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廈門老新
-
2 # 魯生2020
什麼名著也不用精讀,關鍵事,關鍵人物記清即可。看閒書,掉眼淚,為古人擔憮。不可為之為之,愚昧!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學子的追求!
讀《紅樓夢》,不是讓你成為《紅樓夢》中人!而是認清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官場家、國處世氛圍。不是把古書中詩詞歌賦背熟,而是看清富人子孫的教育方法和知識內容。
《水滸》中一百單八將的英雄壯舉不可學,除掉邪惡,扶貧濟困的精值的讚頌!為《水滸》譜寫的歌,壯勇不壯行,該出手時找法律。這就是對古書的淺識!
-
3 # 人生如詩14
讀書先泛泛而讀即可,包括人家介紹的書。但真正的名著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多讀幾遍,不一定通讀。我看回答問題中沒有人為的劃定什麼是名著,這很好,各人有各人的感覺和領悟。有偏史的有重文的,還有喜歡科學或藝術的……
如果提問者的意思是文學名著,那也不非要讀四大名著,而且四大名著也不一定全讀。
我介紹兩本書,一個是《世說新語》、一本《搜神記》,挺有意思的。
-
4 # 薛廣禮
我們應該如何讀名著?不管是名著或不是名著?都可以讀。關鍵問題是讀者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去讀?“書以載事”,它都能記錄了時代,人物形象,事態發展與經過。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概況。所以,從名著中也可以讀出所記錄的社會發展規律性。或是由興勝時期走向衰落?或是由衰落期而走向興勝。還可以從書中讀出人物特點,透過人物形象優缺點可以鑑別得失。用分析的方法去讀書,一般情況讀一遍就可以了。當然有時間再讀一遍,肯定會進一步提高認知水準。收起。
-
5 # 亦然老透
古今中外的名著,是我們人類的一份寶貴財富,理應受到我們的重視和保護。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閱讀名著呢(本文只涉及文學名著)?我認為有兩個情況或兩個層級:一般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
一般性閱讀,就是為了瞭解故事內容,瞭解故事中人物和命運結局。這種閱讀只是停留在好奇和消遣的層面上,而這種閱讀方式是普遍的為大多數人所使用的。當然,這種閱讀也可以在消遣的同時,受到書中美好東西潛移默化的影響,對陶冶情操也是大有好處的,是無可厚非的。
探究式閱讀,主要被文學愛好者,特別是有志於文學創作的人所採用。這種方式有兩個特點,一是反覆多次地閱讀,二是帶著問題去閱讀。下面我著重談談,帶著問題去閱讀這一點。
讀者感悟出名著的中心思想,他會產生一個問題,作者是怎樣把中心思想,完美得表達出來的?於是,他會從名著的構思,結構和表現方法中找答案。
再如,讀者感到書中人物形象非常鮮明生動,被深深得感動了。這時,他也會產生一個問題,即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於是,他就會向書中的人物塑造手法找答案。看書中是怎樣進行人物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的。這樣,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在精神世界得到滿足,而且在創作技巧上也是大有收穫。
總之,不論各位採用那種閱讀方式,我都向你表示祝賀,因為你擁有了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方式。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文學巨匠茅盾讀名著的方法是,最起碼讀三遍。他認為: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讀完,這好像是在飛機上鳥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是慢慢地讀,細細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結構;交流讀書心得,嘗試名著探究文學巨匠茅盾讀名著的方法是,最起碼讀三遍。 他認為: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讀完,這好像是在飛機上鳥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是慢慢地讀,細細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結構;第三遍是要細細地一段一段地讀,這時要注意研究到它的煉字煉句。初中生讀名著,往往停留在茅盾先生讀名著的第一遍基礎上,即僅僅停留在熟悉作品的故事情節等表層意義上,加之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多,要達到每篇名著都讀三遍是很困難的,因此,在閱讀中交流讀書心得,嘗試名著探究,進一步發揮課外閱讀獨特的教育作用,就顯得特別重要。每兩週我們便在班上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交流一般採取讀書報告會、討論會、辯論會、演講比賽等形式。 如閱讀《三國演義》時舉行了“我最喜愛的三國英雄×××”為題的讀書報告會,並舉行了以“曹操到底是英雄還是奸雄”為主題的讀書辯論會。讀書交流會的開展,讓學生展開思想的翅膀,對名著做出探討,他們提出質疑:諸葛亮真的有那麼神?周瑜是東吳的一位智勇雙全的大將軍,心胸真的那麼狹窄嗎? 此外,我還要求學生四人一小組,不定期組織編制手抄報……這一系列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求知慾強,他們對問題往往有著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對名著的閱讀,大多能在熟讀幾部的基礎上,用研究的眼光,提出質疑,此時我耐心地幫助他們選擇他們感興趣的研究主題,進行適當表揚,與他們共同查詢資料,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結論寫成簡單的研究報告,並及時把結論編入手抄報或牆報。以《紅樓夢》和《水滸傳》為例,學生們認為這兩部名著的結局不是很完美,對續寫或改編等再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再創作過程中,表現出了不同凡響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