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祥266

    這是美國自己造成的,透過中美賃易戰,讓全世界逐漸看清了美國的本來面目,好多國家都遠而避之,加之好多國家的生產力和需要力都形成了供需多多有餘的矛盾。

  • 2 # 長弓駿

    人總是要吃飯的。如果外賣不景氣,說明更多的人不再喜歡外賣這種就餐方式。或許,更多的美華人還是喜歡親自去餐廳就餐,順便可以放鬆一下吧。

  • 3 # Marco財經

    外賣市場需要通過幾個方面綜合考量

    ①美國消費市場的總體需求。從綜合資料來看,美國的消費者就餐資料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②美國自2016年以來,就業率不斷攀升。就業率不斷上升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時薪上漲,人力成本增高,人力成本增加之後會讓消費者難以透過外賣消費。從而使得外賣公司訂單減少。

  • 4 # 1122梔心

    中國外賣行業的滲透率為6.1%,線上化率為74%;美國的外賣滲透率為12.5%,線上化率約為6%。美國的外賣滲透率是比中國高一倍多,但是線上化率遠遠不如中國,如果說前些年對於美國外賣的印象除了送餐慢、產品可選種類單一之外,近兩年也已經得到了改善。

    美國外賣行業這兩年也是發展的風生水起,GrubHub和Uber Eats成為外賣行業的兩大巨頭,就像是中國的美團和餓了麼。除了這兩個巨頭公司外,還有很多的平臺也躋身到外賣行業,例如DoorDash和Postmates,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目前這四家外賣公司都在美國外賣行業中佔據一席之位。

    較之國外外賣市場,中國外賣市場領先優勢非常明顯,而這種優勢主要源自於商業模式、服務品質及人口成本等多個因素。

    比如外賣配送成本:

    美國GrubHub、Uber Eats和英國的Deliveroo平臺均提供平臺配送服務,但是其佣金率普遍要超過30%。美國小哥(以市場份額較高的Grubhub為例),送餐不走計件工資,時薪7.5美元,遠低於最低工資標準,月收入摺合人民幣大概1萬多元,工作強度在每週66小時左右,相當於每天9.42小時,是典型的辛苦活兒。

    但由於平均客單價在 28.4美元左右,小費可觀,按慣例,美國送餐員每單可以拿到相當於餐費15%的小費,算是勞碌生活的額外回報。

    美國騎手小哥的收入主要是由三部分組成,超過20%的配送費、12.5%的基礎佣金,不超過17.5%的推廣費,三項加起來佣金費率約在30%左右。而中國外賣配送佣金在15%-20%。可以看出美國的外賣配送服務人力成本較高。

    再比如,商業模式:

    中國外賣和美國外賣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商業模式上。

    美國外賣巨頭企業Grubhub於2015年上市,每天的單量在43萬左右。對於很多美華人來說,在食品消費上有固定的消費習慣,比如透過電話預定外賣,麥當勞訂購,也有一些家庭更習慣於每週從超市購買一個星期所用的食材,對於外賣平臺的需求並不十分旺盛,外賣平臺的迭代週期較長,Grubhub一直把訂單實時追蹤作為宣傳賣點,而這在中國只是最普通的基本功能而已。

    但也有一些新玩家學習中國的外賣商業模式,透過技術手段提高外賣配送效率,Uber嘗試使用機器人送餐等。

    相比較而言,中國外賣的訂單量大,且使用者的需求更分散,使用者的關注點主要在食品安全、送餐速度和價格優惠這三個方面,外賣訂單具有海量性和即時性,這也是中國外賣和美國外賣最大的差別。

    在中外外賣行業的競爭上來看,美國外賣配送效率及其便利性就已經落後於中國。

    由於華人口密集,勞動力成本也相對較低,使用者幾乎可以隨時隨地叫到外賣,在外賣服務上更加便捷,中國的外賣平臺是以使用者為導向的,目的在於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在使用者容忍度上也是讓美華人難以想象的,比如中國外賣騎手可以滿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比如讓騎手小哥幫忙代買菸、衛生巾等。

    美國地廣人稀,勞動力成本高,雖然外賣市場比較發達,但還有很多外賣平臺都沒有建立屬於自己的配送隊伍,只是提供訂購的平臺,由商家各自負責配送。在特殊氣候或節日,使用者的外賣需求難以滿足。

    中國外賣和美國外賣的差異是由於兩國社會發展的形態所決定的,但外賣行業發展的關鍵還在於產品和效率,現在美國外賣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外賣平臺也更注重配送效率和服務。從長遠來看,美國的外賣市場可能還有新的發展機會,針對華人外賣市場現在也有人專門做華人外賣平臺,滿足華人的外賣需求

  • 5 # 2分鐘看世界

    新冠疫情大爆發!沒有外賣!不能出門美華人,靠什麼生存!?

    美華人防疫,要靠得來速(drive-thru)

    簡單說,

    這是一種不必下車的外賣服務,

    取餐又快,又能和其他人保持距離。

    疫情之下,

    美華人集體開啟“得來速”模式,

    就連平時不怎麼吃快餐的人,

    現在也開著車乖乖去“得來速”打包。

    據一項調查統計,

    在美國千億美元規模的快餐行業了,

    有70%的訂單透過“得來速”完成,

    美國每年人均花費1200美元在“得來速”上,

    連在“得來速”路上的油每年都用掉400萬加侖......

    看一家餐館能不能吸引美華人,

    很簡單:不在於味道怎樣,

    而是,

    夠不夠快。

    這樣之下,

    美國逐漸成為快餐王國。

    全美有近50000家快餐連鎖店,

    美華人每年在快餐上的花費近1000億美元,

    80%的美華人至少平均每個月都要吃一次。

    但快餐,

    對於美華人來說,

    還是不夠快。

    得來速,

    是比快餐更快的存在。

    在國網路站上,

    至今流傳著一份《QSR》雜誌做的各快餐巨頭的“得來速”

    平均時長比拼,

    幫助人們選擇用時最短的那一家。

    為什麼只是快?

    不能像我們外賣一樣,

    發展的又快又好吃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珠超》、《海賊王》《火影忍者》,哪個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