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肖戰的思考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是以帝王將相為主體的歷史,而非以人民為主體的歷史。王權處於中華文明史中心的地位,人民處於無權的地位,民權觀念在古代中國歷史上都是不存在的。首先認識到中華文明史本質的是辛亥時期的革命知識分子,他們提出用民史來對抗君史。五四時期的激進知識分子對中國文明的本質進行了猛烈的批判。"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被稱作儒,集師者、學者、官員的功能於一身,其基本作用是為王權政治搖旗吶喊。什麼立德、立功、立言,什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廢掉了王權,傳統知識分子全都要失去方向。為王權政治服務,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核心使命。什麼讀書做官論,什麼"學好文武藝,貸與帝王家",都是傳統知識分子作為王權政治附庸的生動寫照。附庸就是奴才,奴性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基本特性,這種特性浸潤在傳統知識分子的骨髓裡。"見到老爺就燒香,見到下人就放槍",這是奴性的真實寫照。奴性就是狗性,見到主人就擺尾、見到生人就狂吠。奴才就是狗腿子。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就是王權政治豢養下的狗及狗腿子。這就是革命知識分子乃至無產階級革命家鄙視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原因。對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來說,其首要使命不是什麼立德、立功、立言,而是立人,為自己爭得做人的地位和權利,實現從傳統知識分子向現代知識分子的轉變。

  • 2 # 新奇研究所

    首先高曉松這話就有問題,全面反映是哪個全面,他是作為讀書人的這種劣根性表現出來,還是把他作為人的這種劣根性表現出來。

    人的劣根性是相通的。

    首先我承認他是有點牛逼。但我一直認為評價一件事物,評價一個人不能這麼絕對。

    舉個例子,如果我說高曉松是現代的孔子。你信嗎?很多人不信的。

    如果我說高曉松某種意義上有孔子的一些優點。這樣讓人還挺接受的。

    很多人都說明朝是被讀書人養壞的。說這話的人就很不全面。

    因為一個國家都是有好與壞組成。明朝朋黨,你能夠否認,當時的官員就一定這麼壞嗎?就一定是劣根滿滿,他們有自己的立場,誰能知道他們不是為國家好呢?

    所以不要太想信權威,要有自己的想法。

    李鴻章之前被罵了幾十年了,幾百年了,現在很多人還覺得他有功有過。不能單一評價,像什麼社會史觀,現代史觀、革命史觀、全球史觀等等各種觀都用在他身上,從而真正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的李鴻章。

  • 3 # 中醫王思遠

    是不是,首先要看知識分子的劣根性是什麼。如果把“沽名釣譽”,“自負”,“眼高手低”,“自私”,“沒有擔當”,“急功近利”等名詞來定義為知識分子的劣根性的話,那明朝的確反應出了一些。

    “東林黨”把持朝堂時,的確有很多官員,以反對皇帝為博取聲名的手段,各類政務處理能力又不強,還比不了魏忠賢一個“閹黨”。東林黨當時貌似清流,維護大眾利益,實則是透過限制皇權,保護江南富商和一眾同等出身的官員。導致朝堂無人可用。皇帝才啟用太監來協助管理。李自成起義,需要軍費都沒有大臣願意出力,結果京城攻破,從各位大臣家中抄出大量白銀珠寶。文人誤國,不幹正事,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而不是真正的體恤民間疾苦,以裹挾和代表民眾的名義,為自己爭取清名,從而保護他們自己的社會地位,保護江南富商團體和文人團體的利益。

  • 4 # 佬林

    明朝時期的知識分子,對社會問題有一定的時代侷限性、片面性,但是也有知識分子對道德建設、社會規範的堅守和監督,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不能一概而論,要以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

  • 5 # 太嗯了

    商之衰也,則自天啟初年。國則??禍日熾,家則敗子日生,地則慕??之棍徒日集,官則法守日隳,胥役則奸弊日出。為商者困機方動,而增課之令又日下,盜賊之侵又日熾,課不應手,則拘禁家屬而比之。至於今日,半成窶人債戶。括會資本,不尚五百萬,何由生羨而充國計為?嘗見條陳私鹽者.一防官船,再防漕舫。夫漕舫自二十年來,回空無計,則折板貨賣,典衣換米。旗軍有誰腰鏹餘一貫者,迤邐臨清道上,買鹽一二百斤,資本罄矣。官船家人夾帶,一引入倉,萬目共見,冠紳一懲而百戒焉,豈復有裂閒射利之人,不繩其僕者哉?”

    明代的財政在萬曆之前以農業稅為主。而張居正改革重在稅收,重點從徵收收農業稅,轉移到徵收工商業的稅收。這自然大大觸動了江南的工商利益集團,在這個背景下,東林黨開始形成。

    張居正一死,他們就廢除這個稅收制度。想逃稅,沒那麼容易!萬曆皇帝心知繼續徵收微薄的農業稅,不但國庫不夠用,而且農民也無法忍受。萬曆仍想方設法從江南的資本家中收入稅收。由於管理外庫的的戶部不接受工商稅,只收農業稅,萬曆便把工商稅收到內庫。這就是所謂的萬曆貪財之迷。而實際上,萬曆三大徵所用的錢,正是內庫的工商稅。

    透過廷擊紅丸移宮三案的精彩演出,東林黨終於在萬曆死後第一次把持了朝政。他們馬上逼迫泰昌廢除了各項工商稅收。充分暴露了東林黨作為資本-家代言人的角色

    當時中國各地區的發展及不平衡。江南工商發達,而幾乎不用交什麼稅。北方各省的農民則難以忍受高高的稅收,一遇到天災更是食不果腹。遼東戰事吃緊,國庫空虛。怎麼辦!?正是這種背景下,魏忠-賢出現了。怎麼做的,當然是找東林黨人交稅。經過幾年時間,國庫開始又充足起來。各地開始出現魏忠-賢的生-祠。東林黨怎麼坐得住呢!天啟的死是好機會。崇禎站在了東林黨一邊。東林黨欲殺魏忠-賢而後快,然而崇禎只免除了他的職務,令其守陵。魏忠-賢憂憤而死,崇禎厚葬之。東林黨又掌權了。當然,廢除工商稅是第一步。至於遼東,怎麼少花錢怎麼搞。遼東缺餉,愈演愈烈。加上各層軍官的層層盤-剝,士兵拿到手的很少,士氣及為低下。明軍的將領天天寫奏摺要錢,崇- 禎皇帝一籌莫展。東林黨則指責遼東軍官指揮不當,作戰不力,貪汙軍餉。節流往往流於道德說教;不開源怎麼行!當然,東林黨不會增收工商稅,負擔自然又落到農民身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工、上班、自主創業,你會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