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球小將

    作為家長,也為這個問題頭疼過,怎麼給孩子講都不明白,後來就用最笨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有耐心。慚愧啊,一開始,在給孩子講這類題目的時候,講個十多遍,要

    不就是不會,要不就是當時會第二天就不會,當時心裡的火就騰的冒起來了,想打孩子的心都有,開句

    玩笑話,感覺就像老天派這個孩子來折磨自己的。不過,靜下心來想,我一直在以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

    子,想想當年自己八九歲的時候才上小學,而現在的孩子六歲就上小學了,不論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

    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將問題形象化、具體化——畫圖,再加上耐心的講解引導,應該會收穫不錯的效

    果。接下來我們就舉例來說吧。

    例1:如圖,貝貝在隊伍裡從前數排第7,從後面數排第4,排隊的一共有多少人?

    說實話,如果沒有圖,大人看完題目,也要想一想才能算出答案,何況孩子呢,但是有圖,大人看一眼就能說出答案,而孩子卻不行,他們眼中的世界有太多未知的東西,有太多異想天開的想法,阻礙了孩子對題目的理解。

    我當時做的就是畫圖,然後引導講解,直到孩子自己能夠做出同類的題目。

    7+4-1=10,孩子糾結的是為什麼減一,不理解的也是這一點,我跟孩子講的是貝貝數了兩遍而其他孩子只數了一遍,要公平,所以要減掉一次。

    排隊題目的型別有很多,我在這列舉一下。

    大家可以彙總一下類似的題目,用畫示意圖,運用畫圖法解決問題,培養孩子數形結合的能力。

  • 2 # 小學數學專家農某

    一年級的數學排隊問題,主要是考察學生對序數和基數的瞭解與運用。

    難點在於理解本人在隊伍中的位置與前後人數的關係。

    透過讓孩子畫示意圖,讓孩子直觀地看清數量關係是一個很很好的輔助手段。

    題型一:

    同學們排位,小明前面有5個人,後面有3個人,隊伍一共有多少人?

    許多孩子往往算成5+3=8(人)

    這種題目,要提醒孩子別忘了加上小明他自己,前面5人+小明1人+後面3人:5+1+3=9(人)。

    可以畫示意圖來幫助理解:

    題型二:

    同學們排隊,從前後數小明排第7,從後面數小明排第3,隊伍一共有多少人?

    從前面數排第7,就是從前面開始到小明有7個人;從後面數排第3,就是說小明的後面有3-1=2(人),隊伍一共有7+2=9(人)。

    畫示意圖如下:

    題型三:

    10個同學排隊,從前面數小明排第7,從後面數小明排第幾?

    從前面數小明排第7,就是從前面開始到小明有下人,那麼小明後面有10-7=3(人);從後面數過來3人後再數到小明,應該是3+1=4,從後面數小明排第4。

    畫示意圖如下:

    題型四:同學們排隊,小明排第7,小紅排第10,他們中間有多少人?

    不小心的孩子算成10-7=3人,其實用生活常識一想,第7到第10之間是,第8,第9,就2個人。

    10-7=3(人),是小明後面還有3個人,而要求中間的人數,還要減去小紅自己,3-1=2(人)

    畫示意圖如下:

    掌握了基本題型,學會畫示意圖後,再遇到排隊問題就不難了。

  • 3 # 雪飛209485437

    我去年教一年級數學,還算比較瞭解。一年級孩子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較弱,最好是結合圖形來教學。即數形結合思想,透過直觀的數數,數出答案。排隊問題我讓孩子畫圈圈來解決,對於從左從右數這類題,效果不錯

  • 4 # 學爸陪娃

    一年級的數學排隊問題真的這麼難嗎?

    我們孩子今年二年級,在一年級的時候做排隊問題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有時候搞不太明白,我大致給講了一下之後,我就沒再管原因,是她也沒有問我。

    我不知道一般孩子對於這種排隊問題,不會做的原因在哪。

    但我能知道學數學不是讓孩子明白這一道題怎麼做,而是要知道這種題是鍛鍊孩子哪方面的數學思維的。

    孩子的數學問題從來都不是某一個單類問題。的正確來決定孩子會不會做。而是透過這一類題來鍛鍊孩子的數學思維。

    數學是數字遊戲和一定規律的排列組合。

    我給孩子講數學學習的時候,我從來沒告訴孩子說數學有多麼的難,多麼不好做,但我每次都告訴孩子說數學就是10個數字加上加減乘除的一系列規則規律的遊戲。

    數學圖形結合的數字遊戲

    數學題大部分的。可以透過畫圖來解決,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剛接觸到數學這種問題的時候,一定給孩子畫一些個圖形,讓孩子便於理解。

    不要用大人的思維,站在大人的這個智商的角度上來考慮七八歲孩子的思維,畢竟他心智沒有成熟,所以好多時候要多給講幾遍,要讓孩子理解性的去自己嘗試著做。

    數學學的是規律

    這類數學題排序類題其實就是一個規律,也就是要讓孩子做數學題的時候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在數學啟蒙階段一定會在圖形裡面找數字,那麼找數字有一個規律,要麼就是按照123456789 10這種找數字,要麼就按照一行或者是一列的形式來找,總之讓孩子明白做什麼事情要有規律。

    輔導孩子學習是孩子為主,家長為輔。

    在輔導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不是家長來主導孩子的學習,而是孩子來主導這次的學習,包括你輔導孩子不會的題,一定是以孩子為主,你只是引導孩子開拓他的思維,而不是說你幫助孩子把孩子的思維給開啟。

  • 5 # 塽軒媽媽生活記錄

    這事一年級數學實際解決的排隊問題,也是數學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孩子們也容易出錯的地方。

    孩子們在做這一類練習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算掉,沒了避免出錯,我們在引導孩子做這樣的練習時,不妨畫圖來引導他們理解。

  • 6 # 一學堂王老師

    排隊問題是低年級高頻題型,也是難點!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做精品回答!今天系統幫大家梳理下排隊問題求總人數的解題思路。

    圖示法解排隊問題便於孩子理解。我們用圈標記特殊人物(代號)。用省略號標註其他人。記得標註好方向哦!

    排隊問題求總人數-無重疊

    例題1,二毛緊跟在大毛後面,大毛前面有6人,二毛後面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

    按照題意畫圖,大毛前面有6人(不包括大毛),二毛後面有9人(不包括二毛)。如下圖:

    很直觀地看出排隊總人數:9+2+6=17人。

    以上是倆人挨著的情況,倆人中間還有人怎麼辦呢?變化題目如下:

    例題2,二毛在大毛後面,從前往後數,大毛排在第6個,大毛二毛中間有4人,二毛後面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

    按照題意畫圖,大毛排在第6個,6人裡面是包括大毛的。如下圖:

    看圖就清晰了吧,總共排隊人數:9+1+4+6=20人。別忘了數二毛哦!

    排隊問題求總人數-有重疊

    例題3,從前往後數,大毛排第7;從後往前數,大毛還是排第7,一共有多少人?

    按照題意畫圖,大毛排在第7,7人裡面是包括大毛的。如下圖:

    看圖我們發現,如果7+7大毛被多算了一次。所以排隊總人數:7+7-1=13人。

    我們再看個複雜點的.

    例題4,大毛緊跟在二毛後面,從前往後數,大毛排在第9;從後往前數,二毛排第8,一共有多少人?

    按照題意畫圖,如下圖:

    這次大毛和二毛都被多數了一次,所以排隊總人數為:9+8-2=15人。

    總結

    仔細審題,注意題目中的"前/後面有幾人"是不含特殊人物的;“排第幾”是包含特殊人物的;是否有"中間有幾人"等條件。根據題意畫圖,進而觀察計算出排隊總人數。

  • 7 # 山西高家二少

    如果孩子不會,你可以教他一種新的學習工具~直尺。

    所有的人都可以形象的在直尺上體現出來。

    最後問題解決了,你的孩子也學會了一種新的工具。

  • 8 # 沛澤媽讀心理

    我家孩子現在在讀一年級,對於這個問題,不少孩子都會弄錯,不是少加了一個人,就是多加了一個人。

    關於排隊問題,不要生硬地讓孩子去列算式,如果孩子頭腦中沒有排隊的一個場景,他是很難列對算式的。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就是畫圖,讓孩子按照題意畫出草圖,就很直觀具體了,再讓孩子列算式就很容易了。

    排隊的題目有幾種情況,不管題型怎麼變,只要孩子會畫圖,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如果再不行,可以一家人排排隊,給孩子看看,孩子就明白了。

    總之,這類題目要讓抽象變得直觀,就不再是難題。

  • 9 # 我是杜佩玉

    低年級階段的排隊問題實際上是考查了孩子的轉換能力,在這道題的過程中轉換能力包含了自己。一年級的轉換能力還包含了剛開始接觸到的序數這一概念。

    從這幅圖中,如果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應當讓孩子明白,假如是最高的那個孩子,那麼左邊有幾個右邊有幾個,這是孩子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只有搞清楚了這一個問題之後才能分析出這道題的具體內容。

    其實這道題就可以轉變為我的左手有幾個小朋友,我的右手有幾個小朋友,我們這一隊一共有多少人?

    對於這道題來講,其實孩子應當費勁了,還包含了左右這兩個概念,在這裡面孩子們應當注意的就是圖片中的左右和孩子面對圖片時的左右是相反的,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孩子在這個問題轉換不過來的時候,可以讓孩子閉著眼扭扭身子想象自己站在最高個的那個男孩子位置。

    這是一個問題,其實我們不管這個問題所包含的深層含義,其實好像是排隊上廁所的問題。暫且就用這幅圖來代替吧,我們來看一看女廁所門前排了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的前面有幾個人,後面有幾個人,一共有幾個人?

    在這一個問題的關鍵中,孩子從第一幅的左右變換到了前後,這是一個最常見的排隊問題,孩子的前後相比於左右更容易理解一些,所以這道題對於孩子們來講並不是太難。

    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應用,那麼我們知道在排隊的問題,最後最難的就是孩子所在的順序表示的數字,也就是我們所稱的數學中的序數詞。

    小朋友們在做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只看圖片,圖片的話肯定有一些知識沒有顯示出來,問題的關鍵是在於27個小朋友,豆豆在最中間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最中間的含意是什麼左右一樣多的意思。

    這樣的問題,家長在演示的時候可以利用比較少的人數來進行解決,比如說選擇五個小朋友,用小棒或者用其他的一些物體來代替,讓他們感受一下什麼是中間。

    總之低年級階段的排隊問題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個調動孩子思維方式,調動孩子改變現有的一些數字認識,並且還包含了一些方位詞的分析,特別是左右,因為圖片中的左右和孩子面對圖片式的左右是相反的。

    練一練這一道題或者說這一種型別的題,孩子們都能夠掌握。

  • 10 # 數學加油吧

    這是一個難點,最好的辦法就是畫圖幫助理解題意,然後根據圖意解題。

    OOOOOOOOOO

    3 1 7

    3+1+7

  • 11 # 楊老師的數學新視界

    題主,你好!這種題,我可是深有體會,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作圖,數形結合!具體分析如下:

    一年級數學知識對於我們成人來說,認為很簡單,那是因為你的思維定勢!然而對於剛剛脫離了學前教育的一年級孩子來說,這些知識有些很容易,有些則比較難!比如題主所說的排隊問題!

    我4年前教過一個一年級,當時的排隊問題解決方法就是列算式!排隊問題有好幾種情況,有的題是他前面有些人,後面有些人,問一共有幾人?還有的是從前面數排第幾,從後面排第幾,問一共有幾人?等等,一年級的孩子做這些題,理解快的一會兒就做了出來,不理解的列算式一直列錯!

    後來我給學生說,凡是這種排隊的數學問題,你就畫圖,用圓圈來代替,自己畫一畫,然後在圖下直接寫答案!到時好多家長還不認可我這種做法,認為必須得列算式!

    我給家長們的解釋是,畫圖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正是體現了我們數學當中的數形結合思想,大家自己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在後來,兩年以後,教材改變了這種題的解題思路,可以列算式,也可以直接畫圖!而教材上的例題就是用畫圖!

    可見我的想法還是很符合學生的實際,所以我給題主的建議就是這種題,培養學生自己讀題,畫圖理解,這樣永遠不會出錯!

    個人建議,不喜勿噴哈!

  • 12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正如您所說,這是一年級數學上冊的一個難點。

    這個問題,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可以也應該用畫圖來幫助理解的。

    特別是一開始,我們要明白加法和減法的意義。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匯入:

    12-5表示什麼意思?它可以表示12個圈,去掉5個,剩餘多少個。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涉及到我們後面的減法的理解。圖解如下:

    那麼,排隊問題主要包含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類:同一個人,數了2次,需要減掉1次

    本題的解題關鍵,在於,我們從左數和從右數,都已經數到了小兔子,所以,其實計算了2次小兔子,應該減掉1次。

    下面給你舉另外一個例子,我用方框把3和7框出來了,你注意看重疊的部分,就是算了2次的藍色小球。

    第二類:兩次都沒有把主人公計算在內,需要把它加上。

    請看下面的例子:

    第三類:知道總數,求部分。注意要把主人公減掉,本題是減掉藍色的那個球

    第四類:注意要把主人公加上,因為要數到他。

    當然,還有一些看書問題,也是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解決的:

    舉個例子:

    小明從第10頁開始讀書,讀到了19頁,請問,小明一共讀了多少頁書?

    如果我們用數字來表示,每個數字代表一頁,則可以表示為:

    10,11,12,13,14,15,16,17,18,19,你很容易可以數出等於10頁。

    但是,如何用算式表示呢?

    19-10+1=10

    因為,19-10,是表示10後面(不包括10),到19一共有多少個。而我們讀數也讀了第10頁,所以,需要加上1.

    再舉一個例子:

    小明排第5位,小紅排第10位,小明和小紅之間一共有多少個人?

    方法依然是畫圈圈(我就省略掉了)

    10-5,表示的意思是5之後到10有多少個數字。(注意不包括5,但是包括10)

    因為我們這道題不算小明(5號),不算小紅(10號),所以,10-5之後還要減掉1個人(小紅),綜合列式子就是10-5-1=4(人)

  • 13 # 劉紫晴媽媽

    安前後左右的順序,拉手的方式這這樣更有制序的,前進這樣老師更省心,還有排隊的方法啊有於剛進校園,不太習慣學校的理方法,需要時間來習慣家庭的責任沒有和溝通好了的原因,作為一名家長也要明白,孩子的安全第一,不是說只靠老師不對的應該理解老師的辛苦,我們也要改變才能保孩安全問題,我們要和學校共同保護孩子安全,有的小孩子在路上不小心貪玩出了問題這

  • 14 # 數學伊甸園

    對於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難點,我認為這種題讓孩子理解題意比列出算式更重要,如何理解,一年級用畫圓圈的的方法把這個場景表示出來,要比算式更能讓孩子理解,比如說小明前面有6個小朋友,後面有5個小朋友,這一隊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先畫出小明,再在前面畫6個⭕表示前面的6個小朋友,後面畫5個⭕表示5個小朋友,最後把這些都合起來,孩子就不會忘了小明也算一個的,這時再讓孩子列算式就會容易多了。還有一種是從前面數小明排第6,從後面數小明排第5,這一隊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也是透過畫圖,可以讓孩子明白從前面數有小明,從後面數也有小明,數重複了,這個難點也就突破了,再列算式 ,學生也就理解了為什麼要6+5-1了。

  • 15 # 思親626

    一年級數學的排隊問題對家長說都有些無法理解,給孩子講更不清楚,它不像1+1=2,孩子死記住就行了。其實解決這種問題可能孩子比大人更在行,用畫圖的方法加深孩子的理解,像形講解,主要突出重點佔位的人顏色可以用三角△區別,其他的人畫⊙,區分出是之間,還是前後,是包含重點佔位的人,還是不包含重點佔位的人。讓孩子多畫幾次排隊圖形,多標註幾次次序,相信就能比較直觀的解決問題。不要用大人固有的思維限制和要求孩子的理解,想象

  • 16 # 西鄉西貝

    我的小朋友也一年級,我來說說:很簡單,一年級的排隊問題不外乎就兩種。就是+1或者-1的問題

    一種是小明的前面或者左邊有幾個人,後面或者右邊有幾個人。

    還有一種就是從前或者從左數、小明排第幾,從後或者從右邊數小明排第幾。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畫圖

    小明的左邊有5人,小明的右邊有4人。一共有幾個人?哪就是左邊5人+右邊4人+小明的(1)

    從左數小明排第5,從右數,小明排第4,一共有幾人?

    哪就是左邊的5+右邊的4-小明的(1)因為兩邊都數,把小明的(1)數多了一次。

  • 17 # 小學生作業輔導

    答:這個很簡單,每個學生手上發一個響應的數字,排第一的學生數字為1,排第二的為2,排第三的為3,依次類推,練習多幾次,學生很快就可以分清楚了。

  • 18 # 翔子—江城日記

    這類題我是深有體會.

    一年級的時侯講給兒子聽,總是不明白.手指也掰了,圖也畫了,積木也類比了,就是不行.

    最終的結果是,留著以後再說.

    現在二年級了,一教就會了.神不神奇,意不意外!

    其實,有些內容對於某個年齡孩子的大腦來說,已經超出記憶體了.隨著年紀變大,自然就改觀了.

    對於孩子,常澆水,常施肥,靜待花開吧.

  • 19 # 安家媽媽

    數學需要理解過程,而不是隻是給出答案。

    排隊問題在一年級上學期的單元知識似乎只佔據了一小部分,可是其中的概念其實包括了左右的方位,序數和基數的概念。

    個人感覺這已經小學一年級現階段應用題類的最高程度的難題,而且這類的概念在之後高年級學習中還會持續出現。

    數學課本里,難度從數數升級到方位的左右前後,從不同的位置關係到正數倒數。而接下來馬上就是基數和序數第幾位的問題。

    基數代表是數字的總數量,比如有10個東西,看到一個就數1,兩個數2。1.2.3.4....以此類推。

    序數則表示物體出現的順序,第1個,第2個,第3個第4個.......這兩個概念用個小笑話來解釋就是:

    有個餓著肚子的人進店點了5個包子。吃到第5個的時候飽了 ,不由得感慨:“早知道吃第5個包子就飽了,我幹不先先吃這個包子呢?”

    在這時候,數字5可以代表總量5個和第五這個順序。

    數學課本中其實只是一個章節的學習,但是實際應用題裡卻需要涉及到很多重的概念知識。

    最初期會出現的是填空問題,判斷總數有多少,xx排第幾 找出第x個圈出來。要求是基礎的數數,分辨左右。

    很容易發生的錯誤在沒弄懂第幾個和幾個的不同,審題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掉。

    比如圖中第5小題,從右邊數2只動物離隊了,還有( )只動物?

    是第二隻,很容易看成是有兩隻離隊了,一字之差結果就大不一樣。

    接下來題型會升級成:

    沒有圖片的幫助數數,排位置順序的時候,需要孩子能自己列出圖示,完成解題。

    考驗的是數清幾個和標註出第幾個兩個概念的互換。

    如圖中題目,已知小兔子從前往後在第9位,從後往前在第3位,問全部的個數。

    先畫出小兔子的位置▲,分出前後關係,再排列出剩下的個數。

    畫圖就會發現,第9位往前數到第1位,和倒數第3位向後到最後一位,其實總數量是不變的。只要會數數,憑藉圖片中的個數,就可以得出最後的總數量是11。

    而想要能完全掌握這種解題要點,還會經歷多種不同的題型的考驗。

    排序應用題難點彙總

    (今天總結出來的題型全部來自老師佈置的作業和練習冊)

    排隊問題——

    數出全部人數(求總數量)

    數排在第幾個(求序數)

    求之間有幾個。(求部分數量)

    填空文字題——

    圖片中的第幾和幾個的不同(分辨序數和基數)左右,前後位置關係。(理解方位)

    例題:小星從頭開始看一本書,第一天看了8頁,第二天看了7頁,第三天他應該從第幾頁看起?

    從第幾頁(天)開始看(序數)

    一共看了幾頁(總量)

    今天看了幾頁(求部分)

    日期問題:

    學校從星期一開始放假,一直放假到週四問一共放假幾天?

     答案:是四天,末一天減去開始第一天,再加一天就是準確天數。

    數樓層問題

    一共有多少層?(總量)

    住在第幾層?(序數)

    按最基本的解答方法就是過程圖示化——按照個數,數出相應的數字。

    前提需要對左右方位的熟知,順序的理解,數數能力過關。

    畫圖時候先找出來題目中的要點,把已知的資訊影象化,題目中已知的第幾個先畫出來,以此為中心分出向前多少位,向後多少位。

    排隊問題的重點還是在於理解序數的變化,找出第幾的位置,知道總數量,得出剩餘數量。

    只要能理解題目的要求,能清晰地用圖片模式畫出解題思路,排隊問題就很容易做出來。

    最後才是轉換成算式理解抽象數字表達的意思。

    解題方法著重在,理解基數和序數互相交替的過程。最怕直接用題目給出的數資訊字套進不同的算式給出答案。

    沒等完全搞清楚因果關係就簡單粗暴地用算式的解題方法,除了讓孩子早早地學會用套路解題之外,沒有其他好處。

    小學起始階段對算術的表徵還需要時間慢慢消化,過渡到這樣純文字邏輯的應用題,更好的方法應該是從日常生活中出發,多用事例來幫助孩子理解。

    比如日常排隊的時候,就可以用排隊問題來解釋幾和第幾個關係。

    我們現在排在第幾個了?前面還有幾個人?後面有幾個人?那麼這個隊伍一共有多少個人在等?

    日常多問一問今天星期幾,還有幾天到週末?或是春節一共會放假幾天,從幾號放到幾號,讓孩子看日曆數一數,算一算放假放幾天。

    用學會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驗證,更有助於把新知識吸收後運用出來。

    期末考在即,很多基礎知識現查缺補漏也是來不及了,但類似這樣的概念問題,如果能集中突破下,多用幾種題型概括出規律。有助於孩子理解出題人的意圖,看到類似的問題就能心中有數。

    老師的作用是在教授知識,家長在學校之外更該做到的是輔導孩子還沒有完全理解的那一部分。

    直接告訴孩子解題的方法,不如引導他發現解題中的規律和變化。

    不同孩子的學習方式都不相同,知識點都是類似的,需要家長找到能讓孩子理解的講解方式,不斷摸索出更適合自家娃的辦法。

    成功無捷徑,解題中慢一點,穩妥一些不是更好嗎?

  • 20 # 海暖花開

    一年級數學“排隊問題”是學生在學習並理解了數的大小、數序和基數,知道了前後、左右和上下方向等知識後進行教學的,是為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數的大小、數序的理解,加深對基數和序數含義的認識。

    學生解決此類問題時經常不理解題目意思,不會畫示意圖分析題意。這與學生的思維特點有關。一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於具體形象階段,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援,教材上也多出現小棒配圖輔助學生理解,學生學習時也常用實物小棒輔助加深理解。大部分學生雖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在一個整體中除去一部分用減法),但實際計算“排隊問題”時很多隻會用一步計算(兩數想加或相減),就不理解為啥有時要加1,有時要減1。

    因此,教孩子計算“排隊問題”時,讓孩子認真研究清楚一類題,先用他自己的話說出題目每句話、每個關鍵詞的意思,並藉助實物圖擺一擺,讓孩子邊擺實物邊口頭說出自己的理解,從而在心中有個整體感知,把實物圖擺在他心中。然後從實物到畫圖,讓孩子知道為啥這樣畫,並學會怎麼畫,從畫圖中再理解如何計算。如果孩子學會不擺實物能直接能畫出圖,那麼他就能比較快理解此題了。最後,再舉一反三,把數字改一下,讓孩子直接畫圖計算,完全掌握後再研究其他型別題目,並引導孩子總結一下方法。

    現以題目“從左往右數,蘋果排在第3個,從右往左數,蘋果排在第4個,一共有多少個水果”為例,具體引導分析解題步驟如下:

    第一步:讓孩子透過擺實物理解關鍵詞“從左往右數,蘋果排在第3個”、“從右往左數,蘋果排在第4個”和“一共”的意思,並學會列出算式。

    孩子透過擺實物後要引導他說出:

    (1)把這些水果排一行,裡面只有一個蘋果。

    (2)“從左往右數,蘋果排在第3個”是說這裡一共有3個水果,蘋果的左邊還有兩個水果:3-1=2個。

    (3)“從右往左數,蘋果排在第4個”是說這裡一共有4個水果,蘋果的右邊有3個水果:4-1=3個。

    (4)合在一起是說,這些水果分成三類:蘋果左邊的2個水果、蘋果1個和蘋果右邊的3個水果。

    (5)“一共”的意思是把這些水果合起來,加起來:

    3-1+1+4-1=6(個)

    總結:

    (1)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還可以把這些水果分成兩類,並用手分一分(隔開):蘋果和它左邊水果一起算一類,就有3個;蘋果右邊的水果一類,有4-1=3個,所以一共有3+4-1=6(個)。

    (2)還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把這些水果分成兩類,並用手分一分(隔開):蘋果左邊的水果算一類,有3-1=2個;蘋果和它右邊水果一起算一類,就有4個,所以一共有3-1+4=6(個)。

    第二步,引導擺實物過渡到畫圖,讓孩子邊畫圖邊說,最後再計算。

    先讓孩子理解為啥要畫圖:生動比喻如:在教室考試時,如遇到這樣問題,沒有實物擺,怎麼辦?

    接著讓孩子在擺好的實物旁邊對應畫○,一個實物就畫一個○,並理解:一個圖形(如○)代替一個水果,可以把○塗色表示蘋果(明顯標出)。

    然後畫出示意圖,標上數字:

    最後,讓學生看著示意圖,再次說出那三句關鍵詞的意思,並總結出那三種計算方法。

    最後一步,舉一反三,把題目數字改一下,讓孩子直接畫圖計算。當他完全掌握後,就可以去研究其他型別題目了,並引導孩子總結一下方法。這樣,在孩子解決此類題目時,既能開學學會如何計算,又能鍛鍊孩子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還能培養孩子學數學的樂趣。

    總之,教孩子數學題目,一定要結合孩子的思維特點、認知發展規律,瞭解孩子解此題需要的基礎知識,並耐心引導孩子,不要用家長思考問題的思維去教孩子,要用孩子的認知和思維去和他溝通、交流和指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父母對自己的控制慾過大時,選擇自己的前程還是選擇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