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納百川140955686
-
2 # 土撥兔69
其實是劉備和諸葛亮謀殺的關羽,他倆都知道關羽藐視東吳,還派他去守荊州,這不是明顯的拉仇恨?而且荊州本來就不是以正當理由得到的,當時他們的口號是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不得不秉承當時的口號,劉備諸葛亮順水推舟變相把荊州還了東吳,但為什麼要犧牲關羽?關羽對於劉備來說,是蜀國的二把手,如果劉備死了,那麼關羽就是蜀國的合法繼承人,他怕關羽奪權,到時候他的後代就不好過了,再說諸葛亮,諸葛亮跟關羽本來就不和,舉個例子,華容道放走曹操(雖說是諸葛亮的計策)諸葛亮執意要殺關羽,劉備阻止了他,雖然他不是想真心殺關羽,但這一切關羽都是看在眼裡的,你不那我當人,我堂堂一個二把手你這麼利用我,好!那就硬剛吧,所以他們關係一直都是那樣,諸葛亮現在要做的就是剪除劉備的羽翼,關羽張飛都是他的目標,他們兩人跟劉備的關係非同一般,只要除掉他們倆,那大權就是我的了,兩者都有充分的理由要關羽死,而且諸葛亮派關羽把守荊州是除了劉備沒有任何人知道的,完全用了一個不著邊際的理由牽強附會把關羽推上去,而且關羽又不是肉,他說是刺客,適合戰場拼殺,而非守城這並不是諸葛亮不知人善用,而是有意害死關羽
-
3 # 海風5973012
根據晉朝的陳壽所著《三國志.關羽傳》,關羽之死有記錄 “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三國演義是小說,三國志才是真正的歷史。不要把小說當成歷史。根據此書記載,關羽很自大,與同事關係不和諧。摘取其中三段以供大家參考! ①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②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③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 最終史學家陳壽也對關羽有所評價: “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
4 # 風平浪靜162128883
關羽的眾說紛紜,我認為關羽之死是劉備,諸葛亮的戰略失誤。關羽在蜀漢集團來說,實力無可挑剔。不管水戰、陸戰、攻守,都有一定的實力。水戰:周瑜攻打南郡將近一年,關羽絕北道阻援非常成功。攻:以一人之力,斬顏良於萬軍之中,解白馬圍,取得一個戰役的勝利。守:在荊州八年,孫權不敢越雷池半步。首先,劉備取荊州有取巧之嫌,東吳在前線流血犧牲,先主兵不血刃輕取荊南四郡。致使權憚之,進妹以固好。正好東吳魯肅掌兵,魯肅主張連劉抗曹,孫權考慮到南郡直接於曹魏接壤,遂答應了劉備借南郡的請求。等劉備取了西川以後,東吳主戰派呼聲日高,孫權隨即向劉備索取荊州。劉備說等取了東川還荊州。取了東川,又說取了漢中。孫權大怒,派魯肅領大軍和關羽對峙,派呂蒙領兵取了長沙、零陵、桂陽。劉備統大兵五萬至公安,與關羽會和,要掃平東吳。當時曹操取了漢中,回兵中原。隨軍的謀主法正看到了戰機,勸劉備東和孫權,進取漢中,再圖雍涼。劉備遂與孫權和好,江夏、桂陽、長沙歸東吳。劉備回軍,留關羽總督荊州事。孫權雖然得了三郡,仍念念不忘南郡、零陵、武陵三郡。魯肅死後,東吳君臣吃飯睡覺都想著荊州。怎奈關羽經營江陵、公安八、九年,城堅兵精,無從下手。劉備拿下漢中以後,孫權又催還荊州。先主推說等取雍涼之後歸還,孫權怎不怒火沖天。機會說到就到,至於關羽北伐,說法不一。我認為,關羽北伐,劉備不點頭,關羽斷不會自作主張,臣下專權,必被主上猜忌。關羽荊州兵有三萬,北伐帶去兩萬。圍定襄樊後,曹魏的援軍源源不斷的向前線開進。劉備、孔明卻沒有往前線派一兵一卒。明知東吳覷視荊州,卻命關羽北伐,致使荊州空虛。這確切的說是,劉備、孔明對東吳的誤判。戰略上的失誤。關羽十月襄樊兵敗,來年正月身死。成都方面毫無反應,這不符合軍事常理,失荊州,責任在劉備、孔明。
-
5 # 天元一星
關羽兵敗被殺,並非無能、大意或對人傲慢,恰恰是“忠義”二字讓三方有異志的首腦及精英們集體殺害,理由如下:一、關羽被曹操俘獲時,為誘其心,封官列侯、金錢美女、贈賜寶馬都沒有留住關羽,曹操賜印“壽亭侯”,關羽拒不接受,後來曹操換印“漢壽亭侯”,關羽欣然納之,關羽降漢不降曹,讓曹操遺憾終身。二、孫權欲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關羽痛罵來史,因為在關羽心中,孫權與袁術呂布等人都是亂臣賊子,若把女兒嫁與孫權之子,自己也成了漢室的反賊。三、劉備自封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演義中為五虎上將之首),關羽此時看明白了,自己追隨多年的義兄,他的志向不是匡扶漢室,救民於水火,而是稱王稱帝,所以找藉口“不與老卒為伍”拒不受印。劉備此時更心痛,關羽對自己只是兄弟之義,關羽忠誠的是名存實亡的漢室。所以關羽北伐,急於稱帝的劉備未派一將一卒,任關羽自生自滅。法正病逝,劉備痛哭並封侯,而跟隨自己多年的異姓兄弟被斬,史書上並無劉備痛哭及為關羽封侯的記錄,足見兄弟倆已離心離德了。至於孫權背盟,糜芳、傅士仁降吳,丟失兵家必爭之地荊州,也是劉備始料不及的。關羽身逢亂世,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其武藝及統兵能力不一定比其他將軍強,唯獨關羽集“武聖”與“忠義化身”於一身,主要原因是其他將軍各為其主,而關羽真心向漢,“扶大廈於將傾”,卻獨木難支。曹操、孫權、劉備都想把關羽收為己用,但是關羽一心向漢的志向卻是他們無力改變的,最後劉備放棄關羽,曹操、孫權全力攻殺關羽,一代忠臣良將身首異處,卻名垂青史!
-
6 # 思維館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坐鎮荊州,悍然發兵攻打樊城曹仁,繼而於八月水淹曹操方面派來的于禁七軍,獲于禁,斬龐德,一時間震動天下,卻被東吳呂蒙抄了後路,同年十二月死於東吳潘璋部下馬忠之手。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命苦不能怪政府,點背不能怨社會”,遇挫折先從自己個兒身上找原因——關公是沒法自個兒找了,我們來找找吧。
赤壁之戰是孫、劉兩家的蜜月期,戰後,劉備得荊州四郡(荊州轄下主要有七郡),先後兩次向東吳提出借取其所佔的南郡,並以此為基礎得益州。部分人有個劣根性,借錢的才是大爺,劉備借荊州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雙方既然抓破了臉,為防孫權報復,劉備便派了關羽坐鎮荊州。《三國志·劉備傳》“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曹操經赤壁一敗,面對孫、劉聯合,也是有些吃力,《資治通鑑》載,“孫權攻合肥。時諸州兵戍淮南。揚州刺史溫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然不足憂。今水潦方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猾,正恐徵南有變耳。’已而關羽果使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羽自率眾攻曹仁於樊。”
關羽不僅打樊城曹仁,連消帶打把于禁也撈到手上,到這一年十月,“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呂蒙見勢不妙,向孫權獻“白衣渡江”之策,《資治通鑑》“呂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麋芳、士仁素皆嫌羽輕已,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及,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懼。於是蒙令故騎都尉虞翻為書說仁,為陳成敗,仁得書即降。……蒙入江陵,釋于禁之囚,得關羽及將士家屬”,關羽軍心渙散,兵敗如山倒,不久便敗走麥城。
不久,關羽自麥城率數十騎直奔益州,《三國志·關羽傳》“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臨沮這個地方,離益州不過十幾里路了——馬忠這個二愣子,抓了關羽,旋即將其弄死。
《三國志•蜀書六》載,“(關羽)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劉備有個屬性,叫做“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關羽作為他的死黨,自是器而重之,這就是說,劉備借刀殺人的可能性是極小的——其實就算劉備想要借東吳之手幹掉關羽,也不會值得白貼荊州三郡,實在是來不及救援。
其實還是關羽對手下太苛刻,“還,當治之”,人家不降了東吳等你回來砍嗎?陳壽就說了,“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
7 # 虹貓大俠
關羽之死,除了他的性格原因和蜀漢決策方面的因素外(這些多數回答都會提到,這裡就不再重複說了)說一個隱形因素,那就是對事情安排的過於完美,而造成的物極必反!
東吳偷襲荊州,關羽也不是沒有提防,相反他做出了相應的佈置:
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選高阜處置一烽火臺,每臺用五十軍守之;倘吳兵渡江,夜則明火,晝則舉煙為號。吾當親往擊之。”成都方面也因為關羽修建了烽火臺,而擱置了對荊州的援助。
忽然有人自荊州來,言東吳求婚於關公,關公力拒之。孔明曰:“荊州危矣!可使人替關公回”忽又探馬到來,報說關公於江邊多設墩臺,提防甚密,萬無一失。因此玄德放心。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無論是荊州的關羽還是成都的劉備,所有的希望點有意無意的都寄託在了這幾座烽火臺上。關羽聽到荊州被偷襲的第一反應是,沿江上下,何不舉火。
防禦荊州的潘睿是直接讓人騙開城門,一點像樣的抵抗都沒有,甚至一點警惕性都沒有。為什麼會這樣?潘濬這個人不給力是其一,其二還是把希望寄託在烽火臺的才是主要因素。
潘濬統管荊州本身就不是合適的人選,當時行軍司馬王甫在接受修建烽火臺命令的時候,就曾經提出來過。但是讓關羽一票給否決了,一是,已經做出了人事安排,不好朝令夕改。二是王甫提出的替代者趙累督辦糧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差事。除了這兩點還有一點就是關羽認為修建了烽火臺,這些安排上的失誤完全可以彌補。等到烽火臺全部修建完成,關羽對後方的擔憂也就完全消失了。
正如老子所說的:福兮禍所伏。看似完美的佈局,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如果認為一些防範措施能化解危機,進而放鬆警惕。那麼災禍也就不遠了!
-
8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關羽被稱為三國最牛的武將,後人尊為武聖,其才幹也是有目共睹的。征討董卓時 溫酒斬華雄;暫時歸降曹操時 斬顏良誅文丑;後來聽到劉備的訊息後,又掛印封金,上演千里走單騎的神奇一幕,過五關斬六將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直到後來曹操被逼和東吳結盟,關羽腹背受敵最終被擒殺。
而關羽的悲慘結局,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4個字:高傲自負。連曹操都對關羽歎服:“關將軍真天神也!”也正是因為立下赫赫戰功,又被天下人所景仰,關羽的高傲顯得愈發突出。
不信從他的幾句驚世名言中可以看出端倪來。
第一句話:“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
公元200年的白馬之戰,袁紹麾下大將顏良逞威,曹軍多名將領被其斬於馬下。而當時的關羽“暫歸”曹操,為了報答其“收養”之恩,年輕氣盛的關羽主動請纓出戰,他對曹操說了一句很牛的話:“某雖不才,願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
這話狂而自信,而最終結局也令人歎為觀止,關羽言而有信,瞬間功夫就在敵萬萬軍中斬殺了顏良而全身而退,關羽從此威震八方。
第二句話:“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無不畏服”。
襄樊之戰,曹仁告急,曹操派大將於禁督七軍和龐德一起救援樊城,龐德為表忠心,竟然抬棺和他決戰,並且對曹操說了這樣一句等方面:“大王何重視關某也?吾料此去,當挫關某三十年之聲價。”關羽聽說後,怒不可遏,非常霸氣地回了一句話:“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盡皆縮頸而奔。”意思就是說,大家一聽到我的名字,腦袋都縮到脖子裡頭,像烏龜一樣逃走了。關羽名聲遠揚,可以先聲奪人。後來,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
第三句話:“虎女焉嫁犬子”。
話說關羽鎮守荊州之軍事重地,他在率軍北上之時東吳孫權曾派人向關羽提親,希望關羽把愛女許配給他的兒子,已結蜀吳兩家秦晉之好,鞏固孫劉聯盟。當然,孫權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是想達到索取荊州的目的。結果關羽卻對使者諸葛瑾遭當頭一棒,說了一句話牛的不能再牛的話:虎女焉能嫁犬子?
關羽的這句話是狂中帶傲,說的極為文明,後果也極為嚴重,要知道孫權畢竟和劉備屬於名義上的盟友,儘管這裡面假惺惺的有成份佔多數,但是關羽大可不必如此惡語相向,這簡直沒有給孫權任何臺階下,已至蜀吳聯盟瞬間崩潰。震怒不已的孫權憤而轉於曹魏結盟,最終奇襲了荊州,最終導致了關羽被斬殺。
回覆列表
史載關羽是敗走麥城後被東吳陸遜追擊在走投無路之下不辱名節自刎而亡。縱觀關羽一生、有此結局也是咎由自取。關羽一生、傲視群雄、目中無人、自我意識非常明顯、很少採取別人建議。雖一世英名、克敵無數、建樹頗豐、但胸襟不大、看不起小輩英豪、最終飲鴆止渴被陸遜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