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老師中學生升學規劃
-
2 # Anghuo
我的家鄉廣西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過年時,我們都喜歡成群結隊遊山玩水,十分喜慶。這個風俗雖然不算絕無僅有,但是那種喜慶的感覺,真的不是隨便玩耍能得來的。一直到現在也有很多人保持著這個習慣。
-
3 # LOL專用5
要說獨特的風俗可能說不上,並沒有體驗過其他地方的春節。
劇團到了以後會有一個非常傳統的儀式,就是劇團會有幾個人打扮成八仙,在前面引路,隊伍後頭是四個人抬著一個轎子,裡面坐著財神爺(不知道具體是什麼,但是應該是財神)。一路敲鑼打鼓,就迎入戲院。
然後當晚的第一個戲就是迎財神,財神會祭天拜地(具體怎樣其實也忘得差不多了),最後會拿出一個大金元寶,傳遞給臺下的人,一路傳到二樓放下來的籃子上,吊上二樓,貢在桌上。接著才是正式戲曲表演的開始。
手機刷機了結果照片全沒了。。。沒辦法配圖。
-
4 # 心隨風541236
我的老家山東煙臺,過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算過年,陸陸續續開始蒸餑餑,包子,年糕等等。過年那天早上吃油炸食品,中午燉大骨頭吃米飯,晚上水餃,半夜年夜飯豐富有芋頭(餘頭),有南瓜,有魚,這都是必上的菜。半夜十二點開始發紙祭祀老祖宗,祭祀老天爺,祭祀完成開始吃年夜飯,小時候挨家吃吃飯天亮拜年,很熱鬧,不過現在感覺沒有年味了!
-
5 # 圖說娛樂
#丁酉新春#我的家鄉古趙的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扔愁帽”風俗。扔愁帽大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各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牆旮旯裡,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相傳,這一習俗,起自戰國末年。秦始皇打敗齊、楚等國,派大將章邯出兵趙國。趙國軍民堅守陣地,英勇抵抗,給秦軍以重大創傷。秦將章邯大怒,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後,對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婦孺,房不分官商民賈,大肆燒殺擄掠。趙華人為了逃避秦軍的殺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離鄉,四出逃亡。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規定了統一計程車服士帽、商服商帽,趙華人不忘亡國的奇恥大辱,每當夜深人靜,就紛紛把秦王規定計程車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時的邯鄲已在秦的統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橫遭殺戮。從此,趙華人對秦王更加怨恨。他們為了避免無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換舊為名,把頭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說是驅趕一年的晦氣,扔舊愁、迎新喜。官府也就無可奈何了。久習成俗後來,秦國雖已滅亡,邯鄲人並沒改變習慣,把它作為一種地方風俗,稱之為“扔愁帽”,流傳至今。不過,今人扔帽,已沒有當年的憂愁,而是把它當作一件應景的樂事了。
-
6 # 落跑星球
#丁酉新春#座標山東。
年初一清早,大拜年開始。孩子穿新衣,和大人到親朋好友家拜年。過去晚輩給長輩拜年,都要向著供桌磕頭,邊拜邊喊:“給某某拜年(磕頭)啦!”近年一般不再磕頭,熟人見面抱拳握手,說“過年好”之類的吉祥話。長輩把“壓歲錢”分給孩子。
除夕和初一,有許多禁忌。如除夕夜不能高聲說話,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出嫁的姑娘初一不能回孃家,回孃家會把孃家吃窮;除夕和初一打碎器具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徵兆,要趕緊說“歲歲平安”來破解;初一不能吃麵條,據說會一年麻煩不斷;初一不興掃地倒垃圾,怕的是將財寶一起掃出門。
年初二,出嫁的姑娘回孃家。女兒攜“姑爺”回家拜年,孃家要盛情款待。“姑爺”被稱為“貴客”,吃飯喝酒要坐在上首位子上;回門的女兒則陪著久未見面的母親和姊妹說話。初二閨女回孃家的習俗至今流行不衰。
年初三,舊時有“挖月牙兒”的習俗。一些婦女將孩子帶到院裡,面對新月跪在蒲團上,手拿勺子,先對月牙挖幾下,再在自己的肋邊比劃幾下,口中唸叨:“正月初三挖月牙,風牙火牙隨風去,從此再不發。”據說這樣一“挖”,一年當中就再也不會牙痛。這天按舊俗還是“開井日”。清晨,人們便以香火、素菜等供於井臺上,將除夕封井的紅紙揭去,開始汲水。
正月初五舊時稱“破五”。這天家家包餃子,俗稱“捏破五”;全家人吃團圓飯,忌說不吉利的話;小孩子燃放鞭炮,叫作“送年”。初五晚間,“送家堂”:供上水餃,跪拜祖先,取下“家堂軸子”,再到街上為祖先送行,這就意味著年節已經過去。
正月初七為人日,唐代稱為“人勝節”,在濟南民間叫作“人七日”。據說人日主人丁興旺和人身健康,人們以此日的天氣晴否來占驗本年的收成好壞。“人日”這天婦女不能做針線,俗傳“人日做針線,專扎婆婆眼”。
-
7 # 三百六十五種開啟方式
#丁酉新春#我家在廣東揭陽,潮汕地區,元宵節那天晚上我們有一個“看新娘”的習俗(僅限於少部分地區,有一些是跳火堆),上一年新婚的家庭會大開家門,擺上甜酒和糖果,新娘穿上新娘裝,村裡的小孩子們會提上花燈到新婚家庭家中,說上幾句吉利的祝福語,主人便會請孩子們喝甜茶和吃糖果。有一些比較愛玩的孩子便會再調侃新婚夫婦幾句。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氣氛越來越淡,不過這個習俗至今流傳著。
回覆列表
家鄉湖南汨羅,我來講講過年拜年吧。
小時候,10歲之前,過年的時候我們會去送恭喜,一大幫小孩在年三十的那天下午會挨家挨戶的去(進門就喊恭喜您過一個熱鬧年)而被恭喜的主人則會給小孩子們發一些零食,以餅為主,近幾年生活條件好了也會有給別的吃的或者一個小紅包,整個村子那天下午都是小孩走來串去,非常熱鬧。
等到過了10歲後,就由送恭喜的方式轉變為敲鑼鼓,等三十晚上吃完晚飯,十多歲的未成年小孩五人一組拿著鑼鼓挨家挨戶的敲打,而戶主在敲鑼鼓的小孩來到時會放起鞭炮,然後給一個小紅包,一般都是十元左右(十年前我參加過一次,當時分了大概五十元)整個村子都是在鑼鼓聲和鞭炮聲中,一直會持續到11點半,然後各回各家,等到12點團圓過年。
成年就是大年初一早上拜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