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弘毅供應鏈
-
2 # 大秦魂的微博
商君,戰國時代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衛華人(今河南安陽內黃縣),衛國國君庶出公子,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河西之戰中立功,秦孝公封其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商鞅透過變法使秦國從一個西垂弱國,發展成一個東方六國不敢小覷的新興強國,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詳細嚴苛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秦惠文王繼位,同年,公子虔誣其謀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死後被車裂於咸陽。
關於商君,華人知道的大多是以上的故事,而附加的資訊則是,商君其人刻薄寡恩嚴酷無情,更把秦末及後世廣為流傳的秦朝“暴政”的源流歸咎於他。以至於對商君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商君書》的解讀,也要帶著先入為主的批判眼光去看待。
自司馬遷時代至清朝末年,中華道法原文明逐漸隱沒,取而代之的是儒化變質的中華文化,除了儒家經典(也失傳和被誤解了諸多章節)外,諸子百家幾乎無人研讀,講解治國大道的《黃》《老》《管》《商》《韓非》等道家、法家著作幾盡失傳,即使一些思想開放的學者研讀,由於年代久遠,能讀到的只有個別孤本,萬難一窺中華原文明之全貌……。
鴉片戰爭以後,國家臨難民族危亡,許多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為國效命,或洋務運動,或維新變法,或君主立憲,或民主共和 ,或人民民主專政……,卻沒有人再相信中國自己的政治經驗,因為沒有人瞭解商君那個時代,沒有人知道被千年抵毀的往聖絕學是什麼內容……。
由於中華文化的基礎——道家哲學的偏離,和法家政治經濟學的失傳,造成中國本土學術的迷失,近一百多年來,在受到西學東進的巨大沖擊下,華人逐漸接受了被“奴隸制”、被“封建制”、被“專制”、被“劣根”等諸多“事實”,接受了中國“有哲理——無哲學;有測量——無幾何學;有名家——無邏輯學;有技術——無物理學;有星象觀測——無天文學;有煉丹術——無化學”等諸多奇談怪論,文化自虐現象比比皆是。
我倒是有個疑問,那些滿嘴裡都是西方學術用語,思維模式已經完全西化的專家們,難道不知道西方人自文藝復興至瓜分世界的幾百年中,從這個無哲學,無幾何學,無邏輯學,無物理學,無天文學,無化學的東方國家學了多少東西嗎?一個先進於西方兩千年,落後了一百多年的偉大國度,就突然間什麼都沒有了,這可以相信嗎?
一個五千年不絕的文明,在面臨掠奪與侵凌的時候,的確應該反省自己,學人之長蔽已之短,應該勵精圖治銳意進取。但並不等於盲目崇洋唯西是從,更不應當以已的短處附會對比別人的長處,甚至是自己沒有東西也找個類似的東西跟人家比較,以證明自己的不成熟,不先進。以至於鬧出一些學者認為,中國連語言文字都是落後的,要廢除漢字的鬧劇,豈不可悲可笑?
二十世紀,由於一系列偉大的考古發現,使大量的古代文獻、法令條文、百家經典被重新整理出來,這對梳理中華原文明的脈絡,總結先秦百家思想的根源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也使得知識、資訊共享變得異常簡單和方便,這就為二十一世紀中國本土學術的成長與復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商君之世,是一個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是一個創新者存,保守者亡的多事之秋。是一個英雄輩出,思想爆炸的動盪年代。也是一個天下為公,布衣馳騖的時代。
我們不能完全用現代人的眼光去對比那個時代的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更沒必要按部就班的去學習領會那個時代的制度和模式。但那個時代仍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值得我們虛心的去學習,包括西方國家也應當去學習。今天我們就應當秉著這種原則和態度來重新理解《商君書》這本傳世經典。
-
3 # 老喬218152046
如何評價改革家商鞅這個歷史人物沒有標準,沒有取向可以借鑑。自由度很大難渡也更高。 商鞅秦國的改革家,其變法的綜合效應是使秦國由弱變強,統一六國建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帝,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建設了防外侵的萬里長城。這些都與變法打下基礎有直接關係。此後〈百代都行秦政治〉影響中封建社會2000多年,可謂深亦遠亦。大統一己成為民族共識,要統一反分裂形成了民族特性延續至今。 強大不外侵,防侵靠屏障,修建萬里長城,永不稱霸有基因。
-
4 # 遙望燕園
在歷史教科書中,商鞅一直是以極其正面的形象出現的,被尊為偉大的改革家,是變法圖強的典範。
關於商鞅,最為華人所熟知的故事是「立木為信」。
講得是商鞅在變法前,為了取信於民,在國都的南門,放置一根木頭,但凡有人能從南門扛到北門,即賞十金,商鞅見百姓仍舊只是嘰嘰喳喳,便把賞金增加到五十金,一個非常普通的百姓,架不住鉅額獎金的誘惑,面對可能被戲耍被嘲笑的結果,把那根三丈長的木頭從南門扛到了城北門,果然得到了五十金。
於是,人們也便開始相信,商鞅變法是動真格的,令行禁止,任何人都得遵從,沒得商量。
自商鞅變法以後,秦國一下子就強大了,於是,教科書中的商鞅,也以偉大改革家的形象出現。
但其實,商鞅並非什麼偉大的改革家,商鞅的變法,也並不是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只想透過變法,使自己獲得更好的社會地位。司馬遷雖然在《史記》中為商鞅做了傳記,而且置於列傳中比較靠前的位置,但司馬遷卻一點也不欣賞商鞅,他是這樣評價商鞅的:
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在司馬遷看來,商鞅是本性刻薄之人,商鞅留下來的著作《商君書》也是刻薄之書;商鞅立木為信,但自己卻欺騙魏國公子卬,在重大利益面前,絲毫不講誠信。而商鞅的所學做為,也只是一門心思地升官發財罷了。
為什麼司馬遷對商鞅的評價如此之低呢?因為商鞅的變法,本質上是與民爭利,讓民眾忙碌一生但又一事無成。
在商鞅看來,國家和民眾,是對立的,是零和博弈,民富國便不強,國強民便不能富。在商鞅留下的著作《商君書》中留下了這樣的論點:
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蝨。
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
平心而論,商鞅這個論點,實在是把人性看得很透。
人在窮困時,便想法設法使自己富裕起來,如何才能富裕呢?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唄。
可人一旦富裕起來,便飽暖思淫慾,不愁吃喝的情況下就開始琢磨些奇技淫巧了,再之後又開始追求起六蝨來了。
什麼是六蝨呢?聽著名不好聽,但如果我給你解釋出來,你就會發現,六蝨就是把六種被商鞅汙名化的東西,即日禮樂、詩書、修善、孝弟、誠信、貞廉。
看到這裡,你也一定明白了,商鞅自己不講誠信,沒毛病,因為誠信是六蝨之一,是該被禁止的。
但是,如果民眾誠實勞動又沒有天災人禍,一定會富裕起來的,富裕起來必將追求六蝨啊,怎麼辦呢?商鞅提出的解決辦法便是,透過稅收槓桿,調節民眾的收入,讓民眾始終在貧困線上掙扎,讓民眾不得不經年累月地勞作。
如果民眾受不了勞作,也好辦,帶他們出去打仗,凡是立戰功的,升官,給爵位。
這麼操作下來,民眾必將踴躍參軍,必將在對外戰爭中勇猛獻身,所以秦軍也必將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
秦人原本就團結彪悍,商鞅的變法,大大地激發了秦人的侵略性。而秦最終一統天下,也是由商鞅的變法開始的,但秦的滅亡,也是在商鞅變法時就種下的,你想想,當天下已經無仗可打,民眾又整天掙扎在貧困線上,看不到希望,除了造反,還能怎樣?
參考資料:《史記·商君列傳》、《商君書》
-
5 # 使用者54340331831
他的改革將:急功近利,做到極致。使秦快速統一七國,但他的這種思想解決不了亡華人的復仇隱患,更解決不了秦皇的暴政彭漲,假如他能給後來的秦王提出一個半法半儒良方,可能就沒有項羽與劉邦。
-
6 # 歷史面孔
看看《大秦帝國》中高圓圓飾演的白雪,這位商鞅心愛的紅顏知己,是如何評價商鞅的,果然知商鞅者白雪這位畫工小妹也。
-
7 # 和H一起看世界
不請自來。首先然我們先來了解下商鞅:
商鞅(前390年-前338年),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政治家、統帥,法家法派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早年學習法家、兵家、雜家思想,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國國內頒佈求賢令後由魏入秦,透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的戶籍、法律、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軍收復了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部分失地。但商鞅在變法改革過程中制定了嚴酷的刑法打擊舊貴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舊貴族勢力的報復,最終身亡。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的要採取辨證的方法。
正面評價:
商鞅透過變法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為秦國將來統一六國,建立一統天下的秦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歷朝歷代對於商鞅進行的富國強兵的變法都有極高的評價,例如:梁啟超的作品《中國六大政治家》將商鞅與管仲、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張居正並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
青年毛澤東寫道:商鞅的新法“懲奸宄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中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他還稱讚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盡公不為私
商鞅執法不避權貴,治理國家殫精竭慮、盡公不為私的精神也得到了廣泛的肯定。《戰國策》稱讚商鞅: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
軍事才能
此商鞅作為統帥為秦國攻城略地,拓地千里,許多著作將商鞅與當時的名將並稱。《漢書·刑法志》將商鞅與吳國的孫武、齊國的孫臏、魏國的吳起並稱;
負面評價:
人性刻薄
司馬遷對商鞅評價不高,他認為商鞅用膚淺的帝王之術取悅秦孝公、透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走門路這些不光彩手段獲得重用後,在秦國國內採用近乎“暴力”的手段進行快速改革、處罰公子虔、欺騙公子卬、不聽趙良的勸告,這些足以證明他是個刻薄少恩的人。
加劇貧富懸殊
董仲舒批評說:商鞅廢除井田,導致“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之地”。班固認為商鞅變法加劇了百姓的貧富懸殊以及諸侯國之間相互兼併,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安定。班固還批評商鞅鼓勵發動戰爭,致使橫屍遍野、生靈塗炭。
濫用酷刑
商鞅變法時所設的連坐之法,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商鞅執法嚴酷,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也認為商鞅的嚴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舊唐書》甚至將商鞅稱為酷吏。
愚民政策
記錄商鞅言行的《商君書》作為一部法家學派作品,其中充斥著大量愚民政策以及法家士子為帝王穩固政權,剝奪百姓人權的觀點。例如:《商君書》中認為國家與人民是矛盾的關係。人民強大,則國家虛弱。所以想要國家強大,則必須削弱人民。能夠戰勝強敵、稱霸天下的國家,必須制服本國的人民。只有使人民愚昧無知、樸實忠厚,人民才不易結成強大的力量來對抗國家和君主,這樣國家才會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才會牢固。《商君書》中認為人性本惡,必須承認人之惡性,治理國家要以惡治善才能使國家強大。《商君書》中主張重刑輕賞,他認為加重刑罰,減少獎賞,是君主愛護民眾,民眾就會拼命爭奪獎賞;增加獎賞,減輕刑罰,是君主不愛護民眾,民眾就不會為獎賞而拼死奮鬥。
貶斥儒家學說
商鞅貶斥儒家學說,將儒家所推崇的禮樂、詩書、孝悌、修善、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貶斥為六蝨,認為國家必須去除六蝨才能強大。
-
8 # 楊朱學派
先說商鞅其人,再說商鞅思想,最後說商鞅之死。
商鞅其人——最不誠信。
商鞅為人刻薄,背信棄義。雖徙木立信,卻最不守信。 商鞅率領秦軍與魏國公子卬率的魏軍交戰。商鞅畏懼魏武卒方陣的強大,不敢與之交戰。便寫信給公子卬。在稱自己魏國時,常常受身份高貴的公子卬關照。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能與恩人動兵戈,願意議和,簽訂和平協議。 就在商鞅與公子卬議和之時,商鞅卻暗藏伏兵,把公子卬抓獲。
而《大秦帝國》中,嚴重抹黑醜化公子卬,顛倒黑白,歪曲事實。 商鞅此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嚴重的違背和破壞契約精神。
商鞅思想
法家提倡尚奸,即選拔重用奸惡之人。《商君書》有曰:以善民治奸民,國削至亂;以奸民治善民,國治至強。 尚奸必出惡政,商鞅之惡政包括馭民六術: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
一、弱民。 《商君書》有曰:民強國弱,民弱國強。治國之道,首在弱民。 又曰:政做民之所惡,民弱;政做民之所樂,民強。 弱民是不讓人民擁有兵器。秦統一天下後,收天下之兵於咸陽,鑄十二金人。以弱天下之民。
二、貧民。 就是讓人民在貧困線上掙扎,使人民‘’家無積粟‘’。商鞅認為,‘’家有餘食,則逸於歲‘’。
三、疲民。還要讓人民疲憊不堪——疲民。 商鞅要求,百姓在耕地時,眼睛不能亂看,耳朵不能亂聽,嘴巴不能亂說。 這不禁讓人想起驢拉磨時,主人為了讓驢專心拉磨,會把驢的眼鏡蒙上。法家比驢的主人想的更加周全,不但要蒙上眼睛,還要塞上耳朵,堵住嘴巴。 在法家眼裡,人不如驢。
四、愚民。愚民就是實行文化專制,讓百姓愚昧無知。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 韓非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法家認為,刑罰和陰謀詭計只是捍衛君權,奴役臣民的低階手段。愚民才是高階手段,讓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五、辱民。 考古出土的秦簡中,老百姓家養的牛瘦了幾斤,就是犯罪。就要受刑——人不如牛。法家為何如此辱民?商鞅回答:民辱,則尊官。
六、虐民——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在電影《電鋸驚魂》中,豎鋸劫持了一男一女。給二人頭上戴上了特製的機關。然後是豎鋸的廣播:二人要割肉稱重,在規定時間內,誰割的肉多。誰就可以活下來,而對方會被頭戴的機關穿腦而死。一開始男子割自己肚皮上的肉。眼看時間快到了,女的奮力砍下自己的胳膊,扔進天平裡。女的終於保住了性命。而男子則被機關穿腦而死。女子被救後,則說“我要感謝豎鋸,是他救了我。”
《電鋸驚魂》中,砍掉自己胳膊,而活下來的女子,都把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展現的淋漓盡致。
《商君書.說民》謂之:任奸,則民親其制。 《商君書.去強》謂之:重罰輕賞,則上愛民,民死上;重賞輕罰,則上不愛民,民不死上。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應改名商鞅綜合徵。
正如梁啟超所言:華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中國唯一領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術。 法家是民主、法治、憲政的頭號死敵。法家思想不滅,中華民族不興!
商鞅之死
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但商鞅卻以謀反的罪名被五馬分屍,夷滅三族。 鄙人認為,有兩大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一、直接原因。
商鞅變法,犯了眾怒。得罪了秦國貴族的勢力。並且得罪太子。寧犯天條,不犯重怒。商鞅畢竟使秦國強大。他又沒有謀反。如果僅僅是犯眾怒,秦惠文王掌權後,或者把商鞅罷黜,或者囚禁即可。商鞅又沒有謀反,何必五馬分屍,夷滅三族呢? 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是死於商鞅之法。
二、根本原因。
1、法家主張,寧枉勿縱。 商鞅謂之:刑用於將過,則大奸不生。韓非子謂之:禁奸於未萌。 不是禁奸於萌芽,而是未萌。依據商鞅思想,你沒謀反,就把你以謀反之罪處死。才能做到大奸不生。秦惠王及大臣便以商鞅之法,在商鞅謀反未萌之時,儘早將商鞅處決。
2、儒家主張五刑:砍頭、割鼻子、挖膝蓋骨、刺字、割雞雞。商鞅主張五馬分屍、烹煮、扒皮、抽筋等等。戰國法家酷吏商鞅被五馬分屍。唐代法家酷吏周興被烹煮。來俊臣被剁成肉泥。秦國是依據商鞅之法,將商鞅五馬分屍。
3、儒家主張不罪無辜。孔子修訂的《尚書》有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法家主張,夷族連坐。秦國是以商鞅之法,將商鞅夷滅三族。 總之,商鞅死於商鞅之法。可謂死得其所,名實固當。 假如,秦國用儒家思想治國。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依據儒家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論,現在尚未謀反,將來可能謀反的商鞅斷被判謀反之罪。 即使你得罪儒家,最多把你罷黜官職,削職為民,回家種田去吧!商鞅又怎會被五馬分屍,夷滅三族! 商鞅之死,多行不義。
法家思想不滅,中華民族不興!
-
9 # 希榮文創
商鞅是一個敢於觸動舊勢力、勇於富國強兵的改革家和政治家,雖然遭到既得利益集體的瘋狂報復被車裂分屍,但雖死猶榮。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商鞅應該是革命烈士,國家英雄。
商鞅變法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當時秦國國勢積弱,商鞅提出了加強中央集權體制,發展農業鼓勵農民耕種,廢除井田制,進一步提高農民的利益等建議,並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懲罰制度和刑罰,這就是商鞅變法的核心。商鞅變法富國強兵是其必然的目標選擇,而為達到富國強兵的政治目標,商鞅選擇了以法律和軍功為成功的手段,而最終歸納為以帝王為中心的權力機制,以功德為分配機制的社會差序格局,以及獲取社會地位的人人平等機制所構成的一個新型平民政治模式。
商鞅變法從政治、經濟、文化全方面的對秦國進行改革,對秦 國的強大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因此商鞅變法促進了中國的大一統。經濟上: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為秦國農業生產帶來生機。政治上:使封建國家機器的職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軍事上: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秦國在對外兼併戰爭中掌握了主動權。總之,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變法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後來秦的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以至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商鞅所立的刑罰十分嚴苛殘酷,所謂“亂世用重典”本也無可厚非,卻直接觸犯了貴族、大臣等頑固勢力和既得利益集體,遭到他們的瘋狂報復,將商鞅的屍體車裂示眾,並誅滅了商鞅全家。秦國的富國強兵,應該是從商鞅變法開始,商鞅是秦國的功臣。
-
10 # 積翠古亭
關於對商鞅的評價,歷史上褒貶不一,流俗攻訐與惡言誹謗者大有人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評價一個人,我認為還是要看這個人在當時歷史環境下的一個基本面或者整體面,而不是憑藉個人好惡或者幾個側面對其進行全面肯定或者否定。
評價商鞅,自然離不開千古奇變——商鞅變法,商鞅幾乎將大半生心血都傾注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文明大變革當中,幸運的是,這場深刻鉅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從此,秦國走上了穩步強大的道路。不幸的是,在45歲的英年之期,商鞅慘遭五馬分屍,這種歷史大悲劇令人嘆息不已。
在戰國刀兵綿綿的時代,秦國竟然能騰挪出二十餘年的無戰時期來全力變法,而且並沒有激盪起瘋狂性或者破壞性的動盪,付出的社會代價最小,取得的歷史進步最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如果沒有商鞅這樣一個偉大政治家的出色規避風險的政治操作能力,無與倫比的社會運作能力,能夠合理引導社會的宣洩力量,找到妥善的出口,這樣的奇蹟是不可能出現的,當然這其中也離不開秦孝公這位天才領袖的鼎力支援,不管怎麼說,商鞅作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無疑是偉大的。
如果從中國文明史的座標上來看,按照著名秦史學者孫皓暉先生的說法,商鞅堪與秦始皇並駕齊驅。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們還是要回到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文明大變革當中,在這樣一個社會大轉型時期,各國都面臨一系列相同的基本問題,主要包括:
土地關係問題
階級關係問題
國家獎勵機制問題
如何激發生產力問題
人口、就業與社會習俗問題
軍隊建設問題
國家體制問題
法治人治關係問題
意識形態問題
政府信譽問題
凡是這些基本問題,各大戰國都在變法以尋求解決之道,但是,只有商鞅主導的商鞅變法,抓住了社會的主要矛盾,推出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包括獎勵軍功法、獎勵農耕法、重刑制度、連坐法、整飭吏治與禁絕政治謠言法令、禁止私鬥法、廢除井田制、廢除分封實行縣制、統一度量衡、改田賦為戶賦,革除夷狄風俗等,從而找到了一條相對較為合理的解決路徑,庖丁解牛式的完成了一場非暴力的社會文明大變革,使秦國一舉完成了歷史性的文明跨越。
從實際意義上來講,商鞅變法奠定了秦文明的根基與框架,秦帝國統一中國的文明,實際上就是以商鞅變法後的秦文明為根基,進行大規模的文明創造。商鞅變法對中國統一文明,具有母體意義。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商鞅完全可以與秦始皇並駕齊驅。
最後再來談一談商鞅的人格魅力,商君的人格魅力正在於他變法時期的創造精神、護法時期的捨身精神、以及對法治精神的執著,這都給中國政治家立下了千古正規化,後世幾乎沒有人達到。
司馬遷的《史記.商君列傳》有這樣一段記載: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城。其後,民莫敢議令。這段話的大意是:原先反對變法的人,現在來讚揚變法了。商鞅不受歌頌,一律將歌頌者治罪。從此之後,再沒有人敢於議論政府法令了。
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史上,這樣斷然拒絕歌頌,而且將歌頌者治罪的例項,商鞅大概是絕無僅有的一個。你說他冷血也罷,你說他刻薄也罷,你說他非人也罷,你說他冷漠也罷,但這種政治行為背後隱藏的那種對法律執行神聖性的異乎尋常的堅定信念,都不得不令你心生景仰。我們可以做不到一個偉人的境界,甚或,我們可以不喜歡這種有拒絕親民之嫌的頑石性格;可是,我們可以做到,是至少不對這樣的人格進行汙衊。
變法之士多犧牲,但變法之士死不旋踵,代有人出,以商鞅為傑出代表的法家志士,不做明哲保身,寧變法而死,也不願為腐朽將亡之邦殉葬,他們清醒地、深刻地看到了推行變法的殘酷性,也清醒深刻地看到了變法所以殘酷的根本原因——社會利益結構的深刻衝突。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勇敢地投身於變法的無畏實踐中,哪怕獻出自己的生命。
偉哉,商君!!!
-
11 # 王二講史
商君雖死,秦法未敗!
商鞅這個人對歷史的貢獻功不可沒,只可惜未得善終,惜哉!痛哉!
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援下在秦國推行變法,由城門立信始,自慘遭車裂而終,前後大約歷經21年,是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變法之一。
在這長達20餘年的變法裡,他廢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推行縣制,統一度量衡,推行《法經》,獎勵軍功。
他似乎把落後的秦國當成了一個嬰兒,在他的悉心照料與培養下,秦國漸漸長成一個健壯青年,一躍成為戰國強國,再也不用遭受來自六國嘲諷的眼光!
只是,經濟學裡有一個詞叫機會成本,也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所要放棄的東西。為了使秦國國富民強,為了推行他的法家主張,他不得不得罪太子太傅,不得不得罪未來君王,不得不得罪龐大的既得利益階層。
商君雖死,然則秦法得立,可以含笑九泉矣!
-
12 # i逍遙客
肯定商鞅的,比如王安石認為: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這是在肯定商鞅的治國方略。”而資治通鑑中說:“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昔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稱刻薄,又處戰攻之世,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雖說商鞅刻薄,所謂“亂世用重典”本也無可厚非,反而說明商鞅之誠信品質。梁啟超也在《中國六大政治家》中,將商鞅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與管仲、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張居正同列(柏楊在《華人史綱》中列出“中國六大丞相”為管仲、商鞅、諸葛亮、王猛、王安石、張居正。與上面的“中國六大政治家”相比,是將李德裕換成王猛)。毛澤東對商鞅評價很高,說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他認為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中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他還說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在現代,儘管有少數不同聲音,但大多數人承認商鞅是一個敢於觸動舊勢力、敢於改革的英雄。
負面評價
由於獨尊儒術的緣故,歷史上對於使用暴力手段進行快速改革的商鞅的評價並不是很好,以至於千百年後的人們還蔑稱秦國為虎狼之國。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後人又說:“衛鞅入秦,景監是因。王道不用,霸術見親。政必改革,禮豈因循。既欺魏將,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賓!”
司馬遷的評價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衛鞅入秦,景監是因。王道不用,霸術見親。政必改革,禮豈因循。既欺魏將,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賓 。
-
13 # 大鵬說國學
商鞅,
最成功的變法者,也鑄就了其悲慘的死亡命運!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是一個西方的邊陲小國,被李悝變法後的魏國壓制的沒脾氣,河西之地全部被吳起率領魏武卒佔領,並在此建立河西學院!培養了大批人才!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成為真正的虎狼之國,秦軍成為真正的虎狼之師!
六國多次聯合沒有打敗秦國,秦國持續實行商鞅變法的制度!
商鞅在執法過程中,太過嚴苛,其實即使稍微寬厚一點,商鞅也很難活著,得以善終,他得罪了秦國的所有就貴族,雖然得到民心,但是掌權的是舊貴祖,這個時候,變法成功後必須要有人流血!要麼直接全部幹掉舊貴祖,要麼殺死商鞅一人,秦惠文王還是會選擇先殺掉商鞅!平貴族的怨氣!而且商鞅功高蓋主,秦惠王可能壓制不住,商鞅死,這時候應該是最好的消滅怨氣的方法!
而且上層圈子裡只有秦孝公的支援,本來秦孝公的哥哥贏虔是支援的,但是商鞅執法時得罪了,贏虔,也是太子的老師,把贏虔的鼻子割掉了,贏虔多年不出府邸,憤恨了很多年,必然要報復商鞅的!這也是商鞅必須死的一個原因,也是這一次得罪了太子,後來的秦惠王!
最後是得罪的人民,人民說新法不好不行,後來大家感受到新法的好說好也不用,還被流放了!這就是吧民眾也得罪了!
更是要死,必須死了!
但是其變法,打通了底層人民透過農耕和戰功獲得榮華富貴的通道,制定的郡縣制,商君書,秦律,統一幣制,度量衡,等等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從這個角度說,商鞅的貢獻和功勞多大都不為過!
回覆列表
中國先秦時期最偉大的改革家,沒有之一。
1.商鞅變法最終促成了中國大一統的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天。
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秦國只能在西北地區偏安一隅。變法以後,秦國富國強兵,吞併六國,第一次形成一個統一帝國的局面,並影響至今。
2.商鞅是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的學說和治國理念深深地影響著二千年封建王朝的統治階層,在歷朝歷代都能看見外儒內法的影子。雖然封建帝王表面上不尊崇法家,但這是一套不可告人的統治秘籍,商鞅功不可沒。
3.古代的改革家最終結局都不好,前有商鞅,後有張居正。封建士大夫階層為了維護自身既得利益,都是反對維新變法。對外號稱是敬天法祖,其實是害怕別人動了自己的乳酪。改革家不惜自己的名譽生命,只為了國家強盛,這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