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從來不缺乏名相,而其中最出名的恐怕就要屬諸葛亮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輔佐劉備,可謂是千古人臣的典範,可是如果諸葛亮自己去當皇帝呢?歷史會如何發展? 丞相當皇帝歷史上並非沒有出現過,而且很多,最早且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商朝時期的伊尹了,他原本就是輔佐商朝滅掉夏朝的,可是他在當了丞相後輔佐太甲的時候,發現太甲做事方法太不務實,而且貪圖享受,很容易把祖先留下的基業敗光,於是伊尹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代替敗家子的太甲攝政當王,並且還把太甲流放去思過,等到太甲真正成熟後,又從新的把皇位讓給了太甲。   那麼諸葛亮如果也當皇帝呢?
0
回覆列表
  • 1 # 臥龍吟73419251

    諸葛亮並不會稱帝,他本身也是支援漢朝正統的人,但是如果硬要他稱帝,可以探討這樣做的後果。

    我是認為如果他稱帝,那麼肯定是做好了輿論準備的。何況平時明明就是他主事,也不存在服不服的問題(不服又怎樣?想不想過下去了)。稱帝之後也就不存在應詔回師的惋惜場面,但是作為皇帝的不好就是不能輕易御駕親征。

    總得說來有利有弊,如果稱帝稱得早也不是沒可能統一天下。但是漢室天命如此,人力強求也沒什麼大用。

    綜上,還是當個忠臣來的好。

  • 2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如果諸葛亮來當皇帝,是肯定不能一統天下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諸葛亮當皇帝名不正言不順。蜀國是劉備建立的,劉備一方面是劉氏宗親,打著這塊招牌更具魅力,同時他為人隨和義氣,才能在亂世紛爭中脫穎而出,佔據一方。而這其中儘管諸葛亮在其中立下汗馬功勞,但蜀中將士和百姓只認可劉氏江山。諸葛亮如果當皇帝,那就是簒位,結果自然會眾叛親離,原本就不強大的蜀國很可能四分五裂,如此一來,勢必進一步削弱力度。此消彼長,蜀國怎能撼動強大的魏國,恐怕連東吳也無可奈何吧。

    二是諸葛亮不是當皇帝的料。諸葛亮之才華有目共睹,其軍軍謀略之高在三國裡是頂級的,這些在和魏國特別是曹操交戰時展露無疑。但人無完人,諸葛亮的缺點同樣突出,一方面他過於謹慎。做任何事都中規中舉,按步就班,缺乏創新意識,缺乏冒險精神,致使很難大躍進的發展和突破。諸葛亮不聽魏延出兵子午谷就是最好證明,這樣的結果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皆無功而返。

    另一方面他不善於發揮團隊的力量。諸葛亮當丞相時,晝夜夙公,任勞任怨,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稽核,這樣敬業的結果是累垮了身體,病逝五丈原是其勞累過度的結果。從側面也說明諸葛亮不善發揮他人作用,發揮團隊合作作用,致使沒有人為他分憂解難。如果他當了皇帝,朝政事務更多,如果他不發揮手下人才的聰明才智,那麼他整天忙忙碌碌,很可國事都處理不好,更別說徵魏伐吳,統一天下了。

  • 3 # 淡藍色榮譽02

    這個話題,關鍵不在於諸葛亮。而在於蜀國,畢竟劉禪完全放權於諸葛亮,除了不是皇帝,諸葛亮幾乎擁有所有權力。所以諸葛亮是不是皇帝,不是這個問題的關鍵。而是蜀國有沒有條件來統一天下。

    一,就人口方面,三國裡蜀國最少。而魏國比蜀國加吳國還要多的多。吳蜀聯盟,而且不爭荊州,恐怕也只能處於戰略守勢,死守長江。而無力反攻到中原。

    二,不僅僅是人口少,蜀國吳國都面臨同樣一個問題,不是本地人組建的最高統治集團,對本地士族的控制能力有限。而且蜀國最複雜。本地派,劉璋派,還有劉備一系。諸葛亮未必沒考慮過篡權,但諸葛亮篡權之後三大派系更無法整合,也就是本就已經互相不服了,諸葛亮再篡權,則只會更加混亂。所以,諸葛亮只能以丞相身份來整合蜀國,而諸葛亮的整合方法,也有典型的山東人烙印。明確法紀,不分親疏。其中揮淚斬馬謖,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馬謖和諸葛亮一樣,是跟隨劉備入蜀的劉備系。斬馬謖為的是明確法紀,更是為了可以依法管理其他派系。

    三,透過人口資料,也可以分析一個基本事實。本地士族掌控大量人口。而這些本地士族掌控的人口,無法直接給朝廷交稅和服兵役。

    比如三國末期是767萬人。僅僅十餘年後,西晉太康元年就達到1600萬,而再過兩年,太康三年則直接到了2470萬(現代學者估算的則是3500萬)。也就是說在人口統計方面的不同,導致了人口數字的巨大不同。這直接反應的就是皇權對人口的掌握能力比較低。大多數人口都在士族控制之下。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要嚴明法紀,不惜揮淚斬馬謖,也要盡力控制和安撫本地士族的原因。

    四,諸葛亮可以算一個出色的軍師。也就是他可以算作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也是一個古代少有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但未必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無力解決士族門閥對社會和國家的影響。更缺乏一個靠譜的長遠戰略。雖然我說的未必對,畢竟以先三國鼎立,以政治和外交手段,逐漸強大的路線,或許更適合秦國。但秦朝的強大並不是秦始皇一代人就搞定的,最少從秦孝公、秦惠文王之後的多代人才鑄造的。而諸葛亮應該清楚蜀國的戰略頹勢。以他自己畢生精力是很難按秦國的路線來走完的,所以戰略上諸葛亮更加的急功近利一些。頻繁的北伐更說明了這一點。而秦國是以關內和巴蜀之力為基礎才統一了天下。並且關東六國也並不統一,能夠逐漸分食。而諸葛亮應該知道秦的強國之本。但僅僅靠漢中和巴蜀是不行的。最少要得到陝西關中地區,才有能力和魏國對持。而實事就是諸葛亮的多次北伐,目標主要就是關中。但總是無功而返。

    五,魏國的實力最強。不僅僅是人口多,地盤大。最重要的魏國還控制了西域,也就是絲綢之路。三國時期海洋貿易還未崛起。(哪怕有也是吳國有優勢),而陸地貿易的絲綢之路,則被魏國壟斷。諸葛亮要和司馬懿換個位置,諸葛亮以魏國之力是可以統一天下的。但僅有蜀國,卻又拿不下關中。無法擁有絲綢之路。那蜀國只有被吞併。換了誰來當蜀國皇帝都差不多。

  • 4 # 劍風先生

    當然,這種假設也不是沒有依據。因為在劉備託孤的時候曾經說過,若嗣子可輔,則輔之;若不能輔,君可自取。但這隻能說是劉備談的話不能當真,而且諸葛亮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汗流浹背,匍匐於地表忠心。

    那麼我們回到問題本身,諸葛亮如果廢劉禪自立的話,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第一,劉禪雖然平庸,但並沒有大的過錯。如果諸葛亮擅行廢立的話,那他就成了亂臣賊子。會讓蜀中那些忠於劉備,忠於蜀漢的臣子們對他不滿。那麼肯定會造成蜀中集團離心離德。敵人未亂,我自先亂,那麼蜀漢離滅亡就不遠了。

    第二,劉禪當時是完全放權的。雖然劉禪是君主,但是蜀國掌握實際權力的卻是諸葛亮。那麼諸葛亮當不當皇帝,都是掌握實權的。而諸葛亮做丞相的時候,不能統一天下。這不是由他本身的職位所決定的,而是由蜀漢的客觀因素決定的。

    第三,諸葛亮沒有帝王之才。我們知道諸葛亮從小的理想就是要做管仲,樂毅。也就說他只想做一個賢相名將,他既沒有做帝王的雄心,也沒有做帝王的能力。諸葛亮做丞相,能夠恪盡職守,如果讓他做帝王的話也許就沒有那麼稱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應該選擇迎風位還是背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