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古韻4228

    國學的範疇太大了,如果要啟蒙的話,誦讀挺重要的,還可以練練書法吧。孩子上中學,手比較穩了可以練練書法,上小學的話建議還是練硬筆,但是就是現在的字帖都比較…枯燥。我們小孩上的學校最近推薦購買了一款練字帖,做的挺有趣的,叫華德博才兒童練字帖,我去tb搜了,好像也有,算一個推薦吧。

  • 2 # 刺開成花

    最早啟蒙讀物——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很多時候他們不懂,但朗朗上口,很多時候也無需解釋,等他慢慢長大。

  • 3 # 幼兒故事匯

    建議~嬰幼兒期可以播放或者為孩子朗讀三字經,千字文等,為的是讓孩子感知傳統文化的韻律平仄,不必要求孩子背誦和理解意思,因為現今社會的價值觀已經與古代社會相去甚遠,只要孩子愛聽就好,不必強迫。

  • 4 # 熙熙媽媽說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稱為一個乖巧懂事、有修養的人。所以在幼兒時期會讓孩子學習國學經典,從書中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家長如果一味的嘮叨,孩子會感到反感,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學習國學經典還是要有方法的。從個人來講,我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國學表演

    一、聽

    聽:分為家長講讀和其它輔助裝置的講讀。

    很多家長在孩子嬰兒階段就會買很多書,比如最基礎的《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三百首》等,這類書籍大多都配有鮮豔和豐富的圖畫,還有註釋和音標。家長會在晚上睡前拿起書本給孩子聽,一方面學習知識,另一方面也能促進睡眠。

    還有一些家長,本身工作比較忙沒有很多時間陪孩子閱讀,只能依靠一些國學裝置來讓孩子聽,這類裝置也很多,比如國學機等。在孩子玩的時候開啟裝置,聽一聽,也能學到知識。

    二、讀

    說:分為誦讀和解讀。

    一般情況下,拿起課本,家長會根據書中的文字引導孩子進行誦讀,讀的次數多了,記憶就會深刻,不知不覺之中就會脫口而出。有些孩子的記憶力特別好,甚至能背誦很多,有時在親朋好友面前還能炫耀一下。

    但是,背誦並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是要讓孩子明白國學的經典之處。所以在會背誦之後進行解釋,透過一件件小事進行解讀。比如《弟子規》裡講“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它的意思就是早上起床要洗臉刷牙,去廁所回來要洗手。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事情,要在實際行動中跟孩子講怎麼執行。

    喜劇看國學經典

    三、說

    說:分為自我監督和監督別人。

    當我們在學習了國學中的知識後,從自身和身邊的人或事進行分析。首先,在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比如和其它孩子打架,要跟孩子講打架不是一件好事,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好好想想怎麼解決問題。

    當孩子看到別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比如看到其他兩個小朋友在搶玩具,最後兩個人都鬧脾氣,生氣了。這個時候,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當他在遇到這種問題時該怎麼處理。

    國學經典班,共同學習

    總之,學習有很多種方法,找到適合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有目的的進行引導,這樣教出來的孩子肯定很優秀的,加油啊!

  • 5 # 晞寶的親子游戲

    國學啟蒙的話,不止誦讀一種方式,它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希望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比如講故事的方式,父母分享的方式,然後在事情中踐行,但是如果孩子很小,其實還是要看她幾歲,根據年齡段來評估才知道啟蒙的這個效用是要達到什麼水準,達到什麼目的,達到什麼程度,才有辦法去進行這個啟蒙的設計。

  • 6 # 萬物甦醒了

    國學作為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傳承,我覺得還是要發揚光大!前面我也有寫過關於古代孩童啟蒙需要學習的書籍。今天,提問者可能更注重的是學習的方法。中醫治病講究望聞問切,其實,學習也可以從這方面分別來看。

    望,即是看。國學的學習,肯定要有相應的書籍,作為啟蒙,要選擇合適的教科書,稍微簡單易懂的,比如《三字經》等。最好還要有插圖,排版舒適的。一開始給人家看《史記》,估計都翻不了幾頁,就會落灰。有條件的可以找優質的影片,比看書的效果更好。

    聞,可以解釋為聽。大家都知道,我們之所以會說,都是因為先聽,相比看,聽更容易讓人接受,不會因為不認識字而停止不前,而且,優質的影片,又看有聽,效果更進一步。

    問,即問答。學習,不僅僅只是看,還要會運用,所以我們不管是看書,還是看影片,都要有解釋,而且是正確的解釋,讓啟蒙者能夠理解後,並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從小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切,我解釋為做題和延伸。學習了相應的國學知識,對於同類型的文章能夠舉一反三,學的知識才能深入並得到應用。

    國學的道路任重而道遠,誦讀只是學習的起點,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培養興趣,變成習慣就好了!

  • 7 # 田園閒人383

    我認為國學啟蒙首先要培養興趣。除了傳統的誦讀方式,可透過“關工委”兩代人講故事、繪畫、傳唱、情景表演等適合於各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的啟蒙形式。從先秦諸子百家的學說,到中華詩詞歌賦,中國幾千年的學術、經典、玄學、道學、儒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 等全面瞭解國學源遠。透過傳承歷史經典,讓後人瞭解博大精深的國學不僅是一種傳統文化,更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道德品質,一種高尚智慧。

  • 8 # 高希華

    還要天天學,時時學,只爭朝夕的精神去學,古云三更燈火五更明,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臨讀書遲。之曰。

  • 9 # 影片英語60秒

    我以一個教孩子國學的二寶奶爸的身份和你分享我的觀點。

    動畫,故事,音訊,注重垂直類的APP或者公號,比如凱叔講故事,想國學啟蒙課,渠道總是很多的!這都不重要!

    孩子學國學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教育過程,要秉持正確的理念,採用得當的方法。

    可以概括為以下八個片語,與大家共勉:

    關注過程、習慣為先長期堅持、少量每天讀中領悟、家庭共學點滴浸潤、逐步沉澱

    提醒的是:學習的持續性比學習內容的選擇和方法更重要。

    我是父母雲,二寶奶爸,教師一枚,專注輸出兩種乾貨,親子育兒+個人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孤單久了也會願意撕掉所謂的面具,向別人敞開心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