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宋新社

    從花木蘭代父從軍看北朝軍制“府兵制”,看出木蘭是漢人

    ㈠歷史背景

    公元402年,社侖建號為丘豆伐可汗,建立了柔然汗國。柔然汗國經常對北魏用兵,奪取所需糧食和物資,成為了北魏北方的一大威脅。

    從社侖、斛律至大檀的20餘年間,柔然幾乎每年要襲擊北魏北方邊境。北魏也發兵北伐,乃至親征或巡邊,並在沿邊加強屯田和設定軍鎮,屯駐重兵,拱衛平城。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討滅赫連夏、北燕、北涼的過程中,七次分道進攻柔然。

    神麚二年(429年),北魏兵分兩路主動出擊。柔然猝不及防,大敗。“國落四散,竄伏山谷,畜產布野,無人收視”。北魏窮追猛打,“東至瀚海,西接張掖水,北度燕然山,東西五千餘里,南北三千里”。經過這一番打擊,柔然一蹶不振。

    ㈡木蘭的形象應該是古代巾幗英雄的混合體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展現了木蘭持家女紅出色,“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展現了木蘭孝順父母的一面。

    軍功赫赫的花木蘭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展現了木蘭參軍的軍旅生涯,展現了木蘭巾幗不讓鬚眉的英雄氣概。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展現了木蘭戰後論功行賞的時候淡泊名利的心態。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展現了木蘭小女兒衣錦還鄉歡喜的心理。

    木蘭代父從軍既反映出府兵終身制的無奈,也有當時戶籍管理的混亂,也反映了女子也能頂半邊天。

    北朝民歌對木蘭的推崇,隨著後世的文人藝術加工,形象愈加豐滿有血有肉。木蘭也就更加完美神化,真正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舞得了刀劍,騎得了烈馬,淡泊名利,衣錦還鄉,參軍十年偽裝壯丁,隨從夥伴竟然不知道自己是雄是雌。

    後世女子也就對她崇拜不已,女扮男裝更是素有前例相循。京劇和美國電影也讓花木蘭更加深入人心,聞名中外。

    ㈢府兵制應運而生

    《木蘭詩》裡面另有“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樣一段話,這是典型的府兵制,府兵制不同於募兵制,最早起源於北魏時期,典型的特點就是平時耕種,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

    北魏鮮卑貴族

    至於其從軍攻打的物件應該攻是北方的柔然人。在《木蘭詩》中同樣有指出“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可見,花木蘭其實是離開中原,渡過黃河,一路向北,到達燕山前線去抵禦敵人柔然。

    府兵制創立於西魏大統十六年(550),設8柱國12大將軍、24開府將軍,統24軍。早期府兵自相督率,自帶弓刀,不編戶貫,將領無論何族均用鮮卑賜姓,軍人也從主帥之姓,帶有濃厚的部族兵特色。宇文泰創造性的將部落兵、世家兵、大地主豪族私兵奴隸、少數民族騎兵、漢人軍戶等都統一在府兵制下,八柱國和可汗共同管理。

    府兵制既有少數民族部落兵制的殘餘痕跡,也有漢魏以來徵兵制及世兵制的因襲成分,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制度。

    府兵制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建於大統年間(535~551),歷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停廢,歷時約二百年。

    隋、唐重建和發展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改革早期府兵制,軍戶編入民戶,軍人受田。府兵在鄉為農,在軍為兵,實行兵農合一、寓兵於農制。府兵調遣、指揮權均歸朝廷,中央設16衛(隋初為12衛府),12衛下各轄軍府。軍府按“中外相維、重首輕足”和“居重馭輕”方略,分佈在京城和衝要地區。府兵每年上番宿衛京師,部分駐守軍事要地,戰時憑符徵調。唐代折衝府分上中下三等,統兵800~1200人不等,全國最多時設634府,約60萬人。中央禁軍除以府兵上番者為南衙禁兵外,還有來自召募的北衙禁兵。

    ㈣漢人軍戶兵農合一,耕戰類似屯田兵

    北魏兵有兩種, 一種是鮮卑兵,一種是非鮮卑兵。北魏的禁旅與六鎮將卒多由鮮卑兵擔當,這種兵帶有貴族性,地位頗高,不過到 孝文帝遷都洛陽,實行漢化後,地位有所改變。非鮮卑兵中,最主要的是高車兵,在北魏禁旅和六鎮兵中,高車人頗 為不少。此外還有其他少數民族及漢人的軍隊,此種兵地位甚低。

    北魏以鮮卑本部人為騎兵,以非華人為步兵。 北魏的兵民是分開的。北魏漢民一般都是依附鮮卑貴族的軍戶,也有獨立耕農民戶,但是有徵召必須服役。

    《花木蘭》劇照府兵自帶兵器戰馬

    花木蘭她們家就是軍戶。她父親是府兵。所以徵兵的“軍書”上,卷卷都有他的名字。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花木蘭替父從軍,第一件事情就是購買戰馬和馬鞍馬鞭等。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為什麼不買刀劍、弓弩、盔甲?因為她們家裡本來就有。所以,木蘭應該是北朝漢人。

    草原民族騎兵

    木蘭家裡既有織布機也有兵器,可以看做是漢人。(另一個反例就是高歡,他就是鮮卑化的漢人)歷史上的隋文帝楊堅就有鮮卑姓名普六茹那羅延,娶了獨孤家的四女兒。唐朝李淵祖上李虎也是北魏八柱國之一,也有鮮卑血統。

    所以從文化傳承來看,木蘭應該是漢人。在北魏人眼中,胡人應該是柔然這樣的草原民族,蔑稱“蠕蠕”。有南朝文人曾經出使北魏,發現北朝人彬彬有禮無異於中華。感嘆說,衣冠士族盡在中原。由此可見,當時的北魏已經漢化程度相當高了。

  • 2 # 汝聞之人話否

    花木蘭是胡人還是漢人?

    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漢人和胡人。漢人和胡人本質的區別不是血脈,而是文化傳承。花木蘭這一形象出自《木蘭辭》,只要上過學的都能隨口來幾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所以花木蘭毫無疑問屬於漢文化中的金典女性形象。從這一點來看妥妥的漢族小姐姐好嗎!

    但是,花木蘭是南北朝時期的,花木蘭屬於北魏政權,這個王朝的統治民族是鮮卑族拓拔部,被統治民族有漢,匈奴,羌,氐等民族。學過歷史的都知道,這一時期是民族大融合的時代,基本都漢化了,到隋唐統一的時候也分不清楚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她是鮮卑族建立的國家的人。在北魏國家裡,作戰的一般是鮮卑人,耕種的一般是漢族。從這個角度看,花木蘭基本屬於鮮卑族。

    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因此,木蘭故里之爭歷代有之。據瞭解,河南人說她是商丘虞城縣人,陝西人說她是延安人,湖北人說她是黃陂人,安徽人說她是亳州人,江蘇人說她是泰州人,內蒙古人說她是盛樂人(今呼市和林格爾)和包頭人,河北人說她是完縣人。關於花木蘭故里的傳說就眾說紛紜。

    花木蘭的故鄉到底在哪裡?歷史上曾經爭論不休。徐鵬在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華活頁文選》中的文章《木蘭詩》裡指出:“關於木蘭的姓氏和籍貫……有人說她是譙郡人,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她是商丘人。”據史料記載,無論是譙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鎮周莊村小魏莊這個地方。

    因此,我個人認為花木蘭是漢人,因為血脈並不是唯一決定條件,況且中華文明自炎黃時期就開始融合各民族文化了。再過了幾千年,我還是驕傲的說我是炎黃子孫,這其實不是對血脈的驕傲,其本質是對中華文化從骨子裡的認同感!另外說花木蘭不是漢人的,你又怎麼證明她就一定是外族人呢?畢竟幾千年了,單輪血脈傳承的話,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哦,畢竟隔壁老王可是改變歷史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喲(๑•̀.̫•́๑)!

    創建於2018.6.1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歲小孩可以吃鵪鶉蛋嗎,有何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