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長河有你有我

    歷史上最親民愛民的皇帝當屬朱元璋。小時候朱元璋的生活特別貧苦,沒有家世背景,沒有知識,也沒有金錢,是從最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從最底層開始打拼,自然知道生活的艱苦和不容易。當朱元璋登基之後,開始了各種改革。大刀闊斧的整治貪官汙吏,修水庫,並且減少賦稅,興辦教育等等。就是因為他吃了太多苦,才希望老百姓生活的好一些,解決溫飽問題。

    曾經有一部古裝劇叫《傳奇皇帝朱元璋》,用傳奇兩個字來形容明朝的開國皇帝可謂再貼切不過。因為朱元璋的一生的確堪稱一絕。早年的朱元璋家境貧寒,給地主放過牛,逃過荒,當過行腳僧,可謂是處在社會最底層。

    但就是這樣一個出身貧賤的人物,最終成為開創明朝近300年基業的太祖皇帝。而且正因為經歷過平民的困苦,所以朱元璋稱帝后一方面是對官員的嚴苛,另一方面則是對百姓的寬容。而為了實現明朝的萬世一統,朱元璋創立了很多在後世看來想都不敢想的政策。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項只執行了14年,在朱元璋死後就被廢除並且後世再未啟用的制度——押官面聖。但為什麼說這是“暴政”呢?因為在那時的社會,幾乎每個官員都是天子統御全國的幫手,不僅替皇帝收繳賦稅,而且還需要維護朝廷的統治。但朱元璋的這個政策,相當於把一部分的權利交到百姓的手上。

    這個政策非常的大膽,可惜要想成功實施還十分的難。這個政策好處在於,百姓可以用這個理由來公開對抗朝廷官員。而實施這個政策的難度第一在於臣子反對的特別的多,畢竟朝廷命官可以被百姓隨意押著進京,一旦這麼做了,他們的臉往哪放啊;這第二還會遇到地方官的阻擋。1386年,也就是在押官面聖制度開展的第二年,嘉定的一位農民想去南京告御狀,卻遭到當地巡檢官何添觀的阻攔,朱元璋知道後果真嚴懲不貸,將此官吏的雙腳砍去,震懾了天下。

    殺雞儆猴後,這政策成功的實施下去了。常熟縣吏顧英因為在縣裡作惡多端讓農民知道後,陳壽六等三位農民直接奔進縣衙綁了他,直接押送到南京。朱元璋看了大喜,直接賞賜每人2件衣服和20錠鈔,還免除三年的雜役。不過,讓人遺憾的是自從朱元璋駕崩後,這項制度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此煙消雲散了。

    雖然在歷史的侷限下面,這些努力也並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但這不影響他成為我心目中的最有良心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花了十幾年建好了自己的死後睡覺的地方——孝陵。但在臨死之前,他留下的“遺留”,並不比現在國家領導家死後要求“喪事從簡”遜色,也移風易俗,還憂國憂民。據《明史·太祖紀》:遺制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可登大位。內外文武官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看朱元璋這遺言,誰還會把他看作是一位好色帝王或暴君?他臨死時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啊,“奈起自微寒,無古人之博和”,是他死後的“喪事從簡”和“移風易俗”,且杜絕浪費。可以說在過去的帝王中,鮮有家天下者能做到朱元璋這樣。以前用金銀財定陪葬的陋俗,朱元璋堅決反對,“喪祭儀物,毋用金玉”。

    正因為這樣,包括現在權威的考古學家在內,都認為孝陵內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一是明初確實國力不盛,物資不豐;二是因為有他這遺言。對於在鐘山造陵,他考慮會破壞山陵,也叮囑,“毋改作”。現在世界上最長的城牆明城牆就是朱璋留下的,城牆不是方方正正的,而依山形地形湖形的自然地理面貌修築,在保護環境上,朱元璋是最好的,用時尚的話說他是綠色皇帝呢,這是有史可查的。

    最讓老百姓和大臣心裡心服口服,要歌功頌德的是,朱元璋不想因為自己的死而擾民。以前老百姓遇白事,兒子還要守孝三年,一國之君死了,是國喪,天下臣民更要講究了,注意禮儀行為。但朱元璋一改慣例,破四舊立新風不迷信,人不是能哭活過來的,規定三天後就把白孝服給脫下,該結婚結婚,該嫁閨女嫁閨女這樣的皇帝,多麼難得啊。

    所以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朱元璋是一個相信制度,開創制度,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又不遺餘力的去實現,力求完美的皇帝。他在位時讓人畏也讓人愛,士大夫害怕他的兇暴,又追慕他的理想。一邊擔心身遭不測,一邊又認為可以得君行道,復興三代之治。後人感嘆國初刑法嚴峻,又稱讚民風淳樸。洪武自下而上重塑了一個時代,這種決心和行動在中國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使明初和前後的時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於古人要求的君師一體,洪武正當其人。對明朝和百姓而言,兩百多年的太平歲月肇基於洪武,這在中國歷史迴圈中是一種奢望。特別在愛民親民方面,當之無愧皇帝中第一人!

  • 2 # 暗夜之子

    一直說朱元璋是為民考慮的請多讀點書,朱元璋從來不是為民考慮,他是把全天下看成他朱家的東西,因為儒家士大夫的理念是君與士共天下,所以老朱玩命整大臣。他是為了朱家考慮,明朝末期,明朝大半的收入要用來供養朱皇子孫。朱元璋喜歡的的是廣化的農民,因為廣大的農民是朱家的財產,具體的農民誰要觸犯了他,馬上就是一個字…死,多看點書才會明白這個道理,不然就會淺薄的認為老朱是為民的皇帝。

  • 3 # 小城寧國府

    由於朱元璋出身於貧苦農民,瞭解民間疾苦,特別痛恨貪汙,也害怕自己也被農民推翻。他心裡十分清楚,農民造反都是官吏、地主逼出來的,如果不壓制富豪、打擊貪汙,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還會再次爆發。

    對於大地主,朱元璋用嚴刑、重法來打擊這些貪得無厭、兼併、霸佔土地的富豪,江南一帶的地主所受的打擊最重。蘇州富豪沈萬三的興衰是很能說明問題的。沈氏是元末富甲東南的巨豪。明朝建國後曾率蘇州富民五百五十四戶輸糧到京,受到朱元璋的接見,賜給酒食。朱元璋先是讓他幫國家修整城牆耗費了大部分財力,直到1393年藍玉案爆發,沈家大部分人被殺或充軍,家產沒收,下場十分悽慘。

  • 4 # 恐懼的牛魔王

    首先朱元璋是底層出身,做過放牛娃,打過長工,做過和尚,深知民間疾苦;第二,是他一手推翻元朝暴政,知道愛民如子的重要性;第三,朱元璋本身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主。

  • 5 # LHB鴻斌

    朱元章做為明朝開國皇帝和自己的出身,以及元朝滅亡的前車之鑑。為了穩固明朝政權,採取和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開國功臣嬌奢的懲和安置,嚴懲貪官的酷刑,百姓休養生息……等,使當時的社會安定和進步,百姓能安居樂業,所以朱可謂一代明君好皇帝。

  • 6 # 蝸牛老四

    朱元璋幹過放牛娃,長工,乞丐,和尚等當時各種社會地位較為低下的工作,因此他對封建社會官員小吏有著天然的不信任。

    我個人覺得他對他手下的官員有著一種甚至是仇視的態度,而在封建社會,官員就等於既得利益者,而廣大的平民百姓自然就是站在既得利益者的對面了,朱元璋作為皇帝對官員越狠,百姓便會越覺得解氣。

  • 7 # 無花有酒

    我感覺我的性格和朱元璋很接近,控制慾強,嫉惡如仇,過於理想主義,做事有時候會衝動!

    但這不影響朱元璋成為歷史上真正做到愛民如子的好皇帝,他自己也是窮苦出身,最能體會底層人民的苦難。

    朱元璋用嚴酷的手段懲治貪官汙吏,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吏治清明,另一些原因,恐怕就是出於心底對百姓的呵護了,擔心貪官汙吏盤剝,為禍地方。他鼓勵百姓告御狀,有貪汙腐敗的官員,百姓可以直接綁了送到京城找他告狀,任何人不能阻止。建國初期,他減免了很多地方的賦稅,對百姓的苦難感同身受。

    有人說他殘暴,這也不假,在政治鬥爭中他的殘暴是令人髮指的。但是他從不針對農民,甚至於有農民起義,他第一反應都是要徹查是不是當地官員讓百姓民不聊生才造反。

    真正的朱元璋,是一個歷經苦難後取得最高權利的人。他深切的愛著他的家人,他的百姓。

    就像一個普通的偏執的老頭,堅持他認為對的事,並要求所有人都要遵守他所制定的規則

  • 8 # 知乎責耶

    我是從小就關注朱元璋,單田芳的評書《大明英烈》從頭聽到尾,講述的就是朱元璋的成長史,朱元璋出生於平民世家,從小做的都是社會上最卑微低賤的工種:乞丐、放牛、長工、和尚。兒時的生存環境都在社會最底層,深刻了解底層百姓的疾苦。特別是元朝末年,苛捐雜稅重如山,自然災害頻發,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天下十八路反王聚義起義,發誓推翻元朝的統治,朱元璋義無反顧加入義軍行列,殺富濟貧,隊伍逐漸壯大,帳下籠絡了大批謀士將領(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迅速佔領南京,並且定都南京,建立大明朝。後期的朱元璋確實殺了大批功臣,這是他的人生汙點。但是作為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來說,還是有很多方面值得後人尊崇的。嚴懲貪官汙吏,打擊土豪劣紳,對百姓減免了很多苛捐雜稅,減輕百姓負擔。因為朱元璋就是這樣奪取政權的,所以他深知老百姓的力量,如果不這樣做,可能自己的江山也會重蹈覆轍,被其他農民起義給推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窩後釣窩前面還是釣窩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