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看完羅生門後,我又看了這部電影,竟然頗有些人生真是無趣的感慨。從老和尚到小和尚,再到老和尚,恍若一個圈,又一春。
5
回覆列表
  • 1 # Sodif

    在我看來,這部片子總是莫名的帶有東方禪宗的典型色彩,是一種眾生皆苦的無奈和繼受。影片是試圖揭示一種人性的共同點——我們的一生,總在超人性和神性 之間徘徊、煎熬,難得解脫。所謂與生俱來的苦難正在於此——人生來會有慾望,會有猜疑,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在這個意義上,宗教的修行是被以懷疑的態度審視的。

    導演金基德曾在法國巴黎深造美術,看《春夏秋冬又一春》時,總能看到超驗主義的痕跡——雖然這一概念和理論都在基督教的領域之內。

    美國作家梭羅曾在瓦爾登湖畔度過了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活,並完成了他的經典代表作《瓦爾登湖》。在這部作品中—— 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隻螞蟻的爭鬥,無不栩栩如生地再現於梭羅的生花妙筆之下,而且描寫也 不流於表淺,而是有著博物學家的精確。

    而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顯然也帶有強烈的超驗主義色彩。在這部電影中,金基德同樣圍繞”超越感覺和理 性而直接認識真理“的”先決主義“展開辯證的探討。

    當然,從影片的劇情架構,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金基德雖然使用了超驗主義的方法,當他對這一主張實際上抱著審視的態度——哪怕在山廟這樣一個純淨、優美、遠離世俗醜惡的微觀生態中,人性的醜惡依舊在人的魂靈中孕 育、生長。 金基德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有著社交恐懼症的、與世隔絕的孤獨者。這方面跟作家梭羅很像,梭羅曾在他的日記中寫:

    如果我要孤獨,我必須要逃離現在——我要我自己當心。在羅馬皇帝的明淨大殿裡我怎麼能孤獨得起來呢?我寧 可找一個閣樓。在那裡是連蜘蛛也不受干擾的,更不用打掃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一堆地堆放柴火。

    在這篇日記中,梭羅強調要自己“當心”,這種“當心”我們屢次在《春夏秋冬又一春》裡看到——透過公雞這一意象傳達。 重新回頭看電影,覺得通篇都是導演的自白,一個孤獨者的自白,或者說“自我警醒”。

    那種反覆的關照自我與自我關照的論調,一直到老和尚的故事結束,小和尚成為大和尚再次回來,一個輪迴才真正呈現。大和尚帶著佛像到山頂坐苦禪,終於得以跟我們一樣可以以一種洞觀的視角看到寺廟及一切,這一點符合禪宗所稱的”如是我聞“。才有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才有了後來小和尚的幼年時代被包容。

    影片的主旨從這裡才逐漸體現出來,老和尚對小和尚的嚴加約束,大和尚對小和尚的儘可能包容。當然是老和尚是為小和尚,但是適得其反,所以大和尚在度盡人間惡苦,終於能做到”去執“。

  • 2 # 傻萌短髮妹

    生命就是一種輪迴

    誰也逃不開宿命的安排

    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天來了,不是結束,故事還將繼續

    只是換了個不同的人在演。

  • 3 # 漁樂電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講述四季的輪轉,從不中斷,如同人世間的輪迴,永不止息。春---小和尚。如同草木般的新生,這是個新的開端,小和尚的人生,就在此展開, 或有年幼無知的懵懂,或有老和尚給他的指引,終於有所頓悟,流下懊悔的眼淚,也滋潤著年幼生命的成長。 夏---少年和尚。生命正茁壯,花木如此,人生亦然。少年的人生,因為少女的出現,愛情的宿命正觸動著少年的本能,修行是他的宿命,而非必然,終於就像爭奇鬥豔綻放著的百花,少年正找尋著綻放自己生命的愛情。秋---修道和尚。落葉歸根,秋季百花的凋零如同少年和尚的愛情,這般挫敗不堪。回首前塵,老和尚的指引和呼喚, 修道和尚開始為人生的貪嗔痴贖罪。冬---壯年和尚。看似生命蕭條的季節,實則生命正在做準備。 老和尚的圓寂,卻也令他所省思。壯年和尚在此時終於明白人生的意義,佛在心中,永不遠離.斬斷人世所俗事和惱煩的糾結。

    春---另一個小和尚的故事。

    四季的更迭,一如人世的輪迴。《春夏秋冬又一春》用四季運轉變化的手法,各自代表人生的一個階段,來闡釋世事的無常、人世的變化。其中還藏了很多帶有類似心理投射般的意象:片中從頭到尾都是在寺院及四周的野地推展,天王像廟門的匾額上寫著寺院的名稱叫“人生庵”,隱喻了這不只是一個小和尚的故事,而是世間所有一切眾生的故事。

    這部電影讓我反思:我們應該怎樣面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面對它,接受它,終而放下它,讓自己的一生活得無怨無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工商管理是不是得政治裡面的經濟學特別好,然後數學也要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