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寶良14正大光明

    狼群當然的,都是要真正、互相團結的、獵食的時候。若是攻擊大的動物、它們都是團結在一起一齊攻擊大動物的、有一句話叫、好虎架不住一群狼、若是一個狼群、即便是老虎也招架不住、因為它是團結的力量就大、若是狼群裡有一條狼被攻擊死了、這時候狼在攻擊的時候、全的都是要和出命的往上攻擊、若要是這種情況、它們就連絲毫的都不怕死了、拼著命的往上攻擊。民間流傳了一句話、就是把狼打臊了、狼就和出命的往上攻擊、這個是最危險的。

  • 2 # 純野生科學家

    撫養孩子是動物的本能,贍養父母是社會性的要求。所以狼群愛幼是出了名的,至於尊老,我覺得用詞不大準確,那應該叫養老。

    狼群中幼狼與老狼的生活

    狼群大多由七匹狼組成,一對狼王狼後和五個子女。狼群中只有狼王狼後擁有生育權,子女和外來歸順者是否有生育權要看年景如何,獵物豐富的年頭才可以。所以一般情況下,狼群中出生的狼崽都是狼王狼後的後代,與其它幾個成員是一奶同胞的血親關係,它們會得到所有成員的照料。即使是等級較低的外來歸順者的後代,也會得到整個狼群的餵養與保護。外出狩獵的狼會揣著滿肚子的食物回到巢穴,將半消化的肉泥吐給狼崽吃。與其它大多數動物不同,老年狼並不會被群體驅逐或拋棄。它們一般會與群體共同生活,不管是失去王位的老狼王還是衰老的低等級成員。

    不過,它們在群體中的等級會隨著衰老一降到底,即使是老狼王,它也會失去指揮權、交配權和優先進食權。狼群外出狩獵時,衰老的狼也會跟隨群體一同行動,負責堵截騷擾等輔助任務。捕到獵物後,它們得在一邊靜靜地等待,等到其它狼都吃飽了才能去進食。

    自然中最大的奢侈是什麼?是衰老

    不要覺得狼群不夠意思,在自然界所有群居動物中,它們幾乎是最講“孝道”的了,其它群居動物往往會驅逐(甚至殺死)衰老或重傷的成員,任它自生自滅。沒有哪隻野生動物是老死的,往往是體能從顛峰跌落後不久就死去了,這就是大自然殘酷的真相。

    比如狼在野生環境下最多能活12年,但在動物園中飼養的狼普遍能活到20歲以上。當然這並不是說動物園是企好地方。多說一句,羊羔跪乳是因為腿太長,不跪著夠不著;烏鴉反哺是因為一些鳥類有互相餵食的習慣(如鸚鵡),不是出於“孝”。野生條件下,贍養行為是違反自然規律的,所以野生動物能做到狼這種程度的真心不多(一些齒鯨類可以)。

    贍養——人之所以成為人

    愛幼是天性,而尊老不是。透過研究化石,科學家們發現直到5萬年前,才出現了在牙齒全部脫落後仍存活了很長時間的人類。就是說古人類在約5萬年前才開始有了贍養老人的行為。到了3萬年前,“祖父母群體”才開始成為人類氏族中的普遍現象,當然,那時候的祖父母也就40來歲。贍養的動機:對人類來說,力量、速度已經不是最重要的生存保障了,智慧才是。經驗豐富的老人積累了大量生存智慧,他們是家族群體的重要智囊,這是早期人類(5到10萬年前)贍養老人的動機之一。

    孝道與智慧(文明)是同時出現的,老人群體出現的時間與人類文明萌芽的時間高度吻合。所以很多人(包括我)認為贍養長輩的行為使人類可以從老人的言傳身教中汲取生存的智慧,正是贍養行為的產生大大提高了人類的演(進)化速度,使人類成了地球生物之王。圖:打製石器

    再說感情方面,親情的紐帶將氏族連結在一起,團結一心,共渡難關;感恩、共情與道德讓我們絕不輕易拋棄親人,即使他們已經不能帶來什麼利益。人類是萬物之靈,是文明生物,不奉行叢林法則那一套,甚至可以說文明的本質就是反自然、反本性的。於是人類用道德與情感不斷對動物性進行修正,贍養年老的父母,以便他們可以分配到青壯年的勞動成果。

    每個人都有年老的時候,文明可以保證人類年老的時候可以比較體面地活著,不必被弱肉強食。華人有孝的傳統,孝的基因,有人做過一項研究:在看到母親的名字時,華人的大腦興奮區域與看到自己名字時候是相同的,歐美的人則是不同的。

    但願我們能將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永遠保持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蝗災最後並不利於種群發展,但為什麼要進化出這樣的繁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