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什麼時候必須該去醫院看醫生?
19
回覆列表
  • 1 # 未名湖是個海洋育兒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診斷,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分析發燒的形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此外,發燒本身還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是不必急著退燒的。

    不過,多數醫生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跳加速。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分蒸發,更是惡性迴圈,嬰幼兒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發燒可以先採取物理降溫,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建議送醫:

    1.高燒39.5℃以上。

    2.孩子已不能喝水,或出現驚厥。

    3.孩子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4.孩子呼吸時有喉喘鳴聲。

  • 2 # 玫姐梅香傲雪

    寶寶發燒了,體溫長時間過高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身體傷害,必須先進行物理降溫,如果仍不見好轉,應儘快就醫診治。在與醫生溝通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準備資料,提前瞭解病情 。

    如果寶寶平時生活由其他家人或保姆照顧,你並不瞭解孩子整個病程,那在就診前,與其他照顧者溝通好寶寶的病情,避免醫生問你時,你再問其他人,耽誤時間。這種溝通可以在帶孩子去醫院的車上進行,有效又不耽誤時間。如果寶寶曾在其他醫院就診過,請攜帶病歷、化驗單、片子等資料。

    二、要抓住重點,提供有價值的病史。

    向醫生介紹病情時,不要講對診療意義不大的流水賬似的細節,應抓住重點,提供有價值的病史,以便於醫生做出正確治療方案。例如:針對於寶寶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醫生常要了解以下資訊,家長應予以重視:

    (一)呼吸道疾病(發熱、咳嗽等)

    1.寶寶是否發燒?燒幾天了?(您不要講哪天開始發燒,讓醫生為您計算發燒天數,而是需要在就診前自己算出發燒了幾天)體溫最高多少度?(不要說燒到了幾度吃了退燒藥退了,只說最高多少度就可以了)

    2.咳嗽嗎?白天咳得厲害還是晚上咳得厲害?會不會咳醒?運動過後是否咳嗽加重?是否持續咳嗽或過於頻繁?喘不喘?是否有痰?

    3.其他的症狀:是否流鼻涕?是否打噴嚏?是否嗓子疼?是否肚子疼?

    4.食慾怎麼樣?大便好不好?大便幹嗎?是稀便嗎?

    (二)消化道疾病(腹瀉、嘔吐)

    1.大便次數、性狀(粘液便?、水樣便?)、量;小便量的變化。

    2. 嘔吐的次數、量,能否喝水?

    3. 之前有無在外就餐、有無飲食不當、有無新增新的輔食。

    4. 腹瀉患兒就診時最好攜帶大便標本,可將大便發在玻璃或塑膠小瓶中,或放在保鮮膜中,越快送檢越好,一般大便留取後1小時內化驗。

    三、要注意態度,加強溝通技巧。

    你的表情、神態以及不經意間的肢體語言,可能都在向醫生傳達你對醫生的態度。因此,面對醫生展現善意的微笑、聆聽和讚許,或者表達你對醫生的理解關心,可以很快拉近兩個人的距離,將會獲得醫生更多的好感和幫助,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較為滿意的醫患溝通。

  • 3 # 醫知袋鼠

    寶寶發燒後需不需要去醫院,需結合孩子的月齡、精神狀態、體溫高低等情況來綜合衡量。

    如果是月齡較小的寶寶發燒,尤其是3個月以內的寶寶,一旦出現發燒的情況,不管體溫高低,都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如果是3個月~1歲的寶寶發燒,同時還伴有呼吸增快、食慾下降、精神較差、總哭鬧等表現時,也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因為這說明孩子的病情已經比較嚴重了。

    如果寶寶年齡在五六歲以上,這次生病只是單純的發燒,雖然體溫在38.5度以上,但精神狀態挺好,照樣吃玩睡,家長可以先給寶寶吃退燒藥來退燒。在使用退燒藥時,最好是給寶寶交替使用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比如說可以先給寶寶吃布洛芬,如果6~8小時之後還發燒的話,就給寶寶使用對乙醯氨基酚。如果過了4個小時,寶寶還是發燒,那就再吃布洛芬。這樣交替使用退燒藥,可減少一種藥物在人體內總的使用量,發生副作用的機率會大大降低。

    家長還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寶寶使用退燒藥的同時,還要注意給寶寶多喝水。因為想要體溫下降,必須透過面板蒸發水分,讓體內的熱量散發出來。如果體內水分不充足,會影響退燒效果,而且也容易讓寶寶出現脫水的情況。

    如果吃藥後,孩子體溫依然不降反升,且伴有呼吸急促、面色蒼白等症狀,家長要趕緊帶孩子去醫院。

  • 4 # 珞珞媽媽的英文繪本屋

    寶寶發燒,媽媽揪心,真的,看著那麼小的人兒生病是父母最不能忍受的事情之一。但是無論我們多難受,還是要理智地面對寶寶發燒這個問題。如果發燒39度以下,是不需要吃退燒藥的,可以給寶寶洗個溫水澡,用溼毛巾做下物理降溫,給寶寶做點兒他愛吃的可口飯菜,多喝水。如果持續高燒,也就是39度以上了,就要給孩子先吃退燒藥,然後立即帶去看醫生。

  • 5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這個需要根據孩子發燒的具體溫度和其它一些症狀以及精神狀態才能決定到底需要不需要去看醫生。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拿不準還是要及時就醫。

    孩子如果體溫反覆升高或者持續發熱,還是應該帶孩子去看一看的。大部分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通常都會持續2至3天。服用退燒藥後過段時間,體溫又會重新上去,所以家長對發熱也要有個心理準備,退熱後體溫再次回升時也不要過於著急,但是要提高警惕。如果孩子雖然發燒,但精神狀態好,能吃能玩,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先處理。但是如果孩子沒精神,伴隨其它一些症狀,還是及時就醫比較好,以免耽誤孩子的病情。

  • 6 # 小兔幾5306

    一般不用去的,我家老大小時候發燒,38.5以下,我都是貼退燒貼,給她擦手心腋窩,然後讓她出點汗就好了,現在小的也燒過兩三回了,前兩次都退燒了,後來一次燒到39.2,我給喂的退燒藥,一般家中備點退燒貼,退燒藥,還有感冒藥就可以了

  • 7 # 英語老師Laura

    我看具體情況。小孩子38.5一下一般不用吃藥,物理降溫。38.5以上吃退退燒藥。如果是幼兒急疹,一般得發票三四天才能出來。不過如果孩子持續高燒,出現抽搐驚厥等現象,一定得馬上去醫院

  • 8 # 果媽育兒讀書說

    寶寶發燒是不能大意的。

    發燒有一個分水嶺,38度5。

    寶寶發燒後,先給寶寶量體溫。溫度在38.5度以下的,寶寶精神狀態正常的情況下,可以不用去醫院,先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透過大量喝水,擦拭全身,重點包括額頭,腋下,前胸後背,手心腳心等給寶寶降溫。如果寶寶溫度逐漸下降,狀態也越來越好,就可以不必太擔心了。

    38.5以上的,建議送醫院檢查,查明病因。防止高溫驚厥後帶來的可怕影響。

    我家寶寶之前就發生過一次高溫驚厥。孩子溫度挺高,但他不好好配合量體溫,溫度不準。中午的時候,我為了給他降溫,洗了個溫水澡。剛開始溫度兩降下來了,但後面突然開始渾身抽搐,眼睛都直了,叫不醒,特別嚇人。直接打120,剛快送醫院。到醫院,量體溫39.5,醫生結合孩子症狀,判斷是高溫驚厥,塞了個屁股藥降溫,並說觀察,溫度降不下來就住院!

    好在溫度很快降下來了,孩子驚厥的症狀也沒有了。下午開了藥就回家了。

    不過當時孩子抽搐的畫面依然害怕。現在想想都後怕。

    所以希望爸爸媽媽們慎重對待孩子發燒,千萬別疏忽大意。

  • 9 # 再現火燒雲

    主要看寶寶燒的溫度和表現及時間。如果是高燒,毫不猶豫及時送醫院,由兒科專業醫生治療!切不可拖延。如果發燒在38度(體溫計測量)以下,孩子表現正常,吃奶正常,排洩正常,則可觀察半天或一天,並喂小兒感冒藥。溫度一旦到38度,就必須立即送醫院看醫生!

  • 10 # 贏在起點月老師

    除了少數較為嚴重的疾病須立刻送醫院外,如果孩子是因感冒等引起的高燒,不必急著上醫院,應該先做一些簡單的護理,同時仔細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然後再決定是否要送醫院急診。應該先將室溫保持在24℃~26℃,並確保室內空氣流通。減少孩子身上不必要的穿著,同時多給孩子喝一些溫開水,有腹瀉症狀的孩子,可適時補充一些電解質水,防止其脫水。然後再為孩子量體溫,之後仔細觀察孩子活動力變化,並留意是否有高燒意外的其他病症出現。同時,用溫水擦拭孩子脖子、腋下、腹股溝、膝窩等地方,促進體表散熱。如果體溫超過38.5°C,應該考慮用一些口服退燒藥幫孩子退燒。每次扶搖中間需隔四至六小時。

  • 11 # 媽媽i寶寶

    感冒發燒是育兒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況,媽媽通常認為感冒可以,發燒那就不得了了。必須給孩子立即吃退燒藥,不退就會燒成傻子。是不是父母都這樣說過。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正確退燒的方法!!

    1. 一般情況下,38.5度以下沒必要用藥,建議處理方法物理降溫,多喝水、溫溼敷或者溫水浴。這種方式孩子也會感覺很舒服,而且比較有效。

    下面就物理降溫的操作方法,介紹給大家。

    溫溼敷幫助散熱的操作方法:準備好溫水,溫度在30度左右。將寶寶衣服開啟,毛巾打溼。用溫水毛巾上下揉搓寶寶的身體。十分鐘換一次毛巾。

    2. 如果溫度超過38.5度,需要服用退燒藥,這裡推薦兩種: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崔玉濤老師推薦) ,兩個藥可以交替使用,避免一種藥在體內的堆積量。

    哪些方法是錯誤的,萬萬不可取的!!

    1.捂被子,發汗...

    尤其是老一輩人,孩子一發燒就趕快蓋上被子,發一身汗。而現代醫學告訴你,發燒有三個階段:發熱、發冷、發汗。一味蓋被髮汗,不順應人體正常生理感應,反而適得其反,後果不可估量!!

    2.一發燒就打針、打點滴...這也是我極力反對的

    世界衛生組織都披露華人生病打點滴、打針的量超出其他國家。華人感冒打點滴、發燒打點滴、咳嗽打點滴...事事都是打點滴,自身的免疫系統都被藥物迫害,免疫力越來越低。

    3.用酒精棉、冰袋退燒,也不可取

    什麼時間看醫生

    發熱伴有嚴重咳嗽、嘔吐或者出疹的現象時,應該帶孩子到醫院。

  • 12 # 你是我的避風港bc

    實際上,不少醫生贊同適度發燒。從某一角度來講,孩子發燒是好事。若一言不合就打退燒針強行退燒,其實阻止了將體內有害物質、病毒驅逐出去,貿然給寶寶打退燒針可致使其抵抗力變差,不利於身體健康。有一些免疫力弱的寶寶,會容易發燒感冒的話,就要注意飲食要營養均衡來增強寶寶抵抗力。但是有些寶寶本身吸收就弱,一時半會很難一下子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這時候就需要給寶寶補充乳鐵蛋白。不打針,不吃藥,提高免疫力,提前預防各種常見症狀!可以選擇給寶寶補充一些乳鐵蛋白,我家寶寶一直在喝邁康立乳鐵蛋白,還是不錯的效果,因為乳鐵蛋白(LF)是乳汁中一種重要的非血紅素鐵結合糖蛋白,中性粒細胞顆粒中具有殺菌活性的單體糖蛋白。其分子量為80 kDa,主要由乳腺上皮細胞表達和分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營養物質,被譽為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 13 # 叮叮噹我來了

    分享兩次發燒經歷和我們的思路和處理方式

    叮噹一歲前是純母乳餵養的,一歲後因為一些原因添加了配方粉,改成混合餵養,但母乳一直沒有斷。

    而且所幸的是,叮媽的身體好,所以叮噹從出生到現在生病的頻率和其他同齡小孩比起來是比較少的。

    發燒發過兩次,還算比較低燒的。

    第一次是她10個半月大的時候,那是她第一次生病,是六個月新增輔食後的第一個劫,也是成長適應環境的必經之路。

    那天晚上,叮噹洗完澡大概8點多的時候,我們發現她體溫很高,測量下來是38.2度。

    這是我們第一次處理叮噹生病的事情,還是晚上。

    老婆很著急,一邊給她餵奶,一邊在app育學園上查怎麼退燒。

    育學園上說38.5度以下,先不用去醫院。

    實際上,發燒是身體對抗病毒的防衛機制,本身是好的,所以不能盲目降溫,應該從病因著手。

    但溫度太高,就可能傷害身體,所以我們要進行物理降溫。

    於是我們幫叮噹脫掉短褲,拿溫溼的毛巾給她擦拭降溫,喂溫開水。第二天早上6點多醒來再給她餵了十幾毫升溫開水後,再測體溫,降到37.8度,後來繼續降到36.7度。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影片可以看看。連結是https://m.myzx.cn/mip/video/id/785.html

    兩天後,我們找到病因了,是感冒。

    叮噹白天打噴嚏、流眼淚、紅鼻子、流鼻涕,喉嚨有痰。但是她不會咳痰,只能嘔吐。飯也吃不下。

    我們給她擦鼻涕,她很抗拒,大哭,大概因為痛。經常撒嬌,叫媽媽。

    不過好在,症狀很快就緩解了,所以我們也沒有帶她去醫院。

    我之前有跟做醫生的朋友聊過,我get到的點就是,人類目前對於病毒還是沒有特效藥的,不像對付細菌那樣,有抗生素啊什麼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病毒性的感冒,醫生開的藥只是緩解我們的症狀的,比如說止咳,比如說退燒藥降溫,只是讓身體舒服一點,不要太咳影響睡眠,不要體溫太高導致暈厥等,對於消除病因,主要是透過身體免疫系統來把病毒消滅。

    當然發燒的溫度是不能太高的,一般在38度到38.5度要考慮物理降溫,同時,我們觀察小孩子的精神狀態好不好,病情有沒有好轉。但如果高燒39度了,那就一定要趕快去醫院。我們所知的醫學常識只是一點點皮毛,不能耽誤了病情,萬一是很嚴重的疾病,比如得了腦膜炎就糟了。

    後來,快21個半月的時候,叮噹第二次發燒了。

    那天晚上10點,叮噹已經睡著了,我們發現叮噹額頭有點燙。38.6度。

    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

    是吃了放了兩個小時以上的酸奶的緣故?

    還是有小朋友傳染了病毒?因為白天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追泡泡玩。後來,我們才知道一個一起玩的小弟弟也發燒了好幾天,那天叮噹和他接觸的時間比較久,還吃了他的餅。

    媽媽非常擔心,忙碌著來來回回,用溼毛巾給叮噹擦身體降溫。

    我在網上搜降溫的方法,搜能不能吹風扇?結論是不建議吹風扇。搜能不能吹空調?結論是可以用的,但是不能直接風吹在身上。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發燒是症狀,發燒本身不是疾病,它是身體對抗病毒的方式。發燒本身對於生病的救治是好的方法,我有時候對媽媽說發燒是好事,叮媽就很不理解。

    幸運的是,我們第二天早上醒來,再一量溫度,叮噹退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德杯女解說“一平姐”橫空出世,一句“二比一平”遭到網友爆破,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