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要說兩個人物,武則天與呂后。
在歷史上,往往後宮中的權謀詭鬥最為多見,而一些嬪妃想要受到皇帝的恩寵也要勾心鬥角,而武則天就是其中的最善於使用心計的妃子,因此,他得到了李治的恩寵,被封為昭儀。在後來的記載中,武則天還為自己能得到皇帝的獨寵而讓自己的女兒夭折,這是一個母親絕對做不出來的事,武則天卻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而痛下殺手,這也是歷史上對她批判較為嚴重的一件事。
此外,武則天還藉助一些巫術來削減與她爭寵的嬪妃的勢力,最後讓他們死於非命,這都是武則天心腸歹毒的地方,可以說,武則天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的狠角色,但是她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一點錯誤,反而更加的猖狂,讓整個後宮在她的勢力下人人岌岌可危。雖然這些都讓武則天坐上了後來的皇帝位置,但卻讓她在後人的評價中失去了原該有的尊敬和欽佩。
而在唐高宗死後,武則天奪取了李家的政權,將唐朝宗室的勢力全部清除,這一行為也讓許多的諸侯王感到不安,在他們想要起兵對抗的時候卻被人揭發,而武則天更沒有選擇原諒,而是屠殺了近萬人以起到震懾的作用。
呂后心計頗多,出手也是異常果斷、狠毒。在國家逐漸穩定後,她感覺一些朝廷重臣開始成為自己的眼中釘。若這些人不除,將來必成自己的後患。
於是,她便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朝中異己。而在這個過程裡,她的果斷、狠毒,才有了更加淋漓盡致的發揮與表現。劉邦打天下時,手下的一名著名大將韓信為漢朝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可以說,韓信是劉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但當天下統一以後,韓信的才華就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再加上功高震主,後來逐漸遭到劉邦的猜忌,並被降為淮陰侯,使韓信十分頹喪鬱悶。韓信採取了一系列的消極反抗態度,時常閉門不出,皇上召見他也常稱病不去。
呂后更是視韓信為心腹大患,感覺一定要將其除去,自己才會心安。所以,她便不斷地思謀著主意,想盡快除掉韓信。帶兵打仗韓信是一把好手,但使心眼兒摘陰謀卻非他所擅長。於是,在同呂后的較量中,他已經明顯地處於下風。昔日的威武將軍,落難於此,悲也!呂后並不給他翻身的機會,想要徹底除掉他,韓信竟無任何招架之力。韓信在這樣一種猜忌與壓抑的環境下,終於忍無可忍,最終走向反叛之路。他趁漢高祖出去平叛不在京城,準備假傳聖旨,故免城中被拘禁的罪犯與奴隸,然後制服呂后與太子,一舉奪得朝政。
沒想到韓信百密一疏,因韓信家中有一奴僕得罪了他,他便將其囚禁並欲殺害,那人之弟當機立斷連夜去向呂后告密,欲救其兄。呂后與蕭何便商量了一條計策,準備讓韓信自投羅網。此時的蕭何已經成為了呂后的忠實部下,面對曾經的好兄弟,竟然絲毫看不出他的傷感,而是準備一心為主除去韓信。呂后派人詐稱從前線歸來,說劉邦已經得勝,不日即將歸來,命群臣上朝祝賀。韓信便稱病不去。呂后見狀,知道韓信輕易不會中計,便派相國蕭何去請。
蕭何是韓信的恩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被後人千古傳頌,便是說韓信當年在劉邦手下遲遲得不到重用,有點兒灰心,便跟著其他將領逃跑了。而蕭何平時在和韓信聊天的過程中知道他有經天緯地之オ,便去把他追了回來,並在劉邦面前極力保舉韓信,說他是世間少有的軍事奇オ,希望劉邦能對他委以重任。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事實證明,蕭何確實沒有看走眼,劉邦沒有用錯人,而韓信更是沒有辜負自己的曠世奇才。蕭何對韓信的知遇之恩,韓信沒齒難忘!
所以,如今蕭何親自來請韓信,韓信即便再有懷疑,也沒有不去之理。昌後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成功地誘出了韓信當韓信一踏入宮門之時,便立即被埋伏在那裡的武士們擒獲,押到了呂后面前呂后盡數韓信罪狀。韓信聽到呂后之言後,心知呂后是必系自己而後快,只好仰天長嘆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呂后下令,將韓信新於長樂宮懸錘之室,同時其親成朋友也無一倖免,全部受到了株連。劉邦平亂得勝歸來後,聞知呂后已處死韓信,不但沒怪罪於她,心中反倒一塊石頭落了地。
但他同時心中也不無惋惜,畢竟韓信擁有絕高的才華,也建過卓越的功勳,如今便這樣處死了,心中倒真有些不捨。但他更多的卻是感覺心中安穩了許多,至少不用再擔心會有這樣的一個世間少有的軍事天オ來與自己作對,自己的皇位倒是穩固了許多。韓信死後,異己並未就此除盡,下ー個目標,便是梁王彭越。彭越在楚漢爭霸時乃是劉邦手下的著名大將,雖然他不如韓信功高,卻也建立了赫赫戰功。劉邦得天下後,彭越被封為梁王。但當劉邦出外平叛時,劉邦叫他出兵討逆,他卻稱病不出,惹惱了劉邦,便將其貶為庶人流放到蜀地青衣縣去。
當他行至鄭縣時,正巧碰到昌後路過,他便向呂后陳述了自己的冤情,希望呂后能為自己說情,不求為官,只求能讓他回到老家昌邑便可。呂后沒有讓他失望,當即同意,並且將他帶回了長安。劉邦見呂后如此公然違背自己的旨意,異常驚訝,便質問呂后所為何意。呂后卻胸有成竹地說,她帶回彭越並非真要替他求情,而是如此一個人物,若舉兵謀反,將來必為朝廷大患,豈能留在世上?劉邦深感呂后的心機遠在自己之上,使他不得不歎服,便依從了呂后的建議,與呂后開始共同進行密謀。
之後,呂后便暗中指使人誣告彭越謀反,於是劉邦一紙詔書便將彭越處死,並且將其夷滅了三族。這樣還不算完,彭越的屍身還被剁成肉醬,遍賜諸侯王,以此警示。可憐彭越一代功臣,做了六年的諸侯王,便這樣含冤帶恨地死在了劉邦與呂后的手裡。
在這裡我要說兩個人物,武則天與呂后。
武則天 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67歲)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在歷史上,往往後宮中的權謀詭鬥最為多見,而一些嬪妃想要受到皇帝的恩寵也要勾心鬥角,而武則天就是其中的最善於使用心計的妃子,因此,他得到了李治的恩寵,被封為昭儀。在後來的記載中,武則天還為自己能得到皇帝的獨寵而讓自己的女兒夭折,這是一個母親絕對做不出來的事,武則天卻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而痛下殺手,這也是歷史上對她批判較為嚴重的一件事。
此外,武則天還藉助一些巫術來削減與她爭寵的嬪妃的勢力,最後讓他們死於非命,這都是武則天心腸歹毒的地方,可以說,武則天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的狠角色,但是她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一點錯誤,反而更加的猖狂,讓整個後宮在她的勢力下人人岌岌可危。雖然這些都讓武則天坐上了後來的皇帝位置,但卻讓她在後人的評價中失去了原該有的尊敬和欽佩。
而在唐高宗死後,武則天奪取了李家的政權,將唐朝宗室的勢力全部清除,這一行為也讓許多的諸侯王感到不安,在他們想要起兵對抗的時候卻被人揭發,而武則天更沒有選擇原諒,而是屠殺了近萬人以起到震懾的作用。
呂后,全名呂雉,字娥姁,漢高祖劉邦的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呂后心計頗多,出手也是異常果斷、狠毒。在國家逐漸穩定後,她感覺一些朝廷重臣開始成為自己的眼中釘。若這些人不除,將來必成自己的後患。
於是,她便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朝中異己。而在這個過程裡,她的果斷、狠毒,才有了更加淋漓盡致的發揮與表現。劉邦打天下時,手下的一名著名大將韓信為漢朝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可以說,韓信是劉邦取得勝利的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但當天下統一以後,韓信的才華就逐漸失去了用武之地,再加上功高震主,後來逐漸遭到劉邦的猜忌,並被降為淮陰侯,使韓信十分頹喪鬱悶。韓信採取了一系列的消極反抗態度,時常閉門不出,皇上召見他也常稱病不去。
呂后更是視韓信為心腹大患,感覺一定要將其除去,自己才會心安。所以,她便不斷地思謀著主意,想盡快除掉韓信。帶兵打仗韓信是一把好手,但使心眼兒摘陰謀卻非他所擅長。於是,在同呂后的較量中,他已經明顯地處於下風。昔日的威武將軍,落難於此,悲也!呂后並不給他翻身的機會,想要徹底除掉他,韓信竟無任何招架之力。韓信在這樣一種猜忌與壓抑的環境下,終於忍無可忍,最終走向反叛之路。他趁漢高祖出去平叛不在京城,準備假傳聖旨,故免城中被拘禁的罪犯與奴隸,然後制服呂后與太子,一舉奪得朝政。
沒想到韓信百密一疏,因韓信家中有一奴僕得罪了他,他便將其囚禁並欲殺害,那人之弟當機立斷連夜去向呂后告密,欲救其兄。呂后與蕭何便商量了一條計策,準備讓韓信自投羅網。此時的蕭何已經成為了呂后的忠實部下,面對曾經的好兄弟,竟然絲毫看不出他的傷感,而是準備一心為主除去韓信。呂后派人詐稱從前線歸來,說劉邦已經得勝,不日即將歸來,命群臣上朝祝賀。韓信便稱病不去。呂后見狀,知道韓信輕易不會中計,便派相國蕭何去請。
蕭何是韓信的恩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被後人千古傳頌,便是說韓信當年在劉邦手下遲遲得不到重用,有點兒灰心,便跟著其他將領逃跑了。而蕭何平時在和韓信聊天的過程中知道他有經天緯地之オ,便去把他追了回來,並在劉邦面前極力保舉韓信,說他是世間少有的軍事奇オ,希望劉邦能對他委以重任。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事實證明,蕭何確實沒有看走眼,劉邦沒有用錯人,而韓信更是沒有辜負自己的曠世奇才。蕭何對韓信的知遇之恩,韓信沒齒難忘!
所以,如今蕭何親自來請韓信,韓信即便再有懷疑,也沒有不去之理。昌後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才成功地誘出了韓信當韓信一踏入宮門之時,便立即被埋伏在那裡的武士們擒獲,押到了呂后面前呂后盡數韓信罪狀。韓信聽到呂后之言後,心知呂后是必系自己而後快,只好仰天長嘆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呂后下令,將韓信新於長樂宮懸錘之室,同時其親成朋友也無一倖免,全部受到了株連。劉邦平亂得勝歸來後,聞知呂后已處死韓信,不但沒怪罪於她,心中反倒一塊石頭落了地。
但他同時心中也不無惋惜,畢竟韓信擁有絕高的才華,也建過卓越的功勳,如今便這樣處死了,心中倒真有些不捨。但他更多的卻是感覺心中安穩了許多,至少不用再擔心會有這樣的一個世間少有的軍事天オ來與自己作對,自己的皇位倒是穩固了許多。韓信死後,異己並未就此除盡,下ー個目標,便是梁王彭越。彭越在楚漢爭霸時乃是劉邦手下的著名大將,雖然他不如韓信功高,卻也建立了赫赫戰功。劉邦得天下後,彭越被封為梁王。但當劉邦出外平叛時,劉邦叫他出兵討逆,他卻稱病不出,惹惱了劉邦,便將其貶為庶人流放到蜀地青衣縣去。
當他行至鄭縣時,正巧碰到昌後路過,他便向呂后陳述了自己的冤情,希望呂后能為自己說情,不求為官,只求能讓他回到老家昌邑便可。呂后沒有讓他失望,當即同意,並且將他帶回了長安。劉邦見呂后如此公然違背自己的旨意,異常驚訝,便質問呂后所為何意。呂后卻胸有成竹地說,她帶回彭越並非真要替他求情,而是如此一個人物,若舉兵謀反,將來必為朝廷大患,豈能留在世上?劉邦深感呂后的心機遠在自己之上,使他不得不歎服,便依從了呂后的建議,與呂后開始共同進行密謀。
之後,呂后便暗中指使人誣告彭越謀反,於是劉邦一紙詔書便將彭越處死,並且將其夷滅了三族。這樣還不算完,彭越的屍身還被剁成肉醬,遍賜諸侯王,以此警示。可憐彭越一代功臣,做了六年的諸侯王,便這樣含冤帶恨地死在了劉邦與呂后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