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4402

    馬克思說過“我們的眼力不夠,應該藉助於望遠鏡和顯微鏡”!多麼深刻的哲理!

    現實生活中,因為才疏學淺、年輕幼稚、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的缺失,所以對人對事的分析、觀察力不夠。也容易導致我們吃虧、上當受騙。而我們透過看書學習、借鑑別人的得失經驗、新聞媒體的報導等。讓我們更廣泛更深刻地認識社會、瞭解歷史、提高對社會的認知度!

    因此,法律法規的書刊、新聞媒體傳播、報導的社會百態萬像,以及借鑑別人的先進技術、經驗~就是我們認識社會、分析瞭解人生、提高思維定勢,依賴藉助的“望遠鏡和顯微鏡”!

  • 2 # 邊城烽火

    生活中,我們經常被一些事情的表象迷惑,如何才能看得更深一層呢?

    首先,不急於做判斷,而是提問題。

    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正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生活中,我們遇事一些事件時,常常基於自己看到事情的某一方面,就急於作出判斷。心理學上講,人的大腦是好逸惡勞的,當我們對一件事情已經作出判斷時,就意味著思維的終止,行動的開始。為此,面對一件事情時,不要急於下判斷,而是對問題抱有好奇心,向自己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透過問題啟用大腦,引導大腦思考。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思維從疑問和驚奇開始。

    其次,不限制思維,找到各種可能。

    愛意斯坦說,沒有僥倖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在思考一件事的過程中,我們要認同任何偶然的存在,不能用經驗中的必然,對事件可能性進行篩選,這會讓我們漏掉很多重要細節!我們需要做的是將所有必然的、偶然的可能羅列出來,以備我們驗證。

    最後,不主觀臆斷,利用事實佐證。

    周總理說過,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在我們羅列了各種可能後,要老老實實的蒐集證據,排除不符合事實的假設,篩選出符合事實的假設,然後根據剩下來的假設提煉成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尊重事實!就像一位哲人說過的:當所有的不可以都排除後,再不可能,也是事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宅在家裡這麼久了,你最想聽的歌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