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縱橫

    放入王家壩蓄洪區有多少水呢?據相關資料,從1954年至2007年,王家壩閘累計12個年份15次開閘蓄洪,蓄洪總量達75億立方米,如果取平均值,每次也就是5億立方米,整個王家壩(蒙窪)蓄洪區內生活著約17萬人,這次王家壩閘開閘,只轉移了2000人左右,因為在多年抗洪經驗下,當地老百姓發明了兩種生活區域——保莊圩和莊臺。這兩個地方地勢比較高,相當於湖中的島嶼,平時湖裡沒水,人們在蓄洪區裡開展養殖業或農耕生產,開閘放水後,就成為一片湖。

    試想如果我們解決了這5億立方米水的去處,王家壩就會不開閘或少開閘,生活在蓄洪區裡的百姓不就少受一次損失嗎?首先我們看看王家壩所控制的河流有哪些?下圖

    ▲王家壩地形圖

    ▲王家壩控制的水系圖

    圖1,王家壩控制著淮河上游水系,從地形來看,屬於山區河道,南面是大別山,西面是桐柏山,被兩側山包圍。從淮河上游河流發育特徵來看,呈扇狀水系,有些類似鄱陽湖水系特徵。從淮河兩岸水系發育來看,北岸產水要少一些,洪水生要來自於大別山、桐柏山的淮河支流上,山區性河道落差大,洪水來勢猛,是產生洪水的根源。

    從地形與河流水系發育來看,我們國家長江流域裡有特別多的小流域與這裡相似,看似普通的地形地貌,但這裡洪水極為難控制,導致了王家壩開閘了16次,這就不能不談這裡降水了。

    這些年來淮河上游常常發生乾旱,今年春季安徽乾旱程度較深,去年長江流域乾旱梅山水庫、響洪甸水庫、鯰魚山水庫沒有蓄滿水,農業灌溉、供水受到很大影響,那麼地勢低窪之地蒙窪蓄洪區成了肥水之田,農耕養殖盡佔天時、地利,這是百姓離不開蓄洪區的主要原因。

    上面地形圖,淮河上游正好處於冷空氣南下的通道上,恰好在大別山與桐柏山北側受阻,冷空氣堆集起來,今年長江梅雨水汽充足,加之地形抬升影響,冷暖相遇,降水量出奇地高,竟然達到日降水量400~500mm,成為長江梅雨降水最高區域,這麼高的降水,落在這麼一個狹窄的區域裡,而王家壩處在一個水上“咽喉要道”上,難以招架,河道里洪水淤塞,抬高了水位,就會生災。

    王家壩這個位置不僅受上游來水影響,下游還給它氣兒受,自王家壩起河道就變得平緩起來,當下遊各支流匯入主河道,河水流速變慢,有時暴雨來時,下游漲水太快,導致王家壩處排水不暢,還會引發河水倒灌,加劇這裡的水位抬升,為此急需找到這麼一個排洩口,而這裡蓄洪區就派上的用場,成為了洪水宣洩地。

    怎麼解決王家壩問題呢,儘量讓它少開閘,最後不開閘,讓王家壩精神從此不在。

    首先多修建水庫,既然大別山北麓地帶是主要的降水區,這種山區地形特別適合修建水庫,每條支流必須修建水庫,對於水庫有供水任務的,修建兩個,一個是用於供水,一個用於攔洪蓄水,水庫職能不交叉,每年汛期騰空庫容,等待汛期洪水,水庫只要攔水達到5億,王家壩基本上不開閘了。

    大別山、桐柏上水庫都是50~60年代修建的,80年代又擴容了,之後修的水庫很少,所以我們又見王家壩開閘。我們的水患怨天怨地就怪我們的水庫太少,僅有幾處水庫,還承擔供水任務,造成我們的防汛庫容太少,洪水來的,有時水庫還洩洪肋陣,加劇了災情。未來要徹底治理好淮河洪水,還得要加大水利工程投資,讓洪水不下山,截留在山上,才能永絕水患。

    其次,疏通河道,隨著每次洪水來臨,河流把上游泥沙帶到下游淤積,河床落差越來越小,排水不暢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清理河道非常重要,這是一條紅線,任何地方政府都不能違規,嚴格執行上級的政策,河道不堵塞,也是解決王家壩洪水問題。

    今年小流域大災,從媒體報道來看,很多地方都是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有的地方甚至還達不到,要想提高防洪能力,只有加大投入,這又需要強大的國力來支援,目前我們國家還不是那麼富裕,所以未來水利投資還是長遠的,水患還會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希望大家注意防洪防災。

  • 2 # 老楊狼

    王家壩閘,千里淮河第一閘,它和蒙窪蓄洪區一起組成王家壩水利樞紐工程。1953年,王家壩閘建成,因其在阜南縣王家壩村,故有此名。2003年11月老閘拆除重建,共13孔,設計流量為1344~1626立方米每秒。

    王家壩閘位於淮河、洪河、白鷺河三河交匯處,是淮河上游和中游的交接點,王家壩水閘(洪河口)以上為上游,全長360公里;王家壩以下只洪澤湖出口中渡為中游,長490公里;中渡到三江營為下游,長150公里。

    王家壩為什麼這麼重要呢?為什麼容易受到關注呢?這還得從淮河的落差和王家壩的位置說起。

    千里淮河,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總落差卻只有200米,人送外號“中國總落差最小的大河”。落差小就意味流速慢,也就是說遇到洪水,就特別容易出現行洪不暢,發生洪災。

    就這200米的落差,也不是均勻分佈。王家壩水閘以上河道落差就快佔滿總落差了,足足178米。加上上游地處桐柏山、大別山山區,支流還特多,總計有100多條,一旦雨水形成徑流,匯成洪水,很快就會到達王家壩。而王家壩以下,一直到洪澤湖出口,落差只有22米,因此,洪水行進突然變緩,加上河道彎曲狹窄,宣洩不暢,很容易積蓄洪水

    ,造成災害。這就是王家壩閘為什麼要開閘分洪的原因。

    自1953年建成以來,王家壩閘總共進行了16次開閘蓄洪,為削減洪峰、保護淮河安瀾立下汗馬功勞,也鑄就了濛窪地區人民舍小家顧大家、舍區域性顧全域性的“王家壩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感情是該將就,還是該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