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明不知1
-
2 # 大飛熊騎士
李典和張遼,于禁,甚至和五子良將有很大的不同,五子良將有勇有謀,各自在軍事上都有不同造詣和功績。李典呢?他其實更像是夏侯惇一類,既參與了軍事,又在後方治理和後勤上表現出不同的才幹。只不過,李典的地位是遠遠不能和夏侯惇相比的。並且,李典對軍事一點也不感冒,這是為何呢?《三國志.李典傳》注引《魏書》記載,“典少好學,不樂軍事......太祖善之,故試以治民之政”。可見,曹操也知道李典不太喜歡軍事,所以有意讓他從政治這方面發展。大飛熊認為,李典不是不愛軍事,而是被家族賓客所牽掛呀。
李典的叔叔李乾,在鉅野乘氏縣屬於大族,又聚合了數千賓客,在初平中投靠了曹操。所以,李典是跟隨著李乾進入曹操陣營的,李乾也是曹操最早的“投資人”之一。隨後,李乾等幫曹操討伐黃巾,攻打徐州。但是,李乾後來回乘氏慰勞時,遭呂布手下殺害,李乾的兒子李整繼承了部曲,後來李整病死,就輪到李典接手了。《三國志.李典傳》記載,李典是有長者之風的,所以他不喜歡軍事的緣由裡,應該有替這些賓客,家族考慮的因素在內。因為害怕一旦戰死,這些人將群龍無首,無所依靠,由此衰落。所以,李典後來乾脆自動請求曹操,把三千餘戶家族和賓客遷到魏郡去,這些既可以守護鄴城,以制四方,還可以安頓好這些人,讓自己安心在前線作戰。
由此,曹操才對李典說,你這是要學耿純(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呀。所以,李典從資歷上來說,要比于禁和張遼等早加入曹操陣營,但是從戰功來說,應該是不如五子良將的。比如官渡之戰時,五子在前線奮勇作戰,李典則在後方負責後勤供給輸送。曹操平定河北,李典還是和程昱用船運送軍糧,李典還攻破了駐守黃河上游,袁尚的魏郡太守高蕃 ,打通了後勤通道。所以,李典更多是負責曹操軍隊的後勤,在前線征戰討伐之事,自然沒有其他將領那麼頻繁了。直到李典安頓了家族賓客,才和張遼,樂進一起鎮守合肥,成功大破來犯的孫權大軍,立下戰功。
值得一提的是,李典的在曹魏的地位雖然不及宗室和四子良將(于禁失節,地位大減),但是也不低的,和朱靈,文聘,臧霸等人一樣,屬於“中堅力量”,後來還成了第二批配享太廟的功臣。
-
3 # Timorscream
李典是典型的儒將 屬於比較全能的輔助型將領 算是較早跟隨曹操的一批人 雖然確實有資格也有能力獨當一面但是戰績相比其他三位稍遜一點 至於樂進和于禁 同屬元老級早期將領 能力或許持平李典 但是在曹操最開始打江山時更需要的是像他們這樣敢拼命的人,江山穩了加上資歷就補了兩個位置。綜上李典可能就沒上榜吧
回覆列表
很簡單張遼活著李典死了。而且是張遼故意要李典命。
李典傳進、典、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乃率眾與遼破走權。增邑百戶,並前三百戶。張遼李典向來不和,張遼帶著李典和八百人是李典的最後一戰。李典也是死於此戰。
李典傳文帝踐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禎邑百戶,賜典一子爵關內侯,邑百戶;諡典曰愍侯。樂進傳樂進兒子樂綝諸葛誕反,掩襲殺綝,詔悼惜之,追贈衛尉,諡曰愍侯。夏侯淵傳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諡曰愍侯。曹魏所謂的愍侯就是死於敵手,也就是說李典是死於張遼八百突擊戰。
為什麼說是張遼故意要李典命?
魏書曰:典少好學,不樂兵事,乃就師讀春秋左氏傳,博觀群書。李典傳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李典就是一個書生,不爭功勞,敬重賢士卻偏偏和張遼過不去,說明張遼這人人品有問題。
魏書以遼所從破吳軍應募步卒,皆為虎賁。六年,帝追念遼、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張遼李典帶八百人徒步打孫權,張遼是武將跑得快,打不過就跑。
李典是書生進去等於已經是死人了。
可以說李典被張遼算計了。
張遼傳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衝進去後,張遼左右突圍,個人覺得張遼故意消耗李典身邊的人,最後差不服了張遼已經甩開李典帶著幾十人逃跑,結果李典這邊也應該只有幾十人了,大叫將軍棄我乎!
張遼一想這樣回去肯定有人懷疑自己害死李典,於是張遼假裝去救李典,等李典差不多快死了才衝過去救李典。來消除自己的嫌疑。
但是這樣做還不夠,張遼必須給自己創造功績,於是張遼謊稱打到孫權大營,打亂了孫權軍心,這樣讓人覺得功大於損失。
賀齊傳二十年,從權徵合肥。時城中出戰,徐盛被創失矛,齊中兵拒擊,得盛所失。張遼李典出來只碰到賀齊和徐盛兩人根本沒有遇到過孫權。
獻帝春秋曰:張遼問吳降人:「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是誰?」降人答曰:「是孫會稽。」遼及樂進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舉軍嘆恨。張遼都不認識孫權,那張遼傳記載的(孫權營)出來一個往上走給人當箭靶子的(孫權)是誰?這隻有張遼自己清楚。
一切都是為了殺李典,張遼可是煞費苦心。
陳壽更是不敢把李典死因寫進傳記,李典被敵所殺陳壽不可能找不到是誰殺了李典。但陳壽偏偏不寫。
因為陳壽知道,讓人知道張遼帶李典徒步去打孫權,根本就是故意讓李典死。
李典這種儒將如果活著,那他成就將遠遠高於張遼。
而張遼這種小人也止步於此,從此張遼再也沒有任何成就。
像李典這種老好人和東吳的魯肅很像,身為儒將還是到東吳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