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潮哥1495582530712
-
2 # 一點文史
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中最先想到的赤壁之戰。沒錯,如果真的能以第三視角去看一場古代戰爭,那我最想看的是赤壁之戰。
我想看看一世英雄的曹操是如何意氣風發想要一統天下無奈最終敗北的場景。
我想看看真實的諸葛亮是如何勸服孫權,實現聯吳抗曹的戰略目標,是不是像演義寫的那般精彩“舌戰群儒”。
我想看看三國的周郎在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儒將氣度。
我想看看真實的黃蓋是如何詐降曹操的。
我想看看曹操參加赤壁之戰的兵力是否真的有演義中號稱的“百萬”。
我還想看看火燒連船時的殘酷戰爭場面。
……
如果能看到,那我真想去看看赤壁之戰。
-
3 # 糟糕的懂王
我願意看土木堡事變,我想知道幾十萬明軍精銳是如何成為待宰羔羊的,是如何不堪一擊的。我想看于謙臨時組建的北京軍民是如何與蒙古軍隊展開野戰的。
其次是想看看李自成攻陷北京城的最後一戰,我想知道滿朝文武的真實表現,我想知道明朝官僚是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鐵骨錚錚,我想知道為何崇禎為何寧願相信太監也不願相信手下大臣的原因,我想知道為何崇禎會說“滿朝文武皆可殺”。我想知道僅北京城內的官僚就被李自成逼出七千萬兩白銀的真相,我想知道他們是不是掏空國家利益的蛀蟲
之所以想回到明朝看看這些就是想弄明白“竊國者諸侯”更可惡還是“滿朝文武”更可惡。諸侯有權有勢竊國但不一定欺民,因為人民是諸侯的資本,他們雖然有可能肢解國家但不會禍害自己管轄的人民,而官僚集團就不同了,他們不僅會掏空國家利益,還會禍害人民,魚肉百姓。朝代亡了他們大不了換個主人繼續禍害人間
-
4 # 勇戰王聊歷史
北京保衛戰:我想看看於少保怎麼力挽狂瀾!
在這之前,明朝25萬中央軍被瓦剌3萬人擊潰。死亡三分之一,傷一半,可謂是傷亡慘重。不僅隨行的52位朝中一線大臣死於混戰,連皇帝本人也被俘獲。瓦剌在這個背景下,攜戰勝之威,直逼北京。
而此時的北京城內,人心惶惶,大多數人都在想著怎麼難逃。京城內的二線部隊,僅剩數萬人,加上前線潰散來的部隊,也就十萬來人。而且,僅有1/10的將士有盔甲,很多人連兵器都沒有。而瓦剌在土木堡獲勝後,勢力大增,兵力也達到了8萬人。怎麼看,明軍在北京城內的十萬人都不夠用。
此時,於少保登場,先以“大義”反對遷都,然後積極備戰。文官於少保,就此扛起保衛國都的大旗。
首先,讓各地備操軍、備倭軍、運糧軍、以及寧陽侯陳懋所部浙軍到京“勤王”。將京城附近的兵力增加到22萬人。
然後,于謙從南京調軍械126萬件入京,從通州調來數百萬石糧食。同時,還從前線收集潰軍武器:
頭盔9000餘項、甲5000餘件;神槍(火槍)1.1萬餘杆、神銃(火銃)2萬多隻,神箭(火箭)44萬枚、火炮800餘門。最後,動員群眾,加固城牆。挖深壕溝,加固原來的土築圍牆。北京周邊45裡的城牆,都得到完善。
之後的戰鬥,就很難理解了。二線部隊打敗了一線部隊都打不贏的瓦剌大軍。曾經的敗軍之將石亨,一雪前恥,在德勝門大敗也先。
“羊群”在於謙的領導下,撕碎了“狼群”。
特別想看看,當時的戰鬥經過到底是怎麼樣的,於少保是如何力挽狂瀾的。
-
5 # 九州同城
【假如能以第三人稱視角看古代戰爭,你最想看哪場戰役?】
成吉思汗――野狐嶺之戰!
公元1211年!大蒙古帝國透過庫裡臺大會,做出了全面征討金國的戰略決議!成吉思汗隨即釋出集結令!十萬蒙古勇士在蘇魯錠的指引下,直撲金朝戰略要地――雲內、東勝!
金朝皇帝完顏永濟被嚇破膽,派人議和,被成吉思汗嚴詞拒絕後派歷史上著名的怕死鬼平章政事獨吉思忠和參知政事完顏胡沙率兵六十萬坐鎮桓、扶、昌三州!企圖一舉消滅成思吉汗的生力軍!
成吉思汗被朮赤、察和臺、窩闊臺督軍三萬進攻西京!自己親率八萬鐵騎突破金朝烏沙堡防線,而此時金國皇帝不但不殺掉完顏胡沙這個無能的膽小鬼,反而任命他為西路詔討大元帥!
完顏胡沙接到聖旨後不但沒有加強桓、扶、昌三州防務,反而全部將之放棄,自己帶著五十萬大軍退守野狐嶺,將兵力分散於各個山頭要道!自己則躲在懽兒嘴隨時準備逃跑!
這是決定兩國生死的大決戰!而完顏胡沙的一切戰略部署都是以逃命為前提!!
成吉思汗看出了完顏胡沙的懦弱部署,命令萬戶木華黎率領八魯營直接突擊完顏胡沙的中軍,經過一天一夜的血戰,木華黎攻下獾兒嘴!完顏胡沙再次丟下自己的軍隊逃走!成吉思汗的軍隊追擊到澮河堡將完顏胡沙殘餘的數千兵馬剿滅後!完顏胡沙一個人逃回了大都!
野狐嶺之戰金國集中了六十萬精銳!可以說是舉國之力!但是被蒙古帝國的十萬鐵騎殺的片甲不留!血流成河!金國被一個個庸才斷送了國運!
假如當年金軍的統帥不是完顏胡沙而是完顏阿骨打呢?假如方面金國集中四十五萬大軍在野狐嶺正面突擊和聚殲成吉思汗的蒙古兵呢?假如當年完顏胡沙留十萬人留守野狐嶺,二十萬人留守桓、扶、昌州,剩餘十五萬兵分三路突襲蒙古草原呢?歷史沒有假如,否則!蒙古帝國在野狐嶺之戰後也就煙消雲散了!
回覆列表
最想看夷陵之戰,我最想知道,草包劉備是如何“連營七百里”佈陣的,更想知道陸遜是如何實現“火燒連營”的。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窮其國力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火燒連營七百里,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發光的金子