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棒棒豬兒童安全
-
2 # 童書育兒
這要看自家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她是什麼樣的婆婆,你是什麼樣的媳婦,你家是什麼樣的條件。
如果婆媳相處得來,肯定是住在一起比較好。
這樣方便照顧孩子,不管是你還是她都不會很累,而且都能享受孩子帶來的樂趣。家務也可以互相分擔一些,但是如果公公也過來一起住,多少還是有些不方便,要學會彼此尊重隱私才好。
如果你們觀念差異較大,還是不要住在一起了。
距離產生美,這句話在婆媳關係上非常適用。兩個人長期在一個屋簷下,觀念差異又比較大,尤其是有了孩子,兩個人都非常重視互不相讓,矛盾就會非常多。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影視劇中,婆媳打得不可開交的都不少見,生悶氣的就更多了。
婆媳矛盾,互相都覺得自己有理自己委屈。婆婆覺得把兒媳伺候得到位了,管吃管喝管看孩子,媳婦覺得婆婆做飯難吃孩子帶不好還故意為難自己。在這裡不爭論對錯,只要分開住就好了。
如果你家經濟條件不錯,可以僱保姆,或者可以你全職在家帶孩子,建議不要跟婆婆一起住。
你在家的話,自己帶孩子其實也不至於特別累,倒是沒人提不同意見不用操心。如果能在僱個保姆幫忙,那就更不用跟婆婆在一起了,隔三差五的帶孩子去看看她,皆大歡喜。如果你去上班,但是家裡能僱保姆,那就讓婆婆和保姆一起看孩子,你下班了去接回來,或者去看看孩子,其實也不錯。婆媳只要不長期相處,一般關係還好,長期在一起還很好的,真的不多見。
到底要不到住在一起,還是要分析自己家的情況。
-
3 # 萌寶媽咪育兒
生完寶寶後,和婆婆住一起比較好,還是不住一起好?婆婆和媳婦完全是兩個角色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的兩個女人,有人說,我婆婆很好,有人說,我婆婆一點也不好,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可以說是家家有家家的故事。
如果是我,首先我不會強求自己的婆婆來照顧我,長輩和我們年輕人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有很大的不同,在一起勢必會存在很多矛盾(當然了特別好的婆婆除外),如果婆婆願意照顧我和孩子,幫幫忙我也會很感激。
說說我堂姐的婆婆,很奇怪的一個人,生了孩子在醫院就是顧著睡覺,對姑姐和孩子不聞不問,什麼事都不身把手的,她兒子說她是來旅遊的,出了院基本上除了看下孩子,其他的都是堂姐自己做,還想讓堂姐給她買衣服買這買那,但是堂姐和姐夫的經濟條件也就一般,著實很無奈,老人家不高興了就自己跑回老家去,兒子媳婦去接說了半天才勉強回來,折騰了好幾次,堂姐現在自己帶孩子加上班,準備找鐘點工阿姨了。
婆婆和媳婦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即使在一起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你對自己的媽媽發火生氣,你能對婆婆那樣嗎?想象都是很美好的,思想還是成熟一點的好,婆婆是老公的媽,有什麼事最好讓老公去溝通,當然自己也要成熟懂事。住不住一起得看自家的實際情況,分析利害關係,住一起要互相理解和尊重,不住一起就偶爾走動走動。生活是自己的,無論是老人還是兒媳婦,不能把精力都放在別人身上,那樣自己和別人壓力都很大,久而久之肯定會出問題,所以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
4 # echo小茵茵
如果條件允許,自然是不要住在一起的好。
我遇到過好多跟我吐槽的姑娘,都說,在生孩子之前自己婆婆對自己特別好,照顧的很周到很貼心,但是孩子一出生以後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注意力完全放到了孩子身上,還有就是天天質疑媳婦奶不夠。
生了孩子以後兩代人在一起帶孩子,本身就會有很多教育理念上的差異,即使是自己親爸媽都會難免有衝突,更何況是本來就很容易起矛盾的婆媳關係了。
一個家庭裡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女主人,如果和婆婆同住,就要考慮清楚,誰說了算。如果婆婆特別強勢,那肯定是不會讓媳婦說了算的,這個時候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像孩子親媽,只是一個奶牛,婆婆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才是親媽。這樣的感受估計沒幾個忍受得了吧。
還有就是生活習慣的不同,我們和自己老公生活在一起,在有很多愛的基礎上都要磨合很久很久,更何況是沒啥感情基礎全靠尊重和孝順在撐著的婆媳關係了,這時再有生活習慣上的水火不容,很容易就因為很小的事情就吵起來,影響夫妻關係也影響親子關係。
回覆列表
有人說,懷孕是婆媳關係的開始,而生完孩子之後才是婆媳關係最大的一道坎。
生孩子之前可能互相交集不多,比如有的是生孩子後婆婆才過來照顧幫忙的,這距離產生美就消失了,各種醜畢現;而生之前就住一起的,生完後,因為孩子,兩代人照顧的想法、方式不一樣,很容易產生一系列矛盾。所以生完孩子後的婆媳關係是比較不好處理的,生孩子後婆媳矛盾一般會更多的。
客觀上,媳婦若和婆婆生活在一起,接觸比較密切、比較多。有婆婆、有自己和丈夫,再加上小孩,三代同堂在一起生活,我們從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來說,我們把這樣的家庭成其為主幹事家庭,主幹事家庭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在三代人之中,有一代人是以他為主的,他說了算,咱們看在這個家庭中誰說了算?肯定是這個婆婆說了算的時候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婆婆和丈夫是母子,當兒子的聽媽的話的情況相對來說稍微多一點,再加上丈夫經常出去上班,孩子還需要仰仗著自己的媽來照顧,發生衝突的時候,兒子很有可能是站在自己母親這一面。做妻子的壓力就大了。
在這樣一種主幹事家庭矛盾中實事求是的說我們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棒棒豬天貓母嬰心理學專家認為,這不僅是在中國,在世界社會心理學範疇之內,這樣一種狀態依然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比較直接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把主幹事家庭分離,簡單說就是搬出去單過。減少那些干擾因素,這樣能夠讓夫妻兩個人的關係更加融洽,兩個成人在對待一個小孩子的話,那樣的矛盾已經減少很多了。在這個結構的家庭中,任何一個成員,除了那個小孩,三個主要的家庭成員,如果這個朋友有了公公的話,就是四個主要家庭成員,相互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應對的因素至少減少50%。每個人都要減少50%。發生問題的機率自然而然也會減少。
生完孩子後,是否應該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
如果實在沒有條件,必須住在一起的話,第一,要多跟自己做一些解釋。第二,有問題不要和婆婆直接發生衝突,去把自己的感覺、委屈跟自己的丈夫,然後由自己的丈夫出面跟自己的婆婆再做一些溝通和交流。
婆媳關係和其他的人際關係是不一樣的,關係上本身先天具備的不平等條件,為什麼這樣說?兒媳婦進門管婆婆叫什麼?叫媽。婆婆管兒媳婦一般是叫名字,很少叫媳婦的,幾乎沒有叫閨女的。稱謂上已經先天不對等,在這種情況下,你非讓他對等已經不現實了。你用不對等的關係發生交流,必然衝突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所以我們繞開,繞開一箇中間的關係,讓兒子兩邊來做一些安撫。這個矛盾就會減少一些。
1、有條件的不妨請個保姆或是請自己媽媽來幫忙或是有條件自己帶
兩個女人生長在不同的年代,所以針對一些事情難免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打算,對於帶孩子,各有各的理,那誰聽誰的這明顯就是一道難題,每次一遇到點事,婆婆就會說,我就是用這種方法把我兒子養育成現在這樣,這不也挺好麼,有什麼不對,你懂個啥,哎,有幾個媳婦聽見婆婆說這種話不急的,是,我們承認婆婆這樣是為自己好,她也有她的道理,可是……哎,算了,不說了,棒棒豬在此建議如果你家的條件允許就乾脆請一個保姆,這樣就不用婆婆帶了,你自己從旁協助就好了。
2、多對婆婆拍馬屁
誰都是一樣都會喜歡聽一些讚美的話,聽了會很開心,很舒服,老年人就和小孩子一樣是要去哄的,要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多誇誇她,當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誇,你懂得!常說一些使人感到溫馨的話,比如說辛苦啦,麻煩啦,婆婆做的飯真好吃等等。
3、適當的“向老公告狀”
遇到事,不急不燥,儘量不要和婆婆當面對峙,否則容易兩敗俱傷,多一些寬容,有什麼實在氣不過的可以和老公叨叨一下,讓老公出面和婆婆溝通一下,我覺得效果肯定會好得多。總之多一些寬容,這樣家庭才會和睦,你才會過的幸福。
4、注意說話方式
有些言語說出來的時候也要斟酌一下,很多時候你的不經意就能傷害到了她。想要改善婆媳關係,建議你別對婆婆說這三種話:
1)、“媽,您不懂……”
這是年輕媳婦在處理家務事或者照顧小孩子時最常說的一句話。也許在你眼裡這並沒什麼,但這種話卻最傷老人的心。雖然說她可能確實不懂,但這並不代表她沒能力、沒見識,更加不能影響她擁有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的權利。
而你的一句“您不懂”卻完全把她排除在整個事件之外,在婆婆看來,你就是在明確的告訴她:“你什麼都不知道就別摻和了。”想要改善這層關係,建議你將這句話改成“媽,請您告訴我……”
2)、“你媽……”
對於大部分的媳婦來說,把婆婆當成親媽幾乎不可能。比如在自己犯錯誤之後,婆婆永遠不會跟親媽一樣對你說“真是一個傻孩子”。所以很多媳婦在跟丈夫聊天時,常常將“你媽如何如何”變成了口頭語。
而婆婆聽到你用這種話語來稱呼她,心理一定特別不痛快。所以,作為媳婦,最好人前人後多叫幾聲“咱媽”來增進婆媳關係。
3)、“我的寶寶……”
很多疼愛孩子的媽媽常會不由自主地當著婆婆的面說“我的寶寶怎樣怎樣”。可是,這種話一旦被婆婆聽見,將可能引起一次婆媳之戰。婆婆心裡會嘀咕:“什麼我兒子我兒子的,寶寶還是我老李家的大孫子呢……”。
所以,這類帶有強烈歸屬感的叫法雖然沒有什麼過錯,但卻讓婆婆感覺到了危機。想要避免這種婆媳矛盾,棒棒豬建議你將話改成“您孫子(您孫女)……”
婆媳關係歷來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題,重在堅持、耐心,別太耍小性子,該忍讓就忍讓,再說你現在也是母親了,不久的將來你也會成為別人的婆婆,家庭之間多一些真善美,和睦相處,凡事多忍讓,不要再掉入這種婆媳關係的怪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