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想看看大家有什麼好方法,可以互相學習一下。
3
回覆列表
  • 1 # 寄居蟹1

    呵呵,個人感覺其實孩子在一起玩,家長在安全範圍內還是離開比較好,小孩子哪有什麼打架一說,就是玩的方式有變化在不斷的成長,家長一參與就改變了孩子的學習方向了個人感覺不喜繞行

  • 2 # 育兒網

    如今家家都只有一個寶貝,爸爸媽媽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委屈和傷害。3歲前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家中,自然備受呵護。不過寶寶總歸要長大,需要交流,需要學習,需要自己面對種種挑戰和矛盾。當你的孩子在學校與他人發生衝突,你會如何處理呢?

    要在中國,估計早就找到學校,向老師抱怨了。而最近,一位在日華裔媽媽在網上吐槽:在日本上學的4歲兒子經常被班裡的一個孩子欺負,每天都會掛傷回家,要麼額頭出現擦痕,要麼是腿有淤傷,媽媽非常心疼。

    華裔媽媽一開始以為老師不知道,後來她實在忍無可忍,到學校將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時,老師的回答讓她很吃驚:“是的,我知道你兒子跟別人打架,並且你兒子佔下風。不過請原諒我們不能阻止,因為這是孩子的社會性行為,我們的教育目的是要讓孩子自己處理衝突,而不是透過家長或老師來解決。我們對待其他孩子的衝突也是如此的!”

    “如果被打傷了或者發生嚴重的後果怎麼辦?”

    “當我們發現他們可能會發現嚴重後果時,就會讓他們停止。但我們不會從一開始就阻止,過早地介入,那樣孩子只會依賴大人和老師,並且學不會自行處理衝突”。

    慢慢的,這位華裔媽媽也發現不少日本家長持有相同的態度。兩個孩子打架,他們只是站在一旁看,不幫忙也不阻止,除非孩子出現了危及安全的行為,大人才會喝令孩子們停止下來。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日本的孩子們大多能自行解決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不需要大人們的幫忙。

    與日本的教育方法相比,中國的老師和父母更多的是及時阻止,大叫一聲:“住手!”“幹什麼!”“不許打架!”,雖然這樣的處理方式孩子們不至於受傷,但是不利於孩子的社會性交往。不能指望孩子一被欺負就第一時間躲到父母的身後或者向老師“告狀”。如果身邊沒大人,他們只會更軟弱。

    經典電視劇《成長的煩惱》中有一集,小“本”在學校被一個孩子下了“挑戰書”,放學到廁所約架。“本”一開始非常緊張,害怕面對。而他的父親傑森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孩子妥善處理,勇敢面對,而沒有跑到學校告訴老師。當然,最後小本也沒有受到什麼傷害。

    處理孩子的矛盾,不是簡單地告訴孩子:“打”或“跑”。畢竟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處理同樣的一件事情,每個人的方法也不相同,關鍵在於教會孩子如何用正確的,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應對無可避免的各種事情。

    對家長來說,當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負,為人父母的自然會感到心疼和生氣,這是一種“護犢心態”。對於一個柔弱的孩子來說,使用暴力只會更慘,但對於一個有性格的孩子來說,逃跑只會讓他感到窩囊。

    所以,綜合來看,父母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就可以了,接下來的事讓他們自己處理。保護自己其實並不難。首先學會阻止,面對其他孩子的欺負,可以嚴肅的大聲地抗議:“你不要再打我。”,一般來說孩子之間多半是因為玩具、好勝心、好動等原因,並非什麼深仇大恨,就算是故意欺負人的孩子也並非本質敗壞,可能就是家裡寵溺,脾氣任性。但畢竟是孩子,可能一起吃塊糖,玩個遊戲就忘了不愉快,大人也沒必要因此結仇。

    最後,平時讓孩子多多鍛鍊,可以學一點空手道、跆拳道、散打、摔跤等武術,不許用於暴力,但也不能平白受到嚴重的欺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畢業進工地一個月從施工員轉到安全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