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3
回覆列表
  • 1 # 小麥156

    要注意孩子的口腔清潔,大人不能親孩子的嘴!每次喝完奶後可以喝少量的溫開水,避免奶液在口腔中殘留,如果是母乳餵養的,每次吃母乳前需要用乾淨的熱毛巾擦一下母親的乳房,母親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食物,比如多纖維的蔬菜,及一些水果。小兒的奶具,玩具需要經常消毒 。注意孩子的手衛生,.家裡有腳氣的人員注意不要讓孩子接觸大人的拖鞋等物品!,如果鵝口瘡還是反覆的話,可以口服或靜點抗真菌藥物!

  • 2 # 米奇劉2

    閨女五六個月時,滿嘴裡白色的皮皮,問過大夫說是鵝口瘡,聽老人說,純羊奶,直接從羊身上擠出來往嘴裡抹,很管用,託親戚朋友給搞了一小瓶瓶,抹了有三次,就好了,從那以後,家裡就沒斷過羊奶,只不過是超市賣的那種,應該多少也有點作用,自我感覺

  • 3 # 孕媽學堂

    首先,鵝口瘡也稱為“雪口病”,是一種口腔黏膜黴菌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造成。此病多見於新生兒,以及營養不良、使用了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的新生兒。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者因哺乳時乳頭不潔及餵養器具受汙染而感染。鵝口瘡可以發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主要是舌、頰、軟顎、口底等。剛開始發病時,口腔黏膜出現充血和發紅,新生兒會感覺到口內灼熱、乾燥、刺激。過1~2天,黏膜上會出現白色斑點,並出現不易拭去的乳凝塊物質,呈半黏附性,略微高起,然後逐漸融合成片,甚至鋪滿整個口腔黏膜。然後,白色斑塊的色澤轉為微黃,之後還會變成黃褐色。白色斑片與黏膜粘連,不易剝離,如果強行剝離會出現創面,區域性黏膜潮紅、粗糙,有時候出現出血點,創面不久又會被新生的斑片覆蓋。

    剛剛出現鵝口瘡的新生兒,通常看不出異常,有些新生兒會厭食、啼哭,所以,在新生兒啼哭不止時,媽媽應仔細觀察一下,新生兒是否出現了鵝口瘡。

    新生兒出現鵝口瘡後,口腔黏膜上可能出現白色斑塊,這些斑塊和口腔黏膜幾乎連在一起,很難剝離,若強行剝離,新生兒的口腔黏膜肯定會受損,使病情加重。

    如果新生兒是母乳餵養,在每次餵奶前後,媽媽均應洗手、洗乳頭。

    如果新生兒是人工餵養,應該對新生兒用過的奶嘴、奶瓶進行消毒。用4%的蘇打溶液浸泡這些用具,進行消毒半小時,然後清洗,煮沸消毒。

  • 4 # 蜜桃姐姐

    寶寶食慾變差,煩躁不安,有可能是鵝口瘡作祟。鵝口瘡會出現在舌頭、上顎、口腔內側,好發於新生兒和3、4個月大嬰兒,出現鵝口瘡,要做好個人衛生,並勤幫寶寶做口腔清潔,若影響到食慾、活力,應就醫接受治療。

    白色念珠菌所引起

    鵝口瘡在嬰幼兒很常見,尤其出生滿月以前,3、4個月的嬰兒也容易出現,隨著年紀增加,抵抗力越來越好,發生率會逐漸下降。除了嬰兒之外,鵝口瘡也容易發生在早產兒,主要因為使用抗生素,加上抵抗力不如足月寶寶,所以得到鵝口瘡機會較高。成人有些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例如AIDS(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無法抵抗內外在的感染,也屬高風險群。此外,患有氣喘的小朋友,經常使用口服或吸入性類固醇,也會增加得到鵝口瘡的機會。

    鵝口瘡像奶渣,家長如何區分?

    鵝口瘡多出現在舌頭、上顎、口腔內側,跟奶渣很像,到底要怎麼區分?只要用壓舌棒輕輕一刮,奶渣很容易被刮除,但是鵝口瘡就不容易清除,假如太用力刮或摳,可能造成出血,進而加重疼痛感。

    疼痛造成食慾、活力變差,應就醫

    家長照顧過程會發現孩子食慾變差,奶量變少,以及因疼痛造成不舒服、哭鬧、煩躁不安,嚴重時如果整個口腔都有,可能拒絕進食。狀況比較嚴重的小寶寶,檢查會發現除了口腔之外,可能連食道都有,不過很少有這麼嚴重的案例,假如有,必須懷疑是否免疫功能出現問題。

    家長在照顧嬰幼兒過程,最需要注意的是食慾、活力狀況,兩者都出現異常應就醫。輕微的鵝口瘡即使不處理,大約一兩個月會自然消失,通常帶寶寶打預防針,醫生會檢查並告知家長寶寶有鵝口瘡,如果狀況完全沒改善,食慾也變差,大多會積極就醫進行治療;也有些家長採取不處置,隨著寶寶抵抗力變好,鵝口瘡也可能自然會痊癒。

    為什麼寶寶鵝口瘡會反覆發作?

    有些寶寶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鵝口瘡好了之後,過幾個禮拜又發作,如果反覆發生,要先排除是否衛生做得不好,因為黴菌是透過接觸傳染,如果使用有黴菌附著的奶瓶或玩具,未徹底消毒、清潔,都可能再度感染。

    此外,未確實遵照醫生指示完成療程也會增加復發機率,特別提醒家長,一定要把醫生給的藥用完,每次都要完成一個療程,不可中途停藥,有些家長看到鵝口瘡消失就不再用藥,這樣會使鵝口瘡反覆發生。通常用藥三天會消失,嚴重鵝口瘡用藥後大概七天會消失,這時候要再持續擦三天的藥,原則就是當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持續三天的用藥。

    遵照醫生指示用藥

    鵝口瘡的治療會使用抗黴菌藥物,一天抹3~4次,建議寶寶喝奶後至少一兩個小時再擦藥,或用藥後30分鐘再餵奶、喝水,讓藥能附著在口腔黏膜,不會因為喝奶被沖淡而失去藥效。

    部分家長會自行買坊間藥物,或透過網購、團購買些標示不清的藥幫寶寶治療鵝口瘡,造成醫生治療過程的困擾,抗生素、抗黴菌藥物屬於醫生處方藥,用量太多或太少都不行,所以一定要由醫生開立。

    家長可能會懷疑剛出生的寶寶是因為免疫力不足發生鵝口瘡,剛出生的寶寶免疫力本來就很脆弱,只要做好口腔清潔,加上用藥控制,大多不會有問題,遵循這些原則之後,如果仍反覆發作,還要注意是否確實將奶瓶、玩具做消毒清潔。若還是一再發生,才會懷疑免疫力的問題,其實免疫力有問題的嬰兒,不會只有鵝口瘡,大多還會有其他症狀。

    照顧鵝口瘡寶寶的注意事項

    家長平時應該每天至少幫寶寶做一次口腔清潔,以降低鵝口瘡的機會。若已出現鵝口瘡,照顧過程應注意幾個事項:

    1.如果患處讓寶寶感到疼痛,餵奶速度可稍微快一點,不要拖太久,以免口腔不斷磨擦奶嘴或是媽媽的乳頭而受到刺激,若真的很嚴重,也可以嘗試改杯喂。

    2.假如喝奶、活力一切正常,只需觀察,並加強每天的口腔清潔,每一次喝奶後要清潔一次,並注意大人的衛生習慣。

    3.餵母乳的媽媽,哺乳前最好清潔乳頭。

    4.食慾變差、活力變差,應就醫接受診治。

    5.鵝口瘡不可硬摳掉,萬一流血會更痛,寶寶食慾會更差。

    6.奶瓶若有刮痕、奶嘴有磨損,都應該更換。

    還有一點要注意,得到鵝口瘡時間久了,細菌容易進到體內,到腸道會導致腹瀉,甚至出現感染性尿布疹,這不同於接觸性尿布疹,接觸性尿布疹因接觸到刺激物質造成皮膚髮紅或破皮,主要在面板與大便接觸的地方,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疹大多出現在面板皺褶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用過什麼瘦身產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