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插游擊隊
-
2 # 大花貓210171961
談朋友時,要達成共識,價值觀同,能同甘苦,共患難,雙方共勤勞持家,如雙方均懶,為家庭敗相,女人懶,速敗!應戒之!
-
3 # 無助965
很筒單她們要的是特權,比如,三八節國家應該給女性發紅包,1萬元不少10萬元也不多。再比如,購物就醫療等排隊女士優先,不用排隊。再如,國家應率先執行女性免費醫療等等。。。。。。。。。
-
4 # 辯論不是槓辯出個真相
真相~說說這些年,中國女權逃避的義務。1.孃家白養20年,婚前不回報孃家,婚後不履行經濟贍養義務。企圖從男人身上要鉅額彩禮彌補自己的墮落。2.女人從戀愛到結婚可以說是0經濟負擔。逃避車房婚禮費用。3.女人婚後幾乎不出錢,習慣性向男人索取。
-
5 # 尋常人家53728838
一、因為在這些女性看來,中國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保護婦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權益,如懷孕晚期和產後的產假權、生育保險權、孕期和產後一年內或流產半年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權、夫妻共有財產離婚分割協議不成的按照顧子女和女方的原則判決、婦女55歲(男60歲)退休權,等等太少了。
二、在這些女性眼中,女人懷孕、生子、哺乳、帶孩子、做家務等等就是直接為家庭、間接為國家做貢獻,但無法去工作(或自己辭職,或被公司辭退等)掙錢,所以必須老公(或公婆)或國家給你們開“工資”才是理所當然,否則她們的義務就比男性多多了、權利比男性少多了。
三、這些女性選擇性地忘記了,社會上的絕大部分髒、累、差、重體力活(如建築業、井下工作等)、高危工作、國防工作(尤其是戰爭時期的前線戰士和指戰員)等還是男人為絕對主力。她們同樣選擇性地忽略了這些男人們沒有抱怨權利和義務的總量的不對等。更是選擇性地忽視了即使不對等,這些男人們並沒有在婚前向自己的女友及其父母要這要那作為結婚“誠意”、“尊重”的條件和婚後生活“安全”、“幸福”的保障。她們還裝著沒見過建築工地上的已婚男人們為了養家餬口流汗甚至流血工作幾個月或一年兩年沒拿到工資而包工頭或老闆跑路,但他們從不把損失轉嫁到老婆或岳父母身上的事實。
…………
所以,千萬不要去為追求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權作任何辯解,一切為追求法外特權的辯解都會顯得蒼白無力,都是藉口和託詞!
-
6 # 戀86
社會對於男人的義務掙錢養家 對女人的義務 孕育孩子 生孩子 帶孩子 做家務 掙錢 伺候公婆 你還想要女的怎麼平等 嫁到男人家把人家一家人都供起來好不好 提這個問題的人心理就有問題 別狡辯 不生孩子不帶孩子 家務沒做好 公婆沒伺候到位有幾個是說男人的 都是說女人沒做好這些 錢沒掙到位就說花男人的錢了 你們這些男人還要臉不要了啊 真噁心
-
7 # 神秘蜘蛛俠zeng
人的本質是動物,分男女,各有天命屬性,女人的屬性就是生育,男人的天命就是去養家、各有不同、西方文化的女權主義是否正確科學,歷史會驗證,同性戀合法化,極度追求女權主義可笑至極,反人類反自然法則、人類想健康的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就絕對不能扭曲自然法則、中國社會中大部分女人的已經扭曲、母性更是喪失,現在年輕的還有幾個去關注如何哺育孩子,都是老人帶,有幾個會做飯?
-
8 # 很溫暖的夏天
得了吧,你咋不看看現在的男人要古代男尊女卑的權利三妻四妾的齊人之福但是不願意承擔古代男人養家餬口的責任?家務姓氏財產都是傳統歸男方,彩禮賣女兒嫁妝共同財產養家男女平等
-
9 # vivi109062821
講權利,女性需要更多權利,才公平,講義務,男人要更多付出才公平。無論是講權利,還是講義務,女人都是不怕的。當前中國家庭,女性義務太多、權利太少,男性義務太少、權利太多。
-
10 # 俄方認識方式
這得看男人女人實力對比,你看劉槍東在美國那樣,奶茶也不敢提出離婚。馬容是否出軌都不確定,王寶槍的水軍把她罵的狗血噴頭,捱打,宋哲還進去了。
-
11 # ojfcfcvvv
老實好男人慣出來的,所以她們得寸進尺。
很多老實好男人平日對女人唯唯諾諾、百依百順,甘於做人家的備胎,甚至連人家一日三餐都包下了,做人家長期飯票,結果到頭來,人家跟別人跑了。
回覆列表
既然女性還要繼續爭取平等,那該爭取哪些權利呢?最好的答案,已經存在於女性主義的歷史之中,也就是那些她們曾經努力爭取的權利,以及她們正在爭取的權利。
她們曾經集中爭取的權利,分為兩類,正好可以代表世界女性運動的兩次浪潮。第一次出現在19世紀下半葉,爭取的是三項權利:選舉權、受教育權和就業權,可以說是作為獨立社會主體的基本權利。其中,選舉權是標誌性的政治權利。人們一開始拒絕這些要求的理由,也是前面的生理決定論。十九世紀末,一個美國議員就說:“女人們太神經質了,不能參與政治。哪個州給她們選舉權,就得多建一些瘋人院。”1920年,美國女性終於獲得了完全的選舉權。而英國女性在8年以後才拿到,至今還不滿100年。說起來,我們也真是替當時的英國男人捏一把汗。因為在十幾年後,二戰就爆發了,英國女人要做和男人一樣危險的重體力勞動,承擔著後方的軍工和物資生產,甚至直接上前線打仗。要是到這時候還是連選舉權都沒有,那些紳士們,可真是沒臉見人了。
而同等的受教育權和就業機會,可以說是女性獨立的基本條件。魯迅在1923年做過一篇演講《娜拉走後怎樣》,他提到:女性獲得獨立的經濟權,比要求參政權、要求解放更迫切、更實際。他說,不管社會上的人說什麼,男人說什麼,女性要維護自己,只回答一句話“要經濟權”。而獨立經濟權的來源,就是受教育和就業機會。魯迅在那個時代的中國,已經看到了女性運動的關鍵。之後,女性開始爭取同工同酬、合理的產假、在婚後保留自己的工資等權利,直到今天還在繼續。
女性運動的第二次浪潮發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一輪所爭取的權利比較具體,瞄準的是社會文化。當時有一句口號,能夠概括這些權利——“個人問題就是政治問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家暴吧。在女性主義者看來,妻子被丈夫毆打,不是具體的家庭感情問題,不是個別男人的教養問題,也不是女性自身的缺陷問題。而是社會權力的表現。所以,女性運動不是參與具體的家庭糾紛,坐下來討論不該打人,而是在各地為受虐女性建立庇護所,鼓勵她們維護權力,甚至走出家庭。因為她們認為:這是紮根於社會文化的頑疾。這有沒有道理呢?說個這幾年的小品吧,演的是一個相親節目,女演員說:“我愛亂花錢、我愛發脾氣、我不愛作家務,對面的男嘉賓,你能不能接受我?”男演員的臺詞是:“老妹兒啊,那都不是事兒,你就說你抗不抗揍吧?”當笑話是很好玩兒。但我們笑的原因,是不是因為了默認了其中的某種東西呢?還比如,職場的性騷擾,也被女性運動定義為男性控制女性的政治表現。還有,在這次女性主義浪潮裡,“美國小姐”這樣的選美活動受到了激烈的抵制。很多人不理解,說這就是因為那些女人嫉妒。而女性主義者反駁說:她們所反對的,是把女性作為性物件的客體,讓女性按照男性要求裝扮自己。女性處在這種美貌標準之下,處在女模特代表的陰影裡,否定了內在的、多樣性的自我。這個問題還有拓展空間,我在第三部分再和你接著說。
我覺得,女性主義者認為“個人問題就是政治問題”,不是誇大其詞、上綱上線,且不說它有事實依據,在實際操作上也有道理。我還要引用一下魯迅,他在另一次演講時說:“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放在這些女性權利問題上,談判對手的“他們”,就是我們男性了。
剛才說的,起碼距離今天有四十多年了。今天的新女性主義又在爭取什麼呢?李銀河做了一次歸納。首先,就像第一個話題說到的那樣,要繼續揭露“男權秩序一直如此,永遠如此,只能如此”的神話,要相信:靠公眾的力量,能夠改變這種現狀。要保持對性別問題的敏感,爭取更細緻的立法。要不怕做小事,與其他弱勢群體共同工作。要學會和男性一樣正常地表達生理慾望。
另外,還有一些很具體的事可以做。比如,敢於提出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問題,像“為什麼重要的位置上都是以男性為主?”當聽到含有性別歧視內容的笑話時,要敢於說“我不覺得這有什麼好笑的”。新女性主義鼓勵更多的女性透過寫作和公開發言,來表達自己的生存狀態和所思所想;鼓勵平行思考,把習慣性表達中的男性名詞換成女性名詞,比如,把“四海之內皆兄弟”改成“四海之內皆姐妹”,這聽著有點兒無厘頭,但很可能會引發新的感受,新的思考,就像我開頭給你推薦的那部《男人要自愛》。
既然說起電影,我再和你聊聊一部2019年的高分美劇《致命女人》,它同時講述了三個時代三個女主角的故事。用我們這部分講到的女性權利問題,她們也正好代表不同時期的女性運動。第一個時代是1963年。這個時期,女性獲得了基本政治權利,但在社會和家庭內部,到處潛藏著不平等現象。女主角是全職家庭主婦,生活的主題就是侍奉她的丈夫。她丈夫經常出軌,包括他的女秘書、常去餐館的服務員,在家則對她實施類似軟暴力的精神控制,而她的女鄰居經常被多疑的丈夫打得遍體鱗傷。最後,她倆設計了一個局,讓這兩個丈夫自相殘殺。第二個女主角是華裔女星劉玉玲演的,她生活在1984年,這是第二次女性運動浪潮的尾聲。她的財產來自之前的兩次離婚,她也認為女人想改變命運,就得靠婚姻途徑。她起初是在用錢來牽制現任丈夫,自己也是按照男人喜愛的標準來打扮。看上去風光無限,但她的自我和生活,都是由男人定義的。第三個女主角生活在2019年,是一個成功、強勢的女律師。除了外表,我們就幾乎看不出她有所謂的女性性格了。她完全主宰著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事務,對男人毫不退讓,和丈夫過得是前衛的開放式婚姻。從女性主義視角來說,這三代人一代有一代的問題,但也是一代比一代更自由。而這部片子告訴我的是:對女人的端正態度,不是所謂寵愛,而是尊重和平等,藐視或侵犯女性權利,真的會死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