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5
回覆列表
  • 1 # 糯米麻麻Coco

    喪偶式育兒,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援(如早出晚歸、子女很難見面、無語言交流等)。

    在中國式家庭裡,往往母親是負責雞血的那一個,吃喝拉撒都照顧了,連學業也一把抓了;爸爸是負責雞湯的那個,陪玩或者玩孩子才是他的事。

      長久下去,媽媽覺得活都是我乾的,教育自然還是要按照我的思路進行下去;而爸爸一來是工作忙,二來是家庭發言權曲線式下降令其意興闌珊,參與感也逐漸下降,而與妻子的教育理念的差別,也使得夫妻溝通怎一個累字可以解決!真心希望每個爸爸都參與到家庭 孩子教育中來啊,解救下我們這些水深火熱得媽媽們啊~~

  • 2 # 輕糖私廚

    喪偶式,顧名思義就是沒有父親的育兒方式。

    現在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太普遍了。

    母親擔負起孩子的一切,小到穿衣吃飯,大到生病學習,都是母親陪伴。而爸爸就好像不存在,除了每個月固定給點錢,其餘時間都看不見他的身影。

    即便回到家,也不太會陪伴孩子,彷彿是隔壁家的孩子,自己該玩手機玩手機,該睡覺還睡覺。有老公跟沒有老公區別不大!

    孩子對母親有依賴性,對於父親這個角色也沒有太多感覺,因為長期見不到,不溝通,不親密。

    經常去公園,逛街,多數看見的都是媽媽帶著孩子,開車,買菜,爸爸有的跟著也不操心,有的甚至也見不到。

    有個朋友一家三口回家,她兩手拿著東西,兩歲半的孩子上樓梯摔了下來,當時爸爸也在卻沒有看好孩子,後來孩子姥姥責怪——這麼大的孩子上樓梯,也不說抱著。

    朋友委屈的說,自己雙手都拿的東西,而老公根本就啥事都不操心,不知道抱娃,也想不到危險。

    這個父親就是沒有參與過孩子的成長,沒有意識到兩歲孩子自己上樓梯是多麼危險的事情。

    很多父親都覺得,孩子長大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他們未曾體會其中的辛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人不生二胎的原因——喪偶式育兒,讓女人對生活變得絕望。

    希望更多的父親擔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現在女人自己可以賺錢。自己又能看娃,如果喪偶式育兒繼續存在,那對婚姻就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 3 # 海納百川0629

    所謂的“喪偶式”教育有幾種形式:

    第一、單親家庭;

    第二種、夫妻一方在教育物件的教育方面有“缺席”的狀況出現;

    第三種、同環境中的“教育”出現不同的教育“版本”(各教各的”

  • 4 # 閒姐愛嘮嗑兒

    如果,一年輕少婦感嘆道,喪偶式婚姻真不幸,老一輩肯定會安慰她,勸解她,看開點。

    說道喪偶,會給人很不幸的體驗和感受,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在現代社會,“喪偶”一詞,卻別有新意。

    因為它不意味著另一半生命的逝去,而意味著在精神共鳴上,在婚姻家庭中,另一半責任的缺失,不到位。

    比如,“喪偶式婚姻”的意思是有那個人和沒有那個人其實是一樣的,這樣的婚姻還不如一個人單身來的自在。

    比如,今日我們的主體——喪偶式育兒,意思是,對於孩子教育來說,那個人在孩子成長曆程中缺失,好像孩子是個單親家庭似的。

    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家庭的“悲劇”。

    對於現代社會喪偶式育兒中缺失的物件來說,一般以爸爸居多。原因自不必多解釋,簡單列舉幾個: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男子在家庭教育中一般扮演和藹慈祥的角色,男性成長緩慢,很難迅速融入做父親的角色中,男性很不擅長處理繁瑣的家庭事務和與孩子的矛盾等原因都是造成育兒重任落入母親肩頭的原因,也是喪偶式育兒的罪魁禍首。

    如何面對喪偶式育兒,如何給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父母雙方都參與進來,成了家庭中育兒主力們深思的問題。

    我們透過對多組家庭的對比發現,在育兒問題上,尤其是兒童啟蒙階段的教育問題上,父親確實對孩子的教育付出比較少,但並不意味著沒有。

    畢竟,面對混亂的家庭衛生和頑皮的孩子,母親脾氣再好,也很容易會爆發小宇宙。而男性在這方面的關注就比較少,或者換個說法,很多男性即使看到家中亂的不成樣子,但似乎也感覺沒什麼異樣,該做什麼還做什麼。那麼,當牽涉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時,這些家庭中的外部環境就很難會影響到父親。當母親脾氣上來的時候,就是父親出手解決孩子的時候。、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父親並不完全是那個被喪偶者,只不過,更多的,或者是大部分時間,都是母親在操作著孩子的教育而已。

    那麼,如何面對喪偶式育兒呢?

    首先要搞清楚,喪偶式育兒是誰的錯?

    是男性的不做為?還是女性的包攬一切?

    其實主要責任還是在喪偶式婚姻方面。追根究底,那就是女性的主動了。

    因為女性的主動,男性可以理所當然的享受現有的一切;因為女性看不慣男性做事的方法,所以不願意讓男性插手孩子的教育;因為女性強大的母愛氾濫,不願意讓孩子受到不負責任的教育。種種原因,造成男性樂的撒手不管,或者是有心無力,無法干預孩子的教育,逐漸在孩子的教育中消失。

    所以,找到了這個原因,女性朋友們可以對比一下,如果真的是這個因素的話,為了面對喪偶式育兒,你可以嘗試放手,讓男性試著與孩子相處,教育孩子明事理併成長。

    得到父母雙方共同教育的孩子,更容易獲得男女雙方共同的優點和處事風格,更容易理解感性和理性的知識體系,更容易感受到家庭的和諧和溫暖。對孩子來說,益處多多。

    在此基礎上,夫妻雙方可以針對各自的脾性和特點,來制定關於孩子教育問題的相關細則。首先,要根據各自的性格特點,處事風格,進行教育工作的分工。比如,擅長說理的,負責給孩子講道理,擅長學習的,負責給孩子輔導功課。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何種情況,夫妻雙方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要站在統一戰線上,不能夫妻雙方自己內部出了問題,讓孩子看笑話。

    當然,這個統一戰線和原則必須是雙方都同意的,不能是違心的。透過這麼做,就是為了讓孩子盡少的看到家庭矛盾,盡少的不去製造家庭矛盾,更好的遵從正確的教育理念,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該講究衛生的時候,就講究衛生,該獨立的時候就得獨立,不能依賴父母中一方,讓其成為自己的避風港。因為,當父母覺得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需要獨自到一個房間睡覺的時候,父母的意見是統一的,而不會出現,爸爸同意,媽媽不同意的情況,不給孩子可趁之機。

    最後的最後,科學的教育方式要與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相結合。

    我們從書本上,網路上看到很多教育專家,育兒專家的教育理念如何講科學育兒,這些觀點可以實踐,但最重要的還是看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在和媽媽一起的時候,教育效果更明顯的話,顯然媽媽會成為家庭教育的主力,這個時候,喪偶式育兒的問題可能就不存在了,因為這是順應孩子的天性做出的選擇,爸爸們也別以為沒自己啥事,你們可以在周邊打輔助,或者幫媽媽們做做家務,分擔一下,畢竟,照顧孩子,教育孩子也是一件極為辛苦的事情。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家庭教育,科學育兒,同樣需要夫妻雙方天衣無縫的配合。

    這才是婚姻家庭,不易出現悲劇的最佳方式。

  • 5 # 高質量陪娃的肉乎家

    喪偶式,其實說白了,就是不陪娃或者低質量陪伴

    工作太忙都是藉口!

    只要有心,用心,用會抽出陪娃時間,即便是10分鐘的時間,也可以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 6 # 石頭聊家庭教育

    喪偶,一般指的是丈夫。

    這種模式,以前很多,現在很少了!

    當然,這麼說有點絕對,但在城市中,夫妻雙方都很忙的情況下,丈夫很難脫離干係。

    對於什麼都不管,只沉迷於遊戲或手機的丈夫,妻子一定要好好教育啊!

    ————

    相比喪偶育兒,現在強調更多的是殭屍式育兒——偶爾管管孩子,還盡是給對方添亂,打亂了對方的思路,讓對方喪失了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很明顯,殭屍育兒更可怕,不光幫不了忙還開道車。

    ———————————

  • 7 # 博古百曉生

    可以說在中國大部分的家庭都在經歷著喪偶式育兒,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社會問題了。對於我自己來說,確實也同樣經歷著大家都在議論著的“喪偶式“育兒。

    回想到之前發生的一些事情,說實話滿心的苦和委屈啊。我有兩個孩子,大的已經上小學,小的上幼兒園中班了,在這幾年中都是我自己的媽媽幫忙一起照顧著兩個孩子(真的真的非常非常感謝我的媽媽!)先生因為工作的原因常年在外,很少回家,也就是過年的時候在家的時間會稍微長一些,所以對於孩子的陪伴和成長參與的非常少。

    悄悄的把這些告訴爸爸,說服他讓他去買那本孩子最愛看的書當小禮物送給孩子;私下做好準備工作,爸爸下班之餘請他陪孩子一起做那件孩子最想做的事。讓父親陪伴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能收穫成就感幸福感,而孩子也會認為爸爸很懂他,更願意和他一起玩。

    偶爾請男人下個廚,注意了,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說他做的好吃,並且懂得“詆譭自己”:“我做的再好也不管用,娃就喜歡吃你做的”,一次兩次三次,不出三個月你就能培養一個廚師出來,給他機會讓他成長。

  • 8 # 寶媽小世界

    “喪偶式”就是指夫妻當中的一方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缺席,生活中大部分是爸爸缺席比較為嚴重,有的只給足金錢,有的什麼都不管各種情況,孩子的吃、喝、玩、樂全由媽媽承擔。

    我帶大寶的時候完全體驗到這種生活,真的弄得身心疲憊,感覺老公就是可有可無的,我已經把他放到生活的邊緣,還是從頭說起吧。

    生大寶前,我們是各上各的班,各住各的,各玩各的,也沒有什麼矛盾,要生大寶的前一個月才和老公住在一起。生了大寶,我的生活完全發生了變化,每天都要照顧孩子的生活,但老公一點變化沒有,還是一樣的上班,下班有空就打遊戲,孩子哭鬧也不管,打著遊戲怎麼叫他他都不動,為這事不知道都吵了多少次,做月子期間我心就死了,做完月子我就帶著孩子回了孃家。

    回孃家休息一段時間後,產假結束該回去上班,我就帶著老弱多病的媽媽回公司上班,上班的日子也還過得好,有自己的媽媽和可愛的寶貝陪著吧,雖然每天都很累,但是看著媽媽和寶貝孩子我就很開心啦,也沒把老公放在心上。

    突然的一個日子,老公說他胃疼,要去做手術,需要我給他點錢,我就把當初他對種種不好說給他聽,讓他找他家人要錢去。因為我覺得雖然他真的有困難,可是想想當初我需要他及他家人幫忙時他的態度,所以我就直接打電話給我婆婆告訴她情況,婆婆還叫我帶著孩子去看看我老公,我就裝作沒聽見,也沒去看他。經過這事後,婆家對我也有想法,老公可能也死心了,我是看開了,隨他們的,反正我的生活沒有他們一切都很好,但誰也沒說什麼,就這樣平靜的生活著。

    到大寶一歲多的時候,由於公司的變故,我也想好好休息陪陪父母和孩子就辭職了。回孃家一段時間後,和老公住到了一起,我想看看老公的態度,看看還能不能生活下去。所以我就當起了全職太太,每天就帶帶孩子,伸手問老公要生活費,期間也鬧了不少,但是老公慢慢的改變了他的不良習慣,有空的時候就和孩子玩或者分擔家務。

    現在有了二寶,我們在家裡都是相互幫忙,這樣我感覺全職在家帶孩子也沒那麼累,看著兩孩子健康成長我真的很開心。

  • 9 # 635483604

    這個詞很難聽對不對,“喪偶式”育兒指的就是,另一半明明活著,但是在育兒這件事上,和已經喪命也差不多了。

    剛生產後,傷口疼得不行,還得半夜爬起來餵奶。但是身旁的老公卻在一旁玩遊戲。寶寶拉大便了,想讓老公幫忙換下尿不溼,洗下屁屁,老公早已在一旁鼾聲如雷。就更別提期待老公關注到更多哺乳期媽媽的需要了。這期間老公就像隱形人一樣,所以被稱為“喪偶式育兒”。

    這種現象非常常見。我覺得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女性進入家長角色更早。母親經歷十月懷胎,之前對成為母親這件事就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受。所以生產後能快速進入這個角色。而父親很多卻是從孩子出生那刻,才突然感受到,我有孩子了,我成了一個爸爸了。但是相比起已經很熟練的媽媽,爸爸作為家長的育兒能力,肯定是相形見絀的。

    2.中國傳統男性原很多就是以被照顧者的身份長大,即使是婚後,內心也還住著一個孩子。對育兒相對會不夠有耐心有興趣。

  • 10 # 靜心靜雅

    喪偶式育兒,這個詞自橫空出世,就讓大家口口相傳。為什麼?因為它的精準和狠毒。喪偶式育兒,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親)的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援(如早出晚歸、子女很難見面、無語言交流等)。

    這個詞,承載了太多寶媽們的淚水和汗水。一個人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一個人負責孩子的學習,一個人負責孩子的成長。有的寶媽是專職帶孩子的,有的寶媽是有自己的工作的。尤其身在職場的寶媽們,更是辛苦。我有一個同事,每天下班後自己帶兩個孩子,一個五週多,一個馬上兩週。從下班後一直到晚上孩子們睡覺,像個陀螺一樣不停的轉,做飯,收拾廚房,帶孩子出去玩兒會兒,輔導大寶的作業,給兩個孩子洗澡,給二寶衝奶粉,喝完後再衝洗奶瓶。一個事接著一個事,雖然都是雞毛蒜皮,但也每天一地雞毛。孩子哭了,鬧了,耍了,都要一個人面對。爸爸呢,吃吃喝喝應酬不斷,典型的喪偶式育兒。

    女人們已然越來越強大,女子本弱,為母則強。太多的女人們都明白其中的辛酸。女人們可以在職場遊刃有餘,也可以回到家脫掉高跟鞋立馬變身成保姆。而男人們呢?中國傳統的男權主義,賦予了男人們缺乏責任感的心理依託。掙了錢了,就是功勞大大的,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我已經夠累了,不要再拿這些事來煩我了。

    男人不去參與孩子的成長,一方面女人太累,另一方面就是孩子和爸爸間的關係疏遠。曾經有篇文章,說《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孩子只會在小時候需要更多的親情陪伴,爸爸們長期以來對待孩子情感缺失,想要讓孩子對你過度依賴,非常信任,無異於痴人說夢。

    衷心的奉勸各位爸爸們,等你老了,陪伴你的,只有你的妻子和你的孩子們,你的那些酒肉朋友,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的。你的所謂的應酬,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些沒有價值的意義的。不要再去浪費那些時間了。

    給妻子和孩子一分關懷,一分愛,其實就是在愛你自己。

  • 11 # 爸媽快來看

    說起“喪偶式”育兒,可能很多人還比較疑惑,“喪偶”一般指的是夫妻雙方,有一方逝去的意思。從表面上的文字意思來分析,可能很多人覺得“喪偶式”育兒,指的是父母雙方僅一人對孩子的教育。其實意思都差不多,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喪偶式”育兒,指的是父母雙方健在的育兒教育。

    “喪偶式”育兒,其主要的根源,卻是和父親有著精密關係,都說父愛如山,但是真正做到父愛如山的卻沒有幾個。很多人對父愛如山的解析,都在於生活中物質上的需求,母愛如蜜就是關愛和體貼,這也就形成了女主內、男主外的社會現象。而對於如今社會來說,媽媽是女強人,爸爸則是生活的蛀蟲。在孩子的眼裡,爸爸實際上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這便是“喪偶式”育兒的趨勢和形成。

    在《二胎時代》這部育兒大片中,其內部的劇情特別貼合於現代育兒難題。尤其是劇中女二號杜鵑的家庭更為典故。女二號杜鵑是一個嫁入豪門的富婆,家裡面有專門的育兒嫂照顧孩子,作為富婆她每天坐著甩手掌櫃,逛街做美容,出入各大奢侈地消費。可是物質上再多的消費,也填補不了內心的空虛,每天的清閒倒也失去了生活原本的色彩。

    當杜鵑迎來二胎女兒的降生之後,母性大發的杜鵑,才真正地找到了生活的充實和意義。雖然和大兒子有一些隔閡,不過最終也都被杜鵑的細心和陪伴化解。最讓人辛酸和落淚的劇情,就是杜鵑和她老公吵架,杜鵑被推倒在地的一幕。杜鵑在傷心之餘,她的大兒子體現了“小男子漢”的氣概,霸氣責怪爸爸欺負媽媽的行為。

    至今對杜鵑兒子的幾句責備話還歷歷在目,第一句“你為什麼推我媽媽,你是最壞的爸爸”,第二句:“你每天什麼都不用幹,回到家就知道做自己的事情,而媽媽每天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照顧妹妹,她有多辛苦你知不知道”當時就被兩句話感動又辛酸到了,感動孩子霸氣護母,辛酸孩子對父親的隔閡實在是太深了

    當杜鵑解釋爸爸忙是為了創造更好條件,要兒子給爸爸道歉時,孩子說“別人爸爸都陪著打籃球,而我每次都只能看著”。其實從簡單的一次爭執和責備中,可以看出在孩子的內心當中,他們需要的不是物質上有多豐富的提供,而是爸爸媽媽的陪伴。

    在當下的社會當中,有幾個父親在下班的時候,會急忙趕回家幫忙帶孩子,為了擺脫孩子的麻煩,很多人在下班的時候,都會在工作中能磨蹭一會是一會,還有一些經常以聚會為由,常常一個人在外邊瀟灑。在很多爸爸的眼裡,可能覺得自己每天掙錢養家餬口,是家裡面隱藏的大功臣,平時除了工作之外的時間,就要按隨自己心意來瀟灑,其實同樣身為母親的媽媽,在一個家庭當中的付出,越遠遠高於男性們的付出。

    同樣身為媽媽的女性,她們在下班之後,大部分都會以最快的速度,回家和孩子團聚。她們還會拖著疲憊身軀帶孩子出去玩,給孩子講故事、哄睡覺。而這些事情,作為父親的爸爸卻很少參與其中,所以在孩子的心目當中,他們最親密的人就是媽媽。因為媽媽的犧牲,孩子雖小但是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源自於母愛的溫暖。

    在孩子的教育當中,父親的參與也特別重要,父親的參與可以讓一個家庭更加完整幸福一些。而且父親的一些獨特教育,是母親沒有辦法給予的,比如說屬於父親身上的責任和擔當,以及剛強和社會的閱歷。為了不讓你的家庭成為“喪偶式”育兒,希望作為爸爸的你,可以在放下工作之餘,多陪伴孩子和家人。相信有著家庭的美滿和睦的同時,在事業上的工作也會順風順水。

    我們是2歲孩子的爸爸媽媽,從備孕開始我們就一起走過來,孩子從0歲到現在的2週歲給我們太多的感觸,孩子發現新奇的東西都來喊“媽媽,快來看”,“爸爺,快來看”,所以這是我們名稱的由來。

    孩子的成長,爸爸絕不能缺席,每天爸爸都會抽出時間一定陪著孩子,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每天都感受著孩子成長的快樂,積累很多的經驗特別想大家分享......

  • 12 # 樹洞媽媽

    喪偶式育兒,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援(如早出晚歸、子女很難見面、無語言交流等) 。

    喪偶式育兒想必是很多寶媽正在經歷或者已經經歷或是即將經歷的生活方式,面對宛如大齡巨嬰從來不分擔家務,也不承擔照顧寶寶責任,好像孩子就是自己生自己養,順便家裡還養了一個超大齡巨嬰,偶爾還指手畫腳。

    而我,現在正在經歷著這種喪偶式的育兒

    背景:1、孩子一歲零二個月

    2、老公在外地

    3、地點:我家

    4、成員:我、孩子、我媽(農村,在廠裡上班,沒有什麼週末)

    所以,家裡基本上就孩子我倆

     

    我之前的工作由於沒有合適的人交接,一直幹到上個月,在家裡繼續工作,這期間我每天就是忙孩子,忙工作、洗衣服、做飯......,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沒有睡過一個懶覺,對於家裡有個高需求的寶寶,很難想象自己是一個什麼狀態,有時候一下子就會爆發,感覺要炸掉了哈,其實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過會就好了,孩子調皮,沒有辦法,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當媽的都知道。這一年就感冒了一次,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孩子半歲的時候,兩隻手腕都是腱鞘炎,半夜都動不了,經常會疼醒,都是抱孩子累的,不過後來孩子大一點就好了,吃飯這個就不說了,反正吧,一個人帶孩子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我老公,在外地,我們原來在一個城市,生孩子,我才回來的。孩子有幾次感冒,自己一個人帶著去的醫院(沒在我家,有時候要回市裡給孩子打疫苗,一般會住一段時間)有次孩子睡著,抱著排隊拿藥,差不多有半小時......有時候影片,孩子把玩具放到嘴裡吃著玩,小孩子嘛,都喜歡把手裡拿的東西放嘴裡咬著玩,說你看她吃的什麼,趕緊拿出來,我自己看著呢,難道我不知道,玩具而已,又不是什麼尖的,有害的,搞得我看不好孩子一樣,越是離得遠,越是想要指揮一下,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沒法舉例子,只是想說,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

     以上只是想吐槽一下

     

    雖然我正在經歷著喪偶式育兒,其實我們可以安於當下,孩子便會快樂成長。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何必讓自己那麼累呢?自己的心情很重要,至少我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心裡很高興。我養孩子的策略,和我的家庭生活方式一樣重要,不要對自己做事的方式產生負疚感,也不要受他人看法的影響。無論什麼方法,只要能減輕自己的壓力,讓自己更加放鬆,心情好了,不用去管是不是喪偶式育兒,你的心情好了,孩子才會快快樂樂的成長,最後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ython資料分析師的就業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