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
2 # 禮泉老陳侃歷史
老話說,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當年,陳琳吃的是袁紹的飯,當然要盡心盡力,把袁紹的事當事幹。陳琳盡忠職守,沒錯!
陳琳有才,可堪大用。從罵曹操的檄文中即能窺豹一斑。曹操想一統天下,推行的是“唯才是舉”的政策,需要陳琳這樣一個既有才華,又忠於職守的人。
所以呢,曹操會看重陳琳這個人。
-
3 # 真我85918
主要是陳琳命好。曹操打敗了袁紹,已經有統一天下的形勢,這和當初剛拿下徐州時候的曹阿滿不一樣了。
那時候,曹操還年輕氣盛,本來對這些士族就不滿意(阿滿出身差點,經常被士族詬病),現在打了大勝仗,自然要立立威了。邊讓命不好,嘴還欠,經常在私底下譏笑曹操,就趕上這波了,不僅身死,還被曹操夷其族,全族三百多口全被殺掉,妻子兒子被燒成灰。他比較合適做這個雞,大名士,兗州士族代表人物,乾的事也不光明(背後說人),曹操殺人立威當然要選邊讓這種身份的。曹操也是沒想到殺完邊讓,會有那麼嚴重的後果,張邈反了,背後捅曹操一刀。這件事,對曹操影響很大。陳宮,張邈這都是好哥們啊,他們都能反我,可見士族的勢力有多大。曹操是要平天下,開太平的雄主,腦子不那麼熱了以後,就認識到自己的失誤了。陳琳命好就趕上曹操進步了,天下歸心,他要學周公吐哺了。
陳琳做人也講究。陳琳是跟誰就一心一意的輔佐誰,當官也知道造福一方百姓,這點讓曹操很看重,你罵我祖宗三代,那是工作,不涉及個人感情。你在袁紹那上班,寫大字報罵敵人,分內之事。容的下陳琳,也收了天下士族之心,至少是安了。陳琳啊,比邊讓名氣還打,建安七子之一呢,七子的文名可比三曹大。有邊讓的前車之鑑,曹操不會殺陳琳了。
陳琳也知道進退,關鍵時刻能服軟。曹操問他,你罵我就完了,幹嘛連我先人都捎上啊,太不厚道了吧,老陳。陳琳說了一句,我也沒法啊,曹哥你懂的。歸附曹操以後,陳琳還是寫軍書檄文,踏實工作,曹操也沒迫害他。
不過要說重用也算不上,不就是個司空祭酒嘛,也就是個參謀,司空府參謀不多得是啊,怎麼也得當上箇中郎將,類似參謀長才算重用吧。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
-
4 # 以史為鑑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黑為奸臣,戲曲裡面都是白臉的曹操。
大家都知道評價曹操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志記載)。但是後漢書裡面有不同的記載,許劭評價曹操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其實曹操和陳琳的故事也是一樣。
曹操之所以不殺陳琳還重用陳琳根本原因就是曹操愛才,以及曹操心懷天下的大度。下面兩個原因是次要原因。
一,陳琳有才有名,當時名士有特權在三國時期,因為戰亂,導致讀書人很少。因此有名的讀書人往往比起百姓都有特權。
像孔融、楊修,都是屢次三番譏諷曹操或是介入立儲這樣要命的大事之中,才被忍無可忍曹操所殺。
禰衡這樣的噴子,曹操都沒有殺,而是借刀殺人送給劉表,劉表很生氣但也不敢殺,把禰衡送給黃祖,結果黃祖大老粗殺了禰衡,引發天下譴責,最後滅亡無人來救也和此事有關。
陳琳雖然罵曹操罵的狠,但是曹操連三國第一噴子禰衡都能忍下,別說陳琳了。
二,陳琳識趣,投降後工作很賣力曹操自己在帥兵作戰時,還是比較講究自己的仁義形象,不到萬不得已,不玩屠城。
陳琳投降後,也是比較識趣,曹操故意問他,你為什麼罵我罵的這麼狠?連我祖宗三代都罵上了?
陳琳愁眉苦臉地回答:“我那時候是被形勢所迫,必須那樣做,沒辦法啊!。”曹操很愛惜陳琳的才華,也就不再追究那件事了,還任命陳琳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為陳琳和阮瑀所作。
充分發揮了陳琳的文采所長。有時候曹操想自己改一遍,甚至發現一個字都改不了。
陳琳最後死於建安22年的大瘟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陳琳,當時還有許多名人都死在了這場大瘟疫之中。
-
5 # 伯延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時,袁紹命他的秘書陳琳撰寫了《討伐曹操的文告》。陳琳下筆,文情並茂,細數曹操的罪惡,暴露曹操家世,極盡醜化之能事。
該項文告說:司空曹操的祖父曹騰,本是一個太監(中常侍),跟惡名昭彰的左悺、徐璜同屬一代妖孽,蠻橫兇暴,做出傷風敗俗的事,虐待人民;曹操的父親曹嵩,本是一個乞丐,被曹家豢養,用他貪汙得來的錢,爬到高位,把金銀財寶裝到車子上,運送到權貴之家;竊取政府的權力,企圖顛覆政府。而曹操本人,更是邪惡的,是閹割過的宦官遺留下來的醜類,既沒有人品,更沒有道德,狡猾無比,喜歡殺人制造混亂 是一個實足的敗類。
這篇文告不可謂不狠毒,從祖父罵到父親再罵到曹操。實話說,陳琳也是小人,罵曹操就好了,連人家祖宗十八代都罵了,而且有些還是捕風捉影之事,反正惡毒得很,什麼難聽罵什麼,只要是能醜化曹操的,不管真假,都丟給曹操。這也是我們華人貫用的鬥臭手段。
公元205年,曹操打敗袁家奪取青州、冀州、 幽州、幷州,大量延聘四州高階人才,收攬人心。
等到陳琳投降時,曹操問陳琳:你當初替袁紹撰寫文告,只可以攻擊我本人,為什麼連我的祖宗也一起攻擊?
陳琳承認有罪,請求寬恕。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曹操大笑並原諒了他,不再追究,任命陳琳為最高監察署文書官。
曹操為何不殺了陳琳,還重用他,原因很簡單:
第一,曹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唯才是舉,心胸寬廣,不僅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而且還能理解各位其主的道理,所以不加追究。
其二,曹操要奪取天下,說要收天下人才為已用,就要收取人心。原諒一個得罪過自己的人,還重用他,讓其他人知道曹操的心胸比天還大,有利於收攬天下人心。這是大氣魄,也是大戰略。
不知各位還有其它的看法麼?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陳琳罵曹,曹操不殺他,反而重用他的故事,已經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先說說“陳琳罵曹”是怎麼一回事。
(陳琳雕塑)
陳琳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原先他是大將軍何進的主簿(相當於文字秘書),那時候,何進為了對付朝廷宦官,準備把地方豪強引進朝廷來幫忙。當時陳琳堅決反對,認為這是除掉一群狼,來了一群虎。但是何進不聽他的話,終於釀成災禍,造成了董卓專權。
何進被殺,陳琳逃到袁紹那裡。
後來袁紹和曹操越做越大,成為北方兩大諸侯,勢若水火,終於爆發了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前,陳琳為袁紹寫了一篇戰鬥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
官渡之戰後,袁紹大敗,陳琳無處可逃,被曹操活捉。曹操大罵陳琳道,你寫檄文,罵我也就罷了,為何要罵我的祖父和父親?陳琳說,我是沒有辦法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曹操饒了陳琳,還封他為司空軍師祭酒(軍師祭酒這個官職,是由曹操最早設立的,曾經是由曹操最信任的謀士郭嘉擔任)。後來,又提拔他為丞相門下督。
我們看陳琳寫的這篇《為袁紹檄豫州文》,可以說,陳琳罵得那叫一個痛快,把曹操從頭到腳罵了個遍,把曹操做過的所有事情損了個遍。但是,曹操為什麼竟然沒有報復殺陳琳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曹操畫像)
第一,陳琳的這篇文章緩解了曹操的偏頭痛,曹操覺得陳琳的文章有治病奇效。
這可不是胡說的,史料記載,當時曹操正苦於偏頭痛,侍衛們把陳琳的檄文拿來給他看,曹操驚出一身冷汗,然後偏頭痛竟然就好了。
當然了,這裡說的意思,並不是說陳琳的文章真能治病,而是說他的文章寫得痛快淋漓,曹操非常欣賞。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一個文學發燒友,也是一代文學大家。他對能夠寫出好文章的人,是非常欣賞的。他欣賞陳琳的文章,就算陳琳在文章中罵他,他也不以為意。
第二,陳琳罵的話句句屬實,曹操無可辯駁。
官渡大戰之後,曹操抓到陳琳,他指責陳琳的是這句話:“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曹操只說了陳琳不該罵他的父親、祖父,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陳琳指責他的那些話都是對的,都是他幹過的事情。只不過陳琳在用語上過於誇張,道德評判的色彩過於濃厚。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檄文的格式,陳琳的這種用語,沒有什麼不對。
第三,曹操唯才是舉,而陳琳確實是一個人才,曹操捨不得殺。
曹操最喜歡的就是人才,“唯才是舉”是他第一個提出來的,區別於之前的“察舉制”。“察舉制”主要是從道德層面來評判人才,而“唯才是舉”根本不去考慮一個人的道德問題,只要在行軍打仗及治理國家上有用,就可以用。陳琳正是這樣一個人才,他最大的才能就是檄文寫得好,曹操正需要這樣一個寫檄文的人。後來曹操出兵打仗的時候,每次要寫檄文,都是讓陳琳來寫的。
(袁紹劇照)
第四,陳琳歸附曹操以後,真心實意跟隨曹操,不反對他。
魏晉文人是很有傲氣和傲骨的,他們很少向權貴低頭。禰衡反對曹操,那樣罵曹操,絕不向曹操低頭,曹操都沒有殺他。最後曹操忍不住了,放他出去讓黃祖殺他,曹操都不殺。曹操殺了孔融,那也是孔融不斷反對曹操。不過曹操就算殺孔融,曹操找的藉口也不是孔融罵他,而是曹操認為孔融侮辱禮教(孔融說,父母對兒女無恩,不過是一個容器而已)。陳琳既然歸附曹操,後來又沒有反對過曹操,曹操沒有理由殺他。
第五,曹操不殺陳琳,可以爭取到更多的人才。
曹操放了陳琳,還給他官做,大家會覺得曹操是一個寬厚大度的人,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所以天下的人才都會對曹操趨之若篤。可以說,陳琳事件,給曹操做了一個活廣告。而曹操的人才也是三國諸侯中最多的,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參考資料:《三國志》)
-
7 # 大蔥侃侃侃
陳琳這個人,歷史記載不多,但足夠有分量,他是“建安七子”之一,當時公認的文章大家。
既然是七子之一,那自然也是名士。東漢末年,名士是擁有很強大的話語權和社會能量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輿論走向的,因為就這幫人識文斷字。
自何進密謀誅殺宦官反被宦官所殺,袁紹曹操又反過來殺了宦官,再到最後董卓進京一通亂搞,東漢的政治勢力其實已經發生鉅變,那就是軍閥和士族共天下的格局。
曹操自己,並非名士出身,而且也不太看得起士人,因此還吃了大虧。之前他剛出道,小夥子血氣方剛,因為名士邊讓對自己不恭,殘殺了他,當時就引發了自己集團內部的叛亂,陳宮就是這個時候離開了曹操,從此死心塌地跟隨呂布,往死了收拾曹操,可見影響之惡劣。
官渡之戰,發生在曹操的盛年之時,他的政治成熟度已經很高了,陳琳,既是天下有名望計程車人,又是袁紹集團的老人,本人毫無軍事能力,行政能力也欠考,這種對曹操毫無威脅的才子,多一個在身邊,何樂而不為。曹操志在天下,個人榮辱不是首要目標,也樂得拿陳琳做個樣板,像天下昭示自己的胸襟氣度。
這裡值得留意的背景故事有兩個,第一個是,官渡之戰以前,那個降而復叛殺了曹操兒子和愛將的張繡來投降了,曹操非但沒有問罪,還大肆慶祝,和他結成兒女親家。可見這個時候曹操的腰桿也沒那麼硬氣,需要做好統戰工作,既然能原諒,至少是表面上,張繡這個人,那罪過更輕的陳琳自然更不在話下。
第二個是,大家都覺得官渡之戰以後袁紹集團基本上就歇菜了,其實不是,袁紹家族在河北的統治很強,曹操用了8年左右的時間才算正式肅清了全部殘餘袁紹勢力,可以說,平定河北,既給曹魏的強生奠定了強大的基礎,但也拖慢了曹操一統天下的步伐。
對於這一點,曹操本人是很清楚的,打敗了袁紹,路還很長,所以,對舊人的籠絡也很重要。
最重要的一點,曹操自己也是個愛才的人。大家想想當年他有多麼溺愛自己的兒子曹植,就是因為曹植文采超群,操操這麼雞賊的人,都會因為兒子文章好差點想傳位於他,可見他骨子裡對是個相當愛才重才的人。
-
8 # 歷史百家爭鳴
陳琳,曾經寫過一篇名為《為袁紹檄豫州文》的文章,在這裡面他痛斥了曹操,把曹操罵的是體無完膚,還罵了他祖宗三代。據說當時曹操正患頭疼,躺在床上聽到陳琳的文章後,驚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頭疼病就好了,可見陳琳文章的威力。但袁紹敗後,他歸附曹操時不但沒有得到任何懲罰,還擔任了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為陳琳和阮瑀所作,可見曹操對他有多器重,那為什麼曹操還能得到曹操重用?
陳琳雖說寫了這篇讓曹操不爽的文章,但是這篇文章透露出陳琳的才華,而曹操最喜歡的就是有才之人,他非常重視人才,像官渡之戰前許攸跑來投靠曹操,曹操聽到他來之後,是光著腳迎接他,可見曹操對人才的重視,所以他才會不計前嫌地接納陳琳。曹操重用陳琳,會起到一個好的效應,就是向世人彰顯曹操的寬宏大度與愛才,這可是個極佳的政治宣傳,這樣就會吸引天下的英才來到曹操的身邊為他效力。要是曹操把陳琳殺了只是為了簡單的洩憤,那可就會得罪一大批文人墨客,覺得曹操是個屠夫,失去了人才的曹操怎麼能爭天下呢?而且官渡之戰後的曹操正是勢力快速發展的時期,他正需要有大批的人才來到他的身邊,為他出謀劃策,要不然單靠他一個人也拿不了天下。曹操對人才的重視,正是他能成為勢力最強的梟雄的重要原因。人才,在任何時候都是不過時的,放在當今更是如此。
-
9 # 清峰徐來89
曹操文采不錯,更是出了名的愛才如命。只要是一個人有真真正正的才華,曹操就不惜一切代價的得到。況且,當時陳琳也是各為其主,為袁紹效力。曹操這樣惜才愛才,更是用人之際,如果殺了陳琳,就不會有更多才華的人來投奔曹操了,這樣就得不償失了。曹操何等精明的人物,又怎會犯這樣低階的錯誤。
歸根結底,曹操胸襟廣闊,海納百川,一代梟雄。
-
10 # 捨得
很簡單,曹操當時剛剛把袁紹滅了,躊躇滿志,志得意滿,自信心和實力大增,所以會寬容的對待每個人,這時自然會對陳琳網開一面,留為己用的,跟失意時幹掉楊修異曲同工,一句話,失敗的散兵遊勇是具有破壞力的,而打了勝仗的軍隊會紀律嚴明。
-
11 # 章程是個好青年
你都說了喜怒無常了,沒來由的殺,沒來由的不殺,才叫無常對吧?你把曹總說得喜怒無常這麼沒水平了,我就不用跟你分析陳琳的才華,以及曹總愛才,以及那些殺掉的人為什麼非殺不可了對吧?
問得真沒水平!
-
12 # 文史磚家
魏武帝曹操外寬內忌、睚眥必報,但凡是得罪過他的人鮮有能善終者,就連頭號大謀士荀彧也因為反對他稱魏公,而落得被逼自殺的結局。但凡事都有例外,袁紹的幕僚陳琳當年曾寫檄文辱罵曹操,但在投降後卻得以善終,並深受重用,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那麼,曹操為何會一反常態,饒恕得罪過自己的陳琳?
01 辱曹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袁紹與曹操鏖戰於官渡。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雙方在正式交鋒之前,需要先打一場“文宣戰”,以檄文的形式歷數對方的罪狀。這些檄文通常由擅長文字工作的幕僚來完成,拜這些人的生花妙筆所賜,很多檄文氣勢磅礴、文辭俱佳,在當時傳誦一時,甚至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例如,駱賓王為徐敬業撰寫的討伐武則天檄文,便被選入《古文觀止》當中。
袁紹劇照
陳琳在文壇的影響力雖然不及駱賓王,但他替袁紹撰寫的討曹檄文同樣堪稱佳作。在這篇文章當中,陳琳以筆代舌,將曹操罵得狗血淋頭,稱他作為宦官的後代“剽狡鋒協,好亂樂禍”,並且挾持天子、飛揚跋扈,堪稱國賊。不僅如此,陳琳還宣稱曹操盜掘皇陵,是令人不齒的盜墓賊。後世之所以把盜墓賊稱之為“摸金校尉”,便來源於這篇文章。
陳琳在檄文中不僅痛罵曹操,而且還把他的祖先也羞辱一通。曹操的養祖父曹騰是一位形象不錯的宦官,但在陳琳的筆下卻成為“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的死太監,跟同僚左悺、徐璜等人一起犯下滔天罪行。至於曹操的父親曹嵩,則成了一位靠賄賂權貴而竊據相位、禍亂國家的奸臣(注:曹嵩曾用1億錢買得太尉一職,但在任僅1年,且沒有犯下大錯)。
曹操看到陳琳的檄文後驚怒交加
實事求是地說,陳琳這篇檄文雖然有一些不實之詞,但基本上符合事實,令曹操很難辯駁。因此,當讀完這篇檄文後,當時因害頭風而臥床的曹操,竟然驚出一身冷汗,隨即翕然而起,頭風也頓時痊癒,由此可見陳琳文筆之功力。曹操是個很記仇的人,既然遭受陳琳如此羞辱,焉能不對他恨之入骨?
02 降曹
流傳至今的戰爭檄文有很多,其中不乏起到巨大作用的傑作。例如,護國運動之所以很快取得成功,由梁啟超撰寫的《護國討袁檄文》功不可沒,因此時人讚譽他“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不過,陳琳撰寫的討曹檄文卻沒能起到類似的作用,袁紹非但沒能擊滅曹操,反而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大敗虧輸,倉皇逃往老巢鄴城,沒多久便羞憤而死。
陳琳最終投降曹操
袁紹病死後,長子袁譚、幼子袁尚因爭位大打出手,曹操趁機渡河北上,經數年奮戰,最終攻克鄴城、掃平冀州。鄴城淪陷後,陳琳無處可逃,只能厚著臉皮去投降曹操。說句題外話。當年曹操、陳琳同在大將軍何進手下做幕僚,雖然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但關係卻相當不錯。也正因如此,陳琳才敢去見曹操,希望後者念及友情放他一馬。
且說,曹操一見到陳琳便不禁兩眼冒火,聲色俱厲的指著他的鼻子罵道:“你這傢伙還有膽量來見我!當初你為本初(袁紹的字)寫檄文辱罵我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汙衊我的祖宗三代呢?”陳琳明顯早有心理準備,因此在聽完曹操的指責後,便苦笑著辯解道:“在下也是被袁公所逼,實在沒有辦法啊。正好比‘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還望司空(注:曹操時任司空)恕罪。”
曹操最終饒恕陳琳
因為當初那篇檄文,曹操對陳琳恨入骨髓,巴不得對他食肉寢皮,以解心中的怨氣,但他最終還是饒了陳琳一命。其實,曹操之所以寬恕陳琳,除了念及昔日的友情、欣賞他的才華兩大原因外,還在於陳琳的辯解確實很有道理,如果殺掉一位被逼著寫檄文罵自己的名士,豈不是顯得自己的器量太小?畢竟,曹操身為宰相,需要顧及輿論的力量、維護自己的形象。
03 善終
作為“建安七子”之一,陳琳不僅文筆極佳,而且還頗有謀劃才能,也正因如此,在投降曹操後並未被摒棄不用,反而深得重用。在降曹後的十餘年時間裡,陳琳歷任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等職,從事編寫軍國文書、檄文等工作。由於陳琳的文采斐然,所以每次他的稿件遞到曹操手中時,後者總會在讚歎之餘竟不能為之增減一字。
曹操對陳琳甚是信任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京城許昌一帶爆發大規模的瘟疫,死者不計其數,其中便包括“建安七子”中的4位,即徐幹、應瑒、劉楨,以及本文的主角陳琳。雖然曾經撰寫檄文辱罵曹操,但陳琳非但沒有被殺,反而深受重用、得以善終,跟荀彧、崔琰、婁圭等人的下場相比,實在是幸運得多。
參考書目
范曄(劉宋):《後漢書》,中華書局2000年版。
陳壽(西晉):《三國志》,中華書局2007年版。
司馬光(北宋):《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15年版。
-
13 # 揚揚156319522
他愛惜人才。一個有大略才能的人就愛惜人才。他從基本上一經築建好了。基本力量。他不怕這些單個的人才不聽他的。因為這些單個的人才也要成就一翻事業。因些這些單個的人才不會組建基本力量。只有參與於此。方能成就事業。
-
14 # 浙江迪爾遜科技
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深知人才的重安性,也深諳吸引和籠絡人才之道,曹操推行“唯才是舉”的措施,以致曹魏謀臣如雲、猛將如雲。陳琳《討曹操檄》寫官渡之戰前,而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後大量收編了袁紹手下人才,不殺陳琳並厚待之,有示範效應。
-
15 # 夢遙路長
曹操後來打敗袁紹抓了陳琳曹操不僅沒殺他,反而養著他了。
曹操抓住這陳琳以後問他,你說說我就說我可不該罵我家先人啊,這陳琳倒是也知趣,承認自己形式所迫也不是有意罵的,本來曹操也不想殺他就留下了,陳琳從此也是就真心跟了曹操。最大的原因就是曹操珍惜人才,愛才,想讓天下有才之人為自己所用,以圖霸業。
-
16 # 在哪梨花深處
曹操是政治家,政治家都是利益動物,一切行為以利益為導向,個人的道德和情感都是次要的。
陳琳是才子名士,對他是有用的,所以他當然要既往不咎。退一步來說,就算這人本身對他沒用,但是他的存在就是一種象徵,別人一看,曹操對和自己有深仇大恨的人都如此優待,何況我們呢?這樣一來大家就都去投奔曹操了。
這就是“千金市骨”的道理。而他晚年的一些行為,也是利益使然。年輕的時候,他的掌控能力強,自然可以心胸寬廣;等到老了,他覺得自己控制不住局勢了,就會傾向於用殘暴恐怖的手段來維持統治。而歸根結底,都是政治家的利益本性使然。
回覆列表
陳琳是曹操喜歡的才子
先回答問題,曹操喜怒無常動輒殺人,陳琳幫助袁紹痛罵曹操,為何還會受到重用?我的回答是沒有理由,陳琳,曹操喜歡你。
陳琳,漢魏間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有一篇罵曹操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就是陳琳作。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犭票狡鋒協,好亂樂禍。幕府董統鷹揚,掃除凶逆;續遇董卓,侵官暴國。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故遂與操同諮合謀,授以裨師,謂其鷹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輕進易退,傷夷折衄,數喪師徒;幕府輒復分兵命銳,修完補輯,錶行東郡,領兗州刺史,被以虎文,獎蹙威柄,冀獲秦師一克之報。而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于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幕府惟強幹弱枝之義,且不登叛人之黨,故復援旌擐甲,席捲起徵,金鼓響振,布眾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復其方伯之位:則幕府無德於兗土之民,而有大造於操也。
後會鑾駕返旆,群虜寇攻。時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離局;故使從事中郎徐勳,就發遣操,使繕修郊廟,翊衛幼主。操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省禁;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臺,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弄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百僚鉗口,道路以目;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而已。
。。。。。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佈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迫之難。
陳琳一個個文弱書生。倘若不是生逢亂世,也許文人陳琳會在“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靡靡之音中了卻一生。可是亂世不容你不走進政治。先來看一下陳琳的從政之路:漢靈帝末年,曾任大將軍何進主簿,後董卓肆虐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袁紹使之典文章,軍中文書,多出其手。
後來,袁紹和曹操翻臉了,要打一戰。戰前總要做個動員大會,於是袁紹要求陳琳寫一篇“重口味”一點的文章來埋汰曹操一番,於是,著名的《為袁紹檄豫州文》應時而成。
罵人也能罵得如此暢快淋漓義正詞嚴字字珠璣,縱貫古今恐怕也只有陳琳能做的出來。寥寥數語,罵盡曹門三代,只可憐了曹家那些見不得光的醜事,經過“毒舌文人”陳琳的藝術宣傳,全成了民間百姓家的笑談,這也難怪檄文傳至許昌,“時曹操患頭風,臥病在床,左右將此檄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頭頓愈,從床上一躍而起。”文章竟有如此療效,卻也怪事,“陳琳之檄,可愈頭風”,更成了一個很有名的典故。
富有戲劇性的是,官渡之戰袁紹大敗,陳琳居然被曹軍俘獲。可以想象,一場殘酷的“文字獄”正在向陳琳悄然走來。不過,事態的發展卻恰恰相反。曹操竟然不計前嫌,拉著陳琳的手笑著戲謔:“辱我足矣,奈何辱我祖?”受寵若驚的陳琳尷尬地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由此看出,陳琳這位同志寫作其實是沒有多少操守的,只要時局需要,他可以潑墨水,也可以唱紅歌,還可以貼大字報。反正,一切按領導的既定方針辦。當然,在曹操面前擺個低姿態認錯後,陳琳依然仕途享通,繼續做他的文書工作,只不過,領導換成了曹操。
還有一個運氣就沒有他好了,這個是孔融,《後漢書.孔融傳》有這樣一個記載:“時,年飢兵興,操表制酒禁,融頻書爭之,多侮慢之辭。”講的就是某年是饑年,曹操出於對軍國大計的考慮,認為應該禁酒,使糧食用來補充兵用,因此頒佈了《禁酒令》。恰巧孔融偏偏是個“酒君子”,禁酒不是等於要了他的老命,於是他寫了《難曹公表制禁酒書》,裡頭對曹操禁酒的舉動百般揶揄。孔融說道:“曹公,你禁酒可以,但聽說夏桀和商紂王是因為女色亡的國,那你怎麼不乾脆把婚姻也禁止算了。”面對如此大膽的頂風作案,曹操自然憤怒異常,只是由於忌憚孔融的才子大名,並沒有當場發作。
硬骨頭的孔融,在和權臣曹操抬槓中嚐到“甜頭”,說話越加有恃無恐。終於,孔融沒心沒肺毒舌言論還是給他帶來了滅門之禍。孔融是個不拘小節的人,他在公開場合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也就是說,父親對於兒子有什麼親情可言?歸根到底父親生下兒子的本意不過情慾發作的一種本能罷了;兒子同母親同樣來講又有什麼感情了?就如同放在瓶子中的一個東西,出來後就分離了,沒有任何關係了。這種離經叛道的言論,就是在現在也會被認為是大逆不道。更何況當時漢代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孔融所謂的“孝道不足守”,不正是狠狠地扇了當權階級一個響亮的耳光。孔融的這出毒舌事件,終於給曹操抓住了把柄。赤壁之戰前夕,北方局面已定,曹操為了排除內部干擾,開始對孔融下手了。他授意丞相軍謀祭酒路粹誣告孔融“欲規(謀劃)不軌”、“跌蕩放言”。罪狀就是孔融這段有悖人倫的言論。就這樣,“一代大儒”孔融被棄市,妻子兒女同時遇害。
同人不同命啊!陳琳罵曹操是平步青雲,孔融卻是身首異處,看來對於曹操而言,一定要注意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