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eoGo科技
-
2 # 追科技的風箏
華為鴻蒙系統醞釀已久。近期,任正非表示華為鴻蒙系統已經上線,下一步會用到華為手機、平板、電視等產品。看到那麼多品種,就可以看出鴻蒙系統是全場景分散式、針對物聯網的作業系統。早在多年以前華為就已經在研發鴻蒙系統,去年8月釋出並用於華耀智慧屏,去年11月華為請全球駭客測試鴻蒙系統,但是離全方面商用只有一步之遙了。華為鴻蒙系統做好兩手準備。第一,由於生態原因,華為的優選項一直是谷歌安卓系統。第二,鴻蒙系統處於隨時備用狀態。一旦谷歌服務指望不上,市面上的華為手機可以全部升級到鴻蒙系統。第三,鴻蒙系統已經邁步向前,今年3月華為P40手機將搭載鴻蒙系統。所以鴻蒙系統現在總的態度是尊重對手,不等不靠,谷歌安卓的壓力一點不比華為鴻蒙小。重點是海外市場。由於GMS安卓斷供,華為失去了一些海外市場,被三星佔了便宜。所以任正非首先要解決海外生態的問題,任正非面向全球場合發言的次數明顯增多。未來一兩年華為海外業務只要生存目標,不追求短期的利益得失,需要用若干年恢復海外業務的規模與體量。雖然華為還是對GMS安卓不放棄,但在實際行動中已經不指望了。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
3 # 大家都系一米多
華為的鴻蒙系統,不是這米國打壓華為的一年前臨時研發出來的,是任總高瞻遠矚,早期佈局,考慮到美國斷供以後的各種應對方式,10年前就開始,佈局、組織華為力量研發出來的。
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的核心,與谷歌的手機作業系統一一安卓的核心不一樣:
鴻蒙系統是微核心設計,而安卓是基於宏核心的Linux,我們現在瞭解下微核心和宏核心的區別。我們將核心架構進行劃分宏核心和微核心,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微核心因為是使用者服務和核心服務執行在不同的地址空間中,所以它的執行速度會相對較慢,而宏核心使用者服務和核心服務執行在相同地址空間中,因此執行速度快。
華為的鴻蒙系統,更面對所有裝置的互聯互通,不僅僅是侷限於手機。在5G來臨的今天,華為的鴻蒙系統將起到更大的作用,萬物互聯互通。
處於國外手機使用者對谷歌安卓系統使用的習慣,特別是谷歌的GMS裡面的APP,華為還不急於推他們自己的鴻蒙系統。其實,中國的手機使用者,對谷歌的gms真的是沒有多大的依賴。
華為任正非Quattroporte所說的同盟系統已經可以上網,我相信是真的。當華為的HMS成熟了,華為的鴻蒙系統,就可以一飛沖天。
-
4 # 科技縱橫666
感謝閱讀!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鴻蒙還未十分成熟,“已可上網”不代表已經可以成熟商用。不然,還有什麼可顧慮的?人家香簍子都摔了,你還指望著恢復關係?
當然,任總一向是把合作共贏放在首位的,鴻蒙系統在手機上的應用,肯定是要推出的了,就算谷歌恢復關係也已經晚了。
據傳言(未官方宣佈),EMUI10.0就已經是披著安卓外衣的鴻蒙系統了。就華為目前國內國際的處境來說,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華為遲遲未推出,當然有華為自己的考量。
我個人的看法就是,任總既然這麼說了,那麼華為內部可能就已經確定了在哪部手機上會搭載鴻蒙系統推出了,但絕不是現在。
-
5 # 樹浦自忠
任總說的話一定是華為專家的結論,他們絕對不會輕易發言。從華為一貫做法看,沒有把握的事情是不會隨便釋出的,我相信任總。
回覆列表
我們知道制約鴻蒙系統,目前主要的因素是生態,這方面我們會擔心鴻蒙系統會不會有這方面的優勢。
而如今華為在打造了HMS服務,我們所知道的是HUAWEI HMS Core是華為雲服務開放能力的合集。而HSM的註冊開發者高過了百萬,甚至在170多個國家中擁有6億活躍使用者,包含英國在內的7200萬歐洲使用者。
其實,鴻蒙系統是華為開發的一款基於微核心,面向全場景的分散式作業系統,而這款在2012年研發的作業系統,而未來鴻蒙系統是可以運用在穿戴裝置,智慧屏以及電腦,手機等等各種平臺,相比安卓iOS系統相比,它更低延遲,系統優勢更強。
如今,華為鴻蒙系統優勢確實很出眾,雖然我們確實侷限於鴻蒙系統的生態。任正非的話,實際上對於我們而言,生態問題已經在慢慢的解決,這著實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鴻蒙系統可能會解決這種生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