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心墨書法

    得不到的也許永遠是最好的

    ——心墨z

    還記得由郭沫若先生髮起的蘭亭論辯嗎?1965年,郭沫若在《文物》雜誌上發表了《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篇論文,"作為同樣是東晉時代的作品,這兩篇墓誌的字型和《蘭亭序》的字型大不相同。所以郭老認為蘭亭序是偽造的,我個人認為這個論斷為時過早。我也認為正是由於這種未知成就了王羲之至高無上的書法。王羲之為什麼好?

    一,沒有現存的真跡,讓大家不斷髮揮想象。

    現在最流行的是馮承素臨摹的雙勾本,“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至今下落不明,後人無緣得見。現在人們所見的《蘭亭序》都是後人摹本,這其中以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的“神龍本”被譽為蘭亭諸版本中“最精妙者”,是公認摹本中最接近蘭亭真跡的一種,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縱觀古往今來,書法界“書以人名”者比比皆是。馮承素官職不高,但其名能與褚遂良等四品以上大員相提並論,可謂“人以書名”的特例之一。有傳言蘭亭序已葬入唐太宗李世明墓中,也有說在武則天墓中,大家都只能等發掘的時候了。

    二,王羲之的徒弟厲害,李世明喜歡王羲之書法,誰敢說不好,不要命

    在李世明的號召下全國學習王羲之書法,王羲之的書法瞬間一字難求,李世明曾讓官員去搜集王羲之書法,再有褚遂良辨別真偽,我個人認為褚遂良作為一代大家,褚遂良辨別出的王羲之真跡近代人說是偽作,還是有待商榷的。下面看看在李世明的號召下這些唐代大家學得怎麼樣。

    李世明書法

    歐陽詢書法

    虞世南書法

    褚遂良書法

    大家都看到了,在李世明的號召下眾多的官員學習書法,最後終成一代大家。所以我認為王羲之的書法很好,但好到什麼程度不好說。因為,第一真跡沒有發掘出來,不敢妄加評論。第二,學王羲之的不少人都成了一代大家,徒弟都那麼厲害,何況師傅呢?大家怎麼想?歡迎和我討論,我是心墨z.

  • 2 # 一瞬凝眸

    王羲之(303—361年)

    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

    ——唐太宗

    晉代書法在總結前人成就的基礎上出現了高峰,其中楷書和行書的成就尤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在隸書的基礎上又演變出一種新的書體——隸草,由於這種字型多用於書寫奏章,故又名章草。

    這一時期各種書體藝術已經成熟,書法所透露出的藝術美也越來越顯著,以王羲之的成就最為突出,其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後世尊稱他為“書聖”。由於其聲名太盛,關於他的膾炙人口的典故,如“入木三分”、“東床和令坦”等在後世廣為流傳。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縣北),生於東晉時的豪門望族,其先輩不僅在東晉朝野呼風喚雨、權傾一時,書法也很有造詣。良好的家庭氛圍讓他得到很好的書法教育,少時曾師從叔父、姨母衛夫人學習書法,並積極觀摩前人名家書貼。

    王羲之從小為人率直不慕榮利,“坦腹東床”的事情更成為當朝後世的美談。他雖不喜仕途,但在優越的家庭背景下,一出仕就擔任秘書郎,後不斷升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被稱為“王右軍”、“王會稽”。

    王羲之得到衛夫人的真傳,他對隸書和楷體極有心得,尤其是鍾繇所創的小楷字在王羲之筆下更加的秀美。可是他並沒有滿足,不斷鑽研張芝的草書、李斯的篆體,吸取歷代書法名家之專長,一改以往書法的古樸風格,筆法更加的精巧別緻,終創出屬於自己的書法風格,在楷書、草書、行書上取得很高的成就。

    王羲之以人為字,把自己的性格、情趣、襟懷融入書法之中,把書法帶入了另外一種境界,而且書法的美感也大大加強了。

    王羲之的字,俊秀飄逸、筆力遒勁,其中草書以細膩見長,精緻典雅,字型俊逸妍美,代表作《快雪時晴貼》、《初目帖》。他的楷書結構多變而開合有度,筆法婉轉多姿,字型俊秀,代表作《黃庭經》、《樂毅論》。他的行書自然之中露出平和之氣,筆力剛勁有力,卻又柔韌有餘,代表作《蘭亭序》。梁武帝稱讚他的書法是“字勢雄厚,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在王羲之的眾多著作中,《蘭亭集序》最享有盛譽。此序作於永和九年(353年),當時王羲之和朋友在蘭亭飲酒作詩,後集成《蘭亭集》,並應邀為此集作序。據說當時的王羲之飲酒過多,在似醉非醉之時揮筆寫下了序文,可是酒醒之後卻再也找不到當時的靈感。

    《蘭亭集序》共二十八行,三百餘字,橫、豎、點、撇、鉤無論是哪一個筆畫都極盡變化,使得每一個字均挺拔勁健獨有新意,即使是同一個字在筆畫飛轉之間也有變化,無一雷同,米芾稱其為“天下行書第一”。

    《蘭亭集序》不僅在書法上卓有成就,在文學上也因立意深遠、文辭優美而成為千古佳作。可惜的是,《蘭亭集序》後遺失了,現在看到的都是後人的臨摹本。

    王羲之的才華對他的兒子影響很大,他的七個兒子個個精通書法,尤其是第七子王獻之,成就尤高,與父齊名,後世將他們父子並稱為“二王”,這種特殊的家族現象被後世傳作佳話。

    【行書】行書,產生於漢形成於晉,是楷書的變形體。楷體點畫分明,易辨認,行書在此基礎上不拘於形式,在保持字跡清晰的前提下,以書寫便捷為原則,在筆畫上出現了勾連和簡化,而且同一個字可以有不同的體態,克服了楷體書寫速度緩慢的缺憾,代表作為《蘭亭序》。

  • 3 # 羽墨書院

    一、王羲之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少從叔父,後又從衛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採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序》等,為後世學書臨摹的典範。王羲之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冶於一爐,行書“天質自然,丰神蓋代”,被後人譽為“書聖”。《蘭亭序》更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二、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他的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 刻苦鑽研,善於集各派之長而獨創一家,是王羲之成為書聖的主要原因。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讚辭,評鍾繇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透過比較,唐太宗認為右軍“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唐太宗視王字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型,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從此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

  • 4 # 點滴之筆

    天道酬勤

    王羲之的書法為什麼如此之好,自然與他後天的勤奮努力分不開的。

    王羲之刻苦練習書法,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墨池了。在王羲之的家門口有一個大水池,王羲之從小就練習書法,每次練完就將用過的毛筆在水池裡清洗,久而久之,原本清澈見底的池水就變成了墨水一般漆黑,人們便將其稱為墨池。這就是墨池典故的由來。

    不僅如此,王羲之甚至在走路的時候,腦中還在想著字型的寫法,用手指頭在衣襟上筆劃著,時間長了,上衣都被劃破了。王羲之還善於從外物去思考書法的精髓,他有時呆呆的望著鵝,最後從鵝的身上領悟了書法的奧妙。

    有一次,皇帝去祭祀,便叫王羲之將祝辭寫在木板上,匠工在雕刻的時候,驚奇的發現,王羲之寫的字竟然滲入木頭三分。這便是“入木三分”的由來了。

    王羲之不僅書法號稱“天下第一行書。”而且文采十分了得。王羲之每年都親自寫春聯,可春聯一貼出,沒過多久,就被人悄悄揭走。所以,有一年,王羲之寫了一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的春聯,偷聯的人看了覺得不吉利,便失望而歸。可是到了新年的那天,對聯就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眾人紛紛拍手叫絕,稱讚不已。

  • 5 # 知我齋主亼

    謝謝邀請,首先,我覺得應該先從書聖王羲之的師承來探討這個問題,王羲之少時曾師從衛鑠學書。衛鑠何許人也?衛鑠生卒年(公元二七二年至三四九年,壽七十七歲),字茂漪,衛恆之侄女,汝陰太守李矩之妻,河東安邑人,世稱"衛夫人"。善隸書,師承鍾繇,妙傳其法,並有創新和整合,衛恆著《四體書勢》善飛白、散隸、章草、草書。鍾繇大家耳熟能詳,即為向韋誕求借蔡邕敘述筆法書未果,韋誕死後盜墓得到筆法書的人,大家可以想象這樣的人書法水平能差嗎?衛夫人另一位老師是蔡邕之女,蔡文姬(蔡琰),說到這還得感謝曹操,因蔡文姬博學識,通音律,初嫁衛仲道,夫亡歸家,漢末為董卓部將所虜,屬南匈奴左賢王,曹操不惜重金贖回,嫁董祀。其書法深得其父蔡邕真傳,《淳化閣帖》卷五錄蔡文姬草書一帖,二行,十四字。著有《悲憤詩》,五言騷體各一首,名傳至今的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蔡邕之才華、著述傳世之作在此就不一一贅述。這回大家知道書聖王羲之的師父都是什麼重量級的名師了吧,而且都是在書法史可圈可點的人物(名師),本來漢字的書寫在漢魏已經是各體已相當成熟的時期,這些都為王羲之取得的成就創立了極佳的歷史環境和必要條件。

    王羲之另一個過人之處,既有名師指點,點播,書聖本人的天賦之外。就是勤奮刻苦,持之以恆,墨池,指破衣裳之典故,都是我們教育後輩常常提及話題。

    第三原因,書聖王羲之,壽五十八歲。在古代已屬高壽之人,所以,有相對充裕的時間進行書法作品創作和書法探索。因此我們以大家最熟悉認可的王羲之傳世作品的摹本巜蘭亭集序》為例。這是王羲之酒至半鼾即興之作,也往往這樣的作品,更加能表現出書寫者藝術水平和文化底蘊。事實上,《蘭亭集序》不只是文章意境深遠。先從章法上看,頭三行字間距行距較為整齊,之後就出現了字句問,行距間的系列變化,錯字的塗抹也符合構成審美中的殘缺美。我在研習過程中對王字的筆畫,王字的結字特點也進行了細緻研究。其中"之”近二十個無重樣的,別的字也有八個的七個的也無一例外差異較大。當然也有一個沒弄懂的,就是“盛"字,一個是成字帶點,另一個卻沿有點。由於,篇幅有限。我就不把我的所有研究心得體會一一列舉了。如有疏漏之處,敬請方家不吝賜教,先在此謝過。

  • 6 # 昭銘軒書畫

    王羲之書法的好,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理解:

    一、漢字的字型演變到魏晉,基本上各體完備了,但是還遠未達到成熟。這種情況下,書法的發展空間很大。

    二、魏晉時代是一個社會動盪的時代,這個時候的文人士大夫轉而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魏晉風流”是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而王氏家族作為當時的門閥大族,家中子弟包括王羲之都樂此不疲,深入其中。

    三、王羲之本人才情極高,又下過相當的苦功,其書法功力深厚。

    王羲之把握了時代對書法的需求,又契合時代精神,結合自我的性情,勉力為之,書法寫得好是必然的。

    然而不僅僅如此,王羲之的書法固然因為其水平的確高,還因為後世有如唐太宗李世民等人的推崇而成為主流社會的典範,得以百世垂範,擁躉者甚眾,進一步強化了其書法地位。

    若干因素的疊加,造就了王羲之書法在書法藝術史的崇高地位,沒有人敢於否定他,否則會被整個視為異類。

    所以,王羲之書法的好,除卻書法本身的好之外,還是書壇的一杆大旗,是典範——這一點恐怕是超出於書法之外的原因了。

  • 7 # 客家祥子

    王羲之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浮雲,矯如驚龍”。王羲之的書法精緻、美侖美奐,是極富有美的觀賞的。總之,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開創了妍美流暢的行、草書法先河。特別是行書《蘭亭序》有如行雲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蘭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王羲之出神入化

    王羲之是東晉偉大書法家,他一變漢魏樸質書風,開晉後妍美勁健之體,創楷、行、草之典範,後世莫不宗法。他行書字帖《蘭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傾倒了無數習書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後人尊稱為“書聖”。唐太宗李世民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他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蒐集、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摹制多本,賜給群臣。在中國書法史上,帝王以九五萬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書者,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愛《蘭亭序》,日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雲:“廿餘年習《蘭亭》皆無入處,今夕燈下觀之,頗有所悟。”歷時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門,可見釋讀之難:一千六百多年來無數書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釋讀過,何嘗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奧,但最終只能得其一體而已。因此,《蘭亭序》可以說是由傑出的書法智慧所營造成的迷宮。

  • 8 # 筆墨瞬間

    王羲之的中國書法史上最優秀的書家之一,被人們尊稱“書聖”。他所創的新書體就是變隸為楷,後又轉行,把中隸書之方折用筆轉換為圓轉的筆體,使隸書之傳統有了運動的機制,使行筆線條的揮灑中有了更多動動的審美價值,使新型楷書動靜結合,更加雅逸,這是他對中國書法的貢獻之一。

    王羲之的行書清新端妍,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輕盈靈動,敏捷有力,瀟散爽快,率真流暢。他用筆訊捷,振訊遒勁,筆勢連貫,上下呼應,左右顧盼,其氣韻在謀篇佈局中一氣貫通。

    他把草書筆法引入行體,在行筆體勢上具備了欹側遒媚的風神,其運筆遒勁,疾徐流暢,形態豐纖,含蓄靈動,安祥沖和,不溫不火,不激厲。

    他的書作中潤含篆隸遺韻,在其書體中處處呈現出高古,樸拙,渾厚,蒼茫,大氣的精神之美。

  • 9 # 書法魅影

    這個問題是每一位書法愛好者初學時的疑問,也是不瞭解書法人很想問的問題?問的很好!

    王羲之的地位不是一個因素造成的,而是多個因素綜合而成的結果,這些因素幾乎到達完美的境界。所以單單從書法技法層面是不夠的,後代書家也不乏佼佼者,同時期的魏晉就有很多厲害的人。

    那為什麼選王羲之?

    王羲之“書聖”地位大體有下幾個因素作用:

    第一:書法技藝超高,這是他擠進一流書家行列的必要條件。

    技藝高超是首要因素,沒有較好的技藝,後面的因素都是空談。技藝就是王羲之的筆墨功夫,如果你是高手,長期研究書法的人,根本不用看我的回答,但是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外行的,因此很多人沒有辦法感受王羲之的功力,無論從疏密、布白、大小、俯仰、粗細、節奏等方面,還是從文意表達和書寫技巧的一致性,還是書寫的熟練度外,都是頂尖水平。正所謂:“心手雙暢,人書俱老”之境界。

    第二:品德高尚,情操高雅,為人正直。人品一直是書法的衡量標準,不要小瞧這一點!

    這是書法評價的關鍵,沒有好的人品,書法就根本不用去過多評價,直接就可以列為下等了。大奸臣蔡京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本來書法水平可以並列“宋四家”之一,但人品極差,直接被後人踢出局。

    王羲之官位最高為“右將軍”,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市長,同時,為官清廉、為人正直,不喜官場的明爭暗鬥,因此王羲之晚年退隱與山水間,與書法為伴,這種高尚的情操難能可貴。

    第三:書法風格有中和之美,不激不厲,完全符合儒家思想。

    王羲之的書法風靡歷代王朝、並受絕大多數人喜歡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書法具有“中和之美”,書法風格,不誇張,不偏激,中規中矩。《蘭亭序》就是最好的例子。這種風格恰好有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也是中國哲學的最高境界。因此,這樣的書法風格能不火嗎?

    第四:歷代帝王推崇,推崇的原因就是他的書法風格

    王羲之的書法被唐太宗李世明、清朝乾隆皇帝推崇備至,宋元明朝又及其提倡魏晉書法,孫過庭又在經典書論《書譜》中大加稱讚王羲之書法,他們的推波助瀾,直接讓王羲之書法從頂尖水平直接上升到無人能比的地步。

    第五:創立新書體的標杆,這一點至關重要。

    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恰好位於有隸楷轉為行草的關鍵時期,王羲之開創的行草書直接成為後世學習的典範,將前人的質樸之風變為遒媚勁健、端秀清新的飄逸書體,將鍾繇的楷書和張芝的草書結合起來,並且熔於一爐,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這一創新是王羲之被列為一流書家的基本要求。

    第六:詩詞才情高。

    從《蘭亭序》中就不難看出王羲之的超高詩詞水平。這種文學底蘊直接為其書法錦上添花!

  • 10 # 林慶逢358

    在南北朝長期分裂的局面下,南北的字型風格漸漸變異,南方產生了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新書體:風流瀟灑,其清新流動,變化多姿,遠勝於北朝(魏晉)的拘謹拙陋。南朝輕快的書風,後經李世民(唐太宗)大力提倡,王羲之書法便成為全國正宗。王羲之賞心悅目的書體,讓唐太宗為之著迷,心摹手追,親自撰寫晉書王羲之傳論,評其書為:"盡善盡美"、"古今第一"。並且滿天下搜求王羲之墨跡。皇帝這麼一張揚,王羲之不成為天下第一書家,那是很困難的。更何況王羲之確確實實是真本事,這麼一湊合,王羲之書法成為天下第一書道。(王右軍對書法的最大貢獻是:刪繁就簡,創立新草。)

  • 11 # 一笑貫長天

    王羲之脫離了漢魏所推崇的古樸,凝練的書風,開創出溫雅風流,平和疏散的晉韻先河。

    王羲之之所以能在當世卓然絕世,又在以後的兩千年獨立書法巔峰,除了獨具異稟天賦,還與其刻苦勤奮分不開的,關於王羲之的十八缸水的故事知道的人很多,在此不加贅敘。

    其實在年少時,王羲之的書法是不如庾亮與郗愔的,或許是暗地叫把勁,亦或是大器晚成的料,經過不懈的努力王羲之笑到了最後,而且是永遠笑在最後。

    說實際的,觀看王羲之的書法,或許第一影響不那麼驚豔,不激不厲,就像一個溫文爾雅的書生,又似一位從容恬淡的學士。可是,當你認認真真地臨摹他的法貼時,你就知道他為什麼是書生了!三個個字,太難了!

    唐朝著名的書法家孫過庭曾說過,學書務求平正,既得平正,復求險絕,既得險絕,復歸平正,此言是書法結構之敘的真諦!那麼我們來看王羲之的書法,看上去王書的每個字都平穩端正,但是,你仔細每個字的橫劃,其實真的好陡峭,這個陡峭的橫給整個字型增加了無限的動感,又經王書聖巧妙的手指,把陡峭又化為平和,多神奇啊!

    多年臨習王帖的人都知道,今天你臨王字感到很滿足,等到第二天再去臨時,有感覺自己該是沒有體會全王書的奧妙,或許這就是蘊藉無窮的論斷吧。

    至於,王羲之再章法及章法中每個字的處理奧妙更是有著無窮的變幻,在此就不再敘述了。

    至於某些人,喜歡說這個超過王羲之,那個凌駕王羲之的人,我勸你回去先臨摹五年,十年王羲之,再出來說話,那時你會有不一樣的說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剛玩《彩虹六號》,怎麼做才不會被隊友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