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帆寶兒

    1941年11月26日,日本海軍秘密艦隊從日本出發,開始潛入北太平洋,秘密艦隊包括9艘驅逐艦、2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潛水艇、7艘燃料船以及6艘載著400多架飛機的航空母艦,這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

    美國的戰列艦受到攻擊被損害,發生了漏油事件。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成功的,但這並沒有震懾到美國,反而促使美國參戰,最終日本在四年後無條件投降。

  • 2 # 專解不惑

    日本當年為什麼攻打珍珠港?

    答: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日本自以為海軍空軍強大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不到九個月打敗了號稱世界前三位的大清海軍

    1904年2月8日,日俄海戰爆發,用了近一年零七個月的時間打敗了俄羅斯海軍

    從此日本海軍實力確立世界前三位

    二:中國全面抗日,日本軍用物資緊缺,節節敗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入侵中國

    1932年,日本佔領東北三省

    1937年7月7日,中國向日本全面抗戰

    1938年,日本軍用物資開始緊缺,戰場上節節敗退,日本高層作出“南上”和“北下”突破方案。

    三:日本“北下”突破失敗

    1939年5月,日本向俄羅斯大軍進攻,想掠奪軍用能源,但經過4個多月的激戰,日本“北下”突破慘敗而終。

    1940年,日本幾乎彈盡糧絕,只能謀“南上”突破,目標東南亞地區的國家

    四:日本“南上”突破受阻

    日本向東南亞地區進行了突破式侵略,但傷了美英國家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因為有一部分是美英的殖民地。

    1941年,中英美荷聯合對日本進行了經濟制裁,美國向日本停止了軍用物資供應,日美利益合作關係徹底破裂。

    五:日本偷襲美軍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

    日本高層意識到,“北下”突破已不可能,要麼投降,要麼“南上”突破,但遇美英反對制裁,日本軍國主義決定拼死一搏,但陸地戰肯定失敗,只有海戰才有希望,攻打美軍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中轉站為主要目標,為開展東南亞地區侵略掠奪緩解壓力,然後逼美國妥協停止制裁,日本高層判斷偷襲勝算的把握很大。

    1941年12月8日,日本的海軍在山本大將的指揮下,偷襲珍珠港成功,可惜美國的航母不在基地,只炸沉了美軍的4艘主力艦,炸燬了188架飛機,對工業大國美國來說只是拔了一根毛。

    1941年12月11日,美、英、澳、荷等二十多個國家向日本宣戰。

    1941年12月21日,德國和義大利也只能被逼向美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全面爆發。

  • 3 # 飛機飛到海溝

    這個回答過。偷襲珍珠港的戰略目的是要癱瘓美軍的太平洋艦隊,短時間內無法有效控制東南亞。為日本贏得掠奪東南亞資源和穩固防禦要塞爭取時間。佔領珍珠港無法保證補給線,航線也容易遭到美蘇艦隊的攻擊,也沒有戰略意義,山本自然是不會幹的。所以攻打珍珠港是必須的同時也是無奈的。

  • 4 # 江南布衣王

    很簡單,日本發動戰爭根源在於擴大生存空間,戰爭本身又需要石油、鋁銅鐵、橡膠資源,北進西伯利亞碰了壁只好回頭南進,南進是美英的勢力範圍,英國無力,只有美國是對手,美太平洋艦隊是南進最大阻力,殲滅太平洋艦隊讓美軍一兩年內無力反攻,從而為日本贏得足夠時間

  • 5 # 施室金匱

    日本當時90%的石油進口都從美英來,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後,事實上在經濟方面已經對日本宣戰了。

    美國要求日本恢復九一八時的領地範圍,其實也是逼死日本的,所以日本別無選擇。

    如果日本不進攻美國,其號稱世界第三的艦隊只有半年的油料,而對於打入中國腹地的日本海軍來說已無作用。

    且在東北的張鼓峰、諾門坎已輸俄國,陸軍僅有的機械化師團已無,固已無北進可能。

    剩下其實就兩條路線,攻擊菲律賓美軍還是珍珠港美軍。從線路和資源考慮首選應該是菲律賓。但考慮戰略位置,如果不首先殲滅美太平洋艦隊主力,即便佔領菲律賓也會被美軍攔腰截斷其在東南亞奪取的資源。後期的美軍反攻就是這個戰略進攻路線。

    所以,偷襲珍珠港即是無奈也是必須!

  • 6 # 軍緣鑫播客

    日本不宣而戰攻打珍珠港,自然是為了稱霸太平洋,繼而獲取戰爭資源的戰略考量。但是他們有三個沒想到,但凡想到一條,也不應該動這份心思。

    沒想到,偷襲的效果差強人意。

    日本人鋌而走險,無非是美國停止對日貿易,其中包括日軍最為需要的石油。因此,他們只好孤注一擲。按照日本海軍設想,此次空襲能夠讓美國的艦隊基本喪失戰鬥力。

    但是,日軍沒想到,美軍的航母脫離了母港,沒有遭遇轟炸;部分飛機被從機庫調離,分散停於周邊的小型機場;被擊沉的艦船迅速被打撈,經改裝補修反而提升了戰鬥力。

    沒想到,美國的國防動員能力如此強大。

    美國在參戰前,陸軍只有10萬人,坦克只有300多輛,海軍主力就是停靠在珍珠港的艦船。然而,美國在一戰和二戰前夕靠軍火生意發了橫財,其軍事工業水平穩居全世界第一。

    而在參戰後,美國共生產了8萬多艘艦艇、10萬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7萬多門大炮和29萬多架飛機。而兵員達到1千多萬,其中陸軍89個師600多萬人,海軍380多萬人,擁有1萬多艘艦艇(其餘賣予盟軍)。如此龐大的兵力兵器,足以獨立發動一次世界大戰,可見美國的國防動員能力多麼強大。

    沒想到,美國能比德國先研發製造出原子彈。

    在廣島和長崎吃上原子彈前,聽說過這玩意的應該不多,而日本作為德國的盟國,至少知道還有這麼大規模的殺傷武器。可是,已經擁有火箭的德軍,沒來得及製造出原子彈就投降了,而美軍率先擁有了這樣的武器,並馬上拿來嘗試威力。

    如果日本海軍能審時度勢,哪怕猜中一條兩條,其大本營也不會做出南下的戰略計劃,而北上夾擊蘇聯,將會是日軍的唯一選擇。

  • 7 # 四馬奔程

    二戰初期,美國由於遠離主戰場,所以本土並未受到戰爭的波及,美華人民過著相對安穩的生活 。然而日本不宣而戰,毫無徵兆的轟炸了美國的珍珠港,把美國也捲入到殘酷的戰爭中來,日本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主觀原因:日本的軍事高層料定美國遲早會加入到戰爭中,而日本軍隊的狀態越來越皮軟,如果美國突然發兵,到時日本很難招架的住。況且日本的目標從來都不僅是中國,日本幻想著稱霸亞洲乃至整個世界,不允許任何的潛在威脅,所以必須先下手為強。客觀原因:日本國土面積很小,資源有限,然而戰線越拉越長,人力物力消耗嚴重,甚至做子彈的原材料都出現了短缺,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必須尋求新的資源供給,來維持日本軍國主義擴張的道路。經過綜合考慮,美國成為了日本的首選目標,美國的國土面積很大,不可能大範圍進攻。所以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提出,集中日本的優勢兵力殲滅美國的海軍力量,讓美國失去還手之力。珍珠港駐紮著美國海軍的主力,所以日本將目標鎖定在了這裡。然而日本卻失算了,美國的航母沒沒有停靠在珍珠港內,奸計並沒有得逞;而且激怒了美國,最後引火燒身,美國以兩枚原子彈作為回禮,成為日本永遠都揮之不去的教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生父母不願意認被送養的女兒,能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