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車城網

    袁崇煥明末著名抗清將軍,很不幸他生在朝廷衰敗,宦官當權的時代,就是不死也難以保全大明江山.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間不理朝政由宦官魏忠賢等奸臣把持朝政,他排除異己,禍害天下,民不聊生,他視袁崇煥為眼中釘多次彈劾他從而被罷免辭官回鄉。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但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到了名存實亡的階段,由於魏忠賢等奸黨的大肆收刮民間的財物搞的民不聊生,為日後農民起義打下了伏筆。此間大明王朝已經是內憂外患了,內有魏忠賢黨羽和農民起義的蠢蠢欲動,外有清兵的入關之戰,註定大明王朝已經走向失敗的末端。

    明熹宗朱由校圖

    袁崇煥在和清軍的戰役中有不俗的表現,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京師保衛戰等勝利。

    寧遠大捷

    努爾哈赤乘遼東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之機,親統八旗軍約六萬人於1626年正月十四出瀋陽,十七日西渡遼河,直逼寧遠。正月二十三日,後金軍進抵寧遠,離城五里橫截山海大道,安營佈陣,切斷寧遠與關內的聯絡,在城北扎設大營。努爾哈赤遣被擄漢人入城勸降,被嚴辭拒絕。正月二十四日晨,努爾哈赤發動攻城,命後金軍推楯車、運鉤梯,步騎蜂擁攻城西南角,萬矢齊射城上,城堞箭鏃如雨注,懸牌似蝟刺。袁崇煥命發西洋大炮,又殺傷後金軍甚眾。正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繼續指揮攻城,從早晨至晚上,雙方激戰一天。明軍於城上施放炮火,殺傷大量後金騎兵。後金軍畏懼炮火,不敢近城,其將領持刀驅兵,僅至城下而返,搶走屍體,運至城西門外磚窯焚化。努爾哈赤無奈,下令退至離城五里之九龍宮紮營。正月二十六日,後金軍繼續圍城,精於騎射的八旗將士,卻被阻於深溝高壘之前,矢石炮火之下,難以發揮騎戰特長,傷亡甚重,被迫撤軍。此戰,袁崇煥組織軍民堅壁清野,協力共守,剷除奸細,憑堅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殺傷後金軍1.7萬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佔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

    寧錦大捷

    1627年五月初九日,皇太極率兵到了廣寧的舊邊,命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託、薩哈廉、豪格率護軍精騎為前隊,攻城諸將率綿甲軍等攜帶雲梯、盾牌等器械為後隊,親自同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率領大軍居中,八旗三隊,魚貫而行。後金軍行進,分為前、中、後三隊;作戰,則列為左、中、右三路。初十日,皇太極至廣寧。五月十一日,後金軍直抵錦州,四面合圍。巡撫袁崇煥以寧遠兵不可動,選精騎四千,令尤世祿、祖大壽統率,繞到後金軍後,再遣水師東出相牽制,尤世祿、祖大壽等將要出動時,後金軍已抵達寧遠城下。崇煥與中官劉應坤、副使畢自肅督將士登陴守戰,列營濠內,用大炮轟擊後金軍。而尤世祿、祖大壽等大戰城外,士卒多戰死,仍力戰不退。後金軍於是解寧遠圍,增兵攻錦州,後金士卒損傷無數,錦州終不可破。六月五日,後金撤軍。此戰,明軍憑堅固守,以逸待勞,大敗後金軍於寧遠、錦州城下,阻止了皇太極的繼續西進。使京師得以轉危為安。

    京師保衛戰

    明末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數萬清兵繞道蒙古,以避開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10月27日突破大安口,至11月初連陷遵化、三屯營,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彥國自盡。京師震動而戒嚴,同時詔令各路兵馬勤王關。袁崇煥率領關寧九千騎兵,於十一月十九日,趕在皇太極之前馳抵京師城下。第二天,保衛京師的戰鬥就打響了。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極親率大貝勒代善和貝勒濟爾哈朗、嶽託、杜度、薩哈廉等,統領滿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滿桂和侯世祿的部隊發起猛攻。後金軍先發炮轟擊。發炮畢,蒙古兵及正紅旗護軍從西面突擊,正黃旗護軍從旁衝殺。後金兩軍衝入,邊殺邊進,拚搏廝鬥,追至城下。城上明軍,奮勇彎弓,又發火炮,轟擊敵軍。廣渠門之戰當天,莽古爾泰率滿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二千往擊袁崇煥軍,此時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率九千關寧鐵騎屯沙窩門外。這場廣渠門大戰,九千關寧鐵騎血戰數萬八旗軍及蒙古兵,自己至酉,炮鳴矢發,激戰8小時,轉戰10餘里。戰鬥中,一敵軍掄刀砍袁崇煥,適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對而折。莽古爾泰箭如雨下,袁崇煥身中數箭,兩肋如蝟,賴有重甲不透。由於袁崇煥身先士卒,拼死力戰,關寧鐵騎倍奮砍殺,莽古爾泰軍被擊敗。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煥又用鄉導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潛往海子,距皇太極軍營裡許,四面攻打,皇太極軍大亂,隨移營出海子。至此明末京師保衛戰結束,明軍取得了勝利。

    袁崇煥圖

    就此三場戰役讓清軍元氣大傷,清軍設法除掉袁崇煥,於是設計離間,說袁崇煥與後金軍有秘密約定,袁崇煥含冤下獄。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此時就算袁崇煥不死國內的局勢也比較緊張,長期的戰亂讓各路農民起義軍紛紛舉旗起義推翻明王朝,袁崇煥的死只是加快了明王朝的滅亡。袁崇煥被處死時年僅46歲,實在是可惜可嘆!

  • 2 # 彈指寂滅

    估計不能吧,挽大廈於將傾那樣的人是有,但沒有一件大事是憑藉一人之力會天的,袁從煥做不到,明末皇帝他也做不到。

    當歷史的車輪滾到哪裡時,一切都已經成為定數。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

    不操古人心,是我們站在今人的視角回顧歷史的最基本心態。

    共勉

  • 3 # 葉飄刀

    能啊

    袁崇煥死了,明朝也扛住了清軍啊。

    一直到崇禎死了,清軍也沒有真正突破關寧防線。

    所以袁崇煥死不死其實不重要,抗住清軍其實相對還是很容易的。

  • 4 # 笑談古今者

    不能,其實這個問題是不夠嚴謹的,清朝取代的不是明朝,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明朝是被李自成滅了的,雖然這裡有清朝(後金)很大的功勞,但是最先進北京城畢竟不是清朝。這個問題可以換一種問法:袁崇煥不死,他能實現五年平遼的承諾嗎?不能。五年之內,舉明朝之力都不能戰勝清朝,何況大明的一個督師袁崇煥呢。除非大明內部天下太平,除非袁崇煥沒有任何節制。事實上這兩樣都不可能。袁崇煥督師遼東時,明末起義軍早已蜂擁四起,內部環境不安定讓袁崇煥不可能有足夠時間從容平遼。袁崇煥雖然握有尚方寶劍,也憑它殺了毛文龍,但在他獲得東北的絕對掌控權時也僅僅是和皇太極僵持不下。東北的積弊,不是袁崇煥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最終他也是被皇太極繞過去奔襲了北京。他擅殺毛文龍,一方面激起毛文龍部將投敵,削弱自己實力,壯大敵人力量;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崇禎的深深不滿。尚方寶劍就是個面子,你要真的拿它立威,就觸犯它的主人的權威了。在北京退敵後,崇禎聽信反間計,再加上袁崇煥沒有兌現他“五年平遼”的豪言(袁崇煥被殺時,距離他許下承諾已經過了三年,竟然讓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了),崇禎毫不猶豫把他殺了。所以,一個滿目瘡痍的明朝督師袁崇煥是戰勝不了蒸蒸日上的大清朝的。

  • 5 # 探古覓今

    袁崇煥縱然不被崇禎帝處死,也不能挽救明朝滅亡的命運。袁崇煥固然是將才,在當時明軍將領中算得上一員柱石之將。但當時的明朝以經內外交困,病入膏肓了。滅亡之兆以經顯現,袁崇煥對於局勢雖有補救但無法徹底擺脫困境。當時的明朝內有農民起義,外有清軍虎視,加之賦稅沉重,連年饑荒,導致百姓流離,相結為盜,起義軍屢撲屢起,已成燎原之勢。更兼吏治腐敗,軍無鬥志,整個國政混亂不堪。而反觀當時的清軍,上下一心,八旗勁旅彪悍善戰。明軍精銳也在與清軍的戰爭中消耗殆盡,所以明朝的滅亡是必然。

  • 6 # 明太宗

    袁崇煥,明末時期的薊遼督師,“關錦大捷”和“寧遠守衛戰”的主導者,兩戰都以勝利告終。兩戰的對手都是蒙古軍的最高指揮官,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既然袁崇煥可以連續兩次抵擋住蒙古大軍,那麼如果袁崇煥沒有被崇禎處死,明朝是否能夠抵抗的住清軍呢?答案是:不可能扛得住清軍。

    明朝末年,國內災情四處爆發,起義軍隨著災情四處爆發,明朝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皇帝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都挽救不了這個病入膏肓的王朝。國家收上來的稅原本就不多,還大多數都流入明朝的“蛀蟲”,各位王爺口中。導致明朝末期連軍餉都給不起,軍營中大多數士兵由於沒了軍餉,也都加入了起義軍,共同和起義軍叛亂。袁崇煥如果能活到起義軍輸出爆發的時候,絕對抵擋不了當時的清軍。

    袁崇煥“寧運守衛戰”和“關錦大捷”主要因素在於紅夷大炮、關寧鐵騎還有防線。

    蒙古自皇太極建立清朝開始,清軍也擁有了紅夷大炮,不會再像“寧運守衛戰”和“關錦大捷”一樣任由袁崇煥胡亂轟炸。

    明朝末期,起義四起,由於軍餉問題,國內軍隊緊缺,袁崇煥原本統領的關寧鐵騎被分成了好幾份。而清軍的八旗騎兵沒有被分成好幾份,全部都由皇太極統領。

    最重要的一點防線。袁崇煥能打兩次勝仗跟防線脫離不了關係,經歷了關錦大敗的皇太極不會再去碰這條關錦防線,而是繞過這條防線來進攻明朝。

    在喪失了所有優越條件的袁崇煥,想要抵擋住清軍根本不可能。

  • 7 # 填哥嗑歷史

    袁崇煥死了,或者袁崇煥沒死,明朝都能抗住清軍。

    終明一朝,清軍都沒有攻破北京。沒能拿明朝怎麼樣,也不敢把明朝怎麼樣。

    即使明朝滅亡後,關寧鐵騎依然對清朝具有威脅。即使不能完全制止清軍入關,也能給清軍以重大殺傷。清軍,依然無法入關。

    滅亡明朝的,是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隊,渡過黃河,攻佔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明朝滅亡。

    所以對明朝構成威脅的,是農民軍。

    即使明朝滅亡的初期,清軍依然不敢入關。因為關寧鐵騎依然在,並沒有損失分毫。

    可惜的是,李自成為了自己的私利,率領軍隊攻佔北京,推翻明朝。

    之後劉宗敏佔有陳圓圓,使得吳三桂“怒髮衝冠為紅顏”,率領軍隊投降多爾袞,並聯合清軍在山海關大敗農民軍。才導致清兵入關。

    這個時候,其實南明政權仍有一戰之力。但是南明政權不能聯合農民軍,而且相互之間爭鬥不休,才導致最終被一網打盡了。

    所以,袁崇煥死或者不死,明朝都能抗住清軍,因為清軍對明朝來說,不過是皮外傷而已。不值一提。

    但是袁崇煥死或者不死,都不能挽救大明王朝,因為給明朝造成嚴重內傷並讓明朝斃命的,是國內的農民軍。這個,連孫傳庭都對付不了,更別說袁崇煥了。

  • 8 # 秋雨魯北說歷史

    袁督師的死讓本來就被動的遼東局勢變得更加不可逆轉,但是即使袁督師不死明朝依然很難抵擋住清軍的入關。

    五年平定遼東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

    袁督師曾經給崇禎帝提出五年平定遼東的宏願,可惜從當時明朝和清朝的實力對比來看這明顯是不現實的。畢竟在薩爾滸大戰失敗後遼東基本丟失,明軍只能固守關寧防線,後來袁督師殺掉皮島守將毛文龍讓遼東的局勢進一步惡化,這也是他被崇禎帝殺掉的原因之一。

    即使他不被殺明朝在關東也只能處於防守地位,想主動進攻是不可能的,因為實力不允許他這麼做。

    關內陝西起義軍漸成氣候,越剿越多

    陝西起義軍高迎祥雖然被抓,但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部隊卻繼續高舉闖王大旗同明軍周旋。尤其是李自成部深入河南腹地並迅速壯大了自己,在轉戰中成功擊殺孫傳庭,後攻佔開封建立起了大順政權。

    此時的李自成起義軍的實力已經超過了明軍關內部隊的實力,北京丟失已經是不可避免。在關外還有清軍的狀況下,袁督師也不會放棄山海關救援京師,畢竟關寧防線的兵力不足以應付兩線作戰。

    為反間計殺掉袁督師皇太極曾多次繞道山海關強掠關內

    崇禎帝多疑,藉助崇禎帝殺掉袁督師是上策,因此皇太極數次穿越山海關從蒙古繞道偷襲京津地區,袁督師疲於應付救援,最終導致崇禎帝對他失去了耐心而慘遭殺害。

    假如袁督師不死,也許就不會出現松錦大戰這樣的慘敗,假如沒有這場慘敗也許和李自成起義軍在關內還可以繼續周旋,但想兩線作戰都取勝難度依舊很大。

    在北方清朝實力最強大入關是早晚的事

    關外的皇太極把八旗擴充套件為滿蒙漢24旗,實力有了明顯提升其總兵力接近20萬人。當時明朝只有15萬左右的機動兵力,一邊要剿滅李自成起義軍一邊還要防著皇太極偷襲明顯的實力不足。

    李自成起義軍在河南折騰數年極大的消耗了明軍的實力,對清朝來說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清朝可謂是坐收漁利,而明朝只能疲於應付,從實力來看清朝入關是遲早的事,只不過經過李自成一折騰讓清朝加速了進關的腳步。

    總之,袁督師不死形勢會好些,也許崇禎帝能堅持的更久一些,但想取勝那是不可能的,畢竟實力不允許啊!

  • 9 # 使用者638883浪雞添鴨

    從防守和調兵方面來看,袁崇煥的戰略眼光的確很寬。寧遠大捷炮轟努爾哈赤便是經典戰役,袁崇煥一戰成名。不過要想與清軍抗衡幾本上已經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宦官專權,互相迫害。皇帝朱由檢又無主見,愛聽從讒言,導至明王朝內部矛盾無休止,將軍自身難保。這是其一;再來看看清軍:當時的清軍志在推翻大明王朝,一支剛發展起來的軍隊必定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志再必得。再說吧!當時的滿州八騎可是歷史上有名的,這是其二;我個人是這樣分析的,大家怎麼看呢?

  • 10 # 北疆同心聊歷史

    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是成功的可能性卻比較低。假如單就遼東的局面來講,或許袁崇煥可以抵擋住清軍的攻擊。但若放眼於晚明全域性來看,單憑袁崇煥一人是不以扭轉乾坤的。

    首先,晚明並不缺少良將,只是身為皇帝的崇預,沒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人才的使用方面欠缺統馭之術,從而造成了君臣離心上下離德之後果。

    因此並非是明朝缺乏抗清良將,只是因為崇禎皇帝的刻薄寡恩,推行嚴苛政治,以至於那些良將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導致了明勢日衰清勢日盛的態勢出現。

    其次,晚明時代的天災接踵而至,而天災又引發了饑荒,饑荒則誘發了饑民起義造反,也即所謂天災引發人禍。而就在此危急存亡之際,明廷上下因為皇帝多疑且剛愎,而大臣又互相結黨營私舞弊,以致朝廷既無力也無心徹底理順這個亂糟糟的時局。

    而朝廷的腐敗又使得歪風邪氣被上行下效,這就更加促使晚明社會更加昏暗。在官貪吏狠之下,百姓承受著敲骨吸髓式的盤剝。於是在天災人禍的誘發下,晚明的天下隨之大亂——各地農民起義的風潮一波高過一波,直到最後難以遏制,明朝的根基也因此而動搖——天下混亂至此、朝政昏暗至此,病入膏盲的晚明又豈是袁督師一人所能挽救的?

    最後,晚明崇預朝之所以無力鎮壓內部的農民起義軍,也無法收復遼東,在松錦大戰後只能對關外清軍取戰略守勢,其根本原因在於財力匱乏——而沒有充足的軍費,就自然無法保障戰爭的持續性,容易造成明軍因後勁不足而輸掉戰爭!

    在那個軍人只知當兵吃糧,拿銀子養家的時代,沒有充足的軍餉自然也沒法保證軍隊的忠誠度。崇禎皇帝被財力匱乏攪得焦頭爛額,被迫東抽西調以便保障軍情最緊急之處的需要。正是因為缺餉才造成了某些明軍部隊,在鎮壓李自成時的作戰不利!而袁崇煥的遼東戰線雖然情況好一些但也是懷水車薪,相對整個明朝大局來看,還是於事無補的。而財政難題,也不是袁督師一人所能化解的。

    綜上所述:即便袁崇煥沒有被崇禎冤殺,憑藉他的力量也還是無法阻止清軍掃蕩中原的。不過假若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時,是詔令袁崇煥勒王的話,或許會比吳三桂要來得迅速一些!然而只憑區區數萬遼東鐵騎能否抵擋得住李自成的數十萬大軍,並且還得保障山海關不被清軍趁虛而入,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 11 # 窗外飛雪無

    不能,明朝已經病入膏肓,官員腐敗,民眾流離失所,如崇禎那樣勤政,扔徒勞無功,挽救不了明朝。袁崇煥不死或許能把時間往後延緩,但改變不了明朝被滅亡的結局,明朝最終不是被清所滅,就是被另一個朝代代替。袁崇煥只是軍事將帥,在邊關即使能抵擋住清軍進攻,最樂觀條件滅了後金,殺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他能制止住愈演愈烈的農民起義嗎?不解決明朝內政,讓民眾吃飽飯的問題,農民起義就會層出不窮,他殺的過來嗎?再說了清朝能入關,還是明朝內部出問題造成的,沒有農民起義軍攻佔北京城,或者農民起義軍力量夠硬,清軍是入不了關的。

  • 12 # 青果哥哥

    至少能穩定住戰線,阻擋清兵入關。袁崇煥一死,山海關外只剩寧遠一座孤城,雄關古道之間,都能聽到清兵的馬蹄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聽的Funky的歌曲或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