊,象是開始萬物的祖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皮蓬、巴克利、大夢組成的三巨頭為何季後賽首輪就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