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玩文學

    他們也許認為這是錯的,但他們還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心理素質不好,壓力太大,想去外面釋放點壓力,我建議體育課不要被別的老師佔,學生才可以多次去釋放壓力

  • 2 # 華哥有愛美之心

    首先、發現“學生上課逃課出去玩”,班主任第一時間應該必須聯絡到學生家長,讓家長及時到校協商解決。中小學生上課逃課出去玩,可能會遇到許多不可預知的人身安全隱患,一旦出事,都是學校、班主任、老師所無法承擔的重大責任;因而,在第一時間聯絡到家長、告知詳情、並做好記錄等顯得特別重要,這是班主任老師自我保護的最恰當手段。防人之心不可無,防患於未然,把工作儘量做實做細,是有效預防“校鬧”和加強班主任老師自我保護的必要措施,因為現在家長中的無理取鬧者實在太多了,屁大點事,稍不留神,就能讓老師身敗名裂,並且還無處伸張說理!

    其次、發現“學生上課逃課出去玩”,班主任老師除了第一時間告知家長,還有就是要及時向學校相關領導彙報詳情,千萬不要自作主張。學生上課逃課出去玩的行為,屬於重大教育教學事故,班主任老師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班級榮譽”和幾個班主任費,而對學校隱瞞不報,自己私下處理解決;如果不出什麼事還好,一旦惹出事端,學校又毫不知情,後果是班主任老師所無法承受的!班主任老師最正確處理這類問題的姿勢是,及時向學校彙報詳情,並積極配合學校的處理意見,穩妥地對嚴重違紀學生進行處理,例如讓家長帶回家接受家庭教育、寫出深刻檢查、並在全班同學面前作出保證等。

    再者、發現“學生上課逃課出去玩”,班主任老師要切實負起責任,在法律法規框架內,努力做到盡職盡責。老師都是有知識、有文化、有修養的典範,不能做違法亂紀的事,例如“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是千萬不要觸碰的,即便你再惱火、再是出於好心,也務必要剋制,否則就是違法,到哪兒也沒有說理的地方!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班主任老師就要對學生不管不問,做耐心細緻的批評教育工作就是了,批評教育時,特別要注意自己的言辭和態度,不能偏激,更不能罵人,以免構成“變相體罰”;只要班主任老師盡職盡責了,該說該做的,都已經說到了做到了,就已經足夠了;至於教育效果的好壞,就不是我們一個普通小老師所能掌控的,教育原本就不是萬能的嘛!

    綜上所述,我認為“學生上課逃課出去玩”屬於嚴重違反校規校紀,班主任老師必須第一時間告知家長,並及時向學校相關科室彙報,會同家長、學校,積極做好配合處理工作,並認真做好記錄,就已經盡職盡責了!

  • 3 # 師風如海

    逃課,顧名思義,就是指學生有意逃離課堂和教室,躲避教師的一種故意行為;根據相關專業人士給出的解釋:逃課,一般指學生在未請假的情況下,沒有按照既定時間和地點上課的一種曠課行為。

    很明顯,逃課是一種嚴重的違反校紀校規的行為;教學中,這種現象也是司空見慣,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行為的產生呢?根據與逃課學生的交流,我們來看看他們對這一行為的態度:

    1.不喜歡科任老師,產生了“殃及池魚”的心理,對所學知識沒有“好感”,甚至憎恨,逃課也就“理所當然”了。

    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有的學生,因為老師對自己不公,或者可能存在有損師德的行為,讓學生心存反感,甚至仇視;還有,就是有的老師,知識儲備不足、教學方式陳舊、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等等,不能體現新課改關於“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要求,滿足不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心理需求;因此對這個老師所教知識不感興趣 ,學習上沒有目標 ,也沒有動力,長此以往,產生了逃課的心理。

    2.教學評價制度不健全,評價方式唯“分數”論——單一而不合理,嚴重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迫於無奈,學生只能以消極逃避的形式——逃課,表示對不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的無言“抗爭”。

    目前,學校的評價,主要還是停留在學生的分數上;當然,分數是評價教學的重要方式,易於獲得,便於操作,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用分數作為唯一的手段,來衡量學生,未免過於“殘忍”。

    為了追求高分數,“主課”老師幾乎要把“副課”的時間,無償用盡,學生的其它方面,得不到很好發展,素質教育何談“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即使“結果”,也只能勉強稱為“無花之果”。

    在這種不科學的評價體系下,學生的人格特徵得不到充分發展,潛力不能“物盡其用”,對學習茫然而不知所措;與其坐在教室裡“備受煎熬”,還不如“放飛”自己的身心,讓其“無拘無束”,逃課便油然而生。

    3.家庭環境的影響,讓孩子產生了不端正的學習態度,長期得不到正面引導,學習沒有定力,逃課在所難免。

    我們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至關重要,在一定意義上說,家長的影響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而有的家長,教育孩子時,流露出“上學無用”的思想,上好與否不重要,只要不吃虧就是最好的;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只看重孩子是否“受了委屈”,嬌慣與溺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孩子長期受此“思想”的“薰陶”,談何學習,逃課是最愜意不過的事。

    還有的父母,只關心學習,一切都是“浮雲”,開口成績,閉口分數;孩子的腦海中,除了父母期待的、能帶來些許慰藉的“一百分”,別無所求,況且又有幾人能如願以償呢?一次次“擦肩而過”,一次次“傷痕累累”,何苦呢?那可望而又不可即的“光環”,永遠不屬於自己,不如放棄吧,讓那前進的步伐停下來,欣賞路邊的風景,又何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呢?也許只有逃課,才是最好的選擇,不讓身心俱疲。

    心靈感嘆:學生逃課,固然不妥,可是這一行為的背後,又有多少“故事”呢?家長和老師不應該深入瞭解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願離婚沒有離婚協議書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