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羅輯說
-
2 # 左手斷了線
黑洞到底是什麼,只有解開這個答案才能來下結論。
如果說黑洞只不過是一種人類目前無法認知的物質,那意義也沒有多少深遠。
如果說黑洞確實是扭曲了時空的,已經超出了物質的概念,那意義將是巨大的。
我們要理解宇宙,從宏觀物理去研究,也就那樣了。
宇宙的奧秘應該存在於微觀粒子中。
宇宙的奧秘可能與意識有關。
-
3 # 光量子宇宙
拍攝黑洞照片,只是一個平面圖,黑洞是一個三維的立體天體,人類離完全理解黑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人類發現了黑洞,離了解宇宙更近了一步。至於外星人,也許有,也許沒有,只能等待。
-
4 # 我乃天空
人類科學藉助天文望遠鏡,於虛無縹緲觀察之下,發現的所謂黑洞,如同所謂的量子觀察實驗,就好比人類神學藉助所謂的神通功能發現的所謂天國、極樂世界、蓬萊仙境,所謂的地獄世界,所謂的神鬼現象一樣,荒誕滑稽,無聊空虛,絕無真實可言,更無真實可信。只要再給些時日,人類就會知道,那所謂科學一本正經對宇宙太空的探索,就是一場沒有任何可證結果的無聊遊戲。始於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所謂科學大巫師的,所謂宇宙科學幻想,從頭到尾,純粹就是一場自欺欺人的荒誕遊戲。除了在世紀之末,以如此的所謂科學幻想與遊戲探索,昭示人類對宇宙太虛的靈魂迴歸,別無任何真實的意義。那幼稚的幻想從此可以發現宇宙奧秘,從此可望發現外星生物的期待,純粹就是一應科學迷信者,自欺欺人的白日夢。看看美國遙遙領先於世界列強的科技,在宇宙中所作的所有努力,究竟都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驚人發現了?也就足以說明,人類,甭管誰的科技有多發達,也別說後來者有多牛逼,所謂的尖端科學技術,也就是到此為止,從此再無未來。因為,苟活於地球上的人類,除了追求現世的功名利祿的得意,陶醉於紙醉金迷的奢侈,放縱於吃喝玩樂的快慰,再無任何可謂有意義的人生。說什麼探索宇宙,追溯萬物之源,尋找外星生物,那就更是純粹的無稽之談!常言道,一枝一葉皆世界,一沙一塵皆宇宙。人類要想探索宇宙真理,但看地球上的沙塵枝葉,便可窮盡宇宙奧秘。如果人類連地球上的事情都弄不清楚,卻捨近求遠的探索宇宙遙遠的虛幻現象而言求證宇宙真理,無疑也就是欺天下人無所知,而逞所謂的科學技術之能,瞞天過海瞎海侃、胡扯蛋而已。看看那央視新聞,白巖松現場訪問天文臺臺長的對白,那所謂的臺長支支吾吾半天,一再重複的那幾個詞,也就昭昭然一揭無餘了。
發現宇宙黑洞,好奇宇宙黑洞,嚮往宇宙黑洞…直至最終的所謂黑洞穿越,也就盡昭人類時代消彌於太虛的永恆之旅,即將啟航了……
當下整個世界的人類,不好奇太空奧秘,不窮追地底奧秘的,繼續在地球上,走入大同世界的未來。那好奇宇宙太空,好奇地底世界的,上天入地,必然兩分,盡遂人願。或從此靈魂“遨遊太空”,或從此幽靈“遊蕩於地底”,一去永不復返。
-
5 # jincan1248
發現黑洞,意味著現代人對宇宙空間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宇宙空間是由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星系組成的。星系之間的轉動必然產生“碰撞”和“漩渦”狀態,流星雨的出現,就是“碰撞”的結果,改變了部分星球的執行軌跡,進入另一個星系。
地球,月亮和二十八宿星空只是太陽系裡的其中一個星系而已。地球受外太空作用力影響相對較小。不是邊緣星體。
黑洞對小的星系,和大的星系的邊緣星體有吸附作用。就像大江大河的水流動所產生的“漩渦”一樣的道理。
宇宙中的黑洞,目前只是能看到了,還不知道距離,大小尺寸,還很遙遠,流星雨經常發生,不是影響二十八宿星空執行的主要因素。遠古人的31920年地球生物死而復生的規律,為什麼能測出二十八宿星空與太陽相交的角度是365.25度?現代科技能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數?防止其它星球進入二十八宿空間並防止發生碰撞事故,這才是現代人應該重視的。來自西方錯誤的天文學理論,把現代天文學引向了歧途。為什麼現代人沒有懷疑西方天文學是真科學還是假科學?
現代衛星定位和視角觀測裝置,足以測量:地球公轉軌道,絕對不是1.5億公里*3.1415926!地球不是一個高速旋轉的星球!
這就是來自西方的錯誤太陽系模型!
-
6 # 水寒雅芙
黑洞照片只是虛擬圖片,與真實的黑洞相差有多遠,希望有更官方和更精準的科學分析報告給大家一顆定心丸。對於肉眼無法觀測到的任何天體,沒有實物照片而以虛擬公諸於世,那便是科學之猜想。只要是猜想,你便可以出N個解,在沒找到正解之前,誰也無法精準地預測未來。
此次出爐的貌似甜甜圈的黑洞有多少人工水份,我們需要天文學家更科學的解釋。既然8臺射電望遠鏡同時探測資料,且每一個望遠鏡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根本無法在同一時間探測到黑洞,那麼這8臺射電望遠鏡所探測到的資料必有量變之數,也當有不同形態的黑洞容貌,為何只公佈一張照片。既然是虛擬的照片,那非黑洞真顏,那我們距離真相又有多遠。
宇宙之無極,你發沒發現黑洞與外星人存不存在沒有任何關係。但是,你肉眼看不到的並非不存在,只不過我們需要直面真相才具說服力,如此次黑洞的真顏,沒有更權威的解釋必存疑問。所以,外星人只有你我親見永遠都是一個未知數。
-
7 # 平常人246089341
這張照片代表了人類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上的一個巔峰,將回答了我們之前不知道的向題,捕獲黑洞照片是人類對未知的渴望,對真理探索又往前邁出了一大步。
-
8 # 魅力科學君
公元2019年4月10日,世界各國的天文科學家強強聯手,為人類奉獻出了第一張黑洞的照片。這是黑洞存在的直接證據,這張照片為人類探索宇宙的篇章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必將載入人類的史冊!在這個時刻,我們有必要來回顧一下人類探索黑洞的歷史。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從此開啟了人類探索時空本質的篇章。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在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史瓦西半徑”的概念,他認為一個物體的半徑都有一個臨界值,如果一個物體的半徑小於了這個值,組成這個物體的物質就會無限的向中心掉落,並最終形成一個奇點(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的高)。卡爾·史瓦西的理論在當時的科學界並沒有得到認可。1931年,天文科學家錢德拉.塞卡指出,宇宙中的白矮星,一種由簡併壓維持著的緻密天體,當它的質量超過大約1.4倍太陽質量的時候,就無法維持本身的形狀,它將會坍塌成更緻密的天體--中子星。1939年,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等人透過研究,又進一步的指出,當中子星的質量超過大約2.2倍太陽質量的時候,也無法維持本身的形狀,它將會繼續坍塌,而且再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這種坍塌的程序。也就是說,當中子星的質量足夠大的時候,它將會不可阻止的無限坍塌。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裡,隨著更加深入的研究,科學界逐步達成了共識,接受了這種極端的天體的存在,1967年,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將這種天體正式命名為“黑洞”(Black hole)。隨著理論基礎的完善以及科技水平的進步,人類開始從天文觀測中尋找黑洞存在的證據。科學家認為黑洞在吸收物質時,會形成一個吸積盤,落入吸積盤內的物質會在黑洞巨大引力作用下被加速到極高的速度,由於吸積盤內的物質速度不一致,它們會因為劇烈的摩擦而達到極高的溫度,從而釋放出大量的x射線。1972年,美國天文學家透過x射線探測器,發現了一個很強的x射線發射源--天鵝座x-1,透過對其發出x射線的研究,科學家認為這極可能是一個黑洞。從1996年開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利用凱克望遠鏡,對銀河系中心的一些巨大的恆星進行了長達20年的追蹤,將它們的執行軌道記錄下來(如下圖所示)。從下圖可以清楚的看到銀河系中心的恆星在圍繞著一個未知的天體公轉,透過對這些觀測資料的研究,科學家認為這個未知天體就是一個質量超大的黑洞。這是黑洞存在的一個有力的證據。2015年9月,LIGO首次發現了兩個黑洞併合時產生的引力波,人類首次“聽見”了黑洞。但正所謂“眼見為實”,科學家們還是期待著能夠直接的“看見”黑洞,於是這次的主角出場了。
分佈於世界各地的八個高精度的射電望遠鏡,透過高精度的原子鐘的協調,組成了一個差不多有地球一樣大的虛擬望遠鏡--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科學家們利用EHT對銀河系中心以及M87中心進行了大量的觀測,又花費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分析和處理,最終得到了黑洞的照片。
這張照片的問世意味著,人類的科學探索之路一直是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實際上的觀測結果與理論驚人的一致,同時也證明了愛因斯坦“叕”對了一次,在此時,全世界的人類彷彿都看到了愛因斯坦在天堂裡的微笑。
那麼,既然黑洞都被我們看見了,那麼外星人離我們還遠嗎?我們能不能利用EHT來尋找外星人的蹤跡呢?很遺憾的告訴你,EHT在尋找外星人的方面,並不能給我們太多的幫助。此次拍攝黑洞照片的難度,有人將形象將它形容為從地球上觀測月球上的一枚硬幣。
說實話這種難度已經是相當高了,但透過望遠鏡來尋找外星人的難度卻遠遠不止這個程度。如果要拿硬幣來說的話,尋找外星人“這枚硬幣”至少是離地球1光年遠的位置!要知道黑洞的質量是相當的大的,就銀河系中心的黑洞都是太陽質量的400萬倍以上,而太陽佔據了我們整個太陽系99.86%的質量。就算在某個星球上存在著外星人,這個星球在宇宙的巨大的尺度下也是極為渺小的,想透過望遠鏡來發現他們,簡直是難上加難。
當然如果人類的科技進一步發展,能夠將望遠鏡放在月球、火星甚至是遙遠的冥王星上,從而組成一個更加巨大的虛擬望遠鏡陣列,又或者某個外星文明高度發達,能夠表現出宏觀的人為跡象,例如戴森球,我們也可能會發現一些外星人的蛛絲馬跡。相信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中會越走越遠,最終為我們解開一切的謎底。
-
9 # 宇宙探索
人類歷史首次拍到黑洞照片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確實說明了人類科技進步很大,預示著科學家們講更加深入地探索宇宙!
但不得不說,發現黑洞與發現外星人並沒有太大關係,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黑洞是目前人類發現的最恐怖天體,事實上人類不可能直接觀看到黑洞,但可以透過黑洞創造的吸積盤發現黑洞,因為吸積盤的亮度和能量大到超乎我們想象,所以可以透過超強望遠鏡接受到訊號!
但外星人呢?如何發現外星人?不要發現外星人了,人類目前沒有真正看到過任何系外行星(太陽系以外)!
人類所發現的系外行星只是透過間接的方式發現的,因為行星實在太暗淡了,根本無法看到,除非有非常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比如說口徑的直徑達到數光年甚至更大,這顯然不可能!
如果說連一顆行星都看不到,如何發現外星人?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外星人找不到我們的原因。
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個,宇宙太大了,地球實在太渺小了,外星人想在茫忙宇宙準確地發現找到地球幾乎不可能,就像在地球上找到特定編號的一粒沙子太難了!同時不得不說,把地球比作沙子太看得起地球了!
所以,想要發現外星人還很遠很遠很遠!更尷尬的是,我們連最最原始的地外生命都沒有發現!
-
10 # 深秋之遠
我們生命的身體構成原素和大腦結構,智慧!
己經決定了我們在三維空間狹隘的侷限性!外星智慧生物!我們目前還沒法解釋和理解!
-
11 # 東風51
黑洞跟外星人有啥關係?
發現黑洞只不過是看到了各個恆星和行星的墓地而已。
就像人類看到火葬場一樣,最終的歸宿。
-
12 # 鍾銘聊科學
黑洞照片其實對於科學家是一種訊號,提醒大家要聯合起來一起做大型的科研專案才有機會實現大的突破。不過黑洞照片和發現外星人完全是兩碼事。
首先,這次拍攝黑洞是分佈在全球的8個望遠鏡一起合作才實現拍攝的,而拍到的東西要比以前任何一個儀器所拍到的更好。這好處是科學家的研究可以更加準確。而這種合作的模式是可以幫人類在很多研究方向提供了思路。引力波、暗物質、暗能量、黑洞都是極其難觀測的東西,而又是目前物理學的一個盲區,對於它們的研究很可能會再度引發物理學的革命。但是限制於觀測技術,科學家一直沒辦法得到可靠的資訊。
而如此這種多站點的合作,使得很多原來都不敢奢求的觀測都成為了可能。也是提醒各國的科學家,或許一起合作,統籌觀測資源,可能才是未來正確的科研之路。
至於外星人,我覺得和這次黑洞一點關係都沒有。黑洞其實科學家造就能確定存在,只是觀測很費力而已。而外星人呢?我們壓根都沒有證據能證明它們存在,更不用說給它具體定一個位置去拍了。所以,有沒有發現黑洞,甚至有沒有黑洞,其實都和能不能發現外星人沒有任何關係。
回覆列表
黑洞照片問世到底什麼意義?
我們成為史上首批看到黑洞照片的人類,人類自此踏上探索宇宙的新起點。
圖注:人類捕獲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來自M87星系
EHT 為了增強拍攝照片的空間解析度,透過“甚長基線干涉技術”(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聯合全球多個射電天文臺的協作,構建起了一個口徑等同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用於黑洞探測。最終我們看到的黑洞照片,是在全球範圍內 8 臺分佈於南極洲、歐洲、美洲及夏威夷的射電望遠鏡於 2017 年 4 月裡 用 5 天的觀測資料整合,花了兩年時間洗出來的。
圖注:事件視界望遠鏡的分佈
遙想在100多年前,愛因斯坦第一次發表廣義相對論學說,當時黑洞只是一個存在於理論物理學中的概念。
1919 年,愛丁頓遠征西非觀測日全食,才驗證了愛因斯坦的預言:質量確實可以令時空彎曲。
1968 年,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才提出了“黑洞”(black hole)一詞,它才擁有了屬於自己真正的稱呼。
但儘管在科學家不斷努力下,已經無限接近理解黑洞看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卻從未真正拍攝到過它。
直到2019年4月10日晚,我們終於親眼目睹了有史以來“黑洞”的第一張照片!科學家們發現:這次觀測到的黑洞陰影和相對論所預言的幾乎完全一致,我們不禁再次感嘆愛因斯坦的偉大,他的思想絕對穿越了時空。
為什麼說這張“黑洞”照片有劃時代的意義?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和努力,到目前為止也只確認了二十多個黑洞的存在,此外還有四五十個黑洞候選體。EHT 拍攝到的黑洞是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很多人可能沒有概念,那看看下面這些圖片,應該就能理解這個距離。
距離地面1000公里時,照片是這樣,基本是人造衛星的視野範圍。
如果把距離拉到1光年(10萬億公里)那麼遠,距離地面1光年的照片,太陽幾乎就是一個點。而再把距離拉到1000光年,照片上太陽系所在的銀河和銀河系都會變成一個點。
而且,當我們看到5500萬光年以外的星星時,映入我們眼簾的那束星光已經在茫茫宇宙間飛奔了5500萬光年。
圖注:黑洞概念圖
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拍攝到的僅僅是它5500萬光年之前的樣子!現在的它究竟如何我們只有再等待5500萬光年才能看到。
1000年前,人類不知道有電、電磁波、磁場,認為天圓地方,太陽圍繞地球轉。現在再看,我們當時的想法是多麼荒謬可笑。可是,誰又能肯定的說:現在的科學體系已經能破解所有宇宙和生命的奧秘?我們現在所有的物理學理論,都以光速不可超越為基礎。而據測定,量子糾纏的傳導速度,至少4倍於光速。
1935年,當愛因斯坦(Einstein)和波多爾斯基(Podolsky)以及羅森(Rosen)一起,提出了量子糾纏。量子糾纏的意思是說,兩個糾纏的量子不管相距多遠,它們都不是獨立事件。當你對一個量子進行測量的時候,另外一個相距很遠的量子居然也可以被人知道它的狀態,可以被關聯地測量,很不可思議。
但這樣一個簡單的現象存在於客觀世界,也可能存在人體內。
我們人類只不過是由一個細胞走過來的,所有受精卵在35億年以前,都來自於同一個細胞,同一團物質,一個處於複雜的量子糾纏的體系,就這麼簡單。
物理學未來如何發展?目前人類看宇宙依舊像盲人摸象,看到的世界是有形的,就認為它是客觀的世界。其實人類看到的越多,才發現知道的越少。科學家對於宇宙形態的認知是星球與星球之間透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星球們忙亂而有序。然而,經過數位科學家的觀測和推算髮現,星球與星球之間的這點引力,遠遠不夠維持一個個完整的星系。最後,有科學家提出一個大膽假設:宇宙之所以能維持現有秩序,因為還有其他物質。而這種物質,目前為止人類都沒有能夠證明其存在,所以,稱之為暗物質。
雖然人類還沒有真正的測到暗物質,但至少在一些觀測中能夠發現光線在經過某處時發生偏轉,而該區域沒有我們能看到的物質,也沒有黑洞。況且,黑洞仍然是常規物質,而不是暗物質。科學家經過大量觀測和計算還推演出一種假設:現在的宇宙不僅在不斷膨脹,而且在加速膨脹。加速膨脹就需要有新的能量加入,科學家至今也搞不清是什麼能量,所以稱之為暗能量。科學家透過質能轉換方程E=mc^2計算,發現要維持當前宇宙的這種膨脹速度,暗能量應該是現有物質和暗物質總和的一倍還要多。
目前已知物質的質量在宇宙中只佔4%,其餘96%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的,他們就是科學家假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宇宙已存在了近140億年,而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歷史才不到一萬年,如此漫長的時間內,很有可能存在不止一個文明。幾年前,量子物理學家休·埃弗雷特假設: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重宇宙中,時間不斷分支並創造獨特的、相聯絡的宇宙們。每一個維度的生命,都是由上一個高維生命創造出來的,高維是低維的造物主。
越來越智慧的機器人,不就是人類創造的下一個維度的物種嗎?科學發展到今天,科學認知世界也只處在初級階段,比起一千年前那個階段只不過進步了一點點而已。我們離發現外星人都還很遠,因為我們連太陽系都無法走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引用科幻小說《三體》裡面的一句話來結尾“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