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魔端

    1、

    我們一般在電腦前面工作的時候眼睛水平線的高度應該高於顯示屏的水平線的高度。這樣的好處是工作的時候眼球裸露在外邊的面積比較的小,這樣淚液就會蒸發的比較的慢,眼睛不容易乾澀。

    2、2

    2、電腦螢幕的亮度一定不能太亮,一定也不要太暗,適中最重要。可以用熱毛巾敷眼,促進眼部血液迴圈。

    3、在長時間的上網、玩手機之中,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休息是十分重要的。給眼睛一個放鬆的時間,緩解一下學習給眼睛造成的疲勞。

    避免長時間用眼,最好每隔一個小時休息一下,望望遠方,或者做一下眼部按摩。不要守著電腦一看好幾個小時。

    每隔30至40分鐘就休息10~15分鐘,眺望遠處,讓眼睛充分放鬆。

    4、多運動。多去接觸大自然。看一些青山綠水,紅花綠樹。多去各地走走看看,或者也可以抬頭望望藍天。多看綠色植物。

    5、用電腦後要保證充足的睡眠質量,不要經常熬夜,最後晚上11點以前睡覺。

    6、 注意眼睛鍛鍊,堅持做“眼保健操”。在休息眼睛的時候可以順便做做眼保健操。上下左右多轉轉。

    當眼球追隨目標時,睫狀肌不斷地放鬆與收縮以及眼外肌的協同作用,可以提高眼的血液灌注量,促進眼部新陳代謝。吃堅果類食物能加強眼部肌肉活動,促進眼部血液迴圈,減輕眼疲勞。

    7、 多吃保護眼睛的食物,補充營養。動物性食物中的維生素A、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蘿蔔素直接參與視網膜上吸收光線的化學物質———視紫紅質的形成,是保護眼睛、維持正常視覺的“靈丹妙藥”。

    春季風乾物燥,眼表水分蒸發快,是乾眼症的高發季節,更應注意補充水分,多吃豆製品、魚、牛奶、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西紅柿及新鮮水果等有助於保護眼睛。

    8、反光要避免: 書桌應有邊燈裝置,以減少反光。

    看書距離適中: 書本與眼睛之間的標準距離為30公分。

    睡眠不可少: 睡眠每天要在8小時以上,身體疲勞容易造成假性近視。

    坐姿要端正: 專家認為,脖子如果一直保持向前彎曲的姿勢,眼 球會處在充血狀態,眼壓會增高,眼球隆起容易造 成近視。

    光線要充足舒適: 書桌上的檯燈,燈泡以40w-60w,日光燈以20w為 宜。

    眼睛與電腦手機的距離勿太近。

    常望遠山眺綠野: 常往公園或空曠場所活動,使眼睛有看遠的機會。

    閱讀時間勿太長: 無論作功課,打電腦,電動玩具或看電視,時間不 可太長,以每半小時休息片刻為宜。

    定期視力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可保「靈魂之窗」永遠健康。

    營養攝取要均衡: 應特別注意維生素b類(胚芽米,麥片,酵母….), 防腐食品吃不得

    晚上睡覺之前可以使用使睫狀肌鬆弛的藥物,像雙星明眼液,託皮卡胺,珍視明等。

    電腦最好用液晶的顯示器 ,螢幕的解析度及重新整理率要調高,眼睛疲勞了用冰水的毛巾敷幾分鐘

    每學習1小時應休息10分鐘

    看一下遠處緩解視力疲勞。

    多休息,睡眠也有影響的。

    保持一個良好的坐姿.

    晚上睡覺的時候,用手指做一下眼部周圍按摩,促進血液迴圈!

    連續用眼時間不要太久每隔三個小時,休息十分鐘

    由於長時間在暗光下使用電腦,熒屏上的強光會使眼睛視網膜上的感覺物質“視紫質”消耗過多,導致人體血清中的維生素A迅速減少。當維生素A缺乏時,最初表現為視力下降,然後角膜、結膜上皮細胞相繼角化,淚腺的分泌細胞也發生病變,造成眼睛乾燥怕光,不敢睜開。

    但是,若能及時補充維生素A,症狀很快就會消失。因此,經常使用電腦的人平時應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如動物肝臟、雞蛋、魚、乳品,富含胡蘿蔔素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等。必要時可以口服維生素A、B1、B12、肌苷片。

    區域性點用潤滑、營養或消炎眼藥水為輔助治療要保持3公尺以上,每看30分 鍾,就要休息片刻。

    常望遠山眺綠野: 常往公園或空曠場所活動,使眼睛有看遠的機會。

  • 2 # 谷德生活

    可以使用一些滴眼液保持眼睛溼潤

    可以佩帶防輻射眼鏡

    最後 就是使用2小時 一定要休息一下 看看外面的綠色

    此外眼睛的疲勞程度與用眼時間長短有關係,因此避免眼睛疲勞最好方法是適當休息(如閉上眼睛短暫休息,或向遠處眺望一會兒),勿連續操作,以免眼睛過度疲勞而影響視力。

    熒光屏的亮度與清晰度是否適當,環境的光線是否柔和,桌椅是否舒適等都是有效保護眼睛必須考慮的因素。

    平時可多吃一些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豬肝、蛋糕等,或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如胡蘿蔔、豆芽、橘子、廣柑、紅棗等,對保護視力有一定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期末考前,如何幫助孩子從“假努力”變成“真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