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軍事聯盟之大軍師司馬懿》的追劇狂潮剛過,劇迷們就開始心心念念地期待下一季的開播。在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有“狼顧之相”的波叔用自己精湛的演技詮釋了司馬懿這位腹黑政治家的心路歷程,也看到了曹操父子帝王心術的詭譎與彷徨。在這些歷史名人的光影背後,這部劇把一個血肉豐滿的的“痴情男子”從幕後搬到了臺前,沒錯,那便是劇中一生情迷於郭照的司馬家老三—司馬孚。這位剛出場就遭遇楊家退婚的尷尬青年,從一開始讓人啼笑皆非的青澀,到曹家內亂時臨陣不懼的沉穩,讓觀眾越來越期待這位“專情之人”的後續發展。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這位司馬公子與自己的二哥走上了迥然不同的立場,做了一輩子的魏臣。 圖/《軍師聯盟》中的司馬孚

    仁義與忠誠並稱

    後人對於司馬孚的評價向來以“性甚仁孝,忠而有節”為主。明初大文士方孝孺曾言:“孚當廢弒之際不失臣禮,使曹氏之臣皆能如孚,師、昭雖暴終不敢奪魏而自立也。” 北宋蘇軾所作《司馬文正公行狀》則說:“公諱光……晉安平獻王孚之後……”,這裡所說《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的遠祖“安平獻王”就是司馬孚。那麼問題來了,堂堂司馬公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西晉王室司馬懿一系,而非要將自己託名於司馬家的旁支呢?這是因為真實歷史中的司馬孚秉性通達而寬容,以操守與清白立身,即使自家子侄登臨九五之尊,依然終身事魏而不變節。這種德行與品性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馬懿一系所不能比擬的。這種忠君守節的氣度更是受到唐宋之際新儒學的推崇。因此,司馬孚成為了司馬溫公回溯祖先的最佳選擇。 圖/司馬光

    一生的魏臣

    司馬孚曾被曹植選為文學掾(可見司馬孚才華亦不弱)。史載“植負才陵物,孚每切諫,初不合意,後乃謝之。”可見曹植對於司馬孚的忠言雖然不能立即接受,但之後也會虛心道歉。後來司馬孚升任太子中庶子,輔佐太子曹丕。曹操去世之時,曹丕號啕大哭,不能自持。司馬孚勸諫他一定要以天下為重,立即繼承大統,不能與常人一般行孝道,同時在朝堂上厲聲呵斥百官應當共同奉太子即位,以安天下民心,為安定魏國局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此處與《軍師》中的劇情大體相近)。由此可以看出,司馬孚對曹魏政權有著極為強烈的政治歸屬,他從入仕之初就跟曹氏公子形成了休慼與共的臣屬關係,這與他的二哥司馬懿由朝官轉為丞相府屬官的仕宦經歷明顯不同。 圖/司馬孚力勸曹丕繼位

    曹魏代漢之後,司馬孚繼續為曹丕盡忠職守,在任人選官上糾正曹丕任人唯親的做法,並堅決反對伐吳,主張修生養息,以圖後舉。曹丕繼位六年而崩,司馬孚作為度支尚書主管魏國的財政,而其兄司馬懿則屯兵關中與諸葛亮對峙,兩人內外共舉,成為了曹魏的支柱。後來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孚也參與其中,但其初心確是為了剪滅禍亂朝政的曹爽,而非謀權。

    圖/《軍事聯盟》中的司馬懿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與司馬昭兄弟數次廢立皇帝,作為長輩的司馬孚始終拒絕參與。魏帝曹髦被刺死之時,只有司馬孚隻身前往,將皇帝的屍首枕在自己的腿上失聲痛哭,並要求太后以帝王之禮厚葬。公元265年,司馬炎篡奪曹魏政權,自立為帝。當時年已86歲的司馬孚對廢帝“執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勝。”悲切地說道:“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公元272年,年已93歲的司馬孚去世,他的墓碑上僅有寥寥數字 :“魏貞士河內溫縣司馬孚”。

  • 2 # 另眼看世界江雲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輝煌。司馬孚生於漢末180年卒於272年。歷92年風雨,見證了漢的衰亡、魏的興起和晉的建立。瞭解了一個從廢墟上建立起帝國的全過程。東漢在他眼裡是一片哀草,而魏由弱變強,人民由流離失所而漸安居樂業,使有識之士有了歸屬感。司馬家以權謀得天下,不可能讓人人都認可。所以個人對所謂血統不屑一顧。天下唯有德者治,能善待天下蒼生,造福萬民者為王。殺一人而活十人者為士,殺一人而利百人者為俠,誅一人而利千人者為賢,誅一人而利萬眾者為聖。而為一己之私而害一人者,均不被恥

  • 3 # 茶後話史

    司馬孚只是表面上反對晉代魏,並沒有實質的行動來阻止司馬氏的篡權行動,在一些關鍵時刻,還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實他比較虛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人,您記憶最深刻的一次釣魚是那一次,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