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這個很容易理解吧?

    比如明末清初,明末人口7000萬以上,而土地只能承載5000萬人口左右,故而民不聊生,就有人起來造反,明朝滅亡,

    幾十年的戰爭,造成十室九空,人口驟減,到了清初,人口只有1200萬,人口哪裡去了呢?你猜?這就是大難。

    而能養活5000萬人口的土地,現在只需要養活1200萬人口,人們豐衣足食、人口開始增長,這就是太平盛世(治世、大治),這也是為什麼盛世都是在中前期了。

  • 2 # GuoQiangZuXing

    我這認為,大難,就是前車之鑑。就現在的疫情傳播,國家要有相應法規,從源頭治理,來避勉下次發生,對國家經濟的阻礙!

  • 3 # 高靜環

    謝邀問,很好理解呀!所謂的“大難",一般所指就是國之大難,民之大難。平時在沒有災難的時候,人民的思維,思想,和考慮就比較順其自然,沒有什麼太大的而又刻骨銘心的研究,探討,商榷,順其自然的發展,,,,,當一個國家和人民經歷過大災,大難時,那可就要深刻的,認真的,廣泛而又細心的研究,探討,商榷,考慮形成這大難的“來龍去脈"的方方面面所造成大難的各方面的因素,並要用正確的,全面的,智慧的,正義的這把“鑰匙"開啟是怎樣形成"大難”的這把“鎖”,並且恰到好處的解決,杜絕大災,大難的再次形成來危害國家和人民。所以說“大難之後必有大治"。供參考!謝謝!

  • 4 # 人和萬事成

    萬事在變化萬物在進化,世界人口到達一定的時候不能不發生變化,草木到了一定的時候不得不枯萎,疫情大難過後,人類將從新審勢反思,未來如何發展將從新定位,未來如何攜手團結防病控疫將有方法,這是關係到世界各國的大亊,不是那國那家的亊,都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處置辦法。

  • 5 # 老樹時光倒流

    這話很有道理,而且很多時候也確實是這樣的,從古到今也是這樣,所謂“大難之後必有大治”,也就是說在“大難”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社會現象都會浮現出來,好的、壞的、優的、劣的都會同時出,為了讓社會重回正軌,這就提供了施政者一個明確的施政重點、改革目標了。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無一例外都是這樣做的,“大難”過後,社會必須重新有序地執行,要迅速恢復元氣,讓人們重新投入到穩定的、向前的、發展的社會中,就必須有效地革除各種各樣浮現出來的弊端和惡劣、危害社會的人,倡導、發揚優秀的、良好社會風氣和道德,大力表彰在大難之時作出社會貢獻的人,重新修補社會的某些漏洞和缺失;讓社會迅速重回正軌,出現永珍更新、蓬勃發展的態勢。

    這樣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難之後必有大治”了。

  • 6 # 閒客193223645

    大難之後必有大治,這是一般規律。大難之後會引起反思,總結經驗教訓,過去的一切,哪些是需要堅持和弘揚的,哪些是必須制止和擯棄的,都會做出選擇,接下來的是一個更受人民大眾喜愛的局面,一個更符合價值觀的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博熱議的“95後賺秒薪,每秒高達6666.66元”,這件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