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往事的車轍

    農曆正月二十五“打囤”的來歷

    每年正月二十五,俗稱填倉節,這是漢族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和小天倉之分。農曆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是為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

    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這一天黎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院子裡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象徵五穀豐登。在華北農村還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填倉填倉,小米乾飯雜麵湯。”這天要吃得噴噴的小米飯,細絲滑韌的雜麵湯,慶賀節日。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北方遇到邊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可是,皇家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照樣徵收皇糧,弄得民間怨聲載道。看守皇家糧倉的倉官,目睹這一慘景;於心不忍,便毅然開啟皇倉,救濟災民。他知道,這樣做是觸犯了王法,皇帝絕不會饒恕他。於是,他讓百姓把糧食運走了以後,就一把火把皇倉燒了,連同自己也活活燒死。這天正好是農曆正月二十五,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放糧求災民的無名氏倉官,每到這一天,就用細炊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對倉官的懷念,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這樣,填倉節的習俗就世代流傳下來。

    現在這些習俗已經基本消失,但填倉佳話卻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提醒人們從這天起清倉掃囤,晾曬種子,整修農具,準備春耕。

  • 2 # 京都聞道閣

    農曆正月廿五日,俗稱"填倉節",也叫"天倉節",是舊曆正月最後的一個節日,也是民間象徵來年五穀豐登的節日之一。如果說"臘八"是春節的序幕,那麼"填倉節"就是春節的尾聲了。宋代盂元老在他著的《東京夢華錄》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正月二十五日、牛羊豕肉、恣饗競日,客至苦留,必盡而去,名曰填倉。

    "填倉",意思就是填滿穀倉。按照中國北方民間的傳說,是這樣來的:相傳北方曾連續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顆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樣徵收皇糧。因此,連年饑荒,餓殍遍地,尤其在年關,窮人更是走頭無路,凍餓而死的不計其數。這時,給皇家看糧的倉宮守著大囤的糧食,看著父老兄弟們餓死,實在無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張,開啟皇倉,救濟災民,把皇家的糧食讓人們搶運一空,救了一方災民。但他向皇家不好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這天放火燒倉,連同他自己也燒死了。後人為了紀念這個無名氏倉宮,每到這一天,就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對倉官的懷念。據有關史籍記載:

    正月二十五日為填倉日,作麵湯蒸飯食之,平明以細灰散佈門庭內外諸處,作囤形,謂之打囤。分置五穀少許於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謂之填倉。

    因此,舊時北方民間人家,每當填倉之日,清晨,只聽家家戶戶"嗒!嗒!"一片響聲。但見上年紀的人用簸箕或木鍬鏟上篩過的炭灰、柴草細灰,在門前用木棒敲打,撒成一個圓圓的囤形相糧倉,有的還鑲上花邊、吉慶字樣,以及上糧囤的梯子,並在囤中撒以五穀,象徵五穀豐登,來表達人們填滿穀倉救倉官的深情厚意。這樣,填倉佳話就世世代代地流傳了下來.

    具體的方法:

    早上在太陽沒出來之前,早早地把灶膛裡的爐灰掏出來,用簸箕盛好,就開始在院子裡畫囤。囤,即過去農村老百姓用以存放糧食的一種容器,是用上好的紅荊條編制而成的,直徑大小不一,有六尺的,有八尺的,也有丈二的,囤高,有齊腰的,有齊胸的。

    囤的裡面用過眼篩子篩過的麥糠、牛糞、細土和制而成的精泥抹平。一個上好的大囤盛兩三千斤糧食是沒什麼問題的。糧食裝滿後,還可以用草蓆一圈圈地旋轉盤上去,仍然可以再裝上許多糧食。

    糧食裝滿後,要封囤,用斗方的大紅紙寫上大大的“福”或“糧食滿囤”等字樣,鐵鍁、篩子、鐮刀、大掃帚,相映成趣,體現著農家日子的活泛和實在。

    畫囤時,要把院子清掃乾淨,囤要畫得圓,畫得大,要大囤小囤都有,直到院子畫滿為止。其實畫囤就是畫一個圓囤,大囤的邊緣再延伸畫出一個梯子的圖樣,寓意往囤裡裝糧食的時候要上梯子。

    囤畫完後,在中間放些五穀雜糧,小麥、玉米、穀子、高梁要多放些,這些主要糧食放在大囤裡,小囤裡放些豆類,如五色豆(黃豆、綠豆、紅豆、白豆、黑豆)。

    而後,隨便在牆角旮旯裡擒上兩三塊磚夾住春節時留下的“二踢腳”鞭炮燃放,每當此時,家家戶戶,村村落落,鞭炮聲響個不停,邀相呼應,煞是熱鬧。可能搞完這個活動,就沒有什麼可以閒玩的了,要進入一個繁忙的季節,所以老百姓要藉此機會來鬧一鬧。

    打囤這天,按風俗家家戶戶要吃餃子。打完囤,男人們要走進廂房,開始整理農具。女人們就要準備晌午飯,把存放了一個多季節的南瓜或北瓜拿出來,用礤床擦成絲,拌成黃醬和切碎的大蒜,調成餡。餃子餡一定得是瓜餡的。這是多年的習俗。

    此外,還有兩個地方的習俗與此相關:

    打囤也是河北省和廣東省的傳統民間過年習俗。

    河北的方法:

    晚飯後,用白色的粉筆在院中或街中心的地上,畫一個圓圈,比作糧倉;然後把春節期間門窗上懸掛的“掉錢兒”撕下幾個“錢兒”包好,或者包些米、豆等,擱放在所畫圓圈的中心,用磚塊壓好,謂之已打囤。二十五早晨“崩囤”,所謂“崩囤”就是早晨起來放鞭炮。“崩囤”重點在於崩,寓意新的一年裡收穫的糧食把囤撐崩了。

    廣東的方法:

    農曆臘月廿四或廿五,雷州半島各地大搞清潔,俗稱“打囤”或“掃囤”,家家戶戶進行室內大掃除,全力灑掃堂室、屋頂、牆壁、門窗等,以便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香爐也用茶水洗滌一次,並換過了爐灰。到了黃昏,本地農村沿舊例“送公(灶神)”。祭灶人(只能是男丁)到灶房,恭恭敬敬地上香,擺上二片黃糖和一些薄禮,這是雷州人相信灶王爺不貪厚禮,而黃糖是讓灶王爺嘴甜點,多向玉帝說說這家人的好話。

    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大江南北,風俗相近卻又異彩紛呈,體現著歷史地理和文化的源遠流長,過民俗,實際上也是在學習歷史,知民俗而懂華夏!

  • 3 # 宋宋宋宋先生

    打囤是傳統民間過年習俗。農曆正月廿五,用木棍敲打用葦蓆圈成的盛糧食的容器,象徵著糧倉已清整好,準備著糧食源源不斷地入囤。

  • 4 # 奔跑的阿東

    每年正月二十五,俗稱填倉節,這是漢族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和小天倉之分。農曆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是為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

    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這一天黎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院子裡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象徵五穀豐登。在華北農村還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填倉填倉,小米乾飯雜麵湯。”這天要吃得噴噴的小米飯,細絲滑韌的雜麵湯,慶賀節日。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北方遇到邊年旱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可是,皇家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照樣徵收皇糧,弄得民間怨聲載道。看守皇家糧倉的倉官,目睹這一慘景;於心不忍,便毅然開啟皇倉,救濟災民。他知道,這樣做是觸犯了王法,皇帝絕不會饒恕他。於是,他讓百姓把糧食運走了以後,就一把火把皇倉燒了,連同自己也活活燒死。這天正好是農曆正月二十五,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放糧求災民的無名氏倉官,每到這一天,就用細炊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對倉官的懷念,也祈盼新年有好收成,這樣,填倉節的習俗就世代流傳下來。

    現在這些習俗已經基本消失,但填倉佳話卻世世代代流傳下來,提醒人們從這天起清倉掃囤,晾曬種子,整修農具,準備春耕。

  • 5 # guangjie

    相傳,在很多年以前,北方連年大旱,顆粒無收,朝廷卻不管百姓死活,照樣催稅收捐,百姓民不聊生,凍餓而死者不計其數。有個給皇家看糧倉的倉官,不忍父老鄉親的慘狀,毅然自作主張,開啟皇倉,把皇家的糧食全部分給了災民。朝廷得知要派人拿他問罪,他放火燒了空糧倉,自己也投火而死。因為他投火這天正是正月二十五,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補倉,意喻填滿糧倉,故這天稱為“填倉節”

  • 6 # 使用者豬豬楊073472

    小的時候都是院裡用草木灰畫幾個圈 再用五穀每個圈裡放幾堆兒 邊上擺上磚 用炮把糧食崩的滿院都是 過去院裡老媽養的雞鴨多 崩多少都糟蹋不了 現在不行了 院裡只有一個十幾年的老母雞 幾天都吃不完 小的時候盼長大 現在想小時候多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癌晚期吃中藥能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