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青子衿76576044
-
2 # 犇牌車品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們因為生活環境等不同導致了思維方式的不同,同樣的問題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汽車,在有些人眼中,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有的人認為汽車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代步工具。那麼到底開車的人和不開車的人思維上有哪些不同呢?
對距離認知不同如果不開車,交通方式主要是公交或地鐵,加上去車站、等車的時間,10公里的距離大概需要花費40分鐘,這麼長時間的路程會令人感覺很遠;
而開車的話10公里大概只需要20分鐘,20分鐘的路程聽起來就會覺得很近。
對城市結構的認知不同
對大多不開車的人來說,對城市結構的認知,就是地鐵線路圖,公交地鐵到不了的地方,一般不會去;
在開車的人眼裡,無論是交通發達的市中心,還是偏僻的城市邊緣,有公路的地方就都能去到。
活動範圍的不同沒有汽車的時候,活動範圍較小,休閒娛樂的範圍基本上是離家最近的公園、商場,購物也不會去太遠的地方,交通和體力都是需要考慮的要素;
有了汽車就沒有那麼多顧慮了,城市周邊的自駕遊可以隨時出發,活動範圍不受限,想買的東西無論多遠多重都能輕鬆帶回家。
消費觀念不同不開車的人,購物要考慮走路距離,以及自己體力,所以東西儘量少買,而且不買重的東西。在一家店買好東西,就已經是大包小包的話,接下來的購物可能就越來越麻煩。
開車的時候,可以把購物車塞滿著購買,不怕東西重,不怕東西多,還可以貨比三家精打細算;如果一家店沒貨了,可以立刻換家店去碰碰運氣。
-
3 # 數碼豆豆
最主要是安全方面,會開車的,知道馬路如虎口,沒事別在路上瞎晃悠,過人行橫道得快步走.遇上別人倒車懂得繞車頭走......對了,遇上女司機大晴天突然開啟刮水器,就知道她要轉彎了!
-
4 # 使用者6935153459
開車的人比不開車的人思維要大、要深、要遠、開車的人因為用車輪代替雙腳、走的地方也比較多、開車的人開車的時候得考慮著車寬、車高、車速、車發動機等好多問題、不開車的人走路的時候不需要想這麼多
-
5 # ToddZhu
最大的區別是知道哪些馬路上的行為實在作死,沒開車的時候會很自我的隨性走在馬路上,騎車逆行,穿梭,黑夜穿馬路;開車以後才知道哪裡鬼探頭,騎電動車感覺還不如搶銀行,反正都是死,過馬路一定不會搶,等綠燈車都停穩了再過去,夜裡絕對不會停在馬路中間,寧可不過,因為你身上沒有任何反游標識,你在對面大燈的照射下就是空氣,看到你的時候基本就剩下兩米,不死也是重傷!我慶幸我開車了,我會遵守交通規格,愛惜生命,愛護家人!
-
6 # 親切的小春子
我來簡單的回答一下。區別就是開車的人雙腳離地了,道路被封閉了,聰明的智商又佔領高地了!
主要還是安全意識問題,過路口絕對不會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大,所有的車撞了我試試,看見我都得讓我!說句醜的,我撞了你還不是白撞,死的是你,賠的是保險。你的悲哀就是人沒了,錢還沒花完。也可以說,人他媽都沒了,要它還有什麼用!那麼問題開了,文中一共引用幾部電影?哈哈哈
-
7 # 王景冰雪14222742
不開車之前,去那兒都想著怎麼樣去坐公交、地鐵;開車了就想,去的地方有沒有停車位,加油站在哪,會不會堵車,還有脾氣大很多,看見不按交通規則開車的、晚上開遠光燈的,就想發火!
-
8 # 大臉貓jn
不開車的時候覺得開車的都很橫,不讓行人。開車的時候覺得有一部分行人,電動車真是太隨意了,一點也不遵守交通規則,在你面前竄來竄去,無視你的存在,而你提心吊膽的躲避他們。有一次等紅綠燈,等了好長時間綠燈亮了,剛要過,一個年輕的媽媽拉著孩子嫋嫋婷婷的從車前過,後來紅燈就亮了。還有一次,一個老大爺騎腳踏車要橫穿馬路,按了喇叭他就停了下來,我們準備快速透過時,他突然又發動了,急剎車,老大爺你是誰派來考驗我們的技術麼?下次再碰到這種情況,搖下車窗頭伸出去說:大爺,你先走!
以前坐車心安理得,覺得無聊就睡覺。現在坐車,特別在高速上,和司機說話,怕他打瞌睡。幫著看路標,看車況,幫著導航。
以前大馬路上有人車掉頭,還從車前擠過去。現在看到掉頭不熟練的,還替他們擔心,站在那裡等著他們先過。
上哪裡去想想有沒有停車位,沒有就不去了,或者起早去提前去,找個車位。有車了就不想去繁華商業區,太考驗停車技術了。
開車不開車都有快樂和煩惱。有一條就是,為了自己,為了別人的幸福,開車與不開,都要遵守交通規則。
-
9 # 河de第三條岸
開車的人看到網路上的機動車撞到行人或者非機動車的車禍圖片,或者影片什麼的,會知道有盲區存在,責任很可能是行人或者非機動車的。不開車的人一上來就罵車禍車司機是瞎子……這是最主要的區別……
-
10 #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作為一個傳說中的女司機,還是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的,不開車的時候看見紅燈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多等一會兒,開車的時候就會覺得為什麼綠燈那麼短?我容易熄火啊!
不開車看見路上開車慢的人會覺得是傻逼,開車都這麼慢。自己開車30碼都嫌快也是沒誰了。
不開車等人來接我的時候為什麼不直接開到家門口?多不方便我還自己走出去。開了車覺得這路怎麼那麼窄?回車怎麼辦?倒車怎麼辦?
不開車覺得開車簡單,開車了發現自己是個女司機。。我還是減少上路吧,就不禍害你們了啊
-
11 # 高速警事
不開車的人似乎不能體會到開車的人面對行人的緊迫感和壓力,所以走路依舊低頭玩手機,過馬路想著湊一撥人就直接橫穿了。相信很多車主朋友也有這樣的體會,開車前和開車後,思維是發生了一些轉變的
遠近概念
不開車的人:基本靠走路、公交、地鐵、計程車、網約車等,如果出行時間一小時以上,概念中,這算是“出遠門”了;如果走路出行,去兩公里外,也會感覺遠;總的來說,不開車的人,出行30分鐘以上,都會覺得“遠”。
開車的人:十幾公里的路程,都是“近”;二三十公里並不覺得遠,50公里以上才感覺有些距離;如果是自駕遊一百公里以上,會有遠的概念。
沒有車的時候,租房就只能沿著火車站找,而且還要周邊有完善的購物中心。不然生活便利程度就很低了。然而,這些地方往往租金價格較高。
有車後,同樣是 45 分鐘左右的距離可以接受(這個時候包括了堵車和紅燈),這個時候,基本上 25 公里 -30 公里的距離並不覺得非常遠,大概超過 50 公里的地方,才開始覺得有些遠。但是如果是旅遊的話,100 公里才會有遠的感覺(偶爾去一次的地方),所以在家附近 10km-20km 內,都是稱為“近”。這個時候更有意願嘗試的去一下遠方,甚至是願意開車去“其他城市”。
以前過馬路遇見低速行駛的車輛或者倒車等情況,總是不介意離車很近甚至出現在車輛的行駛的延伸軌跡上。開車以後發現司機真是不怎麼靠譜,好多事情都是在一念之間或者一腳之間(剎車和油門踩錯的情況屢見不鮮),所以現在都儘量與車輛保持足夠的距離,特別是不能出現在車輛行駛的延伸軌跡上。
方向感會不同
不開車的人,因為依賴於其他的出行方式,更少接觸到地圖,於是只會從理論上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可是當具體描述自己位於何處是,甚至會有小仙女說出“我站在那朵像愛心的雲下面”(微笑中透露著些許疲憊),開車的人會對自己所處的城市街道有網狀的清晰認識 ,在哪條路哪條街,哪兩條街道的交匯口,國道省道,幾級公路,司機們都會了然於心。
自從買了車之後,周圍的朋友會經常說出去聚一聚,有了車就可以去附近的城鎮逛一逛。不會像以前一樣,每次聚會不少KTV就是酒吧,有車的話,想看日出就去看日出,想看大海就去看大海,方便很多。哪怕是想吃城西的炒麵,也可以大半夜跑過去吃一碗。以前的話,在家餓了只能點外賣,還要在家等上半個多小時。
而有汽車後,輕而易舉地就能開到海邊,海邊好像自己的後花園,隨時隨地,想去就去;可以去各種大型公園,以及一些大型運動場地(比如說Golf,攀巖等);網上發現家附近有什麼有意思的地方,可以立刻出發開過去;可以汽車旅行,自己帶上行李就出發。
其實我覺得呢,不管是開車還是不開車,遵循著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原則,大家心裡都舒服。開車的,路口停車時咱也別壓著人行橫道線,那是人走的地方,停車時給行人和非機動車留出條路來。走路騎車的,看著點紅綠燈,駕駛員不一定每一次都剎得住,命都是自己的,別太僥倖了。
回覆列表
以前沒車的時候,每次過馬路都覺得司機不敢撞我,一定會讓我。現在開車了,才發現自己當初的想法是多麼愚蠢,才發現行人隨意過馬路是多麼的危險,所以我第三者險每年都是買的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