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叫魚學習

    我並不贊同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也完全否定。我認為那種認為孩子不打不行,但是又不能動不動就打一頓的人。當孩子不超出自己的能容忍底限的,我們都應該以說教為主,比如不寫作業,比如喜歡玩,比如不認真吃飯,這些就完全沒有必要打孩子。

    為什麼要說孩子不打不行呢,因為很多時候你好好給他說,他以為你不生氣,你不介意,就會不斷的挑戰你的底限,就算你告訴他,你很生氣,但因為你並沒有表現在行動上,只是臉上的表情告訴他,你在生氣,孩子其實很快就會轉身就忘。

    但為什麼又說不能動不動就打一頓呢,因為很多孩子都會越打越不聽話,他認為你打他只是一個日常行為,無所謂他有多大錯誤。

    這裡用一下一位網友描述的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媽屬於嚴母,嚴格到打我能當飯吃,但是我從來不害怕我媽,在我媽那,我就是典型的記吃不記打的型別。今天打過後,明天就會犯同樣的錯,我自己想做什麼,從來不會考慮會不會被我媽打。只有我媽拿著棍棒嚇唬我的那一次,才讓我記住了自己犯的什麼錯。但是我爸是什麼樣的人呢,喜歡逗我玩,像朋友一樣鄙視我,嘲笑我。從小到大隻打過我兩次,但是這兩次都被我牢牢的記住了,而且從來不會再犯。一次是離家出走,父母找了我三天才找到我;另一次是拿了奶奶手中要打我的棍棒,順便推了奶奶一把,讓奶奶進了醫院。

    從這位網友的身上來看,像他母親一樣老是打孩子是沒有用的,但是當孩子觸碰到自己的底限,實在無法容忍時,是可以打一頓,如他的父親,他做的兩件事都已經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他的父親其實做得很好,平時像朋友一樣對他,不犯太大的錯時,都是一起玩鬧,和孩子沒有隔閡,但是他做的兩件事,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是任何一位家長應該都不能容忍的,他的父親才打了他。

  • 2 # 兒童故事慧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老一輩的人教育孩子常常就是讓孩子聽話,只要聽話就是好孩子,但是現在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所以沒有孩子願意被家長控制,所以現在這一套棍棒理論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

    就像前段時間十二歲少年揮刀砍向自己的親生母親,僅僅因為不滿自己的母親對自己過於嚴厲,所以現在棍棒之下只能出逆子,只有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才能得到一個你想象中的孝子。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3 # 雨林裡的駱駝

    體罰的四大弊病

    普通家長懲罰起孩子來常常是巴掌或拳腳,甚至用棍棒,其根源就在於家長的無知。棍棒教育是最不合適的教育。

    它有幾種流弊,只會讓孩子身上挨棍棒打的痛,而失去管理的效力。

    弊病之一,不是因為羞愧,而是因為怕痛。

    rveuse青春期的畫像*IN輪廓其他intrieur圍繞elled

    我們人類的本性有一種傾向,就是趨樂避苦。

    而讓孩子吃苦頭的辦法不但不能克服這種傾向,反而會使它加深。貪圖身體一時的快樂,而竭力逃避痛苦的自然趨向,是一切邪惡和罪過的根源。

    一個孩子本來不願意讀書,現在因為怕捱打而去讀書了;本來愛吃垃圾食物,現在也因為怕捱打而不吃了。那麼他現在一切行為的動機不都是因為怕挨棍棒,因為貪圖肉體的快樂而逃避肉體的痛苦嗎?這是明擺的他被打得不吃垃圾食物,被打得去苦讀,正是因為害怕更大的肉體的痛苦而已。利用這種動機去管束和指導孩子的行為,會收到什麼樣的效果?

    除了我們應該幫助他去調整的自然趨向反而在他身上變本加厲地生長起來之外,還能是什麼呢?我認為無論孩子受了什麼懲罰,如果受罰之後,對於自己做錯了的羞愧之心不比懼怕挨罰受苦的心情來得重,那麼罰他是沒有什麼益處的。

    弊病之二,讓他厭惡你叫他做的事情。

    一位母親對女兒的強勢教育

    實施體罰,自然會使家長盼望孩子去喜歡好的東西反而成了孩子厭惡的東西。這顯而易見:即便孩子對某些東西本來是喜愛的,但如果他為了這些事物遭到了呵斥與鞭打,不是反而使他厭恨起那些東西來嗎?這在孩子是不足為怪的。就算是成年人,也不能用懲罰和打擊的辦法來使他愛好任何東西。

    無論什麼正當的娛樂方式,如果一個人對它本來興趣就不大,又在他興致不高的時候,來了一個人,用棍棒威逼他,用惡言惡語罵著他去玩,非要他玩不可。或者在做某種遊戲時,因為一點點事情就遭到無禮對待,難道他還能不厭惡那種娛樂嗎?

    弊病之三,奴隸式的管教必然會養成奴隸式的脾氣。

    攜帶使用鏈船奴隸的雕像

    在教棍棒的威逼下,兒童會屈服,但這隻能說是裝作服從。一旦棍棒不懸在頭頂上了,也沒人看見他了,他心裡知道不會受罰的時候,他會加倍放縱他本性中的傾向。他的本性根本不可能因此而有所改變,反而會變本加厲地在他身上滋長起來。經過約束之後,一旦爆發起來,經過蓄積的傾向來勢必定更加兇猛。

    弊病之四,體罰會造就呆板的兒童。

    Bullies by a parent on a defenseless child

    如果對孩子管教過分嚴酷,眼下他任性的毛病是可以治好,但常常會換來更糟糕也更危險的毛病:抑鬱、頹喪。到那時,你就是放棄了一個放蕩不羈的青年,而換來了一個抑鬱不振的孩子。

    他那種違反本性的拘謹狀態只能取悅那些低智商的傻瓜,因為傻瓜們才喜歡溫順呆板的兒童。這種孩子不吵不鬧,不會使他們感到任何煩擾,可實際上這樣的孩子這一輩子對自己、對別人都不會有什麼用處了,他們根本不可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和舒適。

  • 4 # 大愛無疆6895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一,孩子都會犯錯,尤其是男孩子,當他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時,膽子就會越來越大,犯錯,出格在所難免!為什麼——沒有敬畏之心啊!這時單獨依靠說教能解決問題嗎?

    二,棍棒的存在就是權威的存在,權威意味著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棍棒,孩子們在事前會顧慮,捱打後會反思。從而減少以後犯錯的機率。

  • 5 # 二春女俠

    棍棒底下不出孝子,反倒是出了不少“逆子”。

    就在前幾天湖南某地發生的12歲小學生持刀弒母的案件,根本原因就在於母親長期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雙方缺乏合理有效的溝通。

    在這個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孩子對事物的學習與認知能力甚至遠高於資訊閉塞的父母,儘管這種認知很多時候是不正確的。父母急於透過“打罵教育”糾正孩子這種錯誤的認知,往往適得其反,導致很多家庭悲劇的發生。

    透過這些年屢見報端的“家庭慘案”我們不難發現,他們之間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父母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有話不會好好說。

    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並不能教會他們對錯,只會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

    打孩子,你的確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但這並不是教導孩子分辨是非的正確方式。

    可以說,“家庭暴虐”(缺乏溝通一味打罵)是導致現代社會諸多家庭教養失利的根本原因。

    像有的網友說的棍棒的存在就是權威的存在,權威就意味著規矩。孩子被打罵後,會“反思”(成年人捱了打之後還不會反思了,那麼小的孩子誰會反思?),會減少以後犯錯誤的機率。這種說法真是打錯特錯。

    長期在“強權”的威懾下被動“服從”的孩子,要不越來越逆反,要不越來越懦弱,甚至長大以後仇恨社會抑或奴性十足。

    當你和孩子站的一樣高,你就會明白,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捱打”。孩子和成年人一樣,也有自己的情感,也有願與不願,他只是年幼沒有“力量”為自己“抗爭”。我想沒有哪一個成年人在自己犯了錯之後願意用一頓揍來糾正。

    放過棍棒下的“逆子”,輕聲細語的說話,潛移默化的講理。才能教出好孩子。

    筆者前幾天曾寫過一篇文章,關於這個問題談了一下自己粗淺的認識,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一下。

  • 6 #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老輩的很多經驗和美德確實值得流傳下來,但是在育兒問題上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人前教子”是我怎麼都無法認同的做法。

    說說我身邊的一個例子吧,我認識的一個老家的遠房親戚,家裡是一個特別頑皮的男孩,平時父母工作都忙,只有晚上可以陪伴孩子,白天就是基本老人帶。

    媽媽陪伴比較多一些,爸爸是比較缺乏耐心的那種,每次遇到孩子的哭鬧,耍脾氣,或者扔東西,在外邊打其他小朋友的事情,必定會挨爸爸的一頓揍。

    媽媽當然會阻攔,但是架不住爸爸火氣太大,根本攔不住,所以每次基本都逃不過。孩子現在四歲多了,已經表現出來對爸爸的畏懼,爸爸在與不在完全是兩個樣子,完全就是兩套生存體系在他的身上。

    在接幼兒園放學的時候,老師也會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向家長彙報孩子這一天的各種“事蹟”,家長也會當著老師的面給予一通說服教育,孩子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什麼,但是現在每次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時候,站在旁邊的他都很沉默,甚至一直回到家都不開心,情緒低落。

    而在愛和自由的教育體系中,是不允許在孩子面前談論他的問題的,一定是要選擇避開的,最大限度地去保護他的自尊不受到傷害。

    上次回老家見到他,已經完全不是之前那個活潑好動,古靈精怪的孩子了,眼神裡充滿了畏懼,羞怯,察言觀色。

    看著真的讓人很心疼。

    其實,我相信父母一定也是愛他的,但是以這種方式給予的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那麼小,就開始畏懼權威,因畏懼棍棒而選擇屈服,那麼在將來或者一直如此妥協下去,要麼在他可以有足夠力量反抗的時候做出驚人的舉動。

    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我個人也是深有體會,育兒中一定會有很多對抗我們情緒的挑戰,會忍不住想爆發,但是無論怎樣,請不要對孩子動手,那一棍棒或者巴掌打下去可能就是一輩子抹不去的陰影。

    孩子或揹負終生,或在未來需要耗費巨大的能量來自愈。

    願你我都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 7 # 87號老白兔

    “棍棒底下出孝子”並不是全無道理的。雖然現在流行親密育兒,但完全否定傳統經驗也是不可取的,不過棍棒教育終歸是弊大於利。

    我們老祖宗的問題在於封建家長制,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不尊重孩子作為一個人也是有尊嚴和個人需求的。家長把孩子當成私有物,不聽話不合我意,那咱們就用棍棒說理,看誰強的過誰!

    說到底,棍棒底下出孝子,並不單純是一種教育方法,也是一種控制子女的手段。

    如今,“孝”字的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

    在過去,“孝”後面連著“順”,什麼樣的孩子有孝心?順著父母的叫有孝心,不論父母對或錯,你只要順著我,才是有孝心,才是好孩子。

    今天,我們主張“孝”後面連著“敬”。換言之,我們對父母有孝心,不只是因為他們對我們有生養之恩,也是因為他們本身行得正站得直,通情達理,是因為他們擁有值得我們尊敬的美好品質。

    這就涉及一個“度”的問題。

    我就是棍棒教育出來的孩子。雖然是女孩子,但我爸爸打我的時候一點都不心疼,不論人前人後。小時候我經常一瘸一拐的去上學,左耳也被打壞了。我沒有長歪,我很能理解父母恨鐵不成鋼的心思,於是加倍努力學習,盡力滿足他們的希冀。如今,我確實長成了眾人眼中的好孩子,別人也都誇我爸媽有福氣!

    但是,只有我知道,我身上都有什麼問題。

    少年兒童時期的長期暴力對待,讓我的個性變得敏感自卑,進入青春期後,叛逆的我差點放棄學業,成年後備受抑鬱和焦慮的折磨,至今我都學不會和長者相處,總覺得他們隨時都會來“教育”我一番。

    我之所以沒有長歪,是因為我的父母意識到了“度”的問題。我雖然遭遇過很長時間的棍棒教育,但進入青春期後,他們再沒有打過我一巴掌,也嘗試著去照顧和彌補我的自尊心。尤其是我自己成家,做了母親之後,也主動做了許多彌補裂痕的工作,這也是今日我們能夠母慈子孝的原因。

    然而,棍棒無度的話,絕不會出孝子或是好孩子。

    我小叔家的表弟,今年應該有27歲了,已經失蹤五六年了。

    表弟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但異常頑劣。小叔教育孩子就是打,把皮帶抽斷的那種打,打得表弟沒上完初中就輟學了,跟著混混們去無所綜……

    嬸嬸後悔的不行,但這有什麼辦法呢?這麼大個孩子,好像人間消失了似的,現在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再回到如今的家庭教育上。在提倡親密育兒的現在,我們都學會了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去對待,傾聽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但孩子畢竟是孩子,總有蠻不講理的時候,也有一些孩子的個性很奇特,就是吃硬不吃軟。很少有家長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這輩子都不會打孩子一下!

    我想說的是,棍棒教育雖然過時了,但棍棒還不能丟掉,有時候還是需要用一下的。畢竟,這世界本身就不溫柔!

  • 8 # 胡慎之心理

    你小時候有沒有被父母打過?他們是在教育你,還是在拿你出氣?

    很多父母都用“愛”來解釋自己對孩子的暴力。

    最近上映的電影《狗十三》,裡面有一幕說的就是這種情形。

    電影裡,一直找不到狗狗“愛因斯坦”的李玩,在家裡借酒消愁。爸爸看到之後,沒有上去擁抱,也沒有一句關心,而是直接一頓毒打。

    暴打之後,爸爸卻拉著女兒坐在自己腿上,說:

    “爸打你是因為爸愛你。”

    諷刺嗎?但它卻真實地在你我的身邊發生著。

    很多父母說這是為了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但卻他沒有意識到,造成傷害的恰恰是父母本身。

    在比如,中國有句話:老子打兒子,那是天經地義。

    在這裡邊,其實就是一種合理化。

    在《情深深雨濛濛》裡,依萍的爸爸陸振華,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打孩子的父親形象。只要用“談話”解決不了問題,他就會動鞭子打人。而依萍又是一個特別倔強的人,所以她常常會遭到父親的鞭刑毒打。

    合理嗎?在古代,父輩打子孫輩很可能是天經地義的,因為中國的一些禮教思想就是這樣。

    可是時至今天,我們依然能看到很多父母抱著這樣的想法去懲罰孩子,這種“合理”還在延續著。

    最後,我想說,沒有任何一種打罵孩子的方式叫做教育。說白了,那只是大人們在發洩自己情緒

    可他們不知道,這也是最快抹掉孩子對他們信任的方式。

    如果你還是在用合理化的方式為自己開脫,告訴自己這是一種教育的手段。那麼很遺憾地告訴你,無能的父母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記住,當你暴怒的那一刻,你要去處理的是你自己的無能感,而不是面前那個愛著你的孩子。

    ——the end——

    作者介紹: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課》在喜馬拉雅熱銷中。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

  • 9 # 嘚吧一下

    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說的是挫折教育的概念。

    人,生於哭而終於哭,本身就意味著命途多舛。

    挫折教育的本質並非責罰打罵,而是讓孩子認知人生的本質。不是為了責罰而責罰,更不是創造條件去責罰。事實上挫折教育不是培養我們的抗挫能力,而是在讓我們學會如何去規避挫折,遠離挫折,如何在有限懲戒的範疇內規避更大的風險。

    只有這樣理解挫折教育,才能理解棍棒底下出孝子;否則,孩子不得精神分裂了?

  • 10 # 今夜的星辰ymc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教育理念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它講究的是用武力解決一切問題,但實際效果適得其反。三國時蜀國名將張飛武藝高強、治軍甚嚴,經常為一點小事鞭撻士卒,結果反被部下反殺;南宋岳飛愛兵如子、如兄弟,最後練成了一支戰無不勝的“岳家軍”,連對手都驚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已故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斯霞老師,數十年來愛生如子,精心培育,為祖國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有用之才。學生就像是初生之苗,雖然生機勃勃,但又脆弱無比,需要在老師和家長的精心呵護之下才能健康成長。如果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就容易讓幼苗夭折。目前,中國孩子的學習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很多的孩子節假日本該可以輕鬆一下,但又被家長送往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網路上爆料的名校學子忒母案、中學生離家出走、跳樓等,都讓人觸目驚心!

    其實,棍棒不一定能出孝子;但關愛卻能讓人幸福快樂。作為老師和家長,你可曾捫心自問:你真的愛孩子嗎?如果是真愛,那就不要去傷害孩子的身心。教育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棍棒的“堵”,而是愛心的“導”!

  • 11 # 上等仙人

    “黃荊條下出好人,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流傳了幾千年的千年古訓。這種教育理念雖然已經陳陽了,但確永遠不會缺席。棍棒底下出不出孝子其實兩說,關鍵取於執棍棒的哪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隨處可見這樣的場景:母親手持棍棒,聲淚俱下,打在兒身上,痛在娘心上,日後兒便出人頭地了,保一方百姓安居樂業。這便是父母教育的成功。可是有的驢莽漢,手持棍棒,瞪著牛眼往死裡打,這樣打出來的娃兒,要麼膽小怕事、像鼠一樣苟且生活一輩子,要麼兇殘、橫行鄉里為害一方。所以,關鍵是手執棍棒的那個人。回到而今眼目下,凡是有過數年教學經驗、且認真負責的在校中小學老師,有誰沒有打、罵過學生?絕對沒有!如果有,請站出來展示給地球人觀摩一下!絕對沒有!這裡便產生一個很傷心的問題:既然有這麼多的老師有打罵學生的問題,為什麼只有你被處分了?為什麼只有你被教育局三連殺了?反思一下吧,你是用“手”在打罵學生還是用“心”在打罵學生?打罵效果怎麼樣?學生心服口服了嗎?學生恨你嗎?光喊冤有個錘子的意義啊!

  • 12 # 愛的超能力

    這是一種太極端的觀念,實則是父母不會教育孩子逼出來的一種做法,覺得一打就萬事大吉,“棍棒底下出孝子”是為自己不會教育孩子拿出來的擋箭牌,試想一下自己小的時候願意被棍棒打嗎?還是願意被父母耐心對待,換位思考一下就不會那麼難理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社會大部分人有強迫症,你怎麼看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