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漁樂阿偉
-
2 # 天天愛釣魚
滑口魚就是被釣釣放放導致的。水中環境複雜,生活不容易,找點吃的要拼命。所以滑口魚見到食物吞吞吐吐,甚至吃散落的餌料,但是還是要吃。生活不容易呀
-
3 # 釣魚人老高
垂釣是一項與魚鬥智鬥勇的運動,過程中釣魚人不斷摸索、總結技巧、方法,而魚吃餌也變得謹慎、小心,兩者呈現拔河狀態。回到釣友的問題“為什麼鯽魚、鯉魚被釣過後,依然會被釣起,有沒有記憶?滑口魚是怎麼來的?”為更全面、更準確回答這個問題,筆者結合垂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魚是否存在記憶?
2、滑口魚是怎麼形成的
3、鯽魚、鯉魚為何被多次鉤刺,依然上鉤
魚是否存在記憶?詩人徐志摩曾在名篇寫到,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並被廣泛流傳,不過這種說法是準確的,但基於上世紀的科技水平,無法對魚的記憶進行深入研究,做出這樣的判斷也無可厚非。其實魚的記憶遠超人的認知,據研究魚的記憶至少維持3個月的時間。其實在垂釣過程中並不少見,比如魚的癖食性,農村魚塘或者專業的漁場,塘主通常向水中投放一些顆粒飼料,除此之外,也少有其他食物,魚在長期攝食過程中,逐漸會形成食性依賴,只對接觸的這一款味型有較高的興趣,對其他餌料不怎麼感興趣,嚴重時甚至排斥。本質上是形成了味型記憶,即使間隔幾日,魚也會對這種味型有較高的敏感度。再者魚有洄游、交配甩籽的習慣,每到春季水溫穩定、食物豐富的時期,魚會成群結隊地遊弋到原來出生的水域,再次甩籽、繁衍,而這也是有長期記憶的證明或者某些訊號能激發它的記憶。
滑口魚是怎麼形成的透過前文介紹,魚是存在記憶的,而這恰是滑口魚形成的關鍵所在。滑口魚多出現在黑坑或者死水塘的老釣點,活躍、棲息在這裡鯽魚、鯉魚被多次鉤刺,釣了放、放了釣,鉤餌會對魚形成味覺、視覺刺激。當再次嗅到相近的氣味或者看到相近的顏色時,會激發魚的味覺、視覺極易,使之產生強烈的警惕性。魚的吃餌、攝食變得謹慎、小心:有時遇到餌料後,並不急於吞食,而是用嘴唇輕觸餌料,品嚐餌料、實體安全性;有時將餌料吸食後,迅速吞出,如此反覆多次,即常說的刷餌現象;有時甚至用尾巴擺動餌料,浮漂大幅度頓口,提竿卻無魚,其實這是滑口魚用分佈在尾巴的氣味細胞、神經感知餌料的味道,也是試探食物是否安全。所以垂釣老滑魚時,餌料、垂釣方法等均不斷調整、改變,以新的形式吸引魚的注意,降低它們的警惕性。
鯽魚、鯉魚為何被多次鉤刺,依然上鉤鯽魚、鯉魚多次鉤掛後,變得吃餌謹慎、小心、滑口,但依然上鉤,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魚,不管是黑坑,還是自然水域,魚為保持必要的新陳代謝、生理功能,需要攝食補充能量,所以遇到氣味濃郁,適口性佳的餌料,魚還是有攝食的衝動,雖然表現的滑口、開口頻率低,當然個別魚中偏口嚴重,不會對每個食物都感興趣的。
其次是釣魚人的垂釣技巧。為應對滑口魚吃餌謹慎,攝食不積極的情況,使用的釣餌除去香甜可口、氣味濃郁外,還會向餌料中加入適量新增劑,比如類似釣得快的小藥,用中草藥泡製的誘魚藥酒等等,這些微量物質能夠有效刺激魚的攝食神經,激發它們的捕食慾望。另外垂釣技巧、方法的調整,魚的天性使然,自然下落的小蟲、食物很容易刺激魚的視覺,魚也喜歡追逐這種食物。所以針對滑口魚,常用的飛鉛、行程釣法,都是透過調整鉛墜位置、浮漂形體,實現餌料的緩慢下降,模擬自由下落的小蟲,使魚放鬆警惕,引起它們的捕食,從而中魚提竿。
寫在後面本文首先對魚記憶的存在性做了介紹,接著描述了滑口魚形成的過程,最後對鯽魚、鯉魚被鉤刺後,依然攝食上鉤做了說明。不難看出,記憶的存在是魚滑口形成的關鍵,而魚啄食性的本能又為垂釣埋下了伏筆。因此釣滑口魚,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情,但這也是垂釣樂趣的所在。
回覆列表
這個也要看魚的自身情況,有些魚有搶食習慣,你釣上來放魚護裡,半小時後就會在搶食。也要看釣起來魚的受傷程度。如果手上比較嚴重,可能一週以上不會再開口。畢竟魚也是需要進食才會生存。如果經常被釣起來,就會出現滑口現象。
滑口魚,指的被釣上過的迴流的魚,或者對某類餌料 呈現 較為刺激疲備的反應,其現象上表現為,在中魚率上較低,餌料常 被吃完還是拉不上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