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
2 # 米粒閒聊
在以色列於1948年5月14曰,宣佈建立以色列國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共進行了五次中東戰爭,分別是:第一次中東戰爭,1948年5月15日至1949年7月20曰;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10月29曰至11月7曰;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6月5曰至6月12曰;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10月6曰至11月7日;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6月6曰至9月29曰。這五次中東戰爭,均是以色列取得了勝利,阿拉伯國家則是完敗。僅與以色列接壤的阿拉伯國家,就有黎巴嫩、敘利亞、約旦(1950年前稱為外約旦),埃及四國,也被稱為前線國家。而他們還受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支援。而整個阿拉伯世界,僅人囗就有四億多,土地面積1300多萬平方公里,這兩方面,都是以色列數十倍到數百倍,各種資源同樣遠遠多於以色列。但,為什麼以色列取得了全勝,而阿拉伯國家全輸,在下文中簡短的剖析。
首先,從阿拉伯國家(阿拉伯世界)方面來分析。無論是前線四國,還是整個阿拉伯世界,都不是一個整體。雖然,由阿拉伯國家組成的阿拉伯聯盟(簡稱阿盟)於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首都開羅成立(當時有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和葉門七國組成,現有二十二個成員國),這是現代世界最早的地區聯盟,但終歸是個鬆散的聯盟,更不是一個國家。所以,與以色列的五次戰爭中,是數個國家,數個政府與數支軍隊,他們之間太缺乏協調與配合(第四次中東戰爭,是阿拉伯國家協調、配合最好的一次,也是阿拉伯國家在戰爭中最接近勝利的一次),甚至在對以色列的戰爭中,所抱的目的都不完全相同,是複雜的,都有本國的利益,甚至有領導人的個人利益摻雜其中,就象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國王法魯克與外約旦國王阿樸杜拉,他們都是想要爭奪巴勒斯坦的地盤。縱觀,阿拉伯世界這幾十年的歷史,他們之間充滿了矛盾、危機甚至戰爭,而與以色列的鬥爭中更是缺少聯合(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已成為了“觀眾”),並逐歩退到了次要的位置。
反觀以色列,雖然在建國時就已有多個黨、派之分,對國家權力的分配也有矛盾,而在之後的年代裡,黨派更是林立,但以色列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政府,有一支由一個政府領導、指揮的軍隊。他們作戰的目的也很單一,那就是為了自己的國家的生存而戰,因為以色列被敵對、敵視國家所半包圍(東面為地中海),所以開戰即是決戰。他們明白,只要輸掉一場戰爭,等待他們的不會有什麼割地賠款,或是放棄一定的國家主權,一些國家利益,而只有亡國一個結局。例如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有些剛從國外來的、剛剛下了飛機,還不會講希伯萊語的猶太青年,有生中第一次拿起槍,就走上了戰場。這與鬆散的、目的不盡相同的阿拉伯國家,具有很大的優勢。
大國因素。二戰後,對於巴勒斯坦地區問題,應如何解決上,美蘇兩大強國及冷戰對手,表現岀驚人的一致。這就使聯合國在1947年11月29曰,通過了181號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兩個國家,也就是兩國方案。而也正是這兩大強國的干預,才使得在第一次中東戰爭剛開始,以色列幾乎處於絕境時刻,在聯合國透過決議,實現了雙方停火。以色列由此獲得了“再生”的機會,積極備戰,終於贏得了這場戰爭,渡過了建國初期的生存困境。在以後時期,以色列獲得了美國的全力支援,而阿拉伯國家雖然也得到了蘇聯的支援,但因種種原因,總顯得支援力度,不如美國支援以色列那樣給力。
軍事因素。簡單的說,不得不承認以色列軍隊的作戰素養,要高於阿拉伯軍隊。而且,在戰略思想上,以色列在建國後不久,根據敵我形勢,就建立了非常有效的,先發制人、速戰速決、境外決勝、威懾遏制和懲罰報復的戰略思想。
這幾點,是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取得五連勝的重要原因。而如今的以色列,已憑藉著科技強國的思想及美國的幾近全力的支援,已成為了中東“小霸王”,而阿拉伯世界內鬥、內亂更為嚴重,而與以色列的鬥爭,已退到了巴勒斯坦國能否存在的最低線了,已無力與以色列進行戰爭了。
-
3 # 四川達州人
阿拉伯人是各國聯合作戰。
既然是聯合,就不是整體。即便能夠全心全意對以作戰,但各戰場配合不可能整齊劃一,完全達到預定目標,只能是各自為戰。這給與了以色列個個擊破的可能與分化的機會。
重要的還有美華人的支援。比如1973年第四次戰爭,阿拉伯人確實配合出色,保密工作做得極好,同時發起進攻,打得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幾乎要動用核武器了。可美國衛星偵查發現埃及進攻兩個主力軍團間有縫隙,隨著繼續推進,兩天後裂縫達到50公里而埃及人沒及時發現,結果以色列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集中兵力分別擊敗埃及這兩個軍團,埃及軍隊被包抄後路,被迫退守而無法配合東線。以色列再調集軍隊反擊敘利亞方面,最終轉敗為勝。
-
4 # 新時代沙琪瑪
阿拉伯國家看似在軍事上失敗,沒有消滅以軍,但其實阿拉伯國家並沒有要消滅以色列的意思,每一次對以色列作戰,當然第二次不是對以色列但直接對英法,都是給西方以壓力。
這些次的衝突之後,阿拉伯國家逐步恢復石油主權,運河主權,一些英法殖民地實現了國家實現了獨立,並形成了歐佩克組織,掌握了大量的美元資金,削弱了英法在西亞北非的勢力。
美國成為贏家,實現了驅逐英法的目的,實現了美元與石油掛鉤的設計,在原油市場上打壓了蘇聯,遏制了蘇聯在海灣和地中海的擴張。
英法失去了殖民地和統治。
-
5 # 熊style
阿以打了五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除了第四次差點打贏之外,其他戰爭的輸掉了國家尊嚴、國家領土、能源命脈控制權!
從民族情感出發,阿拉伯國家希望以色列不要在中東建國;聯合國當年的方案中,以色列也有在非洲建國的提案,不過,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美國的影響力太大了,鷹醬也考慮在中東尋找代理人爭奪能源主導權,所以,它否決了非洲建國的提案;另外,蘇聯的因素也起了主導作用,由於猶太復國主義者不少是社會主義者,蘇聯覺得可以支援以色列,讓紅色以色列牽制英法勢力龐大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第一次獨立戰爭都快被阿拉伯國家團滅的時候,蘇聯聯合東歐國家提出停火,蘇聯讓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出面向以色列提供大批軍火,同時,蘇聯將大批東歐、蘇聯猶太人海運、空運以色列,許多猶太軍人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們和軍火的到來拯救了危機中的以色列;當時,阿拉伯國家不是與以色列作戰,實際上,它們在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作戰;
第二、三、四次中東戰爭屬於第一次中東大戰的延續:以色列立國之後,用鐵碗清除了社會主義者的影響和武裝,成功轉型為猶太主義民族國家,它對阿拉伯國家大打出手:獲得運河通行權、西奈半島、戈蘭高地……以色列軍隊的核心理念:為猶太民族的生存而戰!所以,為了生存而戰的以色列軍隊戰鬥力、戰鬥意志、創新能力非常強大:只要能夠打贏戰爭,所有的戰術都是合理的。
第五次中東戰爭就是控制水源之戰!表面上是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游擊隊,實際上,以色列軍隊透過這場戰爭徹底控制了戈蘭高地,將水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
阿拉伯國家的戰略戰術則非常僵化,軍人散漫之風盛行,以至於蘇聯顧問團都讓阿拉伯軍人先從整理內務做起;阿拉伯軍人缺少為民族而戰的意志,他們甚至更加在乎戰友是哪個教派的;除了少數精銳部隊,大部分阿拉伯軍人不知道為何而戰:他們的政府總是在教派爭鬥中更迭;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爭鬥也制約了反以同盟;至於巴勒斯坦游擊隊,正規戰能力簡直就是渣渣!一有機會,它們就要搶奪所在國家的政府領導權:約旦、黎巴楞、敘利亞……所在國政府軍總是與它們發生武裝衝突,他們爭奪內部領導權的時間比反以的時間更多。如此混亂的國家聯盟能夠打贏有鷹醬撐腰的以色列嘛?
-
6 # 顏二哥有言23
以色列經歷的中東戰爭具體有五次:
第一次中東戰爭發生在1948年5月16日臨晨,以色列剛建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軍集結了約四萬人的武器裝備,對以色列發動了突然襲擊。以色列無論是人數或裝備都處於下風。在戰爭初期,以色列節節敗退。並不是人們想象的以色列輕鬆取勝。當時以色列的危機讓人聯想到以色列歷史上遭遇的滅頂之災(歷史上羅馬帝國曾經殺了約150萬猶太人,希特勒又殺了約600萬猶太人,)。
但是為什麼以色列最後能反敗為勝呢?
一是以色列軍隊在特拉維夫南部拼死抵抗才讓局勢得以維持。二是以色列總理急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說以色列需要時間重建軍隊。然後由美國出面要求聯合國命令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6月11日阿拉伯聯軍同意停火四周。當時阿拉伯聯軍已經佔領了大半巴勒斯坦土地。利用這一個月的時間,全世界的猶太人大量捐款,從美國,英國,法國,捷克等購買了大量飛機,坦克,大炮和槍支彈藥等輕重武器。大量經歷了二戰的猶太人軍人從包括前蘇聯,歐洲和美國等地一窩蜂擁往以色列,迅速建立了強大的以色列國防軍。直到7月9日重新開戰時,阿拉伯聯軍原以為十日就可以結束戰爭,拿下以色列。誰知以色列已經今非昔比,再也不是原來的吳下阿蒙。打的阿拉伯聯軍兵敗如山倒,一舉奪得了約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戰爭一直持續到次年3月,最後因埃及軍隊失利,阿拉伯聯軍被以色列軍隊各個擊破,隔離後才不得不簽訂停戰協議而結束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第二次中東戰爭是因為英法兩國為了重新霸佔蘇伊士運河,恢復對埃及的殖民統治,聯合以色列,於1956年10月29日,出動大批軍隊向埃及發動了突然襲擊。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整個戰爭中,英法對埃及的轟炸持續了6天,地面戰鬥40餘小時。
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6月5日凌晨7時45分,以色列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所有機場進行了突然襲擊。空襲半小時後,以色列的地面部隊也發起了進攻,至10日戰爭結束。也稱“六·五”戰爭”或“六天戰爭”。這次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戰敗而告結束。
第四次中東戰爭開始於1973年10月6日。埃及、敘利亞為收復前三次中東戰爭中失去的土地,聯合對以色列發動了突然襲擊。這次戰爭,在歷史上又被稱為“齋月戰爭”、“贖罪日戰爭”。戰爭歷時18天,交戰雙方共投入兵力約110萬人,坦克5500輛,作戰飛機1500架。戰爭結果又是阿拉伯聯軍以失敗告終。(阿拉伯國家死亡約2萬餘人,被擊毀坦克2000餘輛,損失飛機約400架。以色列軍隊死亡5000多人,損失坦克1000輛、飛機200架。)
第五次中東戰爭開始於1982年6月6日,以色列藉口其在駐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擊隊刺殺,出動了陸海空三軍約10萬人,進兵黎巴嫩境,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游擊隊和敘利亞駐軍發動了攻擊。幾天時間就佔領了黎巴嫩大部分領土。著名的貝卡谷空戰就發生在這次戰爭中。以色列入軍隊造成了巴解游擊隊傷亡3000餘人,擊毀坦克100餘輛,火炮500門,有400多座秘密武器庫被佔領。敘利亞軍隊也傷亡了1000餘人。
由此可見,以色列贏了五次中東戰爭是有原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發生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時的以色列有了一個月的喘息的機會。這一個月表現在全世界猶太人的團結一致,大方捐款,大量有作戰經驗的猶太人迴歸。使得以色列能得到大量的輕重武器及兵源,以此挽回劣勢,反敗為勝。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勝利,今天或許已經沒有了以色列這個國家。當然,以色列獲得一個月的喘息機會,也與美國為以色列在聯合國“公關”有著重要關係。再加上以色列軍人為國家生存而戰的勇氣和不怕犧牲。再就是中東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教派林立,國家分教派,軍隊裡也分教派,缺乏團結,猶如一盤散沙。導致阿拉伯聯軍在戰爭中缺乏協調一致的軍事行動,士兵將士不知為誰而戰!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實談到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在軍事上獲得取勝的具體關鍵戰役要算以軍對埃及軍隊的擊敗了。以色列在軍事上扭轉局勢後,針對埃及軍的弱點,一口氣發動了三場大戰:約夫戰役、希拉姆戰役、霍雷夫戰役。12月23日,阿隆師主力從比爾謝巴開始向阿里什方向進攻。以色列的司令兼考古學家不經意發現了一條羅馬時代的古道,由比爾謝巴直通奧賈。以色列秘密擴修此道成為軍用通道,讓坦克和卡車都能透過。這完全出乎埃軍所料!以色列利用這條道包抄埃軍後方,造成埃軍大吃一驚之時,毫無抵抗,全面敗退。阿拉伯聯軍原本就是以埃軍為主力,埃軍一敗,聯軍更無鬥志,節節敗退,最終完全被趕出了巴勒斯坦。
有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勝利,奠定了以色列強大國防力量的基礎。隨後的四次中東戰爭就沒有多大的懸念了。
-
7 # 張律明
一、中東各國有偉大光榮的歷史感和神秘的宗教感!在歷史上,阿拉伯人、波斯人、奧斯曼人曾經創立過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叱吒風雲的大帝國。普通老百姓有沾沾自喜的優越感,儘管五次中東戰爭都失敗,但是老百姓有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心態,那就是自己國家有秘密武器,我們沒有用秘密武器來對付以色列,如果有一天用秘密武器對付猶太人,猶太人必定被打敗。
二、阿拉伯各國伊斯蘭教信教的分歧。伊斯蘭教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遜尼派有許多教法學派。譬如:哈乃斐、馬立克、沙斐議、罕百里等學派;反觀什葉派也有許多學派,他們是:栽德、十二伊瑪目、伊斯瑪儀派等。阿拉伯各國都是政教合一的國家,這些宗教又在軍隊裡生根,軍隊裡產生了許多學派,軍隊的組織結構有點渙散。
三、由於軍隊的宗教派別紛亂,國家元首隻能任人唯親,用自己共和國衛隊看管其他部隊,其他部隊也是各自監督,整個部隊成為烏合之眾,戰鬥力就免談了。
四、國防工業基礎非常薄弱,高中端武器研發幾近空白,不得不透過大量的對外軍購來提高軍隊的裝備水平。這些武器從購買到使用,再到耗損和維護,再到升級換代,全部需要武器賣主國提供一條龍服務。所以,軍隊的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
總的來說,阿拉伯各國,不管在武器、思想、人的素質、國家元首的個人理念,以後整體國民的心態,大大落後與時代。所以,他們不能戰勝一個小小的以色列國家。
-
8 # 萌叔觀世界
歷史上發生的五次中東戰爭可謂是硬碰硬的戰爭,阿拉伯國家並非想象的那樣虛弱。五次戰爭均為以色列勝利,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人,猶太人的團結、凝聚力和勇敢在戰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戰爭無非是人、金錢和武器上的較量,從人數上講,以色列不過數百萬人,而阿拉伯世界有數億人。從金錢上看,阿拉伯很多國家也不缺錢。從武器上看,阿拉伯和以色列都從歐美和蘇聯處購得了先進的裝備,雙方沒有不可逾越的差距。加上以色列國土狹小,沒有戰略縱深,使其在戰爭中劣勢更加明顯。因此,從整體上說,以色列絕對處於弱勢一方。
但是歷史上不乏以弱勝強的戰例,而以色列能夠數次創造奇蹟,不得不驚歎其過人的戰略智慧和戰鬥意志。五次中東戰爭中最能體現以色列戰鬥精神的是第一次和第四次中東戰爭。
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猶太人剛從納粹德國的迫害中解脫出來,復國慾望十分強烈,憂患意思也十分強烈,民族團結也是空前的。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七個阿拉伯國家就糾集4萬大軍大舉進攻以色列。此時以色列軍隊才3.4萬人,飛機33架,軍事力量十分弱小。以色列剛建國,政府許多職能還未運作,就遭到如此滅國危機。起初以色列軍也是節節敗退,但是以色列軍憑著堅強的戰鬥意志,抵制住了阿拉伯國家的瘋狂進攻,穩住了局勢。
隨後,以色列成功斡旋聯合國獲得了幾周的停火機會,就在這短短几周內,全世界猶太人積極發動了支援以色列的捐助活動,使得以色列軍隊得以恢復和壯大,一舉獲得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勝利。
我們知道,以色列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其周邊強敵環伺,鑄就了這個民族的憂患意識和不屈的精神。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戈蘭高地戰役中,以色列的戰鬥精神再一次震驚了世界。
1973年10月,阿拉伯十來個國家和組織對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可謂是傾巢出動,重點進攻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而以色列沒有想到阿拉伯國家會發動這麼迅速這麼大規模的進攻,因此留在這兩處的兵力不多。其中駐守戈蘭高地的以色列第7裝甲旅遭到敘利亞5倍於己兵力的突然襲擊。以軍拼死抵抗3晝夜,全旅僅剩7輛坦克,每車炮彈僅剩三四發。面對敘軍的再次猛攻,以軍傷員從病床上掙扎起來,操作被緊急搶修好的13輛坦克發起絕地反擊,就是這20輛坦克居然擊退了敘利亞大軍。
勇者無畏,血性無敵。以色列就是憑著這股子戰鬥不息的精神取得了五次中東戰爭的勝利。當然,諸如猶太人團體的資助,美國的支援等也是以色列獲勝的重要原因。
反觀阿拉伯國家,出了名的不團結,教派矛盾、種族矛盾、土地矛盾經濟矛盾層出不窮,很多國家也是內鬥不止,恐怖主義橫行,可謂是一盤散沙,在面對眾志成城的以色列及猶太人團體時,失敗也是必然的。
-
9 # 歷史三日談
如果沒有美國,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管這個任務以色列人(確切的說是猶太人)多麼想,多麼機關算盡,單憑一己之力,累死他也幹不成。
但這就是以色列有個美國爹的好處,不但處處幫忙,還處處擋刀,生怕以色列這個小兒子被別人扼殺在襁褓裡,很難想象一個被周邊所有國家敵視的以色列。
不但在中東站穩了腳跟,還混的風生水起,今天瓦解這個,明天合縱那個,明明是強盜,卻反客為主反而混的很好。
一般來講,只要與自己有點血緣關係,都會在心理上和感情上護犢子,就以色列,如果不是美國屢次救險,扶大廈於將傾,以色列也玩不到現在,應該在五次中東戰爭的某一次,被滅國。
其實阿拉伯人最接近勝利的是第四次張東戰爭,以色列被逼到絕路,甚至都在考慮動原子彈了,但這時候美華人跳了出來,出錢出人出物,在以色列接近彈盡糧絕之際,把他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
但話說回來,雖然阿拉伯國家屢敗屢戰,但真要說最後的贏家,不知道大家的答案是什麼,在筆者看來,阿拉伯國家雖然一直在輸,卻很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原因有二:
1、美國的戰略是在不斷變化的,保不齊那天美國不護犢子拋棄以色列了。
2、戰爭最終打的是戰略,戰略包括領土、資源和人口,以及科技和經濟水平等雜七雜八的事情,但最重要的卻是人,以色列雖然鼓勵生育,拼命造人,但在總人口數量上以及人口增長速度上,與阿拉伯國家都有不小的差距。
以色列在戰術上雖然小有所成,但在戰略上卻輸不起,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是身死名滅。如果單純的依靠軍事裝備優勢來判斷以色列不會輸。
看看50年前的在朝·韓之間打的那場仗就清楚了,當年的中國可是也沒什麼的,但有一樣――人多。
可以翻來覆去的打,翻來覆去的抵抗,直到把美國的脾氣磨少磨沒,磨到筋疲力竭,最後愉快的宣佈勝利。
以色列在中東的處境也有類似的尷尬,雖然建立起了技術優勢,但卻並不能保證高枕無憂,恰恰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色列面臨的威脅可以說是有增無減!
-
10 # 浩漢防務論壇
確實,從反猶太人的角度來看,阿拉伯國家都是站在同一陣營的。但是不得不提及的是,阿拉伯人內部幾千年來的民族問題在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挑撥離間下早已升溫,雖然廣義上仍然被稱作阿拉伯民族,但是實際上阿拉伯國家在猶太人問題上看法各不相同,很難達到一個真正的共同目標。而且,美國乃至俄羅斯都不會希望看到一個團結統一的伊世界,就跟阿拉伯人仇視猶太人一樣,基督教眼裡伊也是異教徒,土耳其遲遲不能加入歐盟,宗教問題就起到了很大的決定性因素,阿拉伯國家看似有1.5億人但實質上在西方國家的削弱和分化瓦解下並不能算是一個集體。
其次,雖然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以色列國土面積小戰略縱深淺,沒有什麼優勢。但是,想要征服以色列的話,就必須從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進軍,而這兩個地區無論是地形還是面積都不允許大兵團進行作戰,阿拉伯國家即使團結在一起想以色列發起進攻,也仍然會因為這兩個地區的戰線寬度等問題在正面戰場上和以色列軍隊持平,可以說,阿拉伯國家的軍隊數量優勢在這兩個戰線極其狹窄的地區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此外,就是美國中東戰略上對以色列的支援。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以色列就曾離滅國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在美國的國際政治調解和軍火援助下,以色列迅速的恢復了元氣,並最終反敗為勝。可以說,阿拉伯國家不管怎麼對以色列發起突然襲擊,美國的全球性空軍和全球性海軍都會在第一時間對以色列進行武器裝備的援助,並且長時間輸血直到以色列獲得戰爭勝利,阿拉伯國家看似有1.5億人其實無用,以色列國家雖然只有800萬人,卻有著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庇護,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阿拉伯國家仍然不是以色列和幕後主子的對手。
-
11 # 獨行客150332333
以色列就是歐美西方列強在中東安的一個棋子,用來在中東製造戰爭,只要有戰爭,就能推銷武器,為軍火製造商謀利益,同時又能控制與利用該地區的石油資源,對美國來說在國內還能得到猶太人保衛同盟對政府的支援,同時得到猶太人經濟上的支援,從而穩定國內局勢。這一箭五雕的事,為什麼不幹呢?
-
12 # llllgold
這個問題,在紀錄片“中東戰爭”有詳細解析。我來簡單說一下。中東戰爭是一個二戰遺留問題,二戰結束後,在歐洲備受納粹黨迫害的猶太人渴望建立屬於自己民族的國家,後來經過綜合分析,他們把地址選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剛建國時,引起了中東地區巨大轟動,由於與中東地區國家宗教信仰不同,以及利益的衝突,中東地區周邊國家極力反對,包括埃及、黎巴嫩、敘利亞、約旦等國。這些國家趁著以色列剛建國,立足未穩,武器、人員不足,立馬發起對以色列的圍攻,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了,以色列因剛建國、準備不足節節敗退,眼看就要完蛋了,這時美國大哥露頭了,找出各種理由進行調停,要求暫停戰爭一個月(印象中是一個月),阿拉伯國家迫於壓力,並且認為攻下以色列很容易,只是時間問題,於是同意調停一段時間。但以色列趁此機會積極補充訓練人員,並從美國那裡補充了很多裝備,阿拉伯國家因此失去了滅亡以色列最難得的機會。等到調停期過後,以色列先發制人,各個突破,終於擊退聯軍。取得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勝利。後面的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站穩了腳跟,而其他國家的行動缺乏協調,反應慢,都敗下陣來。歸納一下,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國外勢力在政治上的干涉和聯軍的妥協,使聯軍失去第一次中東戰爭中最難得的滅亡以色列的機會。第二,聯軍缺乏協調性,總是在進攻時間上不協調,給以色列留下各個擊破的機會。第三,以色列戰術特別靈活,多次使用奇襲,包括多次先發制人、特種部隊直插埃及後方老巢。第四,以色列軍隊反應速度超快,總是擊退一路敵軍後,能迅速集合再次決戰另一路敵軍。第五,美國對以色列大量軍事裝備的和軍事資訊的援助,美國多次把衛星觀測到的周邊國家軍事行動資訊傳達給以色列,這對阿拉伯聯軍來說也是個致命打擊。
-
13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為什麼輸了?你說也怪,五次中東戰爭可以說是以色列單挑阿拉伯群雄,可結果都是以色列贏,阿拉伯群雄也只能說是越挫越勇而已。
對於這個怪現象,一多半的小夥伴估計可以給出一個答案,老美在以色列屁股後頭撅著呢?
首先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事,向來就不單純,不是一個倆個原因就可以決定事件走向的,所以題主這事,咱還得擱到一個大背景中去聊,而這個大背景,還分倆階段。
第一階段。大傢伙都知道,二戰結束以後,全世界都面臨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老牌的資本主義列強,要被踹下去,挪個窩,讓給實力更加雄厚的國家。
這老牌的不用問就是英國和法國,至於德國壓根就沒有他說話的權利,你丫一個戰敗國,還冒出來這不找打嗎?
而實力雄厚的是美國和蘇聯。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不明白了:“英國和法國這不是美國的小弟嗎?讓不讓不就一句話的事嗎?他們的利益還不是共同利益嗎?咋還糾結這個!”
你快拉倒吧,目前看起來是一個整體,但他們還是各有各的家,要為自己打個小九九。
而且二戰結束以後,這個世界還是從上一個殖民時代過渡過來的,英國和法國的影響力還是有的。
美華人想要讓英華人和法華人認清現實,這就得從他們的手裡把利益搶到自己的手裡,他們才會順從的隨著自己的指揮棒是跑還是跳的。
所以整個過程,您就看到了一個現象。
五次戰役的前兩次,可以說是蘇聯和美國聯手排擠英國和法國的勢力,確立他們在中東的影響力,一唱一和完全像那麼回事。
那麼咱把五次戰役捋上一捋,您就明白了。
在很早之前,英國就開始佈局,把猶太人往現在的以色列運,這種事,英華人最喜歡做,算是老手段了,目的就一個攪局嗎?
其實這裡頭有一個道理,想要把一個傢伙收為己用,你得給他立起來一個敵人,這個敵人沒有你的幫忙他就打不過。
這招美華人也常用,算是一個繼承,你比方說歐洲這塊,歐洲人很敵視蘇聯,可他們打不過人家的鋼鐵洪流,肝顫,於是圍在了美國這位大哥的身邊,惟命是從。
其實以色列這塊,也是一樣的。
二戰以後,以色列這事就被美華人接過了手。
畢竟英國在二戰那會花錢花的都骨折了,真金白銀全給了美國不說,自己家能生金蛋的企業工業,打骨折了的賣給美國,才換來的租借法案,他已經撐不住了。
這中間還有一件事,1948年聯合國做了個決議,讓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把巴以地區這麼一劃拉,這就一人一半。
以色列人高興,但阿拉伯人不同意,你看一鬧彆扭,可不就打起來了,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
而這一次戰爭,大傢伙都喜歡把他們叫做,加多寶和王老吉打架,結果和其正輸了。
咋回事呢?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打起來了,他倆到沒事,還賺了一筆,以色列得到了一多半巴以地區,比之前承諾的還多,阿拉伯這塊呢,他們也弄了一小塊領土回去,埃及和約旦一人分了一點,而巴勒斯坦這塊傻眼了:“這關我什麼事呢?”
巴勒斯坦嚴重縮水,幾十年過去了,他們還沒建國呢?虧死了。
那麼這裡咋就能看出來,英法從中東退出影響力呢?您要拿這件事去說,彎彎繞太多,一兩句話解釋不明白。
第二次中東戰爭,那就太明顯了。咋說呢?二戰結束之後,很多地方開始鬧獨立,要求擺脫殖民地位,英國法國在面對這種大局,再加上他本身就不行了,二戰消耗的太厲害了,就同意了。
那麼埃及這塊瞅著英國法國,雖然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但就那麼回事,所以埃及要求英華人從他們的地盤上撤退。
這事隨著英華人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崩盤,已經成了事實,英華人撤了。
英華人說是撤了,但他們還是把蘇伊士運河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您說埃及能答應嗎?咱不說這裡頭的經濟利益,就說這裡頭的戰略價值,那也太大了。
埃及把目標盯在了蘇伊士運河上了。
英華人全撤出去了,埃及跟著宣佈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您說英華人能答應嗎?不可能,英華人拉著法華人又拉來一幫人開會要對這蘇伊士運河進行國際管制,結果歇菜了,後來英華人,法華人和美華人又拉來十八個國家扯皮說這事,還是沒成。
能成才見鬼了,美華人蹲那樂呢?
您看,嘴皮子說不上,那就開打唄,結果就是英國和法國拉著以色列來了。
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說道這裡有些小夥伴也許感覺到了奇怪,美華人哪去了?
美國啊,他和蘇聯站一塊不幫英華人了。
其實這事之前,英國和法國想的很好,美華人一準會站在他們這裡的,結果打起來發現,這貨壓根沒心思參與其中。
最終英華人和法華人贏了,全殲了埃及的軍隊,但利益沒拿到,在美華人和蘇聯人的聯手下,埃及拿到了蘇伊士運河的全部權利。
你看是不是很明顯啊!蘇聯和美國一唱一和的,配合的很好,就算是人家戰敗了,都拿到了最好的結果。
這其實就是在驅逐這些老牌列強在中東的影響力。
這件事讓英華人和法華人認清現實了,英華人鐵了心當美華人的小弟,而法華人回去就建立歐共體,想將歐洲聯合起來,美華人太不靠譜了。
而英華人想進來,戴高樂看不起這個曾經的兄弟了,因為他知道,這位進來是來搗蛋的,所以戴高樂在的時候,英華人一直沒有機會加入的。
所以美國和蘇聯人家那是八九點的太陽,英國和法國沒得比。
這是前兩次,在往後那就是美國和蘇聯在背後角逐了。以色列背後是美國,阿拉伯背後是蘇聯。
第三次中東戰爭,就打了六天,埃及封鎖了蒂朗海峽,以色列直接就動手了,打了六天,就佔了相當於自己身子骨近四倍的領土。
巴勒斯坦整個被吞了下去,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和約旦收穫的那倆小地皮也被以色列給吞了。
你都想不到,策劃這事的以色列總參謀長,後來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有意思吧!
以色列大勝啊,不僅拿回了耶路撒冷,還收回了他們的聖地哭牆。
好吧,阿拉伯這塊肯定不甘心,在以色列贖罪日的時候,他們對以色列進行了一次突襲,這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
這一次,以色列都快絕望了,聽說都要動用核武器的地步了。
最終能撐下來,還是有美華人的幫忙,他們告訴阿拉伯倆集團軍中間有條縫,抄後路包餃子去。
於是沙龍帶著他的坦克師,就衝過去聊埃及人的屁股去了,從而打贏了這場戰爭。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美華人那是相當給力,美華人把全國能飛的傢伙式都飛到了以色列幫忙去了。
而蘇聯給予阿拉伯的幫助就沒有這麼大了,他們打的子彈都快沒了。
當然以色列想要在中東活下去,就算是贏了,他也得做出讓步,因為阿拉伯他們輸個十次八次的一點問題都沒有,畢竟都是自己的地盤上活動,而以色列只要輸一次,就徹底的完了,認慫是必須的。
於是雙方蹲一塊敲鼓出了《戴維營協議》。
到現在埃及和以色列好的可以,約旦一看埃及撤了,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撐不住也就和以色列好上了。
現在就剩下個敘利亞和以色列不對付,就算是以色列願意把戈蘭高地還回去都不成。
尬住了,現在瞅瞅敘利亞,好亂啊!
至於第五次,叫黎巴嫩戰爭,是最大的一次,但也是最不值得提的一次。
目標就是以色列想要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
14 # 文武全粥
譴責任何屠殺平民的行為!
貝魯特持續了一整夜的槍聲!
不得不佩服以色列這個小國的強悍!五次中東戰爭過後,建國時的一萬多平方公里擴張到了2.5萬多平方公里,幾乎翻了一倍。
誰不服咱就幹,是這個猶太民族的特點。就連伊朗國內已經被以色列數次轟炸了。在中東地區,核彈只能“我”以色列有,你伊朗不行,這是以色列的態度!值得注意,以色列的核彈礙於地域太小,從來沒有核爆過,誰也不知究竟怎麼樣,也許連以色列也不清楚!
話入正題。
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歷史背景,當時聯合國以美國為首否決阿拉伯國家共同管制巴勒斯坦地區,同意建成猶太國也就是後來建國的以色列,還有就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世界一片反對之聲,給以後的中東矛盾仇視埋下了“惡毒”的種子。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阿拉伯聯軍就攻到了。此時的以色列甚至都沒有正規軍,裝備更是不堪。就是這樣的一個現狀,以色列居然神奇的打贏了這場怎麼看都不可能贏下來的戰爭。將近一年的戰爭,以阿拉伯聯軍戰亡1.5萬,以色列6000多而告終。以色列在美國背後的扶植下站穩了腳跟。期間佔領了巴勒斯坦將近大半的土地。
第二次中東戰爭是與埃及之間圍繞蘇黎世運河展開的戰爭,此次以埃之間的戰爭是英法唆使並直接參與,為啥?英法還想殖民埃及。
戰爭以不了了之的方式結束,英法伎倆沒能得逞,以色列看似也吃了虧,但是佔領了埃及實際控制的一塊土地。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法塔赫”武裝力量,志在襲擊以色列。以色列隨即進軍巴勒斯坦地區引起第三次中東戰爭。這一戰之後埃及丟掉一部分控制區。敘利亞丟掉著名的戈蘭高地地區。戰爭告一段落,巴勒斯坦地區只剩下五分之一的土地。大批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被趕出家園淪為難民。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確挺狠的!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埃及敘利亞為首發起,丟了土地了,想要奪回。戰爭發生在十月,進行了不到一個月,因此也稱“十月戰爭”。
開戰初期,埃敘聯軍利用以色列的麻痺大意,連連告捷。但是在關鍵時刻進攻放緩,以色列迅速組織預備役部隊投入戰場一舉扭轉戰局。戰爭結束,埃及得了一些地土,敘利亞啥也沒撈到。
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地是黎巴嫩,這裡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貝魯特大屠殺!所以,咱一直認為以色列也是個殘忍的國家。只認可它的軍事強悍,譴責它對於巴勒斯坦人的虐待。
以色列以打擊巴解組織為由入侵黎巴嫩。這一仗註定巴解組織的慘敗!軍事實力不對等啊!不然也不會出現貝魯特大屠殺。迫於壓力,巴解組織主動答應撤出黎巴嫩。從此轉入游擊戰,不敢再正面與以色列交戰了。
為何阿拉伯國家連起手打不過一個彈丸小國?其中有美國的軍事武器的不遺餘力的支援之外,與阿拉伯國家之間並不團結也有一定關係。
民族特性,以色列的猶太移民不團結一致抵抗就是萬丈深淵。所以,連年戰亂使得以色列成長成了一個打遍周邊不怕誰的“地區小霸王”!
-
15 # 一介草寇
從1948年到1982年,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5次開戰,但都大敗而歸。
這些阿拉伯國家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這個民族曾經一首建立起橫跨亞歐非大陸的龐大帝國,無論是歷史淵源、文化底蘊、民族凝聚力、人數上都甩以色列這個猶太小國幾條街,而且阿拉伯國家有20多個,怎麼就屢屢失敗呢?
阿拉伯國家為什麼屢戰屢敗?他們又為什麼死咬以色列不放,就算屢屢失敗,也非得比出個高下呢?
要講中東戰爭,必須理清阿拉伯和猶太兩大民族的淵源。對中東地區尤其是地中海沿岸這片土地,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不陌生,因為他們同宗同源,先祖們曾一同生活在這裡。
作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共同經典,《聖經》中就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來歷記載得一清二楚。當年亞拉伯罕與妻子撒拉結合生下以撒,以撒又與利百加結合生下雅各(又名以色列),雅各呢又育有12個子女,他們便是猶太族十二個分支的祖先。後來亞拉伯罕又娶了女僕夏甲為妾,並生下兒子以實瑪利,以實瑪利後來也生下12個子女,他們便是阿拉伯族十二個分支的祖先。
這兩個民族誕生之後,彼此融合地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區,可是到了公元前13世紀前後,古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的鐵蹄相繼橫掃這片地區,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為了避免淪為奴隸的噩運,紛紛舉家搬離這片是非之地。
當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巴勒斯坦地區重歸和平,阿拉伯人率先返回故土,佔領了所有肥沃的土地,並藉此形成了自己的統治區。而猶太人失去了先機,想要重返巴勒斯坦地區卻遭到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只能繼續在外漂泊。
一場“復國運動”,徹底激起兩個民族間的矛盾。猶太人是想回到巴勒斯坦地區的,可最大的阻礙就是阿拉伯人。與此同時在歐洲,大多數國家十分反感猶太人,認為這個民族是上帝的“棄民”,最終結果只能是讓他們滅亡。
但就是在歐洲“反猶”主義盛行的時候,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卻選擇背道而馳,成為猶太人復國的背後推手。
“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併為達到此目的而竭盡努力。”
1917年,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發表宣告,英國政府將竭盡所能幫助猶太人復國。
有了這樣一個堅實的後盾,猶太人瞬間有了底氣,從那一刻開始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瘋狂湧入巴勒斯坦地區,積極地為復國夢做準備。
英國為什麼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力挺猶太人呢?原來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雖然是阿拉伯人的家園,但屬於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1917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奧斯曼土耳其屬於同盟國陣營,如果猶太人真的在巴勒斯坦復國成功,勢必挑起與阿拉伯人的矛盾,這樣將動搖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
出於這種目的,英國十分願意挑起巴勒斯坦地區的爭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聯合國成立了“巴勒斯坦專門委員會”,並透過表決的方式宣佈將巴勒斯坦地區55%的土地交給猶太人建立國家。這樣的決議阿拉伯國家肯定不服,於是長達幾十年的中東戰爭開始了。
五次中東戰爭究竟是怎麼打的?第一次戰爭。1948年5月16日,也就是猶太人剛剛建立以色列的時候,埃及、沙烏地阿拉伯、葉門、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伊拉克這7個阿拉伯國家組成的聯軍發動突然襲擊。從兵力上來看,阿拉伯聯盟4萬、以色列3.5萬,可以說是相差無幾,但奈何以色列剛剛成立,國家機構並不成熟,在突如其來的戰爭面前喪失了主動權。
戰火持續了二十多天,阿拉伯聯軍已經佔領了以色列一半領土,以色列總理戴維·本·古裡安連忙向聯合國求援,而美國也順水推舟,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停火倡議書。最終在國際壓力下,阿拉伯聯盟不得不暫時停止行動,這給了以色列寶貴的喘息機會,重整旗鼓後將阿拉伯聯軍趕出了巴勒斯坦地區,得以險勝。
第二次戰爭。1956年埃及收回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隨即將以色列劃入“禁行名單”中。
以色列的東、北、南都被阿拉伯國家包圍,只有西面瀕臨地中海。而他如果想要進入西亞、印度洋一帶,蘇伊士運河是必經之地。以色列想要得到蘇伊士運河的通行權力,而英法兩國也想霸佔運河的所有權,所以在一番密謀之下,英、法、以三國對埃及發動了進攻。
這場戰爭僅僅持續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卻讓埃及的軍事實力受到重創,他不得不以開放蘇伊士運河作為代價,換取三國聯軍退兵。
第三次戰爭。1964年阿拉伯國家捲土重來,在巴勒斯坦地區安插了大量軍事力量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則打著“消滅威脅”的旗號發動戰爭,這次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完全佔領巴勒斯坦。
短短十天的時間,以色列軍隊相繼佔領西奈半島、加沙地區、約旦河西岸、戈蘭高地,實際控制區域瞬間擴大了6萬多平方公里。這一次以色列取得完勝。
第四次戰爭。1973年,以埃及、敘利亞為首的11國軍隊發起突然進攻,以色列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西奈半島、戈蘭高地全部被收復。在如此劣勢下,以色列開始了全國動員,短時間內預備役部隊就達到了40萬之眾,並且主動反攻敘利亞後方城市,以此來換取前線短暫的停火。
最終在聯合國的調停下,雙方最終停火休戰,埃及雖然奪回了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東岸的控制權,但這些對以色列來說無關痛癢,相反還激起國內強硬派勢力的崛起。
第五次戰爭。1982年以色列率先出手,派轟炸機入侵了黎巴嫩南部和敘利亞的貝卡谷地,炸死炸傷黎巴嫩、敘利亞軍隊4000多人,毀壞坦克火炮1000餘輛。戰爭爆發之後,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並要求以色列退兵。
在國際壓力之下,以色列別無選擇,但是在撤退的途中大肆對黎巴嫩境內的國際機場、博物館等公共場所進行破壞,造成不少平民傷亡。
五次大戰,阿拉伯被打敗的原因是什麼?在這五次戰爭中,阿拉伯聯軍有很多機會能夠打敗以色列,可最終卻被“反殺”,原因究竟為何呢?
猶太人的悲慘歷史博得了國際同情。以色列科技發展迅速,尤其是軍工方面接近世界一流地位。西方國家、特別是英國的幫助。猶太人有著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
16 # 梁老師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為什麼輸了?你說也怪,五次中東戰爭可以說是以色列單挑阿拉伯群雄,可結果都是以色列贏,阿拉伯群雄也只能說是越挫越勇而已。
對於這個怪現象,一多半的小夥伴估計可以給出一個答案,老美在以色列屁股後頭撅著呢?
首先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事,向來就不單純,不是一個倆個原因就可以決定事件走向的,所以題主這事,咱還得擱到一個大背景中去聊,而這個大背景,還分倆階段。
第一階段。大傢伙都知道,二戰結束以後,全世界都面臨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老牌的資本主義列強,要被踹下去,挪個窩,讓給實力更加雄厚的國家。
這老牌的不用問就是英國和法國,至於德國壓根就沒有他說話的權利,你丫一個戰敗國,還冒出來這不找打嗎?
而實力雄厚的是美國和蘇聯。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不明白了:“英國和法國這不是美國的小弟嗎?讓不讓不就一句話的事嗎?他們的利益還不是共同利益嗎?咋還糾結這個!”
你快拉倒吧,目前看起來是一個整體,但他們還是各有各的家,要為自己打個小九九。
而且二戰結束以後,這個世界還是從上一個殖民時代過渡過來的,英國和法國的影響力還是有的。
美華人想要讓英華人和法華人認清現實,這就得從他們的手裡把利益搶到自己的手裡,他們才會順從的隨著自己的指揮棒是跑還是跳的。
所以整個過程,您就看到了一個現象。
五次戰役的前兩次,可以說是蘇聯和美國聯手排擠英國和法國的勢力,確立他們在中東的影響力,一唱一和完全像那麼回事。
那麼咱把五次戰役捋上一捋,您就明白了。
在很早之前,英國就開始佈局,把猶太人往現在的以色列運,這種事,英華人最喜歡做,算是老手段了,目的就一個攪局嗎?
其實這裡頭有一個道理,想要把一個傢伙收為己用,你得給他立起來一個敵人,這個敵人沒有你的幫忙他就打不過。
這招美華人也常用,算是一個繼承,你比方說歐洲這塊,歐洲人很敵視蘇聯,可他們打不過人家的鋼鐵洪流,肝顫,於是圍在了美國這位大哥的身邊,惟命是從。
其實以色列這塊,也是一樣的。
二戰以後,以色列這事就被美華人接過了手。
畢竟英國在二戰那會花錢花的都骨折了,真金白銀全給了美國不說,自己家能生金蛋的企業工業,打骨折了的賣給美國,才換來的租借法案,他已經撐不住了。
這中間還有一件事,1948年聯合國做了個決議,讓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把巴以地區這麼一劃拉,這就一人一半。
以色列人高興,但阿拉伯人不同意,你看一鬧彆扭,可不就打起來了,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
而這一次戰爭,大傢伙都喜歡把他們叫做,加多寶和王老吉打架,結果和其正輸了。
咋回事呢?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打起來了,他倆到沒事,還賺了一筆,以色列得到了一多半巴以地區,比之前承諾的還多,阿拉伯這塊呢,他們也弄了一小塊領土回去,埃及和約旦一人分了一點,而巴勒斯坦這塊傻眼了:“這關我什麼事呢?”
巴勒斯坦嚴重縮水,幾十年過去了,他們還沒建國呢?虧死了。
那麼這裡咋就能看出來,英法從中東退出影響力呢?您要拿這件事去說,彎彎繞太多,一兩句話解釋不明白。
第二次中東戰爭,那就太明顯了。咋說呢?二戰結束之後,很多地方開始鬧獨立,要求擺脫殖民地位,英國法國在面對這種大局,再加上他本身就不行了,二戰消耗的太厲害了,就同意了。
那麼埃及這塊瞅著英國法國,雖然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但就那麼回事,所以埃及要求英華人從他們的地盤上撤退。
這事隨著英華人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崩盤,已經成了事實,英華人撤了。
英華人說是撤了,但他們還是把蘇伊士運河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您說埃及能答應嗎?咱不說這裡頭的經濟利益,就說這裡頭的戰略價值,那也太大了。
埃及把目標盯在了蘇伊士運河上了。
英華人全撤出去了,埃及跟著宣佈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您說英華人能答應嗎?不可能,英華人拉著法華人又拉來一幫人開會要對這蘇伊士運河進行國際管制,結果歇菜了,後來英華人,法華人和美華人又拉來十八個國家扯皮說這事,還是沒成。
能成才見鬼了,美華人蹲那樂呢?
您看,嘴皮子說不上,那就開打唄,結果就是英國和法國拉著以色列來了。
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說道這裡有些小夥伴也許感覺到了奇怪,美華人哪去了?
美國啊,他和蘇聯站一塊不幫英華人了。
其實這事之前,英國和法國想的很好,美華人一準會站在他們這裡的,結果打起來發現,這貨壓根沒心思參與其中。
最終英華人和法華人贏了,全殲了埃及的軍隊,但利益沒拿到,在美華人和蘇聯人的聯手下,埃及拿到了蘇伊士運河的全部權利。
你看是不是很明顯啊!蘇聯和美國一唱一和的,配合的很好,就算是人家戰敗了,都拿到了最好的結果。
這其實就是在驅逐這些老牌列強在中東的影響力。
這件事讓英華人和法華人認清現實了,英華人鐵了心當美華人的小弟,而法華人回去就建立歐共體,想將歐洲聯合起來,美華人太不靠譜了。
而英華人想進來,戴高樂看不起這個曾經的兄弟了,因為他知道,這位進來是來搗蛋的,所以戴高樂在的時候,英華人一直沒有機會加入的。
所以美國和蘇聯人家那是八九點的太陽,英國和法國沒得比。
這是前兩次,在往後那就是美國和蘇聯在背後角逐了。以色列背後是美國,阿拉伯背後是蘇聯。
第三次中東戰爭,就打了六天,埃及封鎖了蒂朗海峽,以色列直接就動手了,打了六天,就佔了相當於自己身子骨近四倍的領土。
巴勒斯坦整個被吞了下去,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和約旦收穫的那倆小地皮也被以色列給吞了。
你都想不到,策劃這事的以色列總參謀長,後來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有意思吧!
以色列大勝啊,不僅拿回了耶路撒冷,還收回了他們的聖地哭牆。
好吧,阿拉伯這塊肯定不甘心,在以色列贖罪日的時候,他們對以色列進行了一次突襲,這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
這一次,以色列都快絕望了,聽說都要動用核武器的地步了。
最終能撐下來,還是有美華人的幫忙,他們告訴阿拉伯倆集團軍中間有條縫,抄後路包餃子去。
於是沙龍帶著他的坦克師,就衝過去聊埃及人的屁股去了,從而打贏了這場戰爭。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美華人那是相當給力,美華人把全國能飛的傢伙式都飛到了以色列幫忙去了。
而蘇聯給予阿拉伯的幫助就沒有這麼大了,他們打的子彈都快沒了。
當然以色列想要在中東活下去,就算是贏了,他也得做出讓步,因為阿拉伯他們輸個十次八次的一點問題都沒有,畢竟都是自己的地盤上活動,而以色列只要輸一次,就徹底的完了,認慫是必須的。
於是雙方蹲一塊敲鼓出了《戴維營協議》。
到現在埃及和以色列好的可以,約旦一看埃及撤了,自己小胳膊小腿的撐不住也就和以色列好上了。
現在就剩下個敘利亞和以色列不對付,就算是以色列願意把戈蘭高地還回去都不成。
尬住了,現在瞅瞅敘利亞,好亂啊!
至於第五次,叫黎巴嫩戰爭,是最大的一次,但也是最不值得提的一次。
目標就是以色列想要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
17 # 文武全粥
譴責任何屠殺平民的行為!
貝魯特持續了一整夜的槍聲!
不得不佩服以色列這個小國的強悍!五次中東戰爭過後,建國時的一萬多平方公里擴張到了2.5萬多平方公里,幾乎翻了一倍。
誰不服咱就幹,是這個猶太民族的特點。就連伊朗國內已經被以色列數次轟炸了。在中東地區,核彈只能“我”以色列有,你伊朗不行,這是以色列的態度!值得注意,以色列的核彈礙於地域太小,從來沒有核爆過,誰也不知究竟怎麼樣,也許連以色列也不清楚!
話入正題。
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歷史背景,當時聯合國以美國為首否決阿拉伯國家共同管制巴勒斯坦地區,同意建成猶太國也就是後來建國的以色列,還有就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世界一片反對之聲,給以後的中東矛盾仇視埋下了“惡毒”的種子。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阿拉伯聯軍就攻到了。此時的以色列甚至都沒有正規軍,裝備更是不堪。就是這樣的一個現狀,以色列居然神奇的打贏了這場怎麼看都不可能贏下來的戰爭。將近一年的戰爭,以阿拉伯聯軍戰亡1.5萬,以色列6000多而告終。以色列在美國背後的扶植下站穩了腳跟。期間佔領了巴勒斯坦將近大半的土地。
第二次中東戰爭是與埃及之間圍繞蘇黎世運河展開的戰爭,此次以埃之間的戰爭是英法唆使並直接參與,為啥?英法還想殖民埃及。
戰爭以不了了之的方式結束,英法伎倆沒能得逞,以色列看似也吃了虧,但是佔領了埃及實際控制的一塊土地。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法塔赫”武裝力量,志在襲擊以色列。以色列隨即進軍巴勒斯坦地區引起第三次中東戰爭。這一戰之後埃及丟掉一部分控制區。敘利亞丟掉著名的戈蘭高地地區。戰爭告一段落,巴勒斯坦地區只剩下五分之一的土地。大批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被趕出家園淪為難民。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確挺狠的!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埃及敘利亞為首發起,丟了土地了,想要奪回。戰爭發生在十月,進行了不到一個月,因此也稱“十月戰爭”。
開戰初期,埃敘聯軍利用以色列的麻痺大意,連連告捷。但是在關鍵時刻進攻放緩,以色列迅速組織預備役部隊投入戰場一舉扭轉戰局。戰爭結束,埃及得了一些地土,敘利亞啥也沒撈到。
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地是黎巴嫩,這裡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貝魯特大屠殺!所以,咱一直認為以色列也是個殘忍的國家。只認可它的軍事強悍,譴責它對於巴勒斯坦人的虐待。
以色列以打擊巴解組織為由入侵黎巴嫩。這一仗註定巴解組織的慘敗!軍事實力不對等啊!不然也不會出現貝魯特大屠殺。迫於壓力,巴解組織主動答應撤出黎巴嫩。從此轉入游擊戰,不敢再正面與以色列交戰了。
為何阿拉伯國家連起手打不過一個彈丸小國?其中有美國的軍事武器的不遺餘力的支援之外,與阿拉伯國家之間並不團結也有一定關係。
民族特性,以色列的猶太移民不團結一致抵抗就是萬丈深淵。所以,連年戰亂使得以色列成長成了一個打遍周邊不怕誰的“地區小霸王”!
-
18 # 一介草寇
從1948年到1982年,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5次開戰,但都大敗而歸。
這些阿拉伯國家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這個民族曾經一首建立起橫跨亞歐非大陸的龐大帝國,無論是歷史淵源、文化底蘊、民族凝聚力、人數上都甩以色列這個猶太小國幾條街,而且阿拉伯國家有20多個,怎麼就屢屢失敗呢?
阿拉伯國家為什麼屢戰屢敗?他們又為什麼死咬以色列不放,就算屢屢失敗,也非得比出個高下呢?
要講中東戰爭,必須理清阿拉伯和猶太兩大民族的淵源。對中東地區尤其是地中海沿岸這片土地,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不陌生,因為他們同宗同源,先祖們曾一同生活在這裡。
作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共同經典,《聖經》中就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來歷記載得一清二楚。當年亞拉伯罕與妻子撒拉結合生下以撒,以撒又與利百加結合生下雅各(又名以色列),雅各呢又育有12個子女,他們便是猶太族十二個分支的祖先。後來亞拉伯罕又娶了女僕夏甲為妾,並生下兒子以實瑪利,以實瑪利後來也生下12個子女,他們便是阿拉伯族十二個分支的祖先。
這兩個民族誕生之後,彼此融合地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區,可是到了公元前13世紀前後,古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的鐵蹄相繼橫掃這片地區,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為了避免淪為奴隸的噩運,紛紛舉家搬離這片是非之地。
當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巴勒斯坦地區重歸和平,阿拉伯人率先返回故土,佔領了所有肥沃的土地,並藉此形成了自己的統治區。而猶太人失去了先機,想要重返巴勒斯坦地區卻遭到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只能繼續在外漂泊。
一場“復國運動”,徹底激起兩個民族間的矛盾。猶太人是想回到巴勒斯坦地區的,可最大的阻礙就是阿拉伯人。與此同時在歐洲,大多數國家十分反感猶太人,認為這個民族是上帝的“棄民”,最終結果只能是讓他們滅亡。
但就是在歐洲“反猶”主義盛行的時候,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卻選擇背道而馳,成為猶太人復國的背後推手。
“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併為達到此目的而竭盡努力。”
1917年,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發表宣告,英國政府將竭盡所能幫助猶太人復國。
有了這樣一個堅實的後盾,猶太人瞬間有了底氣,從那一刻開始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瘋狂湧入巴勒斯坦地區,積極地為復國夢做準備。
英國為什麼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力挺猶太人呢?原來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雖然是阿拉伯人的家園,但屬於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1917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奧斯曼土耳其屬於同盟國陣營,如果猶太人真的在巴勒斯坦復國成功,勢必挑起與阿拉伯人的矛盾,這樣將動搖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
出於這種目的,英國十分願意挑起巴勒斯坦地區的爭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聯合國成立了“巴勒斯坦專門委員會”,並透過表決的方式宣佈將巴勒斯坦地區55%的土地交給猶太人建立國家。這樣的決議阿拉伯國家肯定不服,於是長達幾十年的中東戰爭開始了。
五次中東戰爭究竟是怎麼打的?第一次戰爭。1948年5月16日,也就是猶太人剛剛建立以色列的時候,埃及、沙烏地阿拉伯、葉門、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伊拉克這7個阿拉伯國家組成的聯軍發動突然襲擊。從兵力上來看,阿拉伯聯盟4萬、以色列3.5萬,可以說是相差無幾,但奈何以色列剛剛成立,國家機構並不成熟,在突如其來的戰爭面前喪失了主動權。
戰火持續了二十多天,阿拉伯聯軍已經佔領了以色列一半領土,以色列總理戴維·本·古裡安連忙向聯合國求援,而美國也順水推舟,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停火倡議書。最終在國際壓力下,阿拉伯聯盟不得不暫時停止行動,這給了以色列寶貴的喘息機會,重整旗鼓後將阿拉伯聯軍趕出了巴勒斯坦地區,得以險勝。
第二次戰爭。1956年埃及收回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隨即將以色列劃入“禁行名單”中。
以色列的東、北、南都被阿拉伯國家包圍,只有西面瀕臨地中海。而他如果想要進入西亞、印度洋一帶,蘇伊士運河是必經之地。以色列想要得到蘇伊士運河的通行權力,而英法兩國也想霸佔運河的所有權,所以在一番密謀之下,英、法、以三國對埃及發動了進攻。
這場戰爭僅僅持續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卻讓埃及的軍事實力受到重創,他不得不以開放蘇伊士運河作為代價,換取三國聯軍退兵。
第三次戰爭。1964年阿拉伯國家捲土重來,在巴勒斯坦地區安插了大量軍事力量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則打著“消滅威脅”的旗號發動戰爭,這次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完全佔領巴勒斯坦。
短短十天的時間,以色列軍隊相繼佔領西奈半島、加沙地區、約旦河西岸、戈蘭高地,實際控制區域瞬間擴大了6萬多平方公里。這一次以色列取得完勝。
第四次戰爭。1973年,以埃及、敘利亞為首的11國軍隊發起突然進攻,以色列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西奈半島、戈蘭高地全部被收復。在如此劣勢下,以色列開始了全國動員,短時間內預備役部隊就達到了40萬之眾,並且主動反攻敘利亞後方城市,以此來換取前線短暫的停火。
最終在聯合國的調停下,雙方最終停火休戰,埃及雖然奪回了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東岸的控制權,但這些對以色列來說無關痛癢,相反還激起國內強硬派勢力的崛起。
第五次戰爭。1982年以色列率先出手,派轟炸機入侵了黎巴嫩南部和敘利亞的貝卡谷地,炸死炸傷黎巴嫩、敘利亞軍隊4000多人,毀壞坦克火炮1000餘輛。戰爭爆發之後,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並要求以色列退兵。
在國際壓力之下,以色列別無選擇,但是在撤退的途中大肆對黎巴嫩境內的國際機場、博物館等公共場所進行破壞,造成不少平民傷亡。
五次大戰,阿拉伯被打敗的原因是什麼?在這五次戰爭中,阿拉伯聯軍有很多機會能夠打敗以色列,可最終卻被“反殺”,原因究竟為何呢?
猶太人的悲慘歷史博得了國際同情。以色列科技發展迅速,尤其是軍工方面接近世界一流地位。西方國家、特別是英國的幫助。猶太人有著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回覆列表
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不過,如果我們從大的戰略視角和大的歷史視野上來看,我們用“大歷史觀”來回答的話,可以回答說;這是文明的“代差”造成的。
很多人都知道所謂“文明的衝突”,這個其實也不難明白。雖然阿拉伯國家也有像迪拜這樣隨處都可見高樓大廈和現代文明氣息的大城市,但在總體上來講,整個阿拉伯世界還在“半中世紀半現代化”的階段/狀態中,甚至就是在中世紀狀態中,而與之相對的以色列以及其背後的(以美國為首的)基督教世界,那已經都是發達的和典型的現代化工業文明瞭。
在當年,想當年,在中日甲午戰爭前,很多人都覺得日本這蕞爾小國,竟敢和我泱泱中華開戰,這叫找死!但一戰下來,事實勝於雄辯,彼此文明不在一個等級上,彼此文明不在一個層次上,中國就算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也難免一敗塗地了!
自甲午戰爭之後,我們華人才明白文明的代差有多厲害!一樣的,骨頭裡還有著濃厚中世紀色彩的阿拉伯國家,縱然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縱然是宗教狂熱同仇敵愾,縱然是屢敗屢戰英勇犧牲,縱然是歷史輝煌信心堅定,但是有有多大的用呢?文明的代差就在這裡,就像一個看上去沒什麼了不起,但卻決定勝敗的“小陰溝”,當文明層度不及對手時,到了這不管叫“日本”還是叫“以色列”的小陰溝裡,浩蕩如中華,頑強如伊斯蘭,都翻了船。
這就是文明的代差,這就是文明的力量,這就是歷史的邏輯。其實,這也是進步的根源和保障。可以說,只有阿拉伯國家放棄中世紀思維和古老的信仰,像中國這樣壯士斷臂(我們華人自己把自己的孔府孔廟孔林都砸了啊!)涅槃重生,才有可能和以色列及西方國家平等博弈。如若不然,“小陰溝”裡翻船的事兒,還在後頭,後頭接著翻船的事還多的是呢!
供題主和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